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业之路-记王志均院士在消化生理研究中的卓越成就

    作者:朱文玉

    王志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在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伊始,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近半个世纪来,他以满腔热情,勤奋地工作,在消化生理领域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此仅就王志均教授在消化生理领域里的突出贡献作一简要回顾.

  • 世纪之交的中国消化病学

    作者:潘国宗

    我国在解放前基本上没有消化专业学科。建国后消化病专业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创建期、文化大革命时的低潮期及1978年以后到现在的发展期等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现在,逐步建立起较完整的科研成果评审制度。回顾我国在这段历史空间消化病学的发展,成绩巨大。现择其重大进展及学术成果,简述于下。 一、胃肠激素和消化生理 自1902年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了第一个胃肠激素促胰液素之后,消化生理进入了一个神经和体液调节研究的新阶段。1930年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林可胜等自小肠黏膜中提取出能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运动的物质,称之为"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被世界公认为一项经典性工作,此后历经50余年,肠抑胃素的内涵和成分才终于得到阐明。1965年,北京医科大学王志均等利用自行设计的狗胃肠四通瘘证实,在胃液分泌的神经反射期中,胃泌素参与的作用,远比迷走神经的直接作用强。

  • 上世纪40年代末到1960年冯德培先生的科学工作——纪念冯德培先生诞辰100周年

    作者:范世藩

    2007年2月20日是生理学家、业师冯德培先生诞生100周年,谨将本文献给冯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生理学的前驱们已经在国内作出了杰出的研究工作,如林可胜先生在消化生理,汪敬熙先生在视觉生理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国际上的一流水平,为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怀念我亲爱的父亲

    作者:王宪

    12月22日晚上, 我像往常一样到医院看望了父亲并谈了一些有关工作上的事情, 等到他安详地休息后, 我离开医院去实验室做实验。我万万没有想到, 这竟成了我和父亲后的会面。24日凌晨, 父亲匆匆地离去了。至今, 我仍然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封唁电、信函如雪片一样, 从四面八方飞来。 1月5日, 500多人, 顶着寒风, 伫立在八宝山大礼堂外, 等待着给父亲送行。泪水遮挡了我的双眼, 但往事却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勤奋一生思报国父亲生活的年代, 跌宕起伏, 是今天许多年轻人难以理解的时代。正是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难, 阅读过大量爱国志士如闻一多等人的爱国诗篇, 饱尝过当亡国奴的苦难, 他对“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名言, 刻骨铭心。他一生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的科学家。正如他在遗嘱中谈到的那样: “我一生自愧成就很小, 唯一安慰的是, 我于解放初能回归祖国, 为祖国人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说: “自己出身于一个劳动人民家庭, 是由人民的血汗养育大的, 我家穷, 我爱我的心地善良、勤劳一生的父母; 我的国家穷, 我爱我的有着几千年文化的祖国。我不愿在国外长期寄人篱下, 为他人做嫁衣裳。”他还说: “我一无意于官场、二无意于发财。我不怕吃苦, 愿意走自己的道路, 做一名创业者, 在祖国土地上成自己的‘家’, 立自己的业, 哪怕一切从零开始, 也心甘情愿。” 1950年底, 他回国后白手起家, 从零开始, 建立了消化-内分泌研究室。经过半个世纪的科研和教学, 共培养消化生理专业人员近120名, 使我国在消化生理学科形成了一支较好的队伍。我1988年回国时, 他大力支持我创业, 经常在大方向上给我指点、把关。从我的科研思路, 到实验的每一个小环节, 他总是细心倾听, 认真指导。父亲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可以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光, 而不像他自己, 曾在人生好的年华被各种各样的运动制约着。他看到我能够回国, 如同他当年一样在自己的国家创业, 非常高兴。但是由于我的爱人和孩子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国, 他也担忧和疑虑, 并多次考验性地问我: “你不是为照顾我们二老, 而与爱人和孩子分开, 留在国内的吧?”当我告诉他“我离不开自己的实验室, 我真的是对我从事的职业感兴趣”时, 他十分欣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常想: 父亲回国时, 我们的国家刚刚解放, 百业待兴, 他又正值年富力强, 充满激情和活力, 但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白手起家, 建立起实验室, 才有了一点眉目, 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就把他40岁至70岁一段人生好的年华都大量地浪费了。

  • 悼念王志均老师

    作者:韩济生

    我认识王先生是在40年前, 那时吴襄教授(我的生理学启蒙老师)在与王先生合作编写生理学教科书时邀我去做助手。两年以后, 王先生借助中央“为专家配助手”的政策, 通过卫生部, 把我调入北医。我很惭愧, 调入北医生理系后只帮王先生带了1~2个研究生, 即应国家号召离开消化研究室从事针麻原理研究。迄今不觉三十余载, 没有为王先生做好消化生理的科研助手, 只是在生理学教学上尽了微薄之力。但在学术思想上, 我亲身领受王先生的教诲, 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这在多方面影响了我的一生。   东西方哲学的完美结合王先生为人处世宽以待人, 不走极端, 很有儒家风范; 但在科学问题上却十分严谨, 一丝不苟, 对一些弄虚作假行为深恶痛绝。他一再强调科学家亲自参加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反对空谈。可以认为, 他把东西方哲学之优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大限度地发挥了他在中国科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爱国主义的典范与王先生同时代出国留学的学子很多留在了西方国家, 在科学上继续发挥作用, 但王先生有自己的选择。当时他是一名博士生, 刚获博士学位, 很受导师艾维(Ivy)教授的器重, 艾维教授称赞他写的英文论文比一般美国学生写得还要好。他的博士论文具有一流的学术水平, 他关于胰腺分泌调节机制的发现至今仍被消化生理教科书引用。但他还是冲破重重困难, 坚持回到祖国, 在国内创建现代消化生理专业的队伍。虽然他在个人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上失去很多, 但在发展祖国生理科学, 特别是消化生理学科的贡献方面, 其业绩将为后世传颂。

  • 放射性肠损伤并发肠外瘘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任建安;姜军;王新波;李宁;黎介寿

    针对放射性肠损伤并发肠外瘘和肠梗阻的病理解剖特点和肠道的消化生理,作者设计了一套手术治疗方案并对其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方法进行了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