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凤君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对此分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PICC置管处理。观察所有患者在临床上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临床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其中穿刺点渗血患者5例、穿刺点感染患者2例、静脉炎患者1例、导管堵塞患者1例、血栓患者1例、导管脱出患者1例。结论: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而言,在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为了较好的对患者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可以针对这些并发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出血的干预对策

    作者:孙景云;高薇;刘冬妍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术后患者PICC穿刺时出血量大及置管期间渗血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30例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患者为观察组,未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患者61人为对照组.通过对观察组穿刺时、穿刺后护理干预,2组病人24小时内及1~7天换药观察组左手无名指和食指按压穿刺针尖端的前方和外套管中段上方的血管上减少出血.置管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渗血.置管24小时限制抬举上臂大弧度的活动.对照组方法:按常规方法用左手食指固定外套末端管避免移位,中指轻压外套管尖端上段的血管,减少血液流出.置管后常规加压包扎.24小时正常活动.结果:观察组穿刺方法、包扎方法及有效指导活动减少穿刺时出血量及置管期间的渗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时左手无名指和食指按压穿刺针尖端的前方和外套管中段上方的血管上减少出血,置管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置管24小时限制抬举上臂大弧度的活动有效预防渗血.

  • 对48例PICC置管病人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淑梅;柴银巍

    目的:更好地推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谈话和问卷形式,调查48位置管病人,分析PICC的优点和缺陷。结果:PICC优点有:方便输液,安全,创伤小,置管时间长;缺陷有:价格高,不能使用抽血,沐浴不方便,维护较麻烦。结论:PIC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置管术,临床工作要充分发挥PICC的优点,推广应用PICC。

  • 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孙晶晶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并成功实施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计数分为:明显减少组23例,减少组29例,轻度减少组48例;按凝血功能分为:正常组33例,轻度异常组27例,明显异常组40例,分析不同血小板减少程度、凝血功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小板明显减少组、减少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轻度减少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明显减少组、减少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组与轻度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轻度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轻度异常和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实施PICC置管相对安全;临床应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与知识教育,穿刺前、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置管的安全性.

  • 3.0TMR血管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周围血供及不同置管方式对患者术后化疗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罗志琴;费正华;方向明;李志;周林江;陈莉杰

    目的 研究分析3.0TMR血管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周围血供诊断及不同置管方式对患者术后化疗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10例,对所有患者先行MR检查,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105例,行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B组105例,行常规PICC置管.结果 210例乳腺癌患者中癌灶周围有肿瘤血管异常增加者共176例,其表现为供给肿瘤相邻乳腺的血管直径变粗,肿瘤周围新生血管行走形状呈僵直或迂曲状,呈癌肿围绕分布,肿瘤侧周围血管异常增加数量和癌灶类型无显著差异;癌肿侧周围血管异常增加数量和癌灶的大小及ADC值有明显差异(P<0.05);癌肿直径和癌灶周围血管异常增加数量呈正相关性;置管后A组各类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为少量者明显多于B组,而大量、中量出血量者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3.0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癌患者患侧病灶相关异常血管数量的增加与癌灶的直径、ADC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单次成功率高,术后化疗感染率更低,并发症相对更少,对血管损伤程度较小,出血量较小,适合临床诊断治疗医师选择应用.

  • 乳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谢丽吉;唐一鸣;金雅红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一般采用静脉化疗的方法,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 肿瘤患者PICC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集束化策略

    作者:张琼;付艳枝

    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性静脉输液途径,但置管所带来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PICC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PICC置管过程中做到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 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影响

    作者:曾娟;韩永红;胡明;朱莉;徐惠丽

    目的 探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医院住院治疗并行PICC置管的患者192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分阶段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PICC导管的使用情况,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导管日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0.67‰,低于对照组置管的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05,P=0.024);两组患者的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0例患者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共培养出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1株;研究组6例患者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共培养出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株,未发现真菌.结论 将预见性分阶段干预措施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置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率.

  • PICC置管导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静玫;李海峰;马萍;冯海华;李京宁

    目的 调查某医院肿瘤科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肿瘤科病房发生PICC导管感染的所有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监测,细菌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 使用PICC置管的9例患者中7例血液、导管或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水龙头、无菌镊子缸、部分工作人员手及其他物体表面亦有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经采取有效控制措施,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该科室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漠、消毒隔离技术执行不严格、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PICC置管时间较长,均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

    作者:程可萍;童春晓;胡源

    目的 评估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入住我院的VLBWI 86例,分为PICC 46例和外周静脉穿刺(PIV)组40例,观察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体质量增长情况、低血糖持续时间和感染指标.结果 PICC组静脉穿刺次数为1.4±0.2,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为61.2±8.7,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为(12.8±2.8)d,低血糖持续时间为(1.9±1.4)h,与PIV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感染指标阳性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术,是有效地应用于VLBWI的长期通畅的静脉通道.

  • PDCA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作者:战翠玉;任洪军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PICC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PDCA管理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17/40),高于观察组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管理后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作者:周淑玲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注方法。由于导管、敷贴及胶布等相关因素会导致接触性皮炎,不仅影响导管的使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负担,故临床护理中需要提高对接触性皮炎的认识。本文系统阐述PICC 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低分子肝素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田静;王莉;罗晓红;刘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42例PICC置管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情况,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PICC置管术后发生DVT的患者应用LMWH后再发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统计,与同期PICC置管术后未应用过LMWH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PICC置管术后DVT发生率为7.1%,其发生与D-二聚体增高、感染、伴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相关.PICC置管术后发生DVT的患者应用LMWH后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零,PICC置管术后未应用过LMWH的患者DVT发生率为7.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DVT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与D-二聚体增高、感染、伴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相关;LMWH可显著降低DVT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有DVT高发风险的PICC患者中进行预防性应用.

  • 自我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霞;丁艳萍;王巧云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选择院外疗养期间进行自我管理PICC置管;对照组55例,选择院外疗养期间定期归院进行PICC置管维护.结果 观察组患者维护情况较好,无并发症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为70.9%,高于对照组的4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与归院治疗无明显差异.

  • 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东霞;李晓玲

    目的 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取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平均留置时间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水胶体敷料在PICC置管中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冯予红;周维华

    目的 寻求防止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 使用丹麦康乐保公司提供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PICC置管后预防性地应用于导管上方皮肤,预防机械件静脉炎发生.结果 水胶体敷料在PICC置管中使用后,明显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杜绝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 水胶体敷料配合PICC 置管防止机械性静脉炎发牛是值得选用的方法之一.

  • 长期输液病情危重患者PICC管的护理

    作者:郭桂珍

    目的 探讨PICC在化疗中的护理.方法 对31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 经观察,未见置管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等状况,4例出现导管阻塞,用注射器回抽血将PICC导管抽空,用肝素盐水冲管后导管通畅.结论 术前对患者心理上的护理很重要,严格无菌的操作和正压封管则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塞的关键.

    关键词: PICC置管 化疗 护理
  • 留置PICC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顽固性积液的护理

    作者:黄贱丰;李秀华;黄志英

    目的 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顽固性积液的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1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顽固性积液的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126例置管患者除4例导管脱落、2例置管处皮肤发红,1例发生导管堵塞外,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1].结论 留置PICC导管进行闭式引流,对顽固性积液患者优于传统反复抽吸的治疗,有效连接固定和护理方法,能有效固定导管,既不影响引流效果及增加患者费用,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杨京红;陈月娟;李莉;姚美清

    目的 探讨Site-Rite 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PICC置管中的优越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282例使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及23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率,减少并发症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作者:潘嘏;王颖;姚源;曹素玉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方法,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3大治疗手段[1],但是在化疗过程中容易引起诸多毒副作用,如静脉炎、血管破坏、化疗药物渗漏等,一旦有毒副作用的发生,对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具有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2],因此临床中为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PICC即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通过置管可以有效控制因药物外渗出现的静脉炎、组织坏死以及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3-4],且置管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减轻痛苦。笔者就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1305 条记录 8/66 页 « 12...567891011...656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