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庖丁解“肉”:“红”与“白”的困惑

    作者:李鑫;王崇民

    “红”与“白”
      肉类食品不仅是人类膳食中主要的优质蛋白来源,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磷、硫、钾、钠、铜、硒等矿物质元素,尤其还是人体铁的良好来源。红肉和白肉是常见的两种肉,其各自营养价值不尽相同。中国白羽鸡联盟总裁李景辉向本刊记者解释了“红肉”和“白肉”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划分,“红肉”通常指各类哺乳动物的肌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由于该类肉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铁元素含量较高,一般呈现红色或深红色,故通常称之为“红肉”。与“红肉”相对应的“白肉”一般是指其它非哺乳动物的肉,这类肉品颜色通常呈白色或浅色,比如鸡、鸭等禽肉以及各类鱼肉及水产品等。谈到红肉,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徐贵法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肉具有的营养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它是我们人体获取所需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另外,红肉中氨基酸的构成非常好,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和钙、锌、铁等矿物质,也比较易于吸收。根据李景辉先生提供的数据,中国红肉年均消费量为每人约40公斤,虽然国际组织对于红肉没有限量规定,不过从之前来自行业的统计数据和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食用红肉需要适量。而白肉含有和红肉相似的营养成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交替食用。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健康的饮食应少吃红肉而多吃白肉,因为鸡、鸭、鱼这类白肉比猪牛羊这类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少。

  • 膳食纤维干预改善便秘作用的研究

    作者:江国虹;杨溢;李静;常改

    为探索社区开展膳食纤维干预改善便秘的方法及在人群中开展相关干预奠定基础,通过社区医院收集便秘患者,在知情同意、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健康体检的基础上采用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研究对象随机编号(从1编到120号),预先规定偶数为试验组(服用膳食纤维素片),奇数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研究课题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部负责质量控制.

  • 中医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对策

    作者:吕慧慧;张艳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分析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提出建议,寻找适合中医院校实验教学发展改革之路,培养综合型预防人才.

  • 提高中医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

    作者:裴兰英;牛乐;吕慧慧;栗彦芳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实验内容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加大学生参与实验的程度;在实验课的内容上,要打破单一课程的界限,进行综合性实验;在培养现场工作能力的实验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模拟工作现场,提高现场工作和应变能力.

  • "情景模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红;江城梅;李彦荣

    目的 改善教学效果,以适应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方法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中.结果 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符合医学教育现状的、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许雅君;郝卫东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激发教师责任感和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方法 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8学时和实习课16学时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体会到教师备课的辛苦和知识发展的迅速.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孙长颢;赵艳;吴坤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探索并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作者:赵秀娟;吴坤;李颖;刘影;赵艳;牛玉纯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启发式教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吴坤

    本文介绍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以本教研室的课程改革实践为例证,分别从教材建设、教师培养、教学手段的更新以及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等多方面探讨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模式,为该课程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积件式教学素材库建设初探

    作者:贾青;何太平

    探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积件式教学素材库的建设方法,即明确建设原则,准确分解知识点,充分利用现有课件和电子化其他教学素材,建立方便快捷的检索方法.今后应继续完善积件素材库及平台建设、强化教育技术学习、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 适应我国食品安全和营养工作新形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周波;郭连营;张卓;王晓红;徐超

    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营养工作变化的新形势及实用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的情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核形式、教师培养等方面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和应用

    作者:耿成燕;刘晓芳;姜丽平;侯丽艳;孙鲜策;曹军;李秋娟

    为适应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新态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连医科大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构建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扩充经典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建设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增加社区实践服务项目等.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教学实践显示,该教学体系有利于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其科研兴趣,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刘慧;刘海柏;杨双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开展理论与实验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如开展以专题形式重组教学内容、课程部分章节选用PBL教学、优化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等,同时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来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

  • 翻转课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宓伟;练武;董兆举;石塔拉;赵慧娟;衣卫杰

    目的:评价翻转课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48名学生为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组,2班49名学生为翻转课堂组。TBL组采用TBL与形成性评价,翻转课堂组采用翻转课堂与形成性评价。通过统一考试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组间数据行t检验、Wilcoxon检验、卡方检验;对翻转课堂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翻转课堂组学生实验成绩[(9.21±1.14)分]和期末成绩[(66.76±4.53)分]明显高于TBL组学生实验成绩[(8.31±1.01)分]和期末成绩[(61.31±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P=0.004;t=5.45,P=0.003);翻转课堂组总评成绩优良情况好于TBL组(u=21.36,P=0.002);翻转课堂组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呈正相关(r=0.960,P=0.000)。问卷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给自身各方面带来积极影响的满意度,均高于TBL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性和交流能力。

  • S-P表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卷分析中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宓伟;王淇;练武;石塔拉;衣卫杰

    目的 探讨S-P表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卷分析中的应用与效果,以期提升命题质量.方法 在滨州医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56份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卷中,分层抽样随机选出15份试卷;从分数在<60、60~69、70~79、80~89、90~100五个分数段的学生中,再分别随机抽取5、4、5、1、0人;对考核成绩进行处理,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绘制S-P表和模糊S-P表.结果 单项选择题S-P表中,S线和P线均偏向右下方,S线无明显断层,P线有明显断层;试题警告系数>0.75的有2道,学生中警告系数>0.75的1人;差异量、难度系数、稳定性系数和适宜性系数分别为0.13、0.66、0.55和0.58.多项选择题S-P表中,S线和P线均偏向左上方,S线无明显断层,P线有明显断层;试题警告系数>0.75的有1道,学生中警告系数>0.75的1人;差异量、难度系数、稳定性系数和适宜性系数分别为0.10、0.30、0.64和0.60.主观题模糊S-P表中,差异量为0.275,S线和P线均偏向左上方且无明显断层.结论 S-P表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分析试题质量和学生成绩差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提高教学质量和命题质量.

  • 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宓伟;练武;石塔拉;衣卫杰;韩文婷

    目的: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5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56名学生为实验组,分别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字2检验、秩和检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更接近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79分(P<0.01),且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呈正相关(r=0.865,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结论形成性评价提高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

  • 军医大学转型发展中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易龙;周曦;冉莉;朱晓辉;糜漫天

    新生研讨课是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式专题教育与讨论课程,旨在帮助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型并适应大学生活.新生研讨课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新生入学后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在医科大学中的实践还比较少.本教研室承担了陆军军医大学新生研讨课课程《膳食、营养与健康》,创立了兼具“适应性和学术性”的授课理念和模式,本文旨在总结本教研室新生研讨课的授课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为转型发展中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 T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曦;易龙;糜漫天

    为探讨以团队为基础(TBL)教学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择陆军军医大学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30名学员以《食谱编制》一章开展授课,课后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提示,通过TBL结合情景模拟授课方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力,锻炼学员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他们提高本专业实践技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 LBL-C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使用探讨

    作者:宋家乐;任源;桂中玉;莫玲;曾榛;王程强;钱波;吴兰兰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中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多为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LBL法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为提高西部地方医学院校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就L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双规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实施过程与实际教学体会进行探讨.LBL-CBL联合教学法在运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际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LBL-CBL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作者:王兴英;宁秋

    目的 探究形成性评价于营养和食品卫生学中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学校2014届预防医学专业的42名学生,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1名.观察组行形成性评价,参照组行终结性评价,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医学实验成绩.结果 观察组和参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医学实验成绩具有差异,观察组学生的期末试验成绩较高,参照组学生的实验成绩相对较低,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的医学实验成绩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形成性评价能够对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评价,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改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

9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