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继青;徐静文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48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者作为A组;48例行冷刀锥切术(CKC)治疗者作为B组,评估两组术式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住院、切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②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③A组复发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较冷刀锥切术(CKC)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故选择LEEP治疗.

  • 女性宫颈病变组织P16、P53和Ki67的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秀利;张晓红;陈丽君;霍雪娥;谭小燕;王建

    目的 比较P16、P5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低年龄和高年龄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高危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和Ki67在低年龄组(18~35岁)94例和高年龄组(36~68岁)200例的基因表达情况,荧光定量检测HPV-DNA.结果 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中高危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P16、P53和Ki67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HPV患者P16、P53和Ki67的表达随着病变的进展,表达程度有增高的趋势.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患者中,随着P16、P53和Ki67的表达强度增加,高危HPV阳性检出率增加(P<0.05).结论 宫颈病变高危HPV感染患者,P16、P53和Ki67可能对促进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 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L1壳蛋白检测的意义

    作者:郭瑞华;钱月嫦;陈美秋;蔡晓烨;夏康

    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提示其预后.方法:应用赛泰试剂盒,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宫颈病变中HPV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宫颈炎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L1壳蛋白检测阴性.HPVL1壳蛋白在CINⅠ、CINⅡ和CIN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50%和12.5%,CINⅡ级中HPVL1壳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INⅠ;CINⅢ明显低于CIN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L1壳蛋白的检测可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CINⅠ和CINⅡ的宫颈病变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HPV感染是亚临床的、自限性的,可造成不同的子宫颈病变,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会进展为宫颈癌.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技术尚无法预测HPV感染引起子宫颈病变的转归,因而大量患者被过度治疗.HPVL1壳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反映HPV感染预后的重要生物标记物.作者应用新引进的“赛泰”HPVL1壳蛋白检测试剂盒,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HPVL1壳蛋白的表达,旨在探讨预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进展中的价值.

  • p16、Ki-67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刘彤;崔莉;许丽娟;胡艳萍;刘凤阁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 宫颈细胞学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耿力;周羡梅;赵蕊;唐华;郭艳利;沈晓野;姚燕君;白若昀

    目的进一步评价细胞学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宫颈涂片和阴道镜检的结果,与活检组织病理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31例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9例、CIN Ⅱ 36例、CIN Ⅲ 32例、宫颈鳞癌11例和宫颈湿疣27例,其余286例为慢性宫颈炎.宫颈涂片检出了93.5%宫颈病变,阴道镜检出了95.9%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阴道镜检查能明显提高宫颈湿疣的检出率.

  • 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残留或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再处理分析

    作者:朱思敏;刘杰;杨光;祝洪澜;赵路阳;徐雅兰;梁旭东;王建六;魏丽惠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初次锥切后切缘阳性病例,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IN2及以上高级别病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的病理分级提示为CIN2者需重新阅片、调取相应病理组织蜡块重新切片,进行P16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判读,对结果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85例锥切切缘病理诊断均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33例(38.8%),未发现者52例.对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复发或残留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后HPV持续阳性、切缘位置、产次等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HPV阳性和锥切标本内外切缘均为阳性亦提示CIN病变残留或复发高危.术后以p16染色情况作为提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指标,则可计算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0.83.年龄(P<0.001)、病变级别(P=0.042)、产次(P=0.009)、绝经状态(P=0.010),再手术治疗病变残留及复发者所占比例更大(P<0.001).结论 多产,内、外切缘均阳性,切缘阳性的病变级别高,持续HPV感染,是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p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用作锥切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较为特异的指标.

  •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对性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何海鹏;高新萍;梁义娟;张惠;李雅钗;王伟明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对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 Ⅲ)患者的性生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153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亚利桑那州性体验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性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手术前性体验得分为(16.24±3.840)分,术后6个月性体验得分为(18.18±4.228)分,术后1年性体验得分为(17.21±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龄、家庭关系、是否离异及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性体验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对性生活造成影响,术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疏导、性知识宣教及CIN科普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应作为术后随访重要内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高频环形电切与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左翔

    目的 对比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两种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9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8例CIN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冷刀锥切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率、病灶残余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0.61%、4.69%、4.69%、92.19%,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EP较之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更加安全有效,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 宫颈感染HPV16、18高危型8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华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发病原因现已证实主要系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尤其HPV高危型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从宫颈感染高危型HPV到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8-15年的漫长癌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宫颈癌筛查手段TCT及高危病毒的检测,筛查出重点人群,进行早干预和管理,可以达到防治宫颈癌的目的.本观察80例,系选择到鄢陵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TCT正常、HPV感染16或18型的妇女,后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分析如下.

  • 阴道镜在HIV/AIDS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潘莲花;蒙春莲

    目的 探讨阴道镜对HIV/AIDS患者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HIV/AIDS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有阴道镜图像异常者,在阴道镜下于病变处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阴道镜对诊断HIV/AIDS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符合率为61.5%.术中做好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没有发生HIV职业暴露.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加宫颈定点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疾病中简便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提高防护意识,可降低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 高危型HPV/TCT检测在宫颈CINⅠ随访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余涯燕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TCT检测在宫颈CINⅠ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妇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8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TCT检测,运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的方式进行免疫学和化学发光技术让基因信号放大的微孔板对标本中的病毒进行HR-HPV的检测,颈管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BS分级系统进行细胞学检测。结果188例患者中炎症占78.19%,ASC-US及以上病变细胞学阳性率21.88%,CINⅠ病变阳性率17.55%,二者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HR-HPV阳性率17.02%,包括慢性炎症阳性率为7.43%(11/148),CINⅠ及以上阳性率为52.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4,P<0.05)。结论高危型HPV/TCT检测能够作为ASCUS患者的分流手段,降低漏诊率。

  • LEEP治疗宫颈上皮肉瘤变7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76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以及术后康复等情况。结果 leeP手术平均时间为(7.96±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7±6.3)ml;治愈73例,治愈率为96.1%;术后均无复发以及宫颈管狭窄、出血、创面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方面具有治愈率高、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9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苏阳;杨波;刘健

    目的 探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法 通过对2009~2010年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90例患者行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者随访并行回顾分析.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 宫颈环行电切除术首次治疗成功率为96.7%.平均手术时间为(6.5±1.0)min;平均出血量为(5.0±1.0)ml.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与后诊断的符合率为82.2%(74/90),90例患者术后1年细胞学检查均转阴性(100%).结论 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CIN诊治方法.

  •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上皮细胞异常与宫颈活检病理分析

    作者:王刚;王海舟

    目的 分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上皮细胞异常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及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本院妇产科2008年8月~2011年4月的2 052例患者做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BS报告方式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患者231例,在阴道镜下做宫颈活检,将其结果作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检出率为7.21%,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出率为1.2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检出率为0.19%.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ASC-H 85.4%、L-SIL 92.0%、H-SIL 100%.结论 液基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对高级别CIN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高,配合阴道镜病理活检能及早发现CINⅢ级或原位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宫颈上皮异常,均应做宫颈活检,以防漏诊.

  • 不同年龄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比较

    作者:刘冬;张旭;杨越波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2011年1月31日间到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就诊、接受HPV检查的妇女,检测21种HPVDNA,按年龄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病变情况。结果共入组360例,其中≤30岁组122例,31~40岁组150例,41~50岁组65例,≥51岁组23例,各组间HPV感染率、多重感染率、高危HPV感染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分为≤30岁及>30岁两组,两组间HPV感染率、多重感染率、高危HP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龄组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相关系数R=0.026,两组患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应重视年轻女性高危型HPV的筛查。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3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金菊;顾春美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为今后选择CIN佳术式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对43例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LEEP治疗,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标本病理检查结果、随访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均无疼痛,痂膜脱落时出血少,病理检查结果准确,治愈率97.9%.结论 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病理检查结果准确,术后随访复发少、预后佳的特点.

  • 1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情况分析

    作者:李霞;李海燕;李红琴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诊断CIN和宫颈癌方面的价值,了解该地区CIN的发病情况.方法 通过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图像异常取宫颈活组织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 参加宫颈活组织检查和病理检查人数885人,慢性炎症131例,CIN Ⅰ 636例,CIN Ⅰ以上118例.对118例CIN Ⅰ以上的病例进性情况分析其病检报告为:CIN Ⅰ-Ⅱ73例,CINⅡ21例;CINⅡ-Ⅲ7例;CINⅢ9例;原位癌8例;CIN Ⅰ以上和原住癌的发生率为38.14%.CIN常见于20-50岁之间的女性,40岁以上的女性宫颈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宫颈糜烂面积的大小不能作为评估CIN的程度.必须通过病检确认.结论 阴道镜普查CIN及早期宫颈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对比分析

    作者:胡惠敏;王凤鸣;任亚敏;谢鹤英;张黎

    目的 探讨对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及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4193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中118例阳性者做阴道镜检及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慢性炎58例(49.2%);CIN Ⅰ 30例(27.8%);CINⅡ19例(32.2%);CIN Ⅲ 10例(9.3%);癌1例(0.9%).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高,配合病理活检能及早发现CINⅢ级或原位癌.

  • 宫颈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89例分析

    作者:李海燕

    随着宫颈癌趋于年轻化,且不断地增加,筛查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宫颈癌筛查技术及相应的治疗手段不断地得到发展,如液基细胞学的检查和宫颈电切术(LEEP)在诊治的广泛应用,有效早期地诊治CIN,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我院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中CIN Ⅰ~Ⅲ总共89例行宫颈电切术(LEEP)治疗,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6000例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葛小琴

    1 目的与意义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位居第二,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近年来,虽然我国开展了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使宫颈癌病死率有所下降[1],但每年仍有13.7万新发病例,并以2%~3%的速度增加,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2].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因此通过筛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意义.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