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滨;赵荣娟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每次4.5g,bi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每次5 mg,q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d.2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27/28例)和78.57%(22/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温分别为(37.35±1.63),(38.42±1.72)℃;TNF-α分别为(90.56±12.76),(125.25±16.45) pg · mL-1;IL-6分别为(42.56±3.22),(74.79 ±4.73) pg·mL-1;IL-10分别为(19.76±0.35),(36.35±1.64) 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腹泻、头晕,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头晕、注射部位疼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翁书彪

    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6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PIP/TAZ,对照组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其他辅助治疗一致,在治疗后3d和7d对患者咳嗽、哮鸣音、喘息以及排痰难易情况评分,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效果均出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5%和90.1%.观察组在治疗3d和7d后咳嗽、喘息、哮鸣音、排痰难易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PIP/TAZ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临床疗效显著.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述琼;彭世秀

    目的 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广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次/8 h,20~30 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0%、91.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7.1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细菌清除率,纠正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翟静;李向欣;赵鹏程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75 g/次,12次/h,30~40 min滴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400 mg/kg,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时间、肺功能、血清学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标志物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6.6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一氧化氮(NO)水均显著降低,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病情严重程度标志物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效果显著,在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病情促进因子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研究

    作者:许前辉

    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作样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作原研样品,参考《中国药典》以及其他青霉素类聚合物项下标准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溶液主成分峰前有一个杂质峰.杂质峰、哌拉西林峰按顺序依次出峰.杂质峰与哌拉西林峰分离度为5.15,他唑巴坦峰包含于哌拉西林峰内.结论:以上流动相A、B、C均能检出聚合物.流动相A、C中聚合物与主峰分离良好,分离度分别为5.15和6.53.流动相A中聚合物峰的理论塔板数高于流动相C中,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8647和17298.因此,选取流动相A作为本品聚合物含量测定的流动相.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的聚合物测定

    作者:傅超婷;付德波

    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杂质是引发临床上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本文研究了如何进行控制其中的高聚物,终建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高聚物的检查方法.

  • 凝胶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高分子聚合物

    作者:张菁;朱建平;苑华

    目的 建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哌拉西林聚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凝胶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葡聚糖凝胶G-10为填充剂RASIS柱(SephadexTM G-10,40~120 μm,400 mmxl3 mm);流动相A:pH 7.0的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水;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哌拉西林聚合物线性范围为40.10~180.45μg·mL-1(r=0.999 6).结论 方法简便易行,可基本保证所有高分子杂质被排阻,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需要.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外源性环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检测

    作者:姚羽;张琳;白沧源

    目的 建立检测方法,考察丁基胶塞中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向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迁移情况.方法 采用HP-1(30m×0.53 mm,1.5 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70℃,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顶空进样,进样量为0.2 mL.结果 4种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0~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100.0%(n=3,RSD均<3.0%).3批样品的包材和药品中均有环硅氧烷类化合物检出.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4种环硅氧烷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样品的加速试验表明,胶塞中的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存在向药品迁移的现象.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聚合物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刘俊华;梁星晖;朱美容;黄小宏

    目的 建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聚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色谱条件:以葡聚糖凝胶G-10(40~ 120 μm)作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1.0~1.4cm,柱长30 ~40cm,流动相A为pH8.0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流动相B为水,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在0.01~0.15 mg/ml浓度范围内,对照溶液浓度与主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重复性RSD为2.3%(n=6).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含量的测定.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新;路玫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药物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临床药师收集的30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师处理方式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多发生在连续用药7~14 d,单位累积用量多在1.3~2.7 g/kg之间;30例患者中,73.3%在滴注期间开始发热,体温以≥38.5℃高热为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速率(ESR)轻度升高可作为药物热的判断指标,但白细胞计数降低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停用该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后,患者体温均在24~48 h内降至正常。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与患者性别、年龄没有关联,也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但与用药时间、累积天数、单位累积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一些血液学检查指标可作为判断药物热的依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健和;崔巍;黎银波;彭词艳;万小敏;彭六保

    目的 考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制剂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方法 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溶液配伍稳定性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高湿度条件下5 d该制剂吸湿严重以至于性状发生变化,高温及强光照射10 d对其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放置6个月和12个月)表明,产品较为稳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稳定.结论 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发热1例

    作者:马彦彪;陈桂卿

    1 病例患者,某女,54岁,主因慢性咳嗽20年,咯血伴胸痛4天入院.患者于20年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给予抗炎(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94年行支气管碘油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偶有咯血,为新鲜血,4天前再次出现咯血,量约60ml,为鲜红色血,伴有左侧胸痛,门诊以”支气管扩张症”收入院.病程中无发热,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为白色粘痰,不易咳出,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输血史.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