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黄斑缺损合并外斜视的治疗

    作者:江文珊;陈华新;肖艳霞

    先天性黄斑缺损是指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一种严重影响中心视力的眼底先天异常,病因不明,临床较少见.作者医院收治2例先天性黄斑缺损伴外斜视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作者:曹连义;刘昕

    患儿男,10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抽搐及双眼外斜视3年就诊.体检:精神弱,意识清,烦躁,双眼外斜视,左侧肢体肌力Ⅲ级.EEG: 右侧导联高幅S病灶及棘波病灶.CT所见:右侧枕顶叶扇形低密度影,境界清楚,CT值12~19HU,小脑沟增深、增宽,小脑沟数目>6条,第四脑室略扩大,侧脑室略增宽(图1~3).初步诊断: ①右侧枕顶部低密度影,考虑为局灶性脑炎后遗软化灶.②小脑萎缩.儿科臀部肌肉活检病理诊断:线粒体脑肌病.

  • 先天性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平;邱良秀;杜蜀华

    报道了手术治疗6例先天性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患者,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术中可见内直肌及其周围组织挛缩、外直肌菲薄,病检提示内直肌纤维化.手术采用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眶外侧缘骨膜连接术或外直肌与上、下直肌外1/2连接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愈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作者:张京兰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相当于中医的"睑废"、"上睑下垂"、"风牵偏视"等范畴.本病多因脾虚气陷,气血不足,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临床可见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外斜视以及复视等症状.笔者曾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愈2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现介绍如下:

  •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手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筠萍;肖满意;魏欣

    目的 探讨成人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和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就诊,需要手术治疗的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后予以手术治疗.随访观察1~5年后,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0名患者,研究发现成人外斜视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术前视力、斜视的类型、有无弱视及A、V征以及双眼单视的存在与否等对手术预后 (眼正位) 影响不大(P>0.05).术前大角度斜视(r2=0.26,P<0.01)、屈光不正等值球镜度数趋向正视化(r2=0.04,P<0.05)与术后眼位矫正效果不佳相关.结论 成人共同性外斜患者,由于具有术前斜视度偏大,多无双眼视等临床特点,在决定实施手术之前,应该充分考虑术前斜视度的大小、屈光不正等因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及手术量,方能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 超常量外直肌徒后矫正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探讨

    作者:刘双珍;吴小影;夏小波;王平宝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其特点: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外斜不仅影响患者美容,而且对患者双眼单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直肌徒后是矫正外斜视常用的手术方式,传统认为外直肌后徒量不应超过8mm,需要行3~4条眼外肌手术.近年来,一些作者提出增加外直肌后徒量,以避免多肌肉手术.作者自1995年以来,对32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进行了超常量手术治疗,行双眼外直肌徒后9~12mm,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伴A-V征的成人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作者:秦维灿;余顺金;李斌

    目的 探讨A-V综合征外斜视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分析1996~2004年15例30眼成人大斜度A-V综合征外斜视的治疗方法及1~8年的随访资料.结果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手术能获得满意的术后矫正效果.结论 水平直肌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美容效果及部分恢复双眼单视.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6例分析

    作者:郑煜;张少斌;黄惠春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矫正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按手术年龄分成3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眼位、双眼视功能、视网膜对应及立体视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1年眼位正位63例,正常视网膜对应60例;3组术后双眼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与手术年龄、术前有无融合功能密切相关(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应早期手术,有利于双跟单视功能的建立,达到功能治愈的目的.

  •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研究

    作者:黎容;黎作为

    目的 探讨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科诊治9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1周的近期效果正位率81.11%,术后6周远期疗效正位率78.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组术后6周眼位正位率为76.19%,>13岁组正位率为75.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随访8周~12个月,随访率为100%;68例患者同视机检查中15例具有立体视,除2例>13岁,其余均<13岁.结论 早期手术矫正,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误差减少到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共同性 外斜视 手术
  • 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疗效的影响

    作者:曾思明;闫玉梅;陈琦;李敏;赖云珍

    目的:探讨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80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前、术后和训练后540 d的融合功能和斜视度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融合功能恢复率达87.5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组训练后融合范围明显提高;眼位回退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应用同视机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能提高融合功能恢复,增大融合范围并减少眼球回退的发生.

    关键词: 同视机 外斜视 融合
  • 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断腱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临床分析

    作者:肖婷;陶永贤;蒲思思;张黎

    目的: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断腱术矫正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断腱术的44例患者术前术后的远近眼位、双眼视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44例患者术后1~3 d正位率88.6%,术后6个月正位率77.2%.术后的视近、视远斜视度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获得同时机Ⅰ、Ⅱ、Ⅲ级功能及动态立体视人数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2岁组患者立体视恢复明显优于年龄≥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断腱术可有效矫正集合不足型外斜视,通过斜视矫正术后患者的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越早手术治疗,术后远期效果恢复越好.

  •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固定在知觉性外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彦茹;张俊华;翁景宁;方丽君;王丽

    目的 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固定在知觉性外斜视手术中的远期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固定的知觉性外斜视病例12例.外斜视度数均>50△,患眼固视功能差.在斜视眼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固定(缝合于原肌止点后12.0 mm)联合内直肌缩短术(4.0~7.0 mm),观察术后眼位、眼球运动、眼面外观及视功能远期疗效.结果 随访13 ~ 27个月后,12例患者术后眼位正位,眼球外转稍有受限;眼面外观良好;均获得较稳定的患眼固视能力,但未建立明确的双眼视功能.结论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固定稳定了后徙外直肌的位置,减少了手术肌肉条数,具有安全可行、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

  • 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李永蓉;王慧

    目的 研究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中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一个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检查,抽取4例患者外周静脉血,及1名正常家系成员,3名非家系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作阴性对照,以外周血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RIX基因外显子、TUBB2b基因外显子、TUBB3基因的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家系成员在ARIX基因无任何外显子突变,而1例患者在TUBB2b基因外显子存在位点rs2259136同义突变,3例患者在TUBB3基因中3'UTR区域rs1135425位点出现突变.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遗传受多因素影响,TUBB3基因rs1135425位点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外斜视的一种原因.

  • Noonan综合征伴双眼脉络膜缺损一例

    作者:唐卉;杨彩珍;张月玲;曹兰芳

    患儿男,13岁9月,因智力落后伴生长落后13年就诊.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无窒息.1岁时出现智力及身材均落后于同龄人,能上学但成绩差.11岁时做右侧隐睾引降术.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妹健康,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身高140 cm,体重28 kg.神清,表情呆板,双眼距宽,内眦赘皮,伴共转性外斜视,颈蹼,心前区胸骨左、右缘第三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不大,四肢无畸形,外阴幼稚型,阴茎长3 cm,双睾丸均可触及约2 mL容积.头颅CT无异常,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6,XY.

  • Waardenburg综合征一例眼部表现

    作者:付燕;顾朝辉;石笑楠

    患儿女,9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年余,2017年2月28日来我院眼科就诊.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100 g.无吸氧史.自幼发现双眼虹膜异色.出生3个月时,患儿家长发现患儿双耳失聪,于2011年在外院诊断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并行右耳经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语言及运动发育均滞后.母亲从事油漆涂料有关工作,怀孕期间有发热服药史,具体不详.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其父系及母系亲属无同样疾患者.2013年,患儿及其父母经线粒体12srRNA 1494位点、1555位点及SLC基因IVS7-2、GJB2基因235位点检测,未发现突变.

  •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

    作者:吴阿粉

    患者女,22岁.因左眼外斜视于2003年6月来我院就诊.自诉从懂事起双眼视力差,伴左眼外斜视.既往无其他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有无感染病史不清楚.

  • 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可;刘陇黔;李平惠

    目的:了解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和双眼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9例单纯性间歇性外斜视病人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仅行手术治疗;第二组手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第三组病人手术前后均进行双眼视训练.观察三组病人术后的眼位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第一组(间歇性外斜视仅行手术治疗)<第二组(手术加术后双眼视训练)<第三组(手术加手术前后双眼视训练).三组病人术后双眼视和立体视均有明显改善,尤以第二组和第三组更为明显.结论: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和双眼视功能恢复很重要,应该在手术前后进行双眼视训练.

    关键词: 双眼视 外斜视
  •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红;徐昭旭;林伟;张敬鸣;何蓉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方法,术中是否过矫及手术量的估计,以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方法:选择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2人64只眼,远、近斜视角≥20△为手术适应症,20△者仅做主导眼内直肌缩短术;大于20△者先做主导眼内直肌缩短术,再做非主导眼外直肌后徙缝线调整术或双眼外直肌后徙缝线调整术.结果:术中正位者12人,6个月后随访眼位正者8人,外隐斜4人;术中过矫(≤10△)20人,6个月后随访眼位正者19人,内隐斜(≤10△)1人.结论:该术式能达到较满意矫正效果,强调术中过矫,不能在术中临时改变术前计算的手术量.

    关键词: 外斜视 间歇性 手术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唯一表现的脑梗死1例

    作者:张萍;李洁;何妮;王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右眼不能睁开1周于2012年03月22日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入院前1周洗衣服时突感右侧头部胀痛,次日晨起后发现右上睑下垂,视物成双,症状逐渐加重,右眼睑睁眼不能.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已戒烟30年.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直径不等大,右瞳直径3.5mm,光反射迟钝,左瞳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右眼睑下垂,睁眼不能,视物模糊,右眼球外斜视,脑膜刺激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 直肌边缘切开术治疗不同类型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育榕;张繁友;张立军;张蕊

    目的:观察直肌边缘切开术治疗不同类型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方法:将外斜视患者59例根据斜视类型分三组:间歇性外斜视组(组1)为27例、恒定性外斜视组(组2)为21例及外斜V征组(组3)为11例.手术前后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随访6mo,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各组双眼视觉的比较:(1)术后Ⅰ级同时视功能:术后1mo,组1(22例,81%)同时视的恢复优于组2(11例,52%)及组3(5例,46%)(P<0.05).(2)术后II级融合功能:术后1、3、6mo,三组融合功能均有差异(P<0.05).术后6mo组1间歇性外斜视(20例,74%)融合功能的恢复优于组2恒定性外斜视(9例,43%)及组3外斜V征(4例,36%).术后6mo组1(17.15°±9.19°)融合范围显著大于组2(9.00°±8.64°)(P=0.004).(3)术后III级远立体视:组1(9例,33%)术后远立体视的恢复较好,但三组术后远立体视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且恢复时间较长.(4)直肌边缘切开术后患者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术前(P<0.001).且术后1mo恢复较为稳定.结论:直肌边缘切开术治疗斜视安全有效,且术后双眼视觉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在术后1mo左右双眼视觉恢复基本稳定.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优于恒定性外斜视以及外斜V征,而恒定性外斜视及外斜V征对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的影响一致,因此手术时机选择应考虑斜视类型,更有效地恢复和重建双眼视觉.

249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