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장외여장내영양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0X
  • 国内刊号: 32-147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宁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胃肠癌肿术后围化疗期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周印;姜祖光;李根区;程晓斌

    目的:研究胃肠外营养在胃癌、结肠癌术后围化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胃癌、结肠癌术后病人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比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化疗者,另一组在接受化疗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结果:胃肠外营养能增强病人的食欲,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病人如期接受化疗,且能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胃肠癌术后围化疗期有必要给予胃肠外营养。

  • 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建军;董伟峰;朱镇宇

    目的:评价不同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140例重型颅脑损伤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2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EN和PN;B组给予早期PN,1周后逐渐过渡至EN;C组单纯PN,PN时间超过2周;D组早期给予单纯EN;E组用传统的延迟性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径获得营养成分。A、B组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D、E组(P<0.05)与C组基本相同(P>0.05),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预后优于其他3组。A、B两组间比较,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费用更节约。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 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许媛;何伟;葛庆岗;罗涛;周华;李彤;侯静

    目的:观察消化道大手术后及其他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59例收住SICU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根据所患疾病分为单纯消化道手术组(41例)与重症组(外科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ARDS及伴有MODS等18例)。观察肠道喂养量、输注速度、EN天数、血清白蛋白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结果:单纯手术组对术后早期EN耐受较好,3天达到足量(104.6 kJ/kg*d-1);两组在输注速度、大耐受量、腹泻、腹胀等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不同。重症组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大维持量等均低于手术组,EN天数、腹泻、腹胀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腹泻发生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PACHE Ⅱ、输注速度呈正相关。结论:肠内营养相关的胃肠道并发症与疾病状态及其严重程度、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与用量、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重症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许多病人不能过渡到TEN,而需以PN+EN形式实现其营养支持。

  • 重症胰腺炎经外周静脉行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作者:徐曼珠;赵中辛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行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8年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病例,观察经外周静脉行营养支持病例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3例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例中治愈31例,无与外周静脉输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一项重要措施,经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重要途径。

  • 生长激素加肠外营养对肝硬化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思曾;林永堃;许东坡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GH)加肠外营养(PN)对肝硬化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12例肝硬化病人进行GH加PN治疗(试验组),并以单纯PN治疗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各时相点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及前白蛋白(PA)水平,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相点的血清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lb在治疗后7天显著增高(P<0.05),而TFN和PA在治疗后5天及7天均非常显著增高(P<0.01)。结论:GH联合应用PN在肝硬化病人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明显优于单纯PN治疗。

  •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蔡瑛;黄青青;苏美仙;万林骏;万晓红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后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衡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 胰腺手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比较

    作者:陶应龙;范?;孙志明;于文庆;姚俊英

    目的:研究胰腺疾病手术后营养支持的疗效以及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与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缺点。方法:将22例胰腺疾患病人按病种随机分为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PN+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两组,每组11例,均给予等热量、氮量的营养支持,检验两组病人术后1、5、10、20天的代谢变化。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期体重均略降低,但差异不明显,血淀粉酶显著下降,肝、肾功能好转,血糖趋于正常,两组无显著差异,血清蛋白Alb、TFN、PAB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除术后10天PAB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PN+EN组术后并发症少,肠功能恢复早,营养费用少于TPN组。结论:胰腺手术后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与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一样安全有效,并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降低营养费用。

    关键词: 营养支持 胰腺手术
  •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

    作者:彭曦;汪仕良;王凤君;陶凌辉;赵云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三组。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和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检测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并采用粘液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肠道杯状细胞的分泌状况进行观察。结果: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烧伤前。杯状细胞结构受损,粘液分泌量下降,酸性粘液明显减少,而中性粘液明显增多。两组相比EN组大鼠杯状细胞结构较完整,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且酸性粘液也明显增多。结论: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结构受损,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肠粘液层变薄,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促进肠粘液合成,维护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 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马茂;张亚铃;孟绍菁;耿志琴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的作用。方法:根据营养底物不同将1995~1999年35例作为实验组,1990~1994年33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生化指标、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3天后血淀粉酶、转氨酶、尿素酶、白细胞总数和血糖等明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部总数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改善肝、肾等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肖刚;乔江春;陆旭;缪刚;王在同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criphc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ors,CVC)在老年病人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20例老年病人实施了PICC,同时与70例实施CVC的老年病人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与CVC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1%和90.0%,(χ2=2.97,P>0.05);导管留置时间PICC组7~107天;中位数(M)=14天;四分位间距(Q)=25.6;CVC组8~90天;M=16天;Q=27.4;导管阻塞率分别为11.4%和4.2%;(χ2=2.47,P>0.05);导管尖端误入颈内静脉PICC组为1.4%,CVC为组5.7%(χ2=1.03,P>0.05);导管感染率PICC组为1.4%,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阴性;CVC组为2.8%,1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呈阳性(χ2=0.34,P>0.05);导管脱出PICC组为4.2%;CVC组为1.4%(χ2=1.03,P>0.05);PICC组3例(4.2%)发生外周静脉炎,CVC组有2例(2.9%)发生气胸;CVC组有7例穿刺置管失败病例改用PICC方法均获成功,两组病人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PICC具有置管成功率高,可以避免气胸、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优势。为需要接受肠外营养支持、长期静脉输液、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的老年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静脉置管新方法。

  • 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陈焕伟;甄作均;潘文松

    目的:研究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胃肠疾病病人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和TPN 1周后测定血浆中的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结果:血浆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明显增加(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没有改变(P>0.05)。结论: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评估肠外营养疗效的指标,比白蛋白、转铁蛋白更加敏感。

  • 内毒素对大鼠肝巨噬细胞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

    作者:施鑫;黎介寿;刘放南;陈永明

    目的: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内毒素对大鼠肝巨噬细胞(Kupffer cells,KC)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的大鼠KC体外培养,观察在不同浓度内毒素时,KC对谷氨酰胺(Gln)消耗、利用率和细胞内Gln浓度的影响。结果:培养液中不含内毒素时,KC对Gln的消耗、利用率和细胞内含量分别为(225±24)μmol/L、(9.33±0.99)%和(1 425±201)μmol/1.5×106 KC。内毒素浓度为10 mg/L,其Gln的消耗、利用率和细胞内含量大值分别为(4 937±289)μmol/L、(73.29±4.72)%和(5 117±389)μmol/1.5×106 KC。结论:Gln是静息状态和内毒素激活时KC的重要代谢底物。

  • 去甲硫氨酸/缬氨酸喂饲荷瘤大鼠对其在体内分布及核酸、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贺银成;周亚魁;黎文;陈纪伟;乔建国

    目的:观察去甲硫氨酸/缬氨酸空肠喂饲荷瘤大鼠对其在体内分布及核酸、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空肠造口,皮下接种Walker-256癌肉瘤,分A、B、C、D四组。分别以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和去缬氨酸空肠喂养6天,注入3H-甲硫氨酸/缬氨酸(3H-Met/Val)7.4×105 Bq,0.5、1、2、4 h后分别测定肿瘤组织RNA、DNA及蛋白质的3H掺入率,测定各时点肝、胰、小肠、肌肉、血浆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强度,计算差示摄取比(differential uptake ratios,DUR)。结果:①B组肿瘤组织对3H-Met摄取率2、4 h分别为(8.09±0.12)%及(7.81±0.17)%,高于A组的(6.59±0.24)%及(6.16±0.06)%(P<0.01);而B组血浆3H-Met摄取率各时点均低于A组。D组肿瘤组织3H-Val摄取率平均为(7.33±0.69)%,高于C组的(6.23±0.74%)(P<0.05);而血浆摄取率为(0.70±0.12)%低于C组(1.02±0.02)%。②缺乏甲硫氨酸/缬氨酸时,其他组织对3H-Met/Val摄取率影响不大。③B、D组蛋白质及B组RNA、DNA的3H-Met/Val掺入率均低于各自对照组。结论:去甲硫氨酸/缬氨酸空肠喂饲荷瘤大鼠,肿瘤组织3H-Met/Val摄取率升高,血浆摄取率降低,对胰腺、小肠、肝、肌肉影响不大,但可抑制肿瘤蛋白质合成;若缺乏甲硫氨酸还可影响核酸的合成代谢。

  • 内毒素激活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新颖;李宁

    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休克是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内毒素介导细胞的反应通过两个途径:细胞因子的间接作用及对细胞的直接作用。本文综述内毒素激活细胞直接径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跨膜、胞内及核内信号传导机制,并展望其临床应用。

  • 精氨酸在外科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作者:黄义昆

    目前,国内外有人在营养支持中应用精氨酸,以达到加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目的。本文综述了从精氨酸对氮平衡、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并评价精氨酸在外科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关键词: 精氨酸 营养支持
  • 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策略的演变

    作者:任建安;黎介寿

    已认识到全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不足,主要是感染和肝功能的并发症较难克服。与全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外科病人通过肠道进行营养支持有一定限制。为避免能量与蛋白质供给不足,可采用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模式。过多供给能量与蛋白质,不仅不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反而对机体有害。危重病人的合理营养支持好是按实际测量的能量消耗供给营养底物。要想进一步改善重危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必须注重辅助疗法的应用,如谷氨酰胺、精氨酸、亚油酸、短链脂肪酸以及微生态营养。

  • 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世莲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所消化的糖类物质,包括非淀粉类多糖和木质素。本文从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生理作用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糖尿病
  • 胆石症与营养

    作者:刘燕萍;张思源

    本文综述近年我国胆石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特点及其与营养因素的相关性。我国胆石症的发病呈现出与西方国家相接近的趋势,胆囊的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上升了3倍,饮食结构的变化(比如脂肪摄入的增加)、胆管感染的发生率下降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膳食中的多种营养素,比如膳食纤维、维生素C、叶酸、铁、锌、钙和镁是胆石症的保护因素,人们发现胆石症病人正是这些营养素缺乏所致。完全胃肠外营养是一种越来越常用的营养支持手段,但它却会增加胆石症的发生。低脂膳食能够缓解症状,所以低脂膳食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作者:潘仁龙;许忠明;费力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营养支持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早期禁食、控制入液量以及颅脑损伤及其并发症所致的胃肠道功能和机体代谢紊乱,使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实施中较为困难。我科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现初步分析其可行性及总结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和实施

    作者:朱建平;陈浩辉

    0 引言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对病人的康复、预后有较直接的影响。这里介绍我们近几年来对外科及ICU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空肠置管技术的一些体会。第一次手术即使用术中空肠造口、胃造口等常规技术的普通病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关键词: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
  • 基层医院肠外营养的建立及管理

    作者:罗汉平;刘特炯;陈莹

    0 引言 肠外营养(PN)支持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学者称之为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1]。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国内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广泛应用,但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基层医院中还鲜有开展PN支持的报道。本文就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基层医院
  • 饮食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凤芝;郝伟;姜雯

    0 引言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特点是脑基底核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肝硬化和肾功能损害。器官组织中尤其是肝、脑、肾和角膜中有大量铜沉积。但它又是少数对症治疗有效的遗传病之一,其疗效与开始治疗的时间、饮食控制、是否坚持长期服药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 全肠外营养在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赵艳昌

    近3年来,我院在肝、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应用TPN,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 临床资料1.1 一般临床资料①肝癌10例,均为男性,年龄38~60岁。轻度营养不良5例,中度营养不良3例,重度营养不良1例,营养状况正常1例。②胃癌12例,男8例,年龄40~60岁;女4例,年龄40~55岁。轻度营养不良8例,中度营养不良2例,另2例营养状况在正常范围。③大肠癌8例,其中直肠癌6例,结肠癌2例,轻度营养不良2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其余病例营养状况基本正常。1.2 TPN治疗术前3天和术后3~5天进行TPN,每天能量供给均按基础能量消耗H-B公式计算所获得的2/3量至全量。热氮比为150∶1,糖脂比为1~1.5∶1。输液途径采用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葡萄糖浓度为8%~10%。

  • 2001年全军“营养支持新进展”继续医学教育(军队一类项目)高级学习班须知

    作者:

    根据总政治部干部部、总后勤部卫生部[2000]卫训字第21(项目序号20)通知,由黎介寿院士主办的2001年全军“临床营养支持新进展”继续医学教育高级学习班,定于2001年5月、9月分别在南京举办。学习班师资力量雄厚,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近年来营养支持的新技术、新进展。参加条件: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具有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每期学员名额限20名,按学员条件、报名注册的先后次序审核入学。学员结业时可获得25学分和全军继续教育证书。具体情况可向: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唐星明秘书函询。电话:4827110-58088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危重病人与免疫营养

    作者:黎介寿

    危重病人(感染、创伤、大手术)可因原有疾病而有免疫功能低下;同时也可因高分解代谢、营养不良而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因此,在危重病人除供给营养维护细胞代谢,改善器官组织的功能与修复,还应考虑到如何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康复。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已成为近代营养支持范畴中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危重病人 免疫营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