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表电位标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后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峥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再通患者进行体表电位标测(BSPM),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定性定位诊断方面的敏感性.方法:采用BSPM-Ⅲ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患者与14例未通者进行体表电位标测,分析两组QRST-T偏差图、参数图、等电位图极大值、极小值.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显示出了与临床梗死部位相符的体表电位标测图形,其敏感性为85%.其中,26例冠脉再通者有22例BSPM的显示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敏感性为84.6%;14例未通者有12例与临床诊断相符,敏感性为85.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表电位标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性定位诊断,无论是在梗死充分发展期还是紧急冠脉再通后,均能显示出很高的敏感性.

  • 体表电位ST标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丙芳;臧益民;贾国良;朱妙章;李兰荪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体表电位ST标测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其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SPM-Ⅲ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对60例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体表电位ST标测,分析ST极大(Vmax)和极小(Vmin)值、ST升高或降低电压的代数和(±ΣST)、升高或降低的导联数(±NST)、ST Vmin值位置的变化.结果:CHD组Vmax、+ΣST和+NS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Vmin、-ΣST和-NST则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CHD组ST Vmin值位置明显异常,其诊断CHD慢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88.3%,准确性为80.8%.结论:体表电位ST标测指标能够敏感地反映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电异常,ST Vmin值位置改变对CH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检测CHD的一项新指标.

  • QT离散度测量的电生理基础

    作者:杨延宗

    心室复极离散是一个反映兴奋恢复的不同步性或心室复极的不一致性的概念,通常以多个心脏复极测量值的差异或变化范围来表示.这个复极时间的差异可能存在于左、右心室之间,也可能见于心室的不同轴.实验研究发现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致心律失常机制.应用无创性方法测量心室复极离散度有多导联体表电位标测,也可通过QT间期离散度(QTd)和类似的心电图(ECG)变量来测定.从体表ECG测量的标准QTd与从心肌测量的复极离散度显著相关,然而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关于QTd的电生理基础有二种主要假设:一是局部假设,认为QTd是各个不同QT间期反映的动作电位时程的空间差异;另一个是整体假设,即体表ECG测量的复极离散是T波向量的不同投影.不管QTd的终解释如何,晚近研究的T波环变量很可能是体表ECG反映异常复极基质的好指标.

  • 预激旁道的体表电位标测

    作者:翟关群;赵玲;山路;郭涛;韩明华

    大量临床研究、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1~8]证明体表电位标测是一项高效、安全、简便、易重复的心脏电生理学诊断新技术.不仅为导管消融房室旁道提供精确定位,还拓展了人们对预激综合征电生理特点的认识.

  • 基于自相关函数的体表标测房颤信号的节律分析

    作者:张轻舟;杨翠微;白宝丹

    目前房颤(AF)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而体表电位标测(BSPM)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心电标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房颤的研究中.本文采用10位房颤患者消融手术前后的体表电位标测数据(每位患者的数据为128个通道),以自相关函数的方法得到所有患者体表电位标测信号的激动间期,并将该结果与人工计数法得到的激动间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自相关函数方法的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将自相关函数方法与常用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自相关函数方法的准确度更高.为了寻找预测房颤复发的较为简单的规律,本文还利用自相关函数方法分析了这10位房颤患者术前的体表心电节律.结果表明,若患者体表的前胸左侧区域的主导频率(DF)大于2.5 Hz的电极通道占比均大于其它三个区域(前胸右侧、后背左侧、后背右侧),则该患者术后有较大可能性发生房颤复发.本文结果验证了自相关函数方法用于心电节律分析的合理性,并总结出基于该方法预测房颤复发的简单规律.

  • 体表电位标测定位预激旁道

    作者:山璐;孙帅;张琼;郭涛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体表电位标测定位显性预激旁道是一种高效、简便、安全、易重复的心脏电生理学诊断技术,为外科手术及导管消融房室旁道提供了精确定位,对此从方法学角度做一 .

  • 预激综合征旁路体表电位标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关群;赵玲;山路;郭涛;韩明华

    经过临床研究、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体表电位标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可行性的临床诊断技术.不仅为外科手术及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提供精确定位,还进一步拓展了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知识.

  • 预激旁道体表等电位图标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翟关群;郭涛;山路;赵玲;杜云蕙

    目的: 研究体表电位标测(d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定位显性旁道(accessory pathway,AP)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索标测的方法学.方法:41例常规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的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病人,分别进行BSPM及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检查.间歇性WPW和小δ波WPW食道调搏使δ波出现、增大时标测.采用BSPM程序法和马长生流程图法定位AP.其结果与成功消融靶点相对照.结果:BSPM与消融靶点完全符合率82.9 %,ECG 64.4%,P<0.05.结论:(1)BSPM定位WPW显性AP的准确率高于ECG;(2)干预使间歇性WPW、小δ波WPW定位变成可能、更加准确.

  • 体表电位标测、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丙芳;臧益民;范风云;朱妙章;贾国良;刘晓渭;王跃民

    目的:比较体表电位标测(BSPM)、心电图(ECG)和高频心电图(HFECG)三种心电方法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BSPM~Ⅱ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对冠脉造影确诊的60例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BSPM,并分析T峰值图图形和极小值位置的变化.同时记录ECG和HFECG,并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变化,评价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CG,HFECG和BSPM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7%,87%和85%.特异度分别为63%,75%和90%,准确度分别为65%,81%和88%.诊断的敏感度HFECG和BSPM均显著高于ECG(P<0.05),特异度HFECG与ECG无差别(P>0.05),而BSPM非常显著高于ECG(P<0.01),也显著高于HFECG(P<0.05).结论:ECG诊断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低,HFECG能提高敏感度,而BSPM既能提高敏感度,又能提高特异度,BSPM是一种价值较高的CHD诊断方法.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三种心电方法诊断局灶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侯英萍;乔宏庆;张丙芳;臧益民;王跃民

    目的: 对比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ECG)、高频心电图(HFECG)及体表电位标测(BSPM)三种心电方法对局灶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结扎法,建立10只局灶性心肌梗死犬动物模型.术后2周,依次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G,HFECG及BSPM检查,术前行HFECG和BSPM检查,以作对比.结果: ECG和HFECG检测局灶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较低,仅为50%,BSPM各单项参数检出的阳性率高于ECG和HFECG,多项指标平行试验诊断的敏感性与核素心肌显像相当,均为90%.结论: BSPM和核素心肌显像对局灶性心肌显像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核素心肌显像又能直观地反映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

  • 心电图与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范风云;张丙芳;臧益民;朱妙章;贾国良;王跃民

    目的:比较体表电位标测(BSPM)各种图形与心电图(ECG)诊断心肌梗死(MI) 的敏感性,方法采用BSPM-Ⅲ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对42例MI 患者和健康人的体表差电位图、峰电位图、等时间图、等积分图及ECG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前壁和下壁MI,BSPM各种图形均有典型异常特征,QRS差电位图、峰电位图、Q等时图和等积分图检测MI的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8%,而ECG为81%,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表差电位图、等时图、峰电位图及等积分图均为诊断MI的敏感指标.

  • 差电位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

    作者:张丙芳;臧益民;贾敏江;朱妙章;黄志兰;贾国良;王跃民

    为了探讨体表差电位图对心肌梗死(MI)的诊断价值,应用BSPM-Ⅲ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和KT500全体表心电分析系统,对42例对照组和42例MI患者进行了差电位图的研究,并与常规心电图(ECG)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壁MI在心室除极10 ms时,左前胸上部出现差电位图偏离指数(DI)<-2的区域,持续20~30 ms.下壁MI在心室除极20 ms时,前胸和后背下部均为DI<-2的区,至QRS 40~50 ms负区范围缩小或消失.且DI异常负区与心室造影局部射血分数降低的节段相一致,其范围与射血分数降低的节段数有关.DI诊断MI的阳性率为100.0%,而ECG为81.0%,二者差异显著(P<0.05).提示:体表差电位图DI是检测MI的敏感指标,诊断价值显著高于ECG,且能够确定MI的部位和范围.

  • 心电体表电位标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翟关群;山路;赵玲

    体表电位标测(Body surface potiential mapping,BSPM)是在躯干表面放置多个电极,同时在心动周期的每一瞬间分别采样,分析各瞬间体表电位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绘制成不同瞬间的图形。BSPM采用的电极较多,图形表达方式多,分析精细,每1~2ms标测一次,可提供大量心脏电活动变化规律的信息。国内外资料显示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一、心肌梗死(MI)BSPM能够确定MI……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