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作者:黄仲玲

    目的:探讨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将104例高危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路径,试验组则实施早期干预路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干预后,试验组智力发育指数、体格发育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预后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危儿使用早期干预路径,有利于促进其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冉莉莉;周文智;向俊璐;杨霞;田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高危儿运动、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常规育儿指导,干预组则配合实施早期干预(小儿推拿、家庭指导、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高危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及预后。结果:干预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Gesell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脑性瘫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运动及智能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可有效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 运动功能训练在高危脑瘫婴幼儿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梁秋雁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在高危脑瘫婴幼儿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148例高危脑瘫婴幼儿分成2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功能电刺激、高压氧和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及早介入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后半年至1年时跟踪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正常比率89.7%,对照组正常比率7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高危脑瘫婴幼儿的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训练是脑瘫康复的核心.

  • 婴幼儿发育商评分在高危儿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张玉玲;任灵敏;张赟

    目的:探究在高危儿随访中应用婴幼儿发育商(DQ)评分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随访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普通随访的基础上给予DQ评分进行干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异常表现发现,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1周岁和2周岁的平均DQ评分发现,1周岁时两组患儿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岁时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儿随访中参考DQ评分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神经异常表现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智能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高危儿纵向监测与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代惠英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模式对高危儿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来院就诊的高危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指导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干预;用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早期综合干预前后新生婴儿行为评定(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危儿的临床预后.

  • 早期干预随访对高危儿发育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芳;杨丽艳;赵颖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随访对高危儿发育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高危儿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高危儿在出生1个月后仅接受随访不接受干预,观察组在出生后立即接受干预、随访,比较两组高危儿在3、6、9、12个月的行为发育商(DQ)各指标评分,还需记录两组高危儿2岁时的基本情况.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高危儿DQ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儿在2岁时语言障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动作发育迟缓、脑瘫与基本正常情况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危儿早期干预随访对高危儿的健康发育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加大应用力度.

  • Gesell发展量表联合表面肌电对高危儿筛查研究

    作者:黄秀娟;宋娟;朱锦渊;杨翠萍;杨悦

    目的:观察Gesell发展量表联合表面肌电对高危儿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危儿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正常足月婴儿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Gesell发展量表及表面肌电检测.比较两组各年龄段发育商(DQ),分析观察组表面肌电检查与高危儿痉挛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各时段D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表面肌电平均发放间隔(IPI)与痉挛程度呈正相关性,表面肌电IPI指数值越高,高危儿痉挛程度越严重.结论:Gesell发展量表和表面肌电在高危儿的早期筛查诊断中有着极为关键的应用价值,综合考虑二者的优缺点,可将二者联合作为高危儿早期筛查的检测金标准,有效促进高危儿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

  • 肺出血高危新生儿早期预防使用间歇正压通气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丽范;吴迅;郭小芳;邓燕

    目的:探讨预防性早期使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肺出血高危儿的影响.方法:205例肺出血高危儿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处理组(对照组,n=102)和IPPV处理组(研究组,n=103),比较两组肺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肺出血发生率90%和死亡率74%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5%和32%,P<0.05.结论:肺出血高危儿进行IPPV 处理后肺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减少.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振华

    目的:探索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儿随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进行家庭与医院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治疗,定期随访;对照组患儿则采取常规育儿方法,未予正规干预治疗;两组患儿均在6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6个月龄、12个月龄及24个月龄时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社交能力5大功能区的发育商均较对照组高;到24月龄时,干预组大部分患儿的发育商能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而对照组患儿的发育商平均水平则低于正常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运动、智能发育及脑损伤的恢复,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 开设育儿护理门诊的实践

    作者:查家奕;吴燕

    目的 探讨育儿护理门诊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7年1月开设育儿护理门诊,由3名专科护士出诊,对闵行区发现的部分需要加强运动指导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可疑结果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 2017年,育儿护理门诊为193例儿童建立档案并提供服务;2017年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可疑、异常儿童的康复干预率达28.47%,相比2016年13.0%的康复干预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开设育儿护理门诊为闵行区发现的部分需要加强运动指导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可疑结果的高危儿提供全面的、针对性的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并对专科护士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 改进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的体会

    作者:李阳

    随着科室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收容量的增加,笔者提出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家长增加脑损伤后遗症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后,使家长对脑损伤后遗症及早期干预有了足够的认识,脑损伤高危儿定期回访率达90%,1年中发现26例患儿存在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姿势反射异常以及异常肌张力,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早期干预治疗.

  • 多学科医护团队健康教育对高危儿母亲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作者:余春艳;彭碧玲;罗超翠;陆长东

    目的 探讨多学科医护团队健康教育在高危儿母亲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高危儿母亲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医护团队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高危儿母亲治疗依从性、随访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拒绝治疗或检查率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配合建档率及3个月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儿母亲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危儿母亲实施多学科医护团队健康教育,提高高危儿母亲治疗依从性,提高高危儿母亲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儿随访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倩;李宏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高危儿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影响高危儿随访率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以我科NICU 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71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出院后第一年的随访情况.随访时间安排为出院后一个月内首次随访,后6月内每月随访一次,6~12月每2个月随访一次,1岁内随访超过4次者视为随访成功,随访不足4次或失访则视为随访失败.根据收集的家庭、双亲及婴儿的相关信息,并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了包括双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居住地、婴儿性别、合并高危因素的多少、NICU住院天数等7个与成功随访有关的自变量,以是否随访成功为因变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居住地、母亲受教育程度、NICU住院天数3个变量对高危儿随访成功的概率有显著影响,被选入Logistic回归方程.而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婴儿性别、合并高危因素的多少等几个因素对随访成功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对高危儿实施分级监测管理,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络,是提高高危儿随访率、降低人群残障率的有力保障.

  •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高危儿运动评估中的一致性

    作者:程冰梅;肖华;何璐;陈瑞琼;郑韵

    目的 探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量表在高危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一致性及AIMS在评估高危儿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个月的116例高危儿均接受AIMS与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中足月儿56例,早产儿60例.对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的一致性效度分析采用Kappa值,并分别计算足月高危儿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一致性效度及早产高危儿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的一致性效度.结果 116例高危儿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的一致性为0.62,其中在足月高危儿及早产高危儿的一致性效度分别为0.66及0.53.结论 AIMS在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与Gesell发育量表有较高的一致性,应用AIMS还可以更早地发现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发育异常.

  • 脐血血气分析联合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评估缺氧高危儿预后的意义

    作者:王华利;陈俊;胡伟;田鸾英;张红琴;易烈致

    目的 探讨脐血血气分析联合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评估缺氧高危儿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足月新生儿35例(观察组),依据脐动脉血pH值分为pH值≥7.20组和pH值<7.20组,以同期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18例为对照组.全部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检测脐动脉血气,并在生后12、24、48、72 h分别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大脑前、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在生后7、28 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生后3、6、12个月分别采用Bayley婴儿发展量表评价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动脉血pH值、P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pH值<7.20组生后12 h大脑前动脉Vs和Vd,生后7、28 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3、6、12月龄智力发展指数和运动发展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生后24 h大脑前动脉Vs高于pH值≥7.20组.pH值≥7.20组PCO2、Vs和Vd、生后48 h和72 h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NBNA评分,3、6、12月龄智力发展指数和运动发展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PO2和大脑前动脉 12 h Vs是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脐动脉血PO2和大脑中动脉12 h Vs是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前和产时缺氧高危儿脐动脉血气和生后24 h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神经系统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当脐动脉血pH值<7.20并伴有生后24 h内脑血流减少时可对婴儿期智力和运动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维持正常的脐动脉血PO2和生后12 h大脑血流灌注有利于婴儿期智力和运动的发育.

  • 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建立的作用

    作者:宋燕燕;李桦;李坚;黄志坚;赵小朋;叶青青;邹红梅;李小晶;肖华;黄翠玲;高伟玲;高健群;吕俊健;陈燕霞;廖金花

    目的 总结国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建立与其作用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调查自建立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以来(1995至2008年)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及相关资料,分析高危儿出生后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如围产期死亡率、窒息发生率、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隔产因素、干预效果及随访问情况.结果 1995至2008年分娩数及高危妊娠数逐年增加,但围产儿死亡率、窒息率明显下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依次胎儿宫内窘迫(30.5%)、早期感染史(28.5%)、妊娠糖尿病者(27.8%)、足月小样儿(26.7%)、早产儿(25.8%)、新生儿窒息(25.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1%)、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史(2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9%)等;系统管理高危儿较门诊对照组中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现早、疗程短、疗效好.围产高危儿1年随访率85%,主要为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结论 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围产儿生活质量.

  • 对高危儿的早期护理干预

    作者:黄丽云;周经兴;李巧兰

    目的 预防及早期发现高危儿的大脑发育异常,以便早期得到治疗.方法 对811例高危儿进行干预,包括早期治疗干预,随访,监测体格和精神心理发育水平,指导康复训练.结果 未发现发育异常.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使高危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状况得到改善,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关键词: 高危儿 早期 干预
  • 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葵;陈志玮

    目的 观察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可行干预方法.方法 312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家庭常规育儿组(简称育儿组)和家庭与医院配合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两组在医院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让家长共同参予干预计划,除在医院做训练治疗外,利用家庭的作用,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家庭康复训练.育儿组的家长只依赖医疗机构,回家后除一般生活护理外,不做任何训练.结果 干预组高危儿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的发育商为97.32%高于对照组的9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显效率为14.2%,有效率为82.1%,总有效率达96.3%,明显高于育儿组的10%,73.3%和83.3%.结论 建立规范的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更好促进其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其模式是切实可行.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高胆中的应用

    作者:梁敏

    目的了解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胆中血清胆汁酸(TB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65例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及20例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中的血清总胆汁酸,并设50例血清总胆红素正常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高红素血症中血清TBA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中血清TBA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中TBA与ALP(碱性磷酸酶)、BILT(总胆红素)、BILD(直接胆红素)有相关性(P<0.005).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中高危儿组与非高危儿组血清TB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T东是一个能较好反应肝胆功能的指标,其升高的程度与新生儿高胆的病情密切相关.

  • 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查在儿保门诊的应用

    作者:刘文

    目的 探讨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查在儿保门诊普遍开展的可行性.方法 对298例早产儿纠正月龄后进行神经行为测定,对异常者进行指导及随访.结果 对反复异常者进行追踪,发现进一步脑损伤表现.结论 神经行为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性强,能早期发现神经发育偏离的儿童,有助于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可帮助家长积极参与到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中,为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566 条记录 19/29 页 « 12...16171819202122...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