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踝软组织缺损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夏翠兰;曾丽芬;周运彩;陆淑仙

    目的:探讨足踝软组织损伤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3年3月~2014年3月3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给予患者术前、术后细致、规范的护理方法。结果:所选的30例患者中,皮瓣一期愈合患者29例,1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移植后,出现感染导致皮瓣边缘1 cm坏死区域,后经定期换药后于2d后愈合。结论:针对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手部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42例观察

    作者:杨杰;曹文宏;许会敏;祁庆彬;张伟

    目的 探讨手部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手部皮肤缺损患者42例(45 指).其中指端皮肤缺损34指,中节皮肤缺损6指,近节皮肤缺损5指.创面均有肌腱或骨质外露,缺损面积0.8 cm×1.0 cm~1.9 cm×2.7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 h~15 d,应用大小为1.0 cm× 1.2 cm~ 2.2 cm × 3.0 cm 的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并吻合指背神经重建皮瓣感觉.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45指皮瓣全部成活,4例4指皮瓣远端坏死,经定期换药愈合.40指随访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瓣触觉恢复至S3+,两点辨别觉达6~9 mm,中位数7.7 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并发症.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30指(66.6%),良12指(26.7%),可3指(6.7%),优良率93.3%.结论 指动脉穿支皮瓣呈节段性分布,可以覆盖各类手指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软组织缺损1例

    作者:王秋生;刘振旗;吴清华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6岁,因机器伤及左腕、前臂,软组织缺损伴手指麻木、活动受限2 h,于2006年5月6日收住院治疗.入院检查:左前臂远端无畸形,腕部及前臂掌侧远端软组织缺损,面积6cm×8cm,皮缘不整,掌长肌、指浅屈肌不全断裂,尺侧腕屈肌缺损,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尺动脉缺损各约10cm.桡动脉搏动良好,诸指麻木,腕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左前臂及腕部骨质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左腕及前臂软组织缺损伴血管神经损伤.急诊行清创术.

  • 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中的价值

    作者:张晔;习耀峰;陈荣;杨江艳;张成峰;马伟欢;贾伟

    目的:探讨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9月至2016年1月我院61例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实验组,共32例,以常规扩张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皮瓣愈合及皮肤修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共出现6例皮瓣远端坏死,坏死率为20.69%,实验组的皮瓣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共10例出现皮瓣回缩,术后回缩率为34.48%,而实验组共3例出现皮瓣回缩,术后回缩率为9.38%,实验组患者术后回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皮瓣厚度均薄于对照组,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且其外观及肌肉拉伸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降低皮瓣坏死率,且能大程度恢复面部外观及功能.

  • 拇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作者:祁庆彬;王鹏;杨杰;王建成;于晓洁;许会敏

    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种类繁多,手部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手外伤,治疗方法很多,各有利弊,随着患者要求越来越高,手部的指动脉穿支皮瓣[1]在修复效果、费用及病程时间上,均取得了优势,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小型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2-4],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根据各种机器所致的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了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27例,术后疗效满意。

  •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

    作者:王光军;程宏宇;於国军;李春江

    跟腱部位血供较差,外伤后易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跟腱外露,临床较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我科自2008年7月以来先后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患者跟腱外露,收到很好的疗效.

  •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叶威;欧阳四新

    穿支皮瓣是修复重建外科中重要的进步之一,已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组织瓣供区有上百个,常用的也有好几十个.股前外侧皮瓣位于大腿前外侧,大多数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皮穿支或肌皮穿支供血的皮瓣,该皮瓣具有部位较隐蔽,解剖相对容易,可提供的组织量大,血管蒂长等优点.早提出股前外侧皮瓣概念并对其作出深入研究的是徐达传[1],同年宋业光也在British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杂志上报道了以旋股外侧动脉肌间隔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随后徐达传在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杂志上对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报道.

  • 转移皮瓣分区观察法在链式穿支皮瓣修复皮损中的应用

    作者:墨天燕;谭琪;郭丽丽

    [目的]分析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的血运特点,明确穿支体分区观察法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方法]以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穿支体理论为基础,对51例实施小腿链式穿支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术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干预。通过分析皮瓣穿支的位置及供血范围,将皮瓣由近到远划分为 A、B、C 3个观察区,以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反应等血运基本观察指标结合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评价皮瓣各区有无血管危象和微循环障碍的存在。[结果]本组51例,经基本指标观察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量化评价,23例出现微循环障碍表现,其中 C 区13例、B 区与 C 区10例、A 区0例,经积极保守治疗或外科处理,除1例皮瓣 C 区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的穿支体观察法,科学地将局部转移皮瓣分区观察,并以皮瓣血运观察指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数据为标准,早期发现皮瓣微循环障碍的存在,降低皮瓣坏死风险。

  • 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复杂软组织缺损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娜君;胡三莲;陆惠芳

    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皮瓣移植手术中皮瓣的美观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产生了穿支皮瓣的概念,即切取薄皮瓣减少受区皮瓣臃肿,保留供区肌肉,减少功能障碍[1].面对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以小的供区代价换取佳修复效果,穿支皮瓣符合当代组织移植发展的需要[2].

  • 成人前臂后区浅层动脉供应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夏仲年;吕华;杨桂姣;闫八一;贾玉娟;赵晨辉

    前臂背侧皮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分别由路来金等[1,2]、Penteado等[3]于1986年早描述;另一种是骨间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由Martin等于1989年首先介绍.其中,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移位术,以其皮瓣质地好、供皮面积大、距离手的受区近、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不损伤前臂主要血管等优点,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手部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献[4,5]多侧重骨间后动脉主干的研究,而前臂后区浅层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和远端吻合等情况的解剖学资料尚不多.为此,我们在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以期为临床皮瓣设计改进提供形态学依据.

  •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头面四肢肿瘤切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利平;Peter C.Neligan;姚刚

    背景: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新一代带穿支游离皮瓣移植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目的:观察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及其修复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6-04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及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不能直接缝合导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外露.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因头面肿瘤切除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9例,平均50岁;因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7例,平均为39岁,所有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生分两组同时或先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由头颈外科或骨外科医生承担,肿瘤切除后由整形外科医生承担修复任务,整形外科医生先确定受区血管床,并游离,准备好受区血管.其中有2例游离出神经断端做神经修复.根据创口情形切取穿支皮瓣:于髂前上棘及髌骨前外上缘连线作为皮瓣的纵轴线,确定中点,并在中点区域设计所需要的皮瓣.皮瓣大面积达28 cm×15 cm,在皮瓣范围内用超声多普勒仪确定主要穿支浅出点(即超声回音强点)一二个.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在放大镜下逐步切开分离皮下组织与深筋膜.遇到主要穿支后,确保一二支主要穿支不受损伤;并沿着穿支血管追踪分离深筋膜、肌肉或肌间隔,及至所需要的血管蒂的长度和所需要的血管管径的大小.必要时保留股前外侧皮神经,本组修复皮神经两例.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放负压引流.在显微镜下用9-0尼龙线吻合血管,用10-0尼龙线吻合神经,间断缝合皮瓣与受区创缘,同时放负压引流于瓣下.头部创口缝线术后9~11 d拆除,四肢创13的缝线术后12~15 d拆除,供瓣区缝线术后15 d以后拆除,引流管在术后3 d拔除.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愈合情况(Ⅰ期愈合:术后伤口按期愈合;Ⅱ期愈合:术后伤口未按期愈合),同时观察皮瓣是否坏死、伤口是否裂开等.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纳入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1例皮瓣远端约2.5 cm宽的皮瓣缺血坏死,清除坏死组织后直接缝合愈合,另1例面部上端与皮远瓣区伤口有约3 cm长裂开,经换药、再缝合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外形满意.均未见明显疤痕,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对供区损伤小,对受区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头面和四肢肿瘤清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穿支皮瓣中choke vessels的新生过程研究及"血管体"概念

    作者:李文波;张超;石杰;黄强;贾丁丁;高秋明

    背景:穿支皮瓣是临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choke vessels作为穿支血管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跨区穿支皮瓣成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的:对穿支皮瓣中choke vessels新生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1984至2017年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穿支皮瓣和穿支皮瓣中choke vessels新生的基础研究、临床报道和研究进展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forator flap , perforator vessels, choke vessels, choke zone",中文检索词为"穿支皮瓣,穿支血管,闭塞血管, choke血管".结果与结论:终纳入文献51篇进行总结综述.穿支皮瓣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相邻穿支血管之间通过choke vessels进行吻合,跨区穿支皮瓣成活与choke vessels的扩张新生密切相关.choke vessels新生与血管新生机制可能存在重叠,缺血缺氧预处理和炎性环境可能促进choke vessels新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历史、发展、技术变革及临床应用创新

    作者:黄长瑾;宋维铭

    背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利用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进行扩张,产生"额外"组织用于体表各部位缺损的修复重建,经历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整形外科的常规修复重建方法.目的:回顾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发展、技术变革与临床应用创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方法:PubMed数据库检索"tissue expansion,tissue expander,histology,pre-expanded flap,prefabricated flap,perforator flap,skin transplantation,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主题词及相关自由词;中国知网检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织学,预构皮瓣,穿支皮瓣,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关键词.共检索到4189篇文献,终纳入105篇作为参考文献.结果与结论:①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预构皮瓣技术、穿支皮瓣技术、影像学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等相结合,可形成面积更大的扩张皮瓣,扩大了修复范围;②开创了单一预构扩张皮瓣进行全颜面修复重建技术,被称为"中国式换脸",优于既往异体面部移植方法,是整形修复外科重要的医学创新.

  •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作者:程建文;赵劲民;谭桢;王静威;薛明强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筋膜蒂皮瓣转位、足部及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转位等。
      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
      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创面患者,共12指,均为不规则创面,伴不同程度骨骼及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1.5 cm×2.0 cm)-(3.0 cm×4.5 cm)。12例均先行创面清创处理,之后采用四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与结论:全部12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及受区切口皆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需再次行皮瓣修整,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较理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修复后活动功能显示,优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果证实,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具有对手部正常组织无损伤及供区隐蔽等优点,近期疗效好。

  • 高频超声引导下胸背动脉穿支移植皮瓣的设计

    作者:沈美华;阿里木江·阿不来提;艾合买提江·玉树甫;董建;王伟;刘亚飞

    背景:国内外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穿支血管的诊断学技术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MRI等影像技术。血管显影清楚、精准性高,但有一定的创伤,且不易普及。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测胸背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15例拟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患者,术前用高频超声探测穿支血管,重点探测各穿支血管走形、直径、穿支的位置,并进行体表标记。选取直径粗、位置表浅、血管走行平直的穿支血管为主干血管,设计并切取皮瓣。
      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胸背动脉全部发自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13例大于1 mm的主干穿支显示清晰,并与术中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小于1 mm的穿支血管仅能显示点条状血流信号或基本无血流及频谱信号,且与周围组织分辨不清。1例经术前探测发现血管扭曲、变异,改行其他手术。2例穿支血管术前非探及,经术中解剖发现并证实。结果表明高频超声在穿支血管术前体表定位方面作用显著,结合计算机辅助断层增强扫描或核磁辅助增强扫描等影像技术,可发挥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价值。

  • 携带小穿支皮瓣的背阔肌肌瓣移植与钛网联合应用修复巨大头皮、颅骨双重缺损

    作者:陈福东;李林;吴敏;郑国寿;王海平

    目的 探讨携带小穿支皮瓣的背阔肌肌瓣移植与钛网联合应用,修复巨大头皮、颅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对7例巨大头皮并颅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携带小穿支皮瓣的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加钛网进行修复,并对其术后外形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7例背阔肌肌瓣全部存活,供区瘢痕隐蔽;钛网固定及支撑牢固,未出现钛网外露、排异反应、慢性疼痛等并发症;覆盖钛网的软组织温暖柔软、颜色质地良好.结论 钛网轻薄有强度,组织相容性好,易于塑形,可以恢复颅骨外形及强度;小的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游离背阔肌肌瓣可提供大面积血供丰富的组织,为钛网提供良好的组织覆盖,同时能减少植入物外露等并发症发生.二者联合应用,是修复巨大头皮、颅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三维超声造影血管重建在穿支皮瓣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俞明;耿峰;汪涛;张涛;强朝晖;汪珺莉;赵月雷;秦信;葛艺东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造影血管重建在穿支皮瓣术前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 对拟行穿支皮瓣手术的10例患者,术前进行三维超声造影穿支血管重建,获得血管影像的解剖信息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鉴别穿支类型、体表出肌点、穿支数量及走行,以及血流大收缩速度和抵抗指数.首选穿支类型简单、走行平直、直径粗大,且峰值流速快的血管为皮瓣供血血管,设计并切取皮瓣;术中将实际情况与术前检测进行核实比较.结果 本组共10例患者,在拟切取皮瓣的区域由超声探查到的18个穿支均在术中得到证实,其余穿支血管因术中不需要显露,而未在术中得到证实,所有皮瓣术中情况与术前检测基本一致,皮瓣切取操作顺利,术后存活良好.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血管重建能够获得丰富的穿支血管解剖信息和直观的三维立体空间影像,并能实现穿支的体表定位,在穿支皮瓣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应用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

    作者:石斌斌;胡昭华;张伟;马晓华;王安年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设计区域均为对侧小腿;皮瓣切取大小为2.5 cm×4.0cm~5.5 cm×8.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2例,游离取皮植皮修复8例.结果 20例皮瓣除1例封闭治疗创面术后皮瓣远端周围发生部分组织进行性无菌性坏死,予以创面换药愈合外,其余均恢复良好.16例获随访3个月至2年,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足部外形满意,恢复了一定的触觉及痛觉.结论 带吻合血管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可用来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功能无影响,受区外形恢复良好,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股臀区皮瓣乳房再造应用进展

    作者:刘温悦;穆兰花

    目前,乳房再造方法大致有假体置入、局部皮瓣转移及游离皮瓣转移等[1].自1994年穿支皮瓣开始应用于乳房再造后,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作为自体组织游离移植的经典术式,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2].但是,对于部分既往已有剖宫产、腹部吸脂等手术史或腹部脂肪量相对较少的患者来说,因其腹部供区条件所限,新供区的选择变得尤为迫切.近年来,股臀区皮瓣在应用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中表现活跃,笔者现对国内外该区域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皮瓣穿支血管的超声成像及临床应用

    作者:何发伟;姜颖

    在过去20年中,皮瓣设计取得了巨大发展,越来越多的皮瓣设计是基于知名血管发出的穿支血管,这类皮瓣能够显著降低皮瓣供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由于穿支血管的准确位置有着显著差异及变异,为了帮助鉴别主要穿支血管的位置及其走行过程,皮瓣区术前血管成像已在整形外科广泛开展.随着高频彩超及造影技术的发展,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血管检测方法,已成为皮瓣微小血管检测的重要手段.

720 条记录 8/36 页 « 12...567891011...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