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感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于东利;王成琪;潘朝晖;王剑利;王鲁云

    自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笔者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感觉皮瓣对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定点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穿支皮瓣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毕宏达;李军辉

    1 穿支皮瓣的定义及注意的问题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供血的轴型皮瓣[1],这些穿支血管从所属主干发出后,由深部组织中穿出并供血于浅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穿支皮瓣分为两种类型[1-2]:①肌间隔(间隙)穿支皮瓣.营养血管是由肌肉深层的主干血管发出的,经由肌间隔走向浅层滋养浅筋膜、脂肪和皮肤;多存在于肌肉细长的四肢肌间隙或肌间隔的部位,分开肌间隔(隙)可见到穿支血管起自深部主干血管;代表性的皮瓣有桡动脉穿支皮瓣、内收肌穿支皮瓣、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等.

  • 我国穿支皮瓣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唐举玉

    穿支皮瓣实现了以小的皮瓣供区损伤获得佳的皮瓣受区外形与功能,代表皮瓣外科的新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穿支皮瓣领域取得了系列技术与理论创新,促进了穿支皮瓣的新发展.但我国幅员辽阔,穿支皮瓣技术发展并不均衡,特别是学术界对穿支皮瓣的定义、特征、切取方法、应用原则、命名、是否携带深筋膜、是否携带源动脉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若是大家都能了解穿支皮瓣的产生背景,正确理解穿支皮瓣的定义与特征,深刻领会穿支皮瓣技术的精髓,掌握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熟悉穿支皮瓣的“点、线、面”,提升穿支皮瓣的设计水平,改进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统一穿支皮瓣的命名,客观评价穿支皮瓣的价值与意义,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穿支皮瓣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 面部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杨大平

    近20年来,穿支皮瓣的发展开创了皮瓣化、精细化、薄型化和微型化的新时代.面部皮肤血供丰富,面部微型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关面部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较少[1-4].面部穿支皮瓣与躯干和四肢穿支皮瓣一样,是由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轴型皮瓣,其特点是以穿支血管为蒂,即直接供应皮瓣的血管蒂不是深部主干血管.

  • 从皮瓣发展史看穿支皮瓣的发展方向

    作者:陶凯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的热点之一,也是修复重建外科的前沿方向.为了更好地理解穿支皮瓣的原理,掌握其发展方向,有必要追本溯源,让历史告诉未来.1 皮瓣发展史皮瓣发展史也就是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的发展史.在外科发展早期,外科医师在治疗各种复杂创面时,探索各种方法对创面进行组织移植修复.尽管初的修复方法常常极不理想,但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尽早关闭创面为修复的基本原则.随着人们对组织移植中血液供应规律认识的深入,皮瓣外科的发展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 穿支皮瓣的发展及其在肿瘤整形外科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晓;宋达疆;李赞;王炜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修复重建领域的热点之一,因其有修复外形满意,适应证广泛,对供区损伤小等优点,受到临床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穿支皮瓣的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如显微削薄穿支皮瓣、分叶穿支皮瓣、嵌合穿支皮瓣等的概念和应用优缺点作一综合评述,并介绍该技术在肿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前景.

  • 颏下蒂穿支皮瓣:V-Y推进皮瓣在颏部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James Fallon Thornton;Edward Martin Reece;朱利娜;魏峰;高景恒

    颏是面部一个独特的解剖单位,与下唇和下颌骨相邻[1].它是重要的美学单位,由多个凸面和凹面相互作用组成,且承担重要的功能.颏部的软组织成分包括红唇的朱砂成分、多重肌肉层、骨性下颌角点,这也增加了颏部的复杂性[2].上述这些原因让颏部大块软组织缺损的重建术非常具有挑战[3-5].不适当或不充分的重建设计可能造成下唇和颈部的功能障碍.除上述挑战之外,用于颏部重建的组织也相对缺乏.全层皮移植因其不能纠正轮廓畸形,效果也不尽人意.其他利用双叶皮瓣或菱形皮瓣、横向V-Y皮瓣[2,5]和颈阔肌为基础的横向皮瓣[1,6-7]方法,通常留下不能接受的瘢痕.本文描述一种颏部重建技术,利用颏下区域的疏松软组织,即维持颏部的美学单位,又防止下唇缩进,是一种兼顾美观和功能的重建术.

  • 降眉间肌穿支皮瓣在鼻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Stefan Riml;Lorenz Larcher;Martin Grohmann;Peter Kompatscher;朱利娜;魏峰;高景恒

    鼻旁缺损的修复术具有挑战性.除去皮肤移植,已报道了大量的始于上眼睑、眉间和面颊的穿支解决这一问题[1-3].然而,这些修复方法经常导致新的缺损,如内眦赘皮、蒂较大、不对称、供区瘢痕,因此,仍需进一步地研究发现理想皮瓣.

  • 穿支皮瓣在头颈部再造术中的应用

    作者:Rod J. Rohrich;朱利娜;魏峰;高景恒

    本期PRS专栏的主题是穿支皮瓣在头颈部再造术中的应用.研究内容包括解剖学、脉管系统、技术方法和手术操作的特定方法.从刊载的几篇文章可以看出,关于这些皮瓣正确的描述在整形和再造外科仍然存在争论和广泛的困惑.这些困惑让我们很难理解该手术方法与传统皮瓣技术的区别.什么是"穿支皮瓣"?正如Sinna等[1]所描述,穿支皮瓣是皮下组织皮瓣,其血液通过皮下的穿支动脉及其并行静脉流通.也就是说,穿支皮瓣手术是再造外科的一项技术,从身体的远端或近端移除皮肤/皮下脂肪,修复切除的部分[2].穿支皮瓣在再造术中的广泛应用有2个原因:因保留了皮下肌肉,供体的发病率较低;这些皮瓣可以利用薄的、柔韧的组织,特别适合覆盖四肢和头颈部[2].让我们一起探究几种不同的穿支皮瓣,看它们在头颈部再造术中是如何应用的.

  •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瘢痕缺损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彦;李春艳;梁英;曹丽华

    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采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切除瘢痕后缺损患者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65岁,平均42岁.面部瘢痕3例,下肢膝关节周围瘢痕3例.采用上臂内侧穿支皮瓣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3例.瘢痕面积小2 cm×4 cm,大面积7 cm×10 cm.烫伤2例,烧伤3例,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形成瘢痕1例.

  • 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

    作者:李丹;邢新;唐炜雅;杨超

    目的 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修复耳垂前侧缺损患者1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距离等,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开皮瓣远端,紧贴SMAS筋膜浅面由远端开始向近端分离,形成穿支皮瓣,转移覆盖至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皮瓣存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未发生皮瓣臃肿、明显瘢痕、面部“猫耳”畸形等并发症,形态功能效果均满意.结论 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的缺损,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操作方便,供区切口隐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穿支桨状皮瓣移植术后早期联合放射疗法治疗胸壁瘢痕疙瘩

    作者:龙笑;王友彬;王晓军;赵茹;白明;王阳;宋可新

    目的 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桨状皮瓣术后早期联合放射疗法治疗胸壁瘢痕疙瘩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应用多普勒定位胸廓内动脉穿支位置及血管走行,根据胸壁瘢痕疙瘩大小设计螺旋桨状皮瓣,Ⅰ期修复创面,于术后24h及术后7d分别进行术区放射治疗.结果 15例胸壁瘢痕疙瘩的患者中,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术后第3天清除部分皮瓣;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所有患者8~2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术后12个月皮瓣周围出现增生性瘢痕,其余无复发.结论 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胸廓内动脉穿支桨状皮瓣术后早期联合放射疗法治疗胸壁瘢痕疙瘩,手术的供区损伤小,复发率低,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闭合方式探讨

    作者:龚飞宇;魏在荣;金文虎;李海;邓呈亮;孙广峰;吴必华;聂开瑜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的闭合方式,以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 闭合创面方式包括:皮下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皮下潜行分离后植皮修复、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以及带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缺损部位包括前臂及手背5例、小腿5例和足部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0 cm×9.0 cm ~ 10.0 cm×29.0 cm.斜支穿支皮瓣切取范围5.0cm×11.0 cm ~ 11.0 cm×33.5 cm.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6个月,皮瓣、皮片均完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植皮患者残留1.5 cm瘢痕,直接缝合和穿支皮瓣修复者供区术后为线状瘢痕.髋膝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未见肌力减退.供瓣区留下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区,植皮和穿支皮瓣修复者供区感觉麻木较明显,供区直接缝合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可降低皮瓣感觉障碍,对于面积较大供区可采用邻近区域穿支皮瓣修复,以达到佳外观.

  • 局部角形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翁晓娟;李小静;宁金龙;李心怡

    目的:探讨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在修复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6例患者。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13.0 cm×13.0 cm,根据缺损面积形状在其邻近周围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血管,设计不同大小的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Ⅰ期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26例皮瓣均成活。10例面部切口均Ⅰ期成活,1例躯干供瓣区少许切口裂开,2例四肢皮瓣远端淤血,表皮剥脱均经短期内换药后愈合。结论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可灵活应用于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设计成角形易于旋转和推进,穿支血管可确保皮瓣的成活率,在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燕;陶凯;黄威;李万同;王飏;时杰;邱涛;宋起滨

    目的 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进行体表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探索穿支皮瓣应用的方法、技巧和有效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施行6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均用于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 .其中,应用上臂内侧血管穿支3例,应用股前外侧血管穿支3例.修复面部3例,下肢3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并减少供区的并发症,是体表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

  • 修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杨明;赵雄;池征璘

    目的 探讨修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跟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修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0 cm ~ 20.0 cm×10.0 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末次随访,以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优:90~ 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及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疼痛;3分以下,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感觉术区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々 10分患者有渐强烈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及正常睡眠)分别评估患足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16例患者的皮瓣均一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供瓣区切口均愈合良好,移植皮片一期成活;随访6~18个月,跟踝部外观较满意,穿鞋不受影响,无明显的皮瓣挛缩及瘢痕增生.结论 采用修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皮瓣成活率高、皮瓣感觉良好、走路无影响、外观较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面部穿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新进展

    作者:郭心昕;杨大平

    穿支皮瓣是由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由于其具有血供可靠、无需切取肌肉而影响部分供区运动功能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因此,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各种原因引起面部软组织缺损时,采用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在美学及功能方面均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现就近年来临床常用的穿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研究作一综述.

  •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先军;马显杰

    探索除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之外的穿支皮瓣进行躯体的修复重建,一直是学者们不断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自1980年DJ Hurwitz首次提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后,近来年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头颈部重建、褥疮修复等方面.目前,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地研究其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 会阴穿支皮瓣的显微解剖研究初步报告

    作者:乌兰哈斯;白晋;宋建星;杨超

    目的 通过对会阴区域的穿支血管定性和定量分析,即确定主要穿支血管的位置、数量、口径、蒂的长度类型、来源血管以及穿支所供应皮肤的面积,着重研究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红色乳胶经桡动脉及髂外动脉联合灌注的成年尸体11具(22侧).显微观察,微细结构在10倍手术放大镜下观察,游标卡尺(精确到0.2mm)测量.在尸体标本上,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皮瓣内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结果 发现该区穿支血液供应丰富,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腹股沟和会阴穿支、阴囊(唇)后动脉外侧穿支、闭孔动脉前皮支穿支四支具临床意义,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分别位于皮瓣上、中、下方.上述四支穿支以及它们的伴行静脉彼此存在广泛的吻合,并在内收肌内侧以上的深筋膜层上方,形成会阴区上方、中间、下方三组链式血管吻合网.另外,还有分布于皮瓣上、中、下的四支重要的皮神经:生殖股神经股皮支、髂腹股沟神经皮支、阴囊(唇)后神经皮支、股后皮神经会阴皮支.结论 会阴穿支皮瓣血供充足,静脉回流丰富,又具有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系统.切取方便,供区隐蔽,修复、重建会阴部外形及神经感觉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眶周穿支皮瓣联合耳软骨及口腔黏膜修复全层眼睑缺损

    作者:李杨;余江;王宇令;宋起滨

    目的 探讨眶周穿支皮瓣联合耳软骨及口腔黏膜修复重度眼睑全层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大于睑裂2/3的重度眼睑全层缺损患者11例,以眶周“毛细”穿支血管为基础制备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前层软组织,切取耳软骨及口腔黏膜复合移植修复眼睑后层替代睑板及结膜,观察再造眼睑功能及外观.结果 本组共11例患者.除1例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危象,治疗后缓解;2例睑缘出现软骨暴露,经简单处置后自行愈合外;其余再造眼睑成活良好,满足功能及美观要求.结论 眶周穿支皮瓣设计灵活,血供稳定,联合耳软骨及口腔黏膜再造眼睑,功能良好,外观满意.

720 条记录 9/36 页 « 12...6789101112...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