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157
  • 国内刊号: 11-3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4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永炎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血脂康对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松;祁若可;武小雪;何茜;程月招

    目的 明确血脂康降脂作用,探讨体质因素对血脂康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种冠心病常见体质类型各50例冠心病患者为治疗组,另随机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血瘀质和痰湿质患者治疗组用药后各项血脂指标与同组用药前和对照组用药后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气虚质患者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与用药前和对照组用药后相比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瘀质和痰湿质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用药前、对照组用药后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血瘀质和痰湿质治疗组的心绞痛改善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疗效优于气虚质和阳虚质组(P<0.05).结论 血脂康对血瘀质和痰湿质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和对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气虚质和阳虚质冠心病患者.

  • 复方浙贝颗粒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荣华;陈信义;李冬云;许亚梅;褚雨霆;白桦

    目的 观察复方浙贝颗粒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通过中央(网上)随机将符合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2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试验结束后,经核实剔除3例不符合入组标准患者后,经2次揭盲确定治疗组(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方案组)118例,对照组(安慰剂加化疗方案组)117例.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按照疗效标准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为32.35%、对照组CR为23.08%,经秩和检验和Cmh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44).与国内外文献报告的标准化疗方案CAG、MAE、FLAG与CsA加化疗方案1个化疗周期的缓解率(CR1)比较,复方浙贝颗粒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均能提高缓解率,其中,以复方浙贝颗粒联合CAG、MAE化疗方案疗效佳.结论 复方浙贝颗粒联合CAG、MAE化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个周期的化疗缓解率.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吕萌;邓卫芳;朱赫;夏仲元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甲状腺B超、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证候中肝郁气滞证比例大,占40.3%,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和肝郁脾虚证,分别为27.5%和17.4%.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病机以气滞、痰凝、血瘀为特征.不同的证候组间甲状腺大结节直径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状腺功能气阴两虚证组TSH水平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候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肾虚组年龄大,肝郁气滞组年龄较小.病程肝郁肾虚组较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以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和肝郁脾虚证为常见,气滞、痰凝、血瘀为重要病机.

  • 丹栀逍遥散对饮水冲突天敌暴露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

    作者:王雯龙;唐启盛;赵瑞珍;徐硕;杨歆科;黄翔

    目的 探讨丹栀逍遥散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丹栀逍遥散对饮水冲突联合天敌暴露应激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于造模结束前7d开始中药干预.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采用饮水冲突法联合天敌暴露法建立应激焦虑大鼠模型,期间2种造模方法交替进行20 d.后1次应激结束之后,于24h后记录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结果的异同.结果 后1次复合应激结束24 h之后,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减少,OE%和OT%比例下降;相对于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增加,OE%和OT%比例上升,除OT%外以上结果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丹栀逍遥散对于饮水冲突天敌暴露应激焦虑模型大鼠表现有明显抗焦虑作用.

  • 临床剂量下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云翔;钟赣生;柳海艳;李怡文;欧丽娜;刘明;赵桐

    目的 探讨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海藻玉壶组、去海藻组、去甘草组、去海藻甘草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灌服丙硫氧嘧啶复制甲状腺肿大模型,以优甲乐0.02 mg/kg作为阳性对照药,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4 g/kg,1次/d,连续28 d.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肾脏系数,血清中肝功能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的肝脏系数明显低于正常组和阳性药组(P<0.05),模型组大鼠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组,阳性药组、去海藻组、去甘草组以及去海藻甘草组对3项指标均有向正常值回归的趋势.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去海藻组白蛋白(ALB)升高,去海藻甘草组ALB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甘草组球蛋白(GLB)数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去甘草组、去海藻甘草组总蛋白(TP)值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海藻玉壶汤组、去海藻组和去海藻甘草组尿素氮(BUN)高于空白组(P<0.05),去甘草组和去海藻甘草组尿酸(UA)低于模型组(P<0.05),肌酐(Scr)各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和甘草反药配伍对大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养精胶囊对GC-1细胞增殖、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志强;金保方;崔毓桂;张新东;孙大林

    目的 探讨养精胶囊改善生精功能进而治疗男性不育症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GC-1细胞中加入养精胶囊提取液,分为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在作用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的吸光值;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在作用24、48、72 h后,养精胶囊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其吸光度与同期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精胶囊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作用GC-1细胞48 h后,S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caspase-3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养精胶囊具有促进GC-1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降低caspase-3的表达水平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 回阳生肌方药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赵光明;董建勋;李媛;张旭辉;王乐平;路广林

    目的 探讨回阳生肌方药全方及其拆方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回阳生肌方药全方组(全方组)、温阳益气拆方组(温阳组)和活血生肌拆方组(活血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激素干预—皮肤缺损—塑料环埋置方法制备糖尿病皮肤溃疡动物模型.给予各组相应的凡士林纱条和药膏纱条,计算给药3、7、10、14 d创面愈合率,观察创面形态变化,给药14 d取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结构改变、胶原分布.结果 给药3、7、10、14 d,模型组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给药3d,仅温阳组愈合率高于模型组、且也高于全方组和活血组(P<0.05);给药7、10、14 d,各给药组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7、14 d,全方组愈合率高于温阳组和活血组(P<0.05).给药组肉芽组织生长旺盛,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丰富,炎症细胞较少.结论 回阳生肌方药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的愈合,温阳益气拆方在愈合早期作用较明显,活血生肌拆方则在愈合中后期效果较好.

  • 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定位

    作者:张启明;张毅;解君;王义国;张磊;于东林;刘保延;王永炎

    西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10个解剖系统,中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五藏系统.基于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着的人体,通过建立两种分类方法给出的功能之间存在的匹配关系,确认五藏系统的组成、特有功能和解剖定位.脾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消化系统的功能,肝脏的止血功能,运动系统骨骼肌的动力作用;肺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呼吸系统的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发音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肾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泌尿、生殖、内分泌、造血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衰亡或变异细胞功能,运动系统骨骼的支撑作用;肝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神经系统的产生和传入感觉信号,传出运动信号调节躯体和内脏运动;心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脑的识别感觉信号,产生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和循环系统的体内物质运输功能.

  • 从“象”思维浅析《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

    作者:张立平

    运用“象”思维,以“时位有常”“时气无必”为切入点,从识“时”之义、达“时”之变、用“时”之机3方面,对《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进行解析.时间以动态之“象”为表现,实质上是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因时制宜”的本质则是“因气制宜”,即将“时象-时位-时气”结合,以把握时位之常、明察时气之象、通达时气之变,以助于在养生、防病、制方用药、针刺及药物制备等实践中把握气宜.

  • 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表示方法的《伤寒论》方药按治法分类的知识发现

    作者:刘超男;徐笋晶;李赛美;洪文学;刘敏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以《伤寒论》方药知识库中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关系为概念进行形式背景的生成,并根据王子接《伤寒古方通》的分类方法(和剂、温剂和汗剂)进行形式背景的对象子块分割和优化,进而借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构建《伤寒论》方药按治法分类相应的方剂配伍子群结构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给出相应方剂(对象)和药物(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构可视化表示和解释.这是将信息科学与传统中医伤寒学结合的新尝试,有利于对传统分类方法的再学习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伤寒论》学术的继承和创新.

  • 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识别《伤寒论》汤剂君药

    作者:王苗;周铭心

    目的 识别《伤寒论》所载各汤剂之君药,探讨其共性与特点,以便深入学习《伤寒论》制方理论,灵活运用《伤寒论》方剂.方法 以明代赵开美宋刻本《伤寒论》为样本,选取所载汤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识别各方之君药,测算其君药指数,分析其性味、归经特点,同时对比所判定君药与古代医家所认定君药的符合程度.结果 对《伤寒论》88首汤剂进行君药识别,其中有1味君药者79首,2味君药者9首,共97味君药,去除重复后共得充当君药药物31味.君药指数统计,豆豉(0.80)大,其次为赤石脂、麻黄、柴胡、半夏等.研究判定君药与文献既定君药符合率为76.9%.君药与非君药特性比较,君药之温药大于非君药,而其寒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辛味药大于非君药,而其甘味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归脾胃膀胱肾经者大于非君药.结论 运用方剂计量学识别君药的指标和方法,可以为《伤寒论》方药研究和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药物体系的藁本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左胜;孙雅姝;迟蕾;梅莹莹;安琪;姜艳艳;张硕峰;周永强;张晓雷

    目的 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藁本质量表征及其关联分析方法,为中药质量有效评价提供新模式.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7批藁本饮片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等5种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析基于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质量表征;以洋川芎内酯I含量为参比,对饮片进行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相对比值质量表征,并以批次4(已确定药效的饮片)为基准,作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相对比值的比值差,其绝对值之和表示为非关联系数δ,分析得关联度排序(δ/关联度).结果 基于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质量表征:以阿魏酸含量排序为批次7>批次6>批次4>批次3>批次1>批次5>批次2,含量相差大约2.2倍;以洋川芎内酯I含量排序为批次7>批次4>批次3>批次6>批次1>批次5>批次2,含量相差大约4.9倍;以苯酞类含量和排序为批次7>批次3>批次6>批次4>批次1>批次2>批次5,含量相差大约3.6倍;批次7、3、4、6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较高.基于关键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相对比值的质量表征:批次4 (0/100%)>批次7(1.21/79.8%)>批次3(1.36/77.3%)>批次6(1.83/69.5%)>批次5(2.18/63.7%)>批次1(2.28/62.0%)>批次2(9.14),即批次7、3的质量表征与批次4关联度较高.综合基于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值的质量表征,以批次4为基准,可得批次7、3质量较优.结论 基于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值进行质量表征,并以具有确切药效的药材饮片为基准,进行质量表征关联度分析,以评价其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这是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模式.

  • 宋人校订《千金要方》脉论考证

    作者:马红治;曾凤

    通过对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2书中“说脉篇”的逐字对校,发现宋人对《千金要方》原书的脉论文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动,分析总结其特点有3:一是通过篇题的改动增补及编排次序的重新调整,使脉学理论的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二是体现了宋代对脉诊认识的不断深化;三是注重脉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增强了脉学理论的实用性.上述结论将为考察唐宋之交脉学理论的转变、探讨宋人整理中医古籍的原则与方法,重新评价宋人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宋人 千金要方 脉论
  • 箘桂与牡桂原植物考辨

    作者:周冠武;李春高;狄桂英;祁振声

    《神农本草经》中的箘桂和牡桂原植物,古代便有混淆,近代以来将它们考订为樟科栽培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并将梫木考订为杜鹃花科剧毒植物马醉木(Pieris japonica)尤误.为了考证箘桂与牡桂原植物,从形态特征、命名依据、产区和生境、用途和疗效等方面加以区分.研究认为古代箘桂与桂为同物,指今樟科植物川桂(C.wilsonii)、少花桂(C.pauciflorum)及野黄桂(C.jensenianum);牡桂及梫、梫木、岩桂、桂花,指今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