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157
  • 国内刊号: 11-3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4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永炎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活血化瘀法及其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蒋荣鑫;王硕仁

    近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临床常见病和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的疾病之一.1991年全国第3次高血压病普查发现我国患病率已达11.88%,全国有1亿多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这种形势,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通过总结80年代末以来报道应用活血化瘀法及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些研究,探讨活血化瘀法防治该病的应用前景.

  • 2003例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范吉平;吴燕;孙塑伦;任占利;王永炎;薛玉荣

    通过对2003例发病在72h以内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中风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梗塞的发病率提高;中风病发生存在轻型化的趋势.中风的伴发疾病及既往史依次为高血压、吸烟、心电图ST-T改变、高脂血症、肥胖、高血糖、心脏扩大肥厚、期前收缩、发热、轻度气管炎.诱因以睡眠状态发病、情绪波动、剧烈运动、气候突变为多.中风病的先兆症状主要有肢重无力、眩晕、肢体麻木、头痛、言语蹇涩、视物不清.

  • 34例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后中医证的变化

    作者:任可;曹钋;刘慧君;符海燕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肾脏疾病及多种其他脏器疾病的终末阶段.一旦进入尿毒症期,多数病人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中医"关格"、"腰痛"范畴.本文主要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中医证的变化.

  • 论糖尿病与肝

    作者:王耀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对于本病,各家论述颇多,自<内经>以降,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亦多以润肺、清胃、滋肾着手.然笔者认为除肺、胃、肾三脏外,肝脏与糖尿病发病也有着密切关系,从肝论治不失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大法之一.本文对此结合临床观察及有关论述略呈管见.

  • 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I)--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

    作者: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田辉;潘筱秦;张奇

    从全国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88所中医医院1994年12万余份出院病例中,遴选出78605份符合项目研究要求的病例,从中分析发现中医病、证诊断名5908个.通过对每一个病、证诊断所占有的病例量顺位列表分析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全国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规范描述了中医病、证诊断内涵联系的层次结构,揭示了中医病、证的属性组合规律与因果关系,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哮喘宁煎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红生;武维屏;赵燕荣;张立山;冯淬灵

    对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哮喘宁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T亚群数量、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的变化.结果,哮喘宁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0.00%;氨茶碱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86.67%.研究表明,哮喘宁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朱丽霞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药镇痛膏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忠

    解除癌症患者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1].笔者在系统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成果,对癌性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癌性疼痛的外用治疗三大法则即温通、行气、活血化瘀.同时,依据"内病外治"的理论,选用20余味中药制成镇痛膏,外用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 银翘散研究方法的新探讨

    作者:梁吉春;石任兵;刘斌;石钺

    银翘散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卷一,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现代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疱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1],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之一.

  • 天麻素对谷氨酸致培养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薛柳华;唐一鹏;洪庆涛;孙承琳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用谷氨酸建立离体的神经元损害模型,观察天麻素对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谷氨酸作用10min能造成培养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明显增高;在培养液中加入天麻素或氯胺酮可明显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提示天麻素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

  • 调理脾胃复方对PTZ点燃癫痫模型阿片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钱会南;王洪图;齐治家;张秋菊;梁怡

    为了研究调理脾胃复方的抗痫作用,本实验采用放免法观察大鼠PTZ点燃以及服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脑内阿片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TZ点燃大鼠海马内亮脑啡肽(L-ENK)、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强啡肽A1-13(DYNA1-13)显著降低;大脑皮层内L-ENK明显升高,DYNA1-13、β-EP无明显变化.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上述脑区L-ENK、β-EP显著减少,DYNA1-13明显增加.提示癫痫发作及调理脾胃复方抗痫作用可能与脑内L-ENK、β-EP、DYNA1-13的变化有关.

  • 中医急诊医学发展的思忖

    作者:陈立新

    众所周知,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已建立起中医急诊医学的理论框架,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形成了急诊辨治的理论体系,后经金元四大家急症理论学术争鸣、隋代<诸病源候论>急症病因病机学说的建立以及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创立,逐渐形成了中医急诊医学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 略论宋代的医药文献工作

    作者:梁峻

    医药文献是医药知识传播的媒介,自古以来,政府多注意予以保护.秦始皇焚书曾下令保护医药文献;汉成帝命陈农求遗书于天下的同时,还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然而,每遇战争烽火,则不免有些文献散失亡佚."我国家承五代之后,简编残阙,散落殆尽.建隆之初,三馆聚书,才仅万卷"[1].

  • 中医虚喘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韩春生;张洪春;杨道文

    在同一小鼠体上以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造成肺气肿疾病模型,同时构建中医肾虚证,以此模拟肺肾两虚的中医虚喘证候.造模前后观察小鼠的耐力、耐寒能力,自由期三项指标SOD、GSH-PX、MDA的变化与临床一致;用调补肺肾方进行治疗有效,反证模型的可靠性.

  • 柴桂解表冲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永林;江海身;蔡申;李祥军;鲍燕燕

    柴桂解表冲剂(亦称流感退热冲剂)是我院中医科与药剂科联合研制的纯中药制剂(1998海制FP01024),主要组成药物有柴胡、桂枝、金银花、连翘、白芍、黄芩等;功能为表里双解,清热解毒,每包冲剂10g.近2年来我们以本冲剂作为军人门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规用药,疗效满意.为了进一步验证疗效,我们进行了系统实验室研究,现报告如下.

  • 复制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和肾小球硬化模型的研究

    作者:武宝玉;魏民;李伯光;贾旭;严京

    Sprague-Dawley大鼠预免疫2周后,采用由腹腔逐渐过渡至静脉的方法,每日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结果:静脉注射C-BSA2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光镜下可见有新月体形成,电镜下可见大量上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4周后,上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融合成大片状;6周后,较多大鼠出现肾小球硬化.

  • 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组织NOS活性的影响

    作者:陶虹;李小粤;刘朝晖;裴霞;李夏林

    采用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检测动物血压、脑系数、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探讨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与病理组相比,注入心脉灵注射液后1h、6h,动物血压上升,脑系数下降,海马组织NOS活性显著增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动物无死亡.提示心脉灵注射液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脑水肿,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增强海马组织NOS活性,起到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 菊苣胶囊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冰;高云艳;江佩芬;郑红梅;杜海燕;徐清

    为了探讨菊苣胶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理,采用体内实验方法,观察本药对正常小鼠及不同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药物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及肾上腺素模型小鼠血糖含量;同时升高肾上腺素模型小鼠肝糖原含量.初步表明,菊苣胶囊降糖作用与胰外途径有关,尤其是与增加肝糖原含量、减少肝糖原分解作用密切相关.

  • 柴胡皂甙对FSC激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爽;贲长恩;杨美娟;于世瀛;赵丽云;赵福建

    观察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贮脂细胞(FSC)激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TKCncm)、治疗CCl4损伤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TKCtcm)、TKCncm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PCncm)组FSC内结蛋白阳性反应明显减弱,对细胞表型转化的形态学特征有一定改善,各治疗组FSC的DNA合成及3H-脯氨酸掺入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FSC内Ⅰ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说明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直接抑制FSC内DNA的合成,还可抑制FSC的激活,从而抑制FSC合成ECM的能力.

  • 论刺络补虚

    作者:李晓泓

    刺络,古称络刺.现多称放血疗法.是一种用三棱针等针具在人体某些特定的部位刺破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特殊针刺方法,自古至今为历代医学所推崇.多数医家认为刺络只宜治疗实证,虚证则属禁忌.笔者通过查阅学习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这种观点尚有片面偏颇之处.刺络疗法不仅具有泻实之功,也具补虚之效.现将有关看法探析如下,愿与同道商榷.

  • 风池穴的针刺方法

    作者:孙璇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NFDB6之会,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NF8FE更佳.其现代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如治疗感冒、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癫痫、视神经萎缩、近视、耳鸣、足跟痛等,风池均为常用穴.

  • 推拿治疗肩周炎45例

    作者:郭宪;王英杰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祖国医学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由于急、慢性劳损或其他原因所致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变,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

  • 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水肿32例

    作者:谢秋芳;钱胜

    笔者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行水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32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太阴温病营分证治用清营汤去黄连析

    作者:胡天真;肖培新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吴鞠通在自注中解释说:"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不欲其深入也."对于"不欲其深入",我们理解为,一是不引邪深入中下焦,二是不欲苦燥更伤营阴.

  • 扁桃体窝内异物治验1则

    作者:刘巧平;胡元香

    患者,女性,24岁.1年前吃鱼时不慎将鱼刺卡在右咽部,因自己未取出,遂到某医院就诊,经检查未找到鱼刺.但患者仍感觉有鱼刺,故先后到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鱼刺.

    关键词: 扁桃体窝 异物 鱼刺
  • 酒精性肝病研究述评

    作者:田德录;丁霞

    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个方面,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认为中医学虽对本病从病名、病机演变到辨证论治都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至今仍不够系统和深入,而且大部分研究只局限于临床,尚未通过基础研究验证药物的作用机理及靶点.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从免疫、遗传、病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也确立了一些治疗药物,但大部分药物存在着副作用大难以广泛应用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内经>各学术流派概述

    作者:翟双庆

    <内经>中存在着多种学术流派,其学派划分方法目前有两种,即以<内经>中的医家名称为纲和以各专题中的不同学说为纲划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以阴阳、五行为纲来探讨<内经>中的医学流派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 <伤寒论>栀子豉汤证治剖析

    作者:姜元安

    <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为代表方的栀子豉汤类方,由于在理论上对其证治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在临床上不能如桂枝剂、柴胡剂等经方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提出栀子豉汤所治主证是热郁胃中所致的"心中懊"而非热扰胸膈的"虚烦",而"心中懊" 实乃胃中嘈杂.并进而分析了从热郁胃中至阳明腑实证与阳明湿热发黄证之间存在的内在病机演变过程,指出栀子豉汤是治疗阳明热证之第一法.

  • 系统实用衷中参西--<中医脑病学>评析

    作者:远志

    中医学对脑及脑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由许沛虎主编、湖北中医学院涂晋文教授主审的<中医脑病学>的问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1998年9月出版)便是其发展史上的又一硕果,全书共155.8万字,分4部分.上篇系统阐述了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史、脑的解剖生理、脑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断与辨治方法、脑病常用方药的现代研究等,中篇以中医病名为纲,介绍了31种中医脑病的因机证治、预防与康复措施及新研究进展;下篇以西医病名为纲,详述了31种常见脑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中西医治疗、预防与康复措施及新研究成果;附篇附录了近10年中医药治疗部分脑病的主要文献索引等,便于读者随时查阅.概括其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 "经方"溯源

    作者:刘渡舟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 也有的人认为"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为研究"经方",勿论继承与发扬 ,首先必须弄清它的历史源流和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核心内容,才能做到事半而功倍.

    关键词: 经方 溯源 方与法 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