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对鼠脊髓背角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作者:刘宝刚;庄心良;徐国辉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对鼠脊髓背角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探讨其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临床浓度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50~1000μmol/L)对急性分离新生SD鼠(0~7d)脊髓背角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钳制电压-80mV,刺激电压为-30mV,持续时间20ms。结果脊髓背角神经元钠峰值电流为0.5~8nA;临床浓度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对钠电流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的浓度与其抑制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949及0.847,P<0.01);布比卡因对钠电流的抑制效应强于相同浓度的利多卡因(P<0.01);布比卡因对钠电流抑制的半数有效量IC50为(45.28±8.91)μmol/L比利多卡因的半数有效量IC50(99.085±16.318)μmol/L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临床浓度的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对脊髓背角神经元钠电流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随局麻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布比卡因的抑制效应强于利多卡因。

  • 刺激大鼠大脑脚对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

    作者:尤浩军;袁斌;唐敬师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单个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观察了刺激大脑脚(CP)对外周感受野内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50 μl)诱发的背角广动力范围型(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CP对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强度-效应关系,提示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对持续性痛具有下行调控作用.

  • 钠通道阻断剂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进展

    作者:朱凌兰;姜晓钟;赵云富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大都由外周神经元损伤或外周神经组织受炎性刺激所致,其临床表现有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和烧灼痛等.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神经损伤后,信号发生的异常位点参与神经纤维及感觉神经元损伤的过程,这些位点持续激发动作电位,从而表现为疼痛.此外,在背角神经元中的脊髓易化及兴奋过程扩大了疼痛的感知,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1].其生理基础是自发性异位放电活动的产生,而离子通道和受体的堆积则形成了异位电活动.

  • 蛋白激酶C部分参与伤害性刺激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引起的c-fos蛋白的表达而可能不参与阿片受体对脊髓痛感受的调制

    作者:聂红;王航;张瑞新;高旺才;乔健天

    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鞘内分别注入蛋白激酶(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hel)、纳洛酮(Nal)、或二者同时注入后,由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腰膨大背角中c-fos蛋白样免疫活性(Fos-LI)神经元数目的改变.结果发现:(1)鞘内注入Chel可显著降低福尔马林注射侧脊髓背角中Fos-LI神经元的数目,同空白对照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或10%的DMSO)相比,降低60.3%(P<0.001);(2)鞘内注入Nal后,福尔马林注射侧背角中Fos-LI神经元显著增加,同对照组相比,增加46.0%(P<0.01),而以背角深层增加为明显;(3)在鞘内同时注入Chel和Nal后,与单独注入Nal组相比,脊髓背角中Fos-LI神经元的数目显著降低(降低53.2%),此数值与上述单独注入Chel时引起Fos-LI神经元降低的百分率近似.结果提示:(1)PKC只参与脊髓背角中部分Fos-LI神经元中c-fos蛋白的表达;(2)PKC可能不参与背角中同时激活的μ-(以及部分δ-)阿片受体对脊髓伤害性感受的调制.

  • 异丙酚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TTX敏感型钠通道失活和去失活效应的影响

    作者:刘红亮;郭伟韬;曾因明;姚尚龙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TTX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出生后 7 d 的雄性SD大鼠,击昏后断头取脊髓腰膨大部位,分离背角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钠电流.距离神经细胞 100 μm 施加 0.3~30 μmol/L 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应用-10 mV(持续 30 ms)刺激电压诱发钠电流,求出异丙酚对钠电流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观察异丙酚对钠通道失活效应的影响时,应用从-80 mV 至-20 mV 的预刺激电压(阶差为 10 mV,持续 30 ms),再应用 0 mV 刺激电压(持续 30 ms)诱发钠电流产生,向神经细胞施加IC50水平的异丙酚.观察异丙酚对钠通道去失活效应的影响时,应用-10 mV 的预刺激电压(持续 30 ms),再给予-10 mV、持续 30 ms 的刺激电压诱发钠电流产生,两刺激电压的间隔时间为2~24 ms.结果: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TX敏感型钠电流,其IC50为(5.35±0.25)μmol/L.钠通道失活实验中,预刺激电压在-60 mV 到-40 mV 范围内,IC50水平的异丙酚可显著抑制由刺激电压(0 mV)诱发的钠电流(P<0.05).钠通道去失活实验中,两刺激的间隔时间在2~6 ms 之间时,IC50水平的异丙酚可显著性抑制由刺激电压(-10 mV) 诱发的钠电流(P<0.01, P<0.05).结论:异丙酚可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这一作用与促进钠通道的失活和抑制钠通道的去失活有关.

  • 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

    作者:刘延青

    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传统镇痛药物作用的重新评价及微创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DRG)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外周神经、DRG细胞体以及背根神经损伤等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认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以及筛选治疗性药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初级感觉神经元异常增强的兴奋性,初级传人神经末梢在脊髓背角的异常分布及其和背角神经元间的突触重塑,以及在DRG及其中枢传人末梢化学递质类型的变化等构成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本的结构化学和生理基础.目前慢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镇痛药、钠通道阻滞剂、缓激肽阻滞剂、5-HT阻滞剂、生长因子抑制剂、谷氨酸抑制剂、腺苷抑制剂等.现就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简介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