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口径胸腔闭式引流管救治自发性气胸6例体会

    作者:黄开明;赵亮

    目的:探究小口径胸腔闲式引流管救治自发性气胸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在野外驻训条件下,使用小口径胸腔闭式引流管救治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6例患者均不需使用止痛药镇痛,可携带引流瓶进行日常活动.复查胸片显示6例患者患侧压缩的肺脏均得到复张,胸闷、气短、胸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使用小口径胸腔闭式引流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救治的效果较好,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小,相对安全.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生物反应器的制造

    作者:张志雄;奚廷斐;王迎军;王春仁;席葆树;张建;谷涌泉;陈晓松

    生物反应器在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设计并造了能够模拟人体小口径动脉脉动流的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的波形发生器输出成年人左心室容积变化信号驱动直线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调节后负荷,从而产生近生理的脉动流.特殊设计的旋转培养室可以对三维的管壁支架进行二次的细胞接种.并且使得旋转接种和脉动培养能够连续进行.与现有的组织工程血管生物反应器相比,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大的创新性.

  •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研制及应用进展

    作者:李伟;杨丽娟;吴忠仕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中经常需要使用生物带瓣管道.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ovine jugular vein conduit,BJVC)作为一种新型异种生物血管替代物,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长度、大小口径容易匹配,手术操作简单;血管及瓣膜生物力学性能适应人体右心系统低压环境,可提供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等优点[1-4].通过合适的处理方式,BJVC可广泛应用于心脏修复的补片材料、带瓣管道、大血管的修复材料及组织工程三维可降解带瓣支架等临床领域.

  • 气管切开病人喷药方法的介绍

    作者:严丽英;郭秀兰;张艳华

    对气管切开病人,传统的自套管口处给药的方法是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气管内注药法。超声雾化法操作程序较多;气管内注药法间歇滴入药物不易达到肺内,只能在气管内起到抑菌和湿润痰液的作用;持续滴药滴速不易控制,滴速过快可导致病人呛咳及窒息。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套管口处喷药的方法,应用6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喷药的用物准备 将用完的新洁灵喷雾消毒瓶用蒸馏水涮洗干净,装入湿化液(湿化液多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配制)。并在瓶身贴上湿化液标签,另备1小口径为1.5cm、大口径为8cm、高6c m的小漏斗(用塑料纸片剪制成梯形后用订书机订制而成)。2 喷药的操作方法 把漏斗的小口径套在套管口,喷雾消毒瓶的喷口对准套管口处,按动按钮4~5次,每隔30mi n喷1次。经实验喷雾1次能射出1.2~1.4ml的湿化液。湿化液的温度根据天气寒冷情况,在不影响药物效价的前提下可适当加温。药物性能稳定的24h更换湿化液1次,一般12h更换1次。3 喷药的优点 湿化液放在密闭的喷雾消毒瓶中不易被污染,喷出的雾滴小而均匀,不易引起呛咳及窒息,操作方便。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

    栓塞是小口径血管(≤5 mm)植入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管壁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的内皮细胞覆盖是小口径人工血管保持长期通畅的关键因素,组织工程技术使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文中对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相关方面:如种子细胞、血管支架、培养环境及生长调节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复杂性胆管损伤的治疗理念

    作者:何振平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的普及,并发性胆管损伤已司空见惯.鉴于LC并发性胆管损伤的特点:(1)损伤部位靠近肝门;(2)合并血管损伤;(3)有热损伤参与;(4)合并高比例胆漏(多半为小口径的胆管伤);(5)医生再处置胆管损伤的经验不足,可使伤情由简单变复杂.

  • CT灌注成像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近期肝血流灌注变化的评价

    作者:李家平;陈伟;黄勇慧;江利;杨建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具有创伤较小、个体化分流等优点,其作用与外科小口径侧侧分流类似[1],TIPS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评价预后和预测肝性脑病发生的情况.

  • 肝素处理小口径脱细胞异种血管的移植研究

    作者:王学宁;陈长志;杨岷;吴学军;张谷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常因自体动静脉材料有限及曲张、炎症等原因,无法满足需求.我们研究探讨应用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可行性.

  • 西罗莫司对减轻小口径移植血管材料内膜增生的作用

    作者:马晓华;王学宁;张顺业;张勇;郭晓亮;高进;李天亮

    目的:将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以观察术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情况.方法:将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犬颈动脉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并分为A组(对照组,脱细胞并结合肝素)和B组(西罗莫司组,脱细胞并结合肝素+西罗莫司处理)两组.取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利用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别移植A组和B组的血管进行比较.术后分别于1、2、4、8周采血采用HPLC法检测B组移植血管中西罗莫司的含量.术后3个月超声检测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并取血管样本经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B组8周后仍可检测到西罗莫司,且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3个月超声显示,A组部分血管(2/8)斑块形成、管腔狭窄,B组血管无明显狭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B两组血管管壁均可见新生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E染色提示,B组内膜增生程度较A组轻[A、B两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1.63±0.04)μm、(0.43±0.04)μml(P<0.05).结论:在脱细胞结合肝素的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上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可以有效减轻内膜增生.

  • 小口径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作者:李光亮;苏海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普通闭式引流法疗效肯定,但操作复杂,病人创伤大、痛苦大,易继发切口及胸腔感染、引流时间长、切口愈合慢.笔者自1992年开始应用小口径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55例,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 小口径纤维支气管镜在经鼻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承耀中;孙莉;杨萍

    本组患者选用OLYMPUS BF TYPE3C30型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引导插管,管镜尖端外径较细,小可引导ID4.0mm(F18)以上的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获得了满意效果.

  • 阑尾炎小口径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夏杰

    目的 探讨小口径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我院外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68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均行小口径切口阑尾切除术.结果 68例患者切口长约2.5 cm~3 cm,手术时间15 min~40 min,术后4 h~8 h肛门排气,6 h进食流质饮食,8 h下床活动,切口无感染,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5 d~7 d.结论 小口径切口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佳,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利用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评价新型全生物化小口径移植血管

    作者:高进;王学宁;张顺业;张勇;郭晓亮;马晓华;李天亮

    目的 建立兔双侧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在此模型上对经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犬颈动脉进行体内实验,以评价其作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的可行性.方法 犬10只,取双侧颈动脉,先经过去污剂-酶消化法脱除管壁细胞,脱细胞后的血管分为两组,肝素结合联合脱细胞组(A组)对脱细胞血管材料再进行肝素结合处理;仅脱细胞组(B组).测量两组血管的管径,并与同期手术患者的乳内动脉进行比较.兔20只作自身对照,左侧颈动脉移植A组血管,右侧移植B组血管,以建立双侧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实验同期测量20只兔双侧颈动脉的管径,并与2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比较.移植后3周和3个月分别经过超声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性及血流动力学.3个月后处死20只兔,取双侧移植血管,经HE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重塑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管径与患者乳内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颈动脉的管径与人的冠状动脉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犬颈动脉经过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处理后,细胞去除完全而且基质保存完整,肝素可以成功结合于管壁全层;术后超声发现,两组中均有部分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3周时A组的通畅率(95%)高于B组(40%)(P<0.05),3个月时 A组(90%)也高于B组(30%)(P<0.05);3个月后的HE染色、电镜显示两组中未形成血栓的血管可以发生较满意的血管重塑.结论 兔双侧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建立简便,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小口径血管移植材料的探索和评价;肝素结合联合脱细胞处理的犬颈动脉可能作为新型的全生物化小口径移植血管材料.

  • 小口径全生物化异种移植血管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晓亮;王学宁;张顺业;高进;马晓华

    目的 探索和评价酶-去污剂法联合肝素结合处理犬颈动脉,以构建小口径全生物化移植血管.方法 将犬颈动脉分为两组,均采用酶-去污剂法脱细胞处理,其中一组再行肝素结合处理;对两组样本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及机械性能测试以评价脱细胞效果;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肝素结合情况;凝血时间实验观察肝素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结果犬颈动脉经脱细胞后,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保持完好,机械性能无明显改变;肝素结合于管壁全层;经肝素处理后的血管标本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酶-去污剂法联合肝素结合处理可以作为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 .

  • 改性小肠黏膜下层组织构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张菁;薛锋;朱龙章;方程

    背景:采用血液相容性良好的小肠黏膜下层,通过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以期望既能及时修复血管缺损,又能形成生物血管结构保持长期通畅.目的:观察利用改性小肠黏膜下层组织构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修复股动脉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2008-05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制成3mm仿生3层人造血管.方法:15只成年犬制备4 cm长的双侧股动脉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3层血管支架于一侧股动脉缺损处,端端外翻吻合;对照组植入单层小肠黏膜下层血管于另一侧股动脉缺损处,端端吻合.主要观察指标:①彩色多酱勒超声检测血管支架的通畅情况、血管内径及血流状态.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管壁血栓附着情况、管壁内皮覆盖和管壁平滑肌细胞生长排列情况.③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14个人造血管早期吻合口轻度狭窄,后来管腔逐渐平滑,保持通畅,通畅率93.3%,对照组有6个发生狭窄、栓塞、破裂,通畅率60%.组织学及电镜检测实验组管腔面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管壁中有较多平滑肌细胞,捧列规则;对照组管壁见少量细胞,排列紊乱.结论:改性小肠黏膜下层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 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血管壁重构

    作者:许益民;漆松涛;林绿标;曾绍文;李伟秋;庄冰容

    背景:人工血管相对人体血管大的优势就是来源丰富,经过生物化改造的人工血管,其特性更接近人体血管,移植后自体化程度也较高.目的:观察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1.5年内不同时期实验犬的生存、生活状况,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移植血管壁重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以猪血管为基材,经交联固定,多方位去抗原,共价结合肝素,以及偶联可黏附、富集生长因子的特定多肽等系列生化处理而制成的一种高抗凝的人造血管,管径3.5~4.5 mm.建立犬颈总动脉-人造血管端端连续缝合的动物模型,1.5年内不同时期切取标本,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切取标本发现,移植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少、疏松.病理组织学检查:移植后8周,镜下开始发现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6个月,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个月,移植血管管壁VG染色尚可见支架层内有大量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生长,原先的支架结构已部分被宿主血管壁组织取代.移植后18个月,原先的支架结构已大部分被宿主血管壁组织取代.说明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新内膜形成早且完整,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血管壁重构和血管支架的再生能力强,生物相容和稳定性好.

  • 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血管内皮再生

    作者:林绿标;许益民;漆松涛;曾绍文;李伟秋;庄冰容

    背景:经过生物化改造的人工血管特性更接近人体血管,移植后自体化程度也较高,但人工血管的内皮再生是解决血管长期通畅的关键.目的:观察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移植血管壁内膜再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建立犬颈总动脉-人造血管端端连续缝合的动物模型.结果与结论:①光镜:移植后12 周于吻合口处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6 个月通畅的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5 年管腔通畅,部分内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②电镜:移植后12 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排列规则,从吻合口向移植血管中段爬行;移植后6 个月内皮细胞从吻合口向移植血管中段爬行,移植血管中段呈跳跃式片状生长的内皮细胞群落,细胞排列更致密,形态更接近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后1.5 年整段血管内壁均有致密内皮细胞覆盖,部分内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说明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新生内皮形成早,血管内膜重构能力强,生物相容和稳定性好.

  • 丝素蛋白在小口径人工血管中的应用

    作者:孙浩;闫玉生;陈群清;李少彬

    背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将丝素蛋白应用到小口径人工血管中,得到的人工血管拥有较好的抗血栓性及优秀的机械强度,动物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概述丝素蛋白的生物化学性质,目前在血管中常用的改性手段,以及国内外小口径人工血管中丝素蛋白的具体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小口径人造血管血液相容性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丝素蛋白”,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grafts, silk fibroin”。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拥有可控的机械性能,可通过醇化等处理获得不同的顺应性。同时,丝素蛋白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分解产物已知、无毒,满足生物医药材料的安全需求。此外,丝素蛋白易于整合抗凝集团,效果明显可靠,且易于内皮细胞定植生长,而短期内能否形成稳定牢固的内皮层是保证血管假体拥有理想远期通畅率的关键,因此丝素蛋白是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等问题,中国早期应用丝素蛋白制作的人工血管并未得到长远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仿生技术、组织工程类血管、静电纺丝等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众多学者为应对小口径血管中复杂血流动力学环境对多层血管的研究尝试,为丝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领域。

  • 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问题与前景

    作者:徐志伟;谭燕;吴昊;李温斌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远期通畅率的问题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的:综述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及制备工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内皮化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至2013年)和万方数据库(2003至2013年)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小口径,制备,静电纺丝,自组装,内皮化”;英文检索词为“smal-caliber,vascular graft,electrospun,layer-by-layer assembly,endothelialization”。共检索到文献125篇,保留其中41篇进行总结。
      结果与结论:目前已有的小口径血管支架材料包括天然生物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异种生物材料,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的制备技术主要有静电纺丝、自组装、快速成型、凝胶纺丝等。而促进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方法有很多,不过每种方法都有其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期通畅率问题。相信随着支架材料的制备技术更加成熟、多元化,人工血管内皮化研究的更进一步深入,小口径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 腕部内窥镜诊治的护理8例

    作者:饶世鸣

    随着小口径内窥镜的研制和镜下关节手术技术的成熟,腕关节镜目前正广泛的应用于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及腕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2年9月~2003年6月我院腕关节镜下治疗腕部疾病8例,我们对其实施良好的术前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