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护理

    作者:郭少云;雷斌斌;陈雯雯

    对35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同时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高频振荡通气的护理,结果29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亡。认为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主要手段,要求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 应用Drager呼吸机高频振荡功能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余勇妙;李桂花;梁建红;梁惠红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肺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佳护理措施.[方法]将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其余治疗护理措施大致相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有效地应用呼吸机HFOV功能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细心观察并落实好相关的护理措施能缩短患儿上呼吸机的时间,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 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5例疗效观察

    作者:郑国方;韩良荣;赵玉祥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 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 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 h后氧合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 h~48 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作者:林彩凤;郑淑敏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期严重临床综合症,病死率高,表现为发绀明显,但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紫绀与呼吸困难不平行[1].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新型通气方式,一般用于常规吸氧.传统机械通气效率不佳时.我科自2007年来,对PPHN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取得不同程度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例AIHA患者呼吸衰竭合肺损伤给予HFOV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杨;雷宁;冯蕊;孟彦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类体内存在针对自身成熟红细胞抗体的溶血性疾病,若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称为Evans综合征.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成人AIHA的持续缓解率仅为20%~35%.2011年4月我科收治了1例AIHA患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予气管插管常规呼吸机支持呼吸后出现皮下气肿,给予更换高频振荡通气(HFOV)来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1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抢救的护理

    作者:徐颖;张磊;张丽伟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技术在抢救小儿呼吸系统急性病变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1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气胸的护理体会.运用完善的气道管理技术,掌握正确的吸痰时间和吸痰方法,恰当调节呼吸机参数、密切监测呼吸与循环系统变化、预防感染.结果 该例患儿抢救成功.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重症患儿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的护理管理

    作者:陈静;杨滢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的通气频率,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的通气方法.它以很小的潮气量,很小的肺泡压力.达到满意的每分钟通气量,使临床应用更安全.一般用于经常频呼吸机治疗效果欠佳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等患儿.虽然HFOV和常频通气的护理都属于人工气道的护理范畴,但由于通气方式不同,护理方法也有其特殊性.结合我院病例及有关HFOV的报道文献,将HFOV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治疗策略——新证据何在

    作者:孟玉兰;黄伟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诊治始终是重症医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值得深思的是,除了早期的“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研究取得了预期的降低病死率的疗效之外,截至目前其他疗法并未获得预期的显著效果.为此,本文以新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为依据,试图对ALI/ARDS现有的治疗证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提供线索.

  • 高频振荡通气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远哲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小儿常见危重症,病死率较高.高频振荡通气具有肺保护、改善氧合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等作用,被认为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理想通气模式.该文就国内外关于高频振荡通气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进展及地位做一综述.

  • 肺复张与高频振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游楚明;覃晓菲;张晓;傅万海;孟琼;谢燕丕;赵有为

    目的 探讨肺复张与高频振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随机序列法分为肺复张组与高频组,其中肺复张组在常频机械通气的同时行肺复张.记录两组新生儿治疗后6h的吸入氧浓度(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并进行比较.对两组的总呼吸支持时间和总吸氧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肺复张组与高频组各10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以及肺复张前FiO2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组6h的FiO2及OI均低于高频组[(0.3±0.1)比(0.4±0.1)、(3.2±1.5)比(6.9±2.7)](P< 0.05).与肺复张组比较,高频通气减少总呼吸支持时间及总吸氧时间[(105.2±52.6)h比(185.2±94.7)h、(353.5±199.6)h比(644.1±357.4)h](P<0.05).结论 肺复张能较快改善氧合,但高频通气减少呼吸支持时间及氧疗时间.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作者:郭静;张耀东;金娟;孙慧清;康文清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联合应用对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HRF)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血气指标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收治重度HRF患儿18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观察组给予HFOV联合iNO治疗,对照组进行常频通气联合iNO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呼吸功能变化、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24~48 h,两组患儿PaO2水平呈逐渐升高(治疗组治疗24h由37.16 ±4.98上升至52.11±4.84,治疗48 h上升至67.91±6.71,对照组治疗24 h由38.02±4.77上升至45.49±5.03,治疗48 h上升至55.33±6.28),PaCO2水平呈现逐渐下降(治疗组治疗24h由68.49±6.81下降至45.94±6.02,治疗48 h下降至38.75 ±4.41,对照组治疗24h由68.51±6.77下降至66.33±5.97,治疗48 h下降至54.61±5.16)(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H值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NO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48 h,两组患儿PaO2/FiO2呈现逐渐升高趋势,OI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发生脑出血、肺气肿以及死亡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度HRF患儿实施HFOV联合iNO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氧合状态,有助于提高患儿存活率.

  • 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振荡通气

    作者:孙眉月

    高频通气(HFV)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已20余年,积累了许多实验资料及临床经验,检索到的文献达1300余篇[1].由于通气策略的不断改进,早期HFV常作为对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常规呼吸机治疗失败后的营救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行常规通气(CV)治疗呼吸衰竭时易产生多种急、慢性肺部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近年来在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减少肺损伤和对肺采取保护性治疗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简述如下.1 HFV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HFV有三种类型:即高频喷射通气(HFJV)(以Bunnell公司的Lifepulse为代表),目前已较少应用;高频气流阻断(HFFI)(以Infransouics公司的Infant star为代表);HFOV(以Sensormedics公司的Sensormedics 3100A为代表).其他尚有德国Drger公司的Babylog 8000及英国的SLE 200等.前述三种呼吸机内部功能不完全相同,但通气容量均近于或小于死腔气容量.HFOV为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类,Infant star虽以HFFI形式进行通气,由于以呼气为主动,其作用也可理解为HFOV.Sensormedics 3100A通气时设高频率,吸、呼比值为1∶ 2,而Infant star行HFV时除设置高频率外尚需与CV联合应用,设2~5/min,间歇强制通气(IMV).

  • 肺容量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雨;樊寻梅

    机械通气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机械通气(HFV)两大类.监测绝对肺容量在CMV 时主要是监测功能残气量(FRC),即呼气末的肺容量,此时FRC与呼气末正压(PEEP)关系密切 .相对肺容量主要监测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高频振荡通气(HFOV)目前公认是HFV中先进的通气模式,由于其呼吸频率很快,每分钟达数百至上千次,潮气量很小,肺容量在吸气相和呼气相的变化幅度甚微,因此主要是监测呼气相与吸气相的平均肺容量(MLV).在不中断机械通气情况下监测肺容量对于估计肺部病变严重程度;指导合理应用呼吸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测能否撤离呼吸机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在机械通气时测定肺容量的方法综述如下.

  • 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新生儿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芳;赵时敏;王丹华

    传统机械通气(CMV)诱导的肺损伤是需要辅助通气患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减少气压伤的通气策略,一种是限制通气,另一种是高频通气(HFV)。多数学者将HFV视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急救的通气模式之一,尤其机械通气中发生气漏时[1]。本文将高频通气中常用的高频振荡通气概念、呼吸机的特点、通气策略和实施、临床应用作一综述。?.????HFV定义为通气频率≥正常频率4倍以上的辅助通气,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定义为通气频率>150/min或2.5Hz(1Hz=60/min)的辅助通气。CMV时,每分钟肺泡通气VA=f(VT-VD),VT为潮气量,VD为解剖死腔量,f为通气频率。如果VT=VD,肺泡通气将不会发生,然而HFV用高频率,很小的VT实现了有效的动脉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传统机械通气(CMV)诱导的肺损伤是需要辅助通气患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减少气压伤的通气策略,一种是限制通气,另一种是高频通气(HFV)。多数学者将HFV视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急救的通气模式之一,尤其机械通气中发生气漏时[1]。本文将高频通气中常用的高频振荡通气概念、呼吸机的特点、通气策略和实施、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一般概念HFV定义为通气频率≥正常频率4倍以上的辅助通气,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定义为通气频率>150/min或2.5Hz(1Hz=60/min)的辅助通气。CMV时,每分钟肺泡通气VA=f(VT-VD),VT为潮气量,VD为解剖死腔量,f为通气频率。如果VT=VD,肺泡通气将不会发生,然而HFV用高频率,很小的VT实现了有效的动脉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刘迎庆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就诊的原发性NRDS患儿59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规机械通气(CMV).比较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等指标;以及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吸入氧浓度(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和氧合指数(OI)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PaO2、a/AP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PaCO2、FiO2和O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FOV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加速CO2排出,快速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疗程.

  • 高频振荡通气与其它呼吸支持方式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涛;陈贤楠

    高频通气(HFV)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通气新技术.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以其良好的加温湿化气体供给和主动呼气机制,被认为是HFV中有效的类型.与常规机械通气(CMV)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①动脉氧合效果好;②减少气压伤发生率;③改善远期预后.与此同时,一些针对减少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其它呼吸支持方式,如一氧化氮吸入(iNO)、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部分液体通气(PLV)、气管内气体吸入通气(TGI)等亦取了得很大进展.人们假设,HFO与上述各种呼吸支持方式联合应用将取得协同作用,进一步减少肺损伤、改善临床预后.本文就近年来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高频振荡通气的气体交换

    作者:曾健生;樊寻梅;陈贤楠

    自1972年Lunkenheimer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频振荡可以保持有效的通气与氧合后,人们对高频振荡通气(HFOV)进行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目前HFOV已成为治疗小儿缺氧性呼吸衰竭的重要通气方法,但其气体交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HFOV的概念、气体交换机制、影响气体交换因素及其在不同疾病的临床应用策略作一综述.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文献的Meta分析

    作者:肖昕;张金萍;周晓光

    目的综合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危害性.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12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得出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与CMV相比,HFOV能明显改善肺透明膜病患儿的呼吸功能(P<0.005)以及降低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P<0.01),但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性(P<0.05);在两种通气方式引起的气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HFOV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优于CMV,并可减少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但应注意其它并发症的出现.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蕾;李秋芳;陈观涛

    目的 观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对13例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HFOV治疗并予以严密疗效观察.结果 13例患儿使用高频呼吸机治疗后疾病好转9例,4例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选择HFOV通气模式及设置合理的参数是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抢救成功的关键.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作者:张兰英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HFOV 治疗。观察患儿 HFOV 治疗前、治疗后的4、24、48h 后的血气分析情况,观察 PH 值、PO2、PCO2、SaO2以及 Fi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PO2和 SaO2指标显著升高,PCO2与 FiO2等指标显著下降,HFOV 治疗后的三个时间段与 HFOV 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357 条记录 6/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