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烹饪过程中对火候的处理

    作者:刘峻辰

    中华美食世界闻名,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有多爱吃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烹饪事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些都与对火候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火候对于制作菜肴十分重要.对火候的掌握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性质、原料的形态、烹饪方法及食用需求等因素,火候是烹调的关键,也是烹制菜肴的核心.

    关键词: 烹饪 火候 要求
  • 中药煎煮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李明森;曹文龙;王浩宇;于振华;许光明

    中药煎煮机进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已在中医院药房得到普及应用.相比传统中药煎煮方法,机煎中药的优热比较明显,对中药饮片中的某些有效成分的溶出率高于传统手工煎煮.但其也有与传统煎煮方法明显不同之处,许多中医药师并不认可.文章综述中药煎煮机在我国的发展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来的发展趋势.

  • 唐以前中药煎煮技术整理及初步分析

    作者:马佩宏

    从《黄帝内经》等唐代及以前中医名著为蓝本,分别从煎药溶媒、煎煮时间、煎煮火候及特殊煎法等方面进行整理。煎前浸泡目的主要为减少副作用及提高疗效,煎煮溶媒包括水、醋等十余种,加水量为药量6至8倍,煎煮次数一般为一次,特殊煎法中除先煎、后下还包括十余种药材煎汤代水、分煎再和合、冲服、泡服等,汤液煎成一般不放置过夜除取其泄大热之效。笔者认为,中药煎煮方法对其功效有较大影响,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用药思路,为患者提供煎煮指导。

  • 中药炮制"火力"与"火候"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黄春燕;黄勤挽;王建;陈楚明;吴纯洁

    对中药炮制中"火力"和"火候"的概念、意义及新进展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提出了以红外非接触测温技术判断中药炮制中的"火力"大小的新方法.引入了在线式红外测温仪,获取了中药炮制中的时间一温度曲线,借以判断中药炮制中"火力"的工艺参数和解决炒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计算机、摄像视频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火候"研究的新设想.

  • 灸疗研究进展及新型灸疗仪

    作者:吴金宗;方建啟;邓正明;苏丽芳;周梦林;赖梦婷;蔡树河

    艾灸疗法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其疗效已逐渐为国内外医学界所认可.传统的艾灸治疗方式是采用人工艾灸,这种艾灸方式不仅不易掌控温度、耗时耗力,而且艾条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烟尘进而污染环境.本文所介绍的灸疗仪器通过智能化的滤烟及温控,很好地提高了治疗的精确度、准确度、减少烟尘的排放、降低成本,有利于艾灸疗法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灸疗仪 火候 烟尘 温控
  • 关于艾灸治疗中“火候”的认识

    作者:蔡树河;丁怀利;吴炳煌;王霄梅

    中医艾灸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疗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然时有疗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灸疗火候的把握对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中医经典及近现代文献,总结前人相关论述,以及后人拓展应用,以期加强施灸者对灸疗火候的把握,提高灸疗临床疗效,并为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部分思路.

    关键词: 艾灸 火候 中医疗法
  •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刍议

    作者:贾晶;吴纯洁;李文敏;周聃;张慧慧

    通过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炮制技术可操作性指标的欠缺等,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对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客观化研究,行业引进与"火力"、"火候"相关专用检测装置;加大对中药炮制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增加实验课教学比重,教师和学生努力配合、加强交流;编制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技术指导>等,以期真正提高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质量.

  • 基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的槟榔炒制火候判别及其指标量化研究

    作者:黄学思;李文敏;张小琳;贾晶;张慧慧;吴纯洁

    目的:引进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将经验指标数据化,实现槟榔炒制"火候"判别的客观数量化,为研究中药炮制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以槟榔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槟榔及炮制品,应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采集其颜色特征参数和气味特征参数,通过统计分析总结炮制经验,建立"火候"判别的数学预测模型和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L*a*b*色度空间的槟榔炒制火候判断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符合率为100%,双侧90%参考值范围分别为生品:L*(50.07~55.03),a*(4.136~6.906),b*(6.65~8.82);炒品:L*(43.874~47.998),a*(3.816~6.732),6*(3.786~6.558);焦品:L*(38.744~40.616),a*(1.11~3.01),b*(-1.434~0.538);电子鼻采集不同炮制品的气味数据,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AD)和主成分分析(PCA),证明不同炮制程度的槟榔气味存在显著区别,建立了数学判别模型.结论:通过实验证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均可区分不同炮制程度的槟榔样品,采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判别中药炮制的"火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深入研究中药传统理论提供了参考.

  • 中药煎煮的容器、溶媒、时间、火候因素

    作者:卢芳国;张世鹰;吴治谚;邹莉;罗宁;何清湖

    中药汤药煎煮不规范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中药煎煮质量不仅影响疗效,更影响传统中医药学优势的发挥.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哲学辩证思想.从容器、溶媒、时间、火候等方面探讨中药煎煮中体现的哲学性,认为在煎煮过程中要根据处方所用中药的特点“辨药施煎”.

  • 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平亚

    目的: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对中药煎剂中的茎、叶、花、根、根茎、子实、果皮、枝干、皮、藤、石、介、虫、甲5大类25种中药的重量、加水量、倒出量、吸蓄量进行实验探讨.结果:得出处方药重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计算公式.结论:对中药煎剂加水量和达到预期煎药量的量化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浅谈如何保证代客煎药质量

    作者:秦国利

    目的 探讨保证中药煎药的质量.方法 通过对煎药人员的要求,处方调配及药物煎煮的时间、压力、火候、加水量等环节进行阐述来说明传统煎药方法与现代煎药机相结合.结果 更有效的保证了代客煎药的质量.结论 中药煎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做好煎药过程的每个细节能够更好地保证代客煎药质量,让患者服用中药更安全有效.

  • 临床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掌握

    作者:唐凌斌

    临床用火炮制药材的方法主要的是炒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置于加热容器内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目前,炒法有人工操作和机器操作.临床临方炮制多采用人工炒制.<本草纲目>有"须识火候,不可太过不及"的记载.炒制时必须掌握好火候,做到"制药贵在适中",而火候是影响炮制品质量的要素.火候,从本草的历史考证看,"火"是中药炮制时火的运用,有微、文、中、武火之分(强、弱、温度高低、加热时间长短等);"候"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或附加判别特征(如滴水、糊纸、辅料变化等);两者间有直接联系.其变化特征根据传统经验,一般可从形、色、气味、质等方面观察判断.

  • 试论中药怎样煎煮才能保存微量元素

    作者:令兴国

    从中药煎煮前浸泡、煎煮时的火候与煎煮的时间、以及煎煮时脚注的处理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药怎样煎煮才能保存微量元素的问题,指出要想充分发挥药物的性能,必须做到合理煎药.

  • 香附炮制工艺探讨

    作者:王晓清;黄丽春

    香附子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香附的干燥根茎.以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其性辛燥,味微苦.功能舒经活络,疏肝理气,常用于气血郁滞,胸胁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等症,故有"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之称.用香附子在市场销售分"光香附"和"毛香附"两种.本人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认为,以往的用石臼捣杵去毛方法有许多弊病,现将改进后的炮制方法简介如下.#

    关键词: 炮制 火候 有效成分
  • 浅谈砂烫醋淬穿山甲

    作者:王玉瑛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rnis Pentadactyla Lin的干燥鳞甲.为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质地酥脆,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在砂烫醋淬时,必须严格掌握“穿山甲大小分档、砂温、火候、及时醋淬”四要素,否则易出现“僵片”或“焦片”,这不但影响药品的色泽及临床疗效,而且会出现降低炮制品的成品率,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具体的炮制方法如下.

  • 中药炒炭质量控制

    作者:钱云川

    结合实践介绍了炒炭前注意"净选分档";炒炭过程注意火候"先武后文";操作手法"先慢后快";控制炒至程度"适中";出锅迅速"焖熄浓烟";成品防止吸附吸潮等全程质量控制经验,以确保炒炭饮片质量.

  •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研究概况

    作者:李晖;陈陆双;徐宇琨

    汤剂是中国医药史上应用早的剂型,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已有"伊尹创汤液"之说[1].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提到:"煎药之法,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现代医者在临床中也会对患者详述煎药之法.可见,古今医家对正确煎煮汤剂的重要性都有着深刻认识.现将中药汤剂煎药器具、溶媒、火候及时间的概况综述如下.

  • 姜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作者:赵宏冰;王志辉;何芳;孟晗;彭建花;石继连

    目的:比较姜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以明确不同炮制火候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的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姜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3个成分,其中鲜姜、干姜及姜炭各有27种,炮姜24种.鲜姜含姜烯、α-柠檬醛及β-水芹烯较高,分别为22.59%、20.87%及11.01%.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干姜含α-柠檬醛高达40.48%,同时β-水芹烯的含量则略有降低,为10.38%;炮姜中新产生了32.73%的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醛、16.38%的3,9(11)-二烯-10-过氧化物、3.36%的荜澄茄油烯,另外还产生了桉叶二烯及β-红没药醇等成分,而β-水芹烯含量低,仅为1.95%;姜炭中的姜烯和β-倍半水芹烯均高,且新产生了α-柏木烯、癸醛及y-榄香烯等成分.结论:姜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数量也不同.本方法适用于姜的挥发油成分分析,本研究为姜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中国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可操作性分析与思考

    作者:苏诚;吴纯洁;李文敏;何祖兴;张慧慧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可操作性.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中存在相关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结果与结论:亟待进一步提高<中国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可操作性,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

  • 朱肇和教授谈火候与制炭存性的关系

    作者:付兴锋;朱肇和

    "制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用药的基本特点之一,"制炭存性"是传统的衡量制炭工艺及炭药质量的唯一标准,而且强调制炭存性的关键技术是"火候".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