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胃肠道多原发癌一例

    作者:杨帅;冯野;郭芗羚;房学东;孙晓峰

    患者男性,63岁,因"右侧腹部隐痛不适3个月"于2017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后查体示:贫血貌,右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76 g/L ,红细胞压积0. 274 L/L ,血清肿瘤标志物无异常.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见溃疡性肿物,范围大约2. 0 cm×2. 0 cm ,周边黏膜不规则隆起,见图1 .活检病理提示:十二指肠腺癌.全腹部 CT 平扫示:十二指肠降部可见隆起型病变,升结肠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呈偏侧性狭窄,见图2~3.进一步行肠镜显示:距肛门约65 cm见环周生长溃疡型病变,表面凹凸不平,管腔狭窄,见图4.活检病理提示:结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除外腺癌.术前诊断:十二指肠癌,右半结肠癌或转移?经充分术前评估及准备,征得家属同意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于十二指肠降部及升结肠可分别触及2. 0 cm×3. 0 cm ×0. 5 cm 和6. 0 cm ×4. 0 cm ×1. 0 cm大小的质硬肿物.遂行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

  • 结肠肿瘤中UGTlA、Nrf2、Keap1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敏;齐莹莹;陈朔;刘亮;陈建;李延青

    目的 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l)表达与结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结肠(24份)、结肠腺瘤(30份)、结肠癌(77份)组织标本中UGT1A、Nrf2及Keap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肠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 UGT1A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 (20/24)、80.0%( 24/30)和53.2% (41/77),腺癌组织中UGTI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前两者(P值均<0.05).而Nrf2在结肠腺瘤[70.0% (21/30)]及腺癌组织[87.0% (67/77)]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41.7% (10/24)],且腺癌中的阳性率亦高于腺瘤组织,P值均为0.000.Keap1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为61.0% (47/77),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54.2%(13/24)(P =0.040),而低于结肠腺瘤组织中的70.0% (21/30)(P=0.002).UGT1A及Nrf2的表达与结肠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无明显关联性,而Keap1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各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与低分化分别为70.0% (35/50)、44.4% (12/27)]及浸润程度分层间[T1 ~T2及T3~T4分期分别为78.8% (26/33) 、47.7% (21/4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UGTIA表达下调及Nrf2/Keap1信号系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肠肿瘤的发生相关.

  • 结肠癌近20年临床特点的变迁分析

    作者:李景南;赵莉;郑威扬;苗政;唐晓艳;钱家鸣

    目的 探讨近20年来结肠癌临床特征表现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1233例结肠癌住院患者,按时间阶段分为1989-1998年和1999-2008年两组,分别对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以及临床分期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及老年患者有所增加;便血的患者明显减少(51.8%比31.7%, P<0.05),腹部包块和出现肠梗阻的患者也呈下降趋势(30.2%比13.6%, P<0.05);血红蛋白下降的患者有所减少,但大便潜血的阳性率有所增加(43.6%比61.2%, P<0.05);随着癌胚抗原(CEA)检测的普遍开展,其阳性率也明显增加(32.4%比57.9%, P<0.05);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病变和合并息肉的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多;肿瘤部位1989-1998年以升结肠为主(44.6%),近10年来逐渐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38.7%和22.7%)为主.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早期手术病例(Duke A期)明显增加(9.3%比23.8%,P<0.05).结论 近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和老年患者明显增加;临床表现变得更缺乏特异性;随着大便潜血、CEA检测和结肠镜检查手段的提高和完善,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有所增加;肿瘤部位从以右半结肠为主转变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与西方国家的特点更为接近.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临床特点
  • 黄连素抑制结肠癌细胞环氧合酶-2的作用

    作者:台卫平;罗和生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阐明黄连素作为一种新的结肠癌化学治疗药物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并提供相关实验结果.方法黄连素 0.1、 0.3、3.0、30.0 μmol/L加入到HT-29结肠癌细胞系培养液中,每天测量各有关值.同时以NS-398为环氧合酶(COX-2)活性抑制剂,对比观察黄连素对COX-2活性的影响.采用氮蓝四唑盐实验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逆转录-PCR法检测COX-2 mRNA,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结果黄连素在浓度大于0.3 μmol/L时则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黄连素在浓度大于0.3 μmol/L时对COX-2 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连素对PGE2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黄连素抑制COX-2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同时也抑制COX-2活性,进而抑制PGE2的生成,这可能为黄连素抑制HT-29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机制之一.

  • 人结肠癌细胞胃泌素-黏着斑激酶通路的研究

    作者:丁健;于皆平;李丹;罗和声;于红刚

    目的研究胃泌素对人结肠癌细胞信号分子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胆囊收缩素2受体(CCK2R)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1/CCK2R,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上调胃泌素作用;使用胃泌素拮抗剂下调胃泌素作用.使用胃泌素按浓度和时间梯度刺激细胞,以免疫沉淀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K酪氨酸磷酸化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胃泌素能够引起FAK 酪氨酸磷酸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CK2R表达上调可以增强此作用;胃泌素拮抗剂具有相反作用.结论 FAK是胃泌素发挥效应的下游信号分子,以酪氨酸磷酸化的形式发挥作用.胃泌素-CCK2R-FAK信号通路在胃泌素引起的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CT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希腾

    目的:为了为结肠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治疗方案和增加其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在进行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提。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72例考虑结肠肿瘤的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平均分为CT组(观察组)和电子结肠镜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36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螺旋CT检查,对比和分析两组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的终确诊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终确诊率为83.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 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刚果;傅红春

    目的: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8月12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程度分两种类型:Ⅰ型局部浸润型,Ⅱ型广泛浸润型或癌性穿孔并内瘘形成.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分别采取姑息性手术2例,右半结肠连同十二指肠浸润灶局部切除9例,右半结肠连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1例,十二指肠缺损单纯修补6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术后无肠瘘及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根据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不同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病情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下结肠癌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孔德凤;千年松;戴广海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男性肿瘤患者中占第三位,在女性中占第四位,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更加明显.结肠癌的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以化疗为主,尽管近年来外科手术水平不断提高,化疗以及靶向等药物有所创新,但是患者五年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肿瘤治疗不规范是重要因素.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的成立大大改善了患者求医过程中由于首诊科室选择不正确、诊断到治疗时间过长而延误佳治疗时机等问题,达到规范治疗、确立选择佳方案的目的,从而延长生存期,减轻治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周丹;唐廷勇;范晓曦;纪术峰;王梦川;吴爱国

    目的 探讨开腹结肠癌根治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6例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组(n=34)和传统方法组(n=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排气时间、停止静脉输液的时间、营养状态的变化、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传统方法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未见明显下降.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

  • 拓扑异构酶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显华;于志奇;张畅;傅传刚;徐晓东;邢俊杰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9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Kaplan- 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42)、N分期(P =0.038)呈负相关;与局部复发率(P=0.053)也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22)和无瘤生存时间(P=0.036)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P=0.017)、血清CEA(P<0.001)、CA199(P=0.002)、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1)和Dukes分期(P <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CEA、CA199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为患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那些早期的结直肠癌和结肠镜下切除的已癌变的息肉.

  • 结肠癌组织中TRIM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娟;季刚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RIM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3年1-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20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IM2蛋白的表达,根据蛋白表达结果分为TRIM2低表达组(n=114)及TRIM2高表达组(n=86),利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TRIM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20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57% (114/200)患者TRIM2蛋白低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IM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 =0.010)、淋巴结转移(P=0.019)、UICC临床分期(P <0.001)及脉管癌栓(P =0.025)相关.TRIM2高表达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优于TRIM2表达低组患者[(55.64±0.98)个月,x2=20.982,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UICC临床分期(P=0.013)、肿瘤浸润深度(P =0.002)、TRIM2蛋白表达(P<0.001)是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RIM2蛋白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46,95% CI:0.204~0.588,P<0.001;HR=0.330,95%CI:0.195~0.560,P<0.001).结论 TRIM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与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结肠癌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高斌;张亚铭;周潮平;汪大田;马军;汤代彬;蒋鹏;袁建伟;王宇翔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由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同一手术组医师完成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18例与同期进行的开腹右半结肠癌手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组在手术时间(232.50±55.91) min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183.16 ±35.55) min,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上腹腔镜辅助组要短于开腹手术组,分别为(10.28±2.86)d vs(13.30±3.01)d,(2.39 ±0.98)d vs(3.95±1.25)d,P均<0.05,在术中出血上腹腔镜辅助组要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95.56±50.26) mL vs(140.41±98.10) mL,P<0.05,而两组间在手术质量评定、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的分级分期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安全可行,可以作为右半结肠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术式,在近期疗效上与开腹手术组无差异.

  • 血管生成拟态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及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吕剑;徐传奇;王道荣

    目的 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在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规律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改良的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只,CD31/PAS双染法观察血管生成拟态,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肝转移灶和原发灶中血管生成拟态表达规律.RT-PCR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相关基因cox-2、EPHA2基因、Twist基因等的表达,观察cAMP抑制剂对结肠癌肝转移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结果 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原发灶和肝转移瘤中均可观察到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注射8-溴-cAMP后可以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发展进程;实验组血管生成拟态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相关基因cox-2、E-PHA2、Twist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cAMP/PKA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cAMP/PKA可能是结肠癌肝转移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调节通路.

  • lnc-AC079612.1.1-1∶1参与结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威;王搏;申占龙;姜可伟;叶颖江;王杉;沈凯

    目的 探索lnc-AC079612.1.1-1∶1通过靶向调控miR-1915参与结肠癌肝转移的机制,为寻找新的结肠癌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连续选取3例同时性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通过博奥晶芯LncRNA+ mRNA Human Gene Expression Microarray V4.0,4×180K表达谱芯片检测结肠癌原发灶及配对的肝转移灶中lncRNA的表达谱情况,并通过I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筛选可能与结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的lncRNA,然后通过回顾文献对lncRNA的共表达编码基因进行初步分析,以发现可能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lncRNA;通过CCK-8实验,在结肠癌SW480细胞系和SW620细胞系中检测lnc-AC079612.1.1-1∶1对结肠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lnc-AC079612.1.1-1∶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Miranda、incipedia等网站工具,预测可能与lncRNA及MGMT结合的miRNA;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15与lnc-AC079612.1.1-1∶1的结合作用.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肝转移组织与结肠癌原发组织相比,lnc-AC079612.1.1-1∶1的表达升高3.94倍,MGMT的表达水平升高3.47倍;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lncRNA与MGMT基因存在显著共表达关系,共表达相关系数为0.994(P <0.001);CCK-8实验发现,过表达lnc-AC079612.1.1-1∶1可显著增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SW620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发现过表达lnc-AC079612.1.1-1∶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SW620侵袭和转移能力;通过targetscan、miRanda、lncipedia等网站工具,发现miR-1915-3p是唯一被预测既与lnc-AC079612.1.1-1∶1结合,又作用于MGMT的miRNA;双荧光素酶实验发现lnc-AC079612.1.1-1∶1与miR-1915有结合作用.结论 lnc-AC079612.1.1-1∶1通过调控MGMT参与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且通过miR-1915作用于MGMT,在结肠癌肝转移中发挥作用.

  • 塞来昔布抑制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增生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谦;郭东来;韩振魁;斯坎德尔·努尔买买提;肖柯·吐尔迪;李鹏

    目的 研究塞来昔布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生长增生及其抗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Caco-2,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在相同浓度下,不同时间对于结肠癌细胞增生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RT-PCR法检验COX-2、Survivin的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浓度塞来昔布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生,其24 h,48 h,72 h的IC50分别为:(99.519±10.355) μmol/L、(71.546±6.446) μmol/L、(59.622±15.999)μmol/L; RT-PCR结果显示:人结肠癌细胞Caco-2正常对照组及塞来昔布干预组COX-2 mRNA灰度值分别为:0.808 ±0.021、0.101 ±0.002(t=19.037,P=0.000);Survivin mRNA灰度值分别为:0.798±0.031、0.190 ±0.002(t=18.987,P=0.002).结论 塞来昔布抑制结肠癌细胞增生,塞来昔布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及Survivin的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间皮素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建国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间皮素水平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早期结肠癌患者125例(病例组)和健康者75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病例组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血清间皮素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间皮素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资料.结果 对照组血清间皮素水平显著低于病例组[分别为(0.91 ±0.80) pg/ml和(7.63±3.25) pg/ml,t=17.57,P<0.001].病例组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患者的血清间皮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血清间皮素预测结肠癌的佳诊断界值为2.36 pg/ml,术前血清间皮素预测结肠癌进展的佳诊断界值为8.62 pg/ml.以临界值8.62 pg/ml将125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低血清间皮素组(n=56,间皮素≤8.62 pg/ml)和高血清间皮素组(n=69,间皮素≥8.62 pg/ml),两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1,P<0.001).结论 间皮素可能足潜在诊断结肠癌及其进展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 胆囊结石并存结肠癌7例漏诊报告

    作者:曹茗;熊军;熊斌;罗杰;陈志明

    胆囊结石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胆囊摘除术是当前腹部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胆囊摘除术后一年内发生的结肠肿瘤被认为胆囊摘除时肿瘤已存在[1].报告胆囊结石并存结肠癌7例漏诊病例.

  • 50例结肠急诊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禹凤普

    结肠急诊是外科常见病,主要包括结肠外伤引起的穿孔、断裂、挫伤等,及结肠肿瘤引起的梗阻等情况。在我院共收治的50例结肠急诊中,有32例均在1期吻合后痊愈,未出现并发症。只要在实际中,注意选择患者得当,患者肠管炎症不重,或穿孔时间不超8小时,术中注意操作,变污染伤口为清洁伤口,术后处理得当,避免肠腔胀气、污染。就能够1期愈合。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全部2期吻合,甚至将肿瘤暂时保留,再先行近端造瘘,远端闭合,术后情况好转再次手术,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是肿瘤引起梗阻的急诊,不切除肿瘤,将来有可能失去手术机会,肿瘤扩散更加严重。但不能盲目追求Ⅰ期吻合率。手术操作尽可能简化。术中发现确实愈合能力较差,既有可能出现感染及吻合瘘等情况,不妨改变术式。

  • 三氧化二砷抑制结肠肿瘤生长作用的研究

    作者:秦丽杨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结肠肿瘤原位生长与转移的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三氧化二砷,浓度为10mg.kg-1.d-1,观察对结肠原位种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结肠肿瘤组织中核因子E2p45相关因子(Nrf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亡实验组声鼠肿瘤的平均重量为131±45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实验组Nrf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能预防裸鼠HT-29结肠原位肿瘤的局部生长和远处转移,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诱导Nrf2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钟芸诗;许剑民;韦烨;任黎;赖衍翰;樊嘉;周俭;钦伦秀;秦新裕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其中91例为手术病例,评价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60例同时性肝转移病人中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2例(13.8%),203例延时性肝转移病人中手术切除肝转移灶69例(34.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性肝转移组手术死亡率(4.5%,1/22)高于延时性肝转移组(2.8%,2/6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5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91例病人随访率100%,手术病人中同时性肝转移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延时性肝转移组相似(P>0.05),但术后复发率较高(36.4%vs 21.7%,P=0.03).363例病人中有36例具有手术指征而未手术病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9%、5.34%和0,明显低于91例手术病例(80.5%、33.0%和22.7%),(P=0.0034).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所有91例手术病人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得出手术切缘达1 cm(β=-0.8351,P=0.0363)和复发后再次手术(β=-0.9428,P=0.0411)是生存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后复发(β=0.6471,P=0.0226)是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

3108 条记录 10/156 页 « 12...78910111213...1551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