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牛初乳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强化耐力训练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莉;黄园;林丽雅;邱卓君;陈颖;丘卫

    目的:探讨牛初乳对长时间强化耐力训练后运动员免疫功能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5名国家健将级赛艇男运动员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和牛初乳组.两组运动员同时进行30天内容相同的运动训练,训练期间牛初乳组以15g/d的剂量补充牛初乳.训练期前及训练期后分别测定各组运动员的各项免疫指标.结果:强化耐力训练期后,牛初乳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01);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维持在训练前正常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训练期后,牛初乳组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血清白蛋白及A/G比值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耐力训练期后,牛初乳组与运动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gA和IgG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耐力训练期补充牛初乳能有效防止强化耐力训练期后CD4+/CD8+比值的下降、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含量的降低.提示牛初乳具有良好的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自稳态的作用,有助于防止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训练后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

  • 优秀赛艇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阶段血浆瘦素变化特点

    作者:高欢;高炳宏;冯连世;孟志军

    目的:探讨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季准备期不同训练负荷阶段血浆瘦素及其他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9名上海男子赛艇队优秀运动员(国家健将5人,一级运动员4人)为对象,第1~22天为低强度有氧能力训练阶段,第22~50天中低强度有氧能力训练阶段,第50~71天为中高强度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阈强度训练,第71~85天为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每个训练阶段结束调整1天半,调整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采前臂静脉血,抗凝离心分离血浆,瘦素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睾酮和皮质醇浓度;以Roche Reflotron Plus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尿素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结果:(1)赛季准备期低强度、大运动量训练阶段(第1天至第71天),血浆瘦素浓度无显著改变,变化范围5.60~5.93 ng/ml;与第22天、第50天比较,赛前2周大强度训练阶段的第78天、第85天血浆瘦素浓度均显著下降(5.72±1.27、5.93±1.31 ng/ml vs 4.99±1.47、4.91±1.68 ng/ml,P<0.05).(2)第1至50天,各测试时间点血尿素浓度呈升降交替变化,上量训练周的第22、50天血尿素浓度显著高于第85天(7.60±1.02、7.47±0.86 mmol/Lvs 6.43±0.62 mmol/L,P<0.05).(3)血浆肌酸激酶活性随训练强度增加,呈升高趋势.第1、15天显著低于第50、85天(161.22±83.47、181.17±87.00IU/L vs 264.67±105.42、277.11±130.65 IU/L,P<0.05).(4)血浆睾酮浓度从第1天至第85天呈下降趋势,第1天显著高于第22、50、85天,第85天低.血浆皮质醇浓度从第1天至第50天呈下降趋势,第50天低;第50天至第78天又上升,第85天略下降.血浆睾酮与皮质醇比值变化趋势与睾酮近似.结论: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空腹安静状态血浆瘦素浓度变化特点不同.低强度大运动量准备期变化幅度较小,对训练量的改变不敏感;大强度赛前训练期血浆瘦素浓度显著下降,提示瘦素对训练强度较敏感.

  • 低氧预适应结合长时间亚高原训练前后男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分析

    作者:王刚;高炳宏;高欢

    目的:分析低氧预适应结合亚高原训练前后男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方法:16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对象,先进行10天HiLo低氧训练,模拟海拔高度为1200~1500 m.再于海拔1500 m进行8周亚高原训练.分别于低氧训练前和亚高原训练前、中、后不同时段测定分析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测试指标包括:氧转运系统指标(Hb、RBC)、内分泌系统指标(T、C、T/C、EPO)、免疫系统指标(WBC、IgA、IgM、IgG)以及CK和BU.结果:与低氧训练前相比,1)EPO在低氧训练后和高原训练第3天出现两个峰值,升高幅度分别为26.27%和26.60%(P<0.01).Hb在低氧后显著下降(P<0.01),高原训练第3天,第1、3、7周,下高原后第2、3周显著升高(P<0.05或P<0.01);2)白细胞在实验期间升高(P<0.01),IgA和IgG无显著变化(P>0.05),IgM在低氧训练后、高原训练第3周、下高原后第2周(P<0.01,P<0.05,P<0.05)显著升高;3)低氧训练后血清睾酮下降(P>0.05),高原训练第3天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在高原训练第3周(P<0.01)、第5周(P<0.05)显著下降,T/C在高原训练第3天和第3、5周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干预加快了运动员高原适应;10天低氧预适应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态产生良好影响,运动员未出现过度疲劳,血液载氧能力提高,免疫能力未见大幅下降.

  • 赛艇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浆心钠素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

    作者:侯晓晖;葛新发;詹实枝;刘新黎

    通过观察赛艇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浆心钠素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探讨赛艇运动对心脏内分泌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大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血浆心钠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训练者,训练水平高者显著高于训练水平低者,且与良好心血管功能和运动应激能力相关。

  •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秦宇飞;魏宏文;曹建民

    Hagerman等人(1990)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在全部有氧项目中赛艇运动对人体的生理要求排在首位[1].与中长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项目相比,赛艇桨手具有更高的大摄氧量(Carey 1974, Cunningham等1975,Hagerman等1978、1988,Nowacki等1969,Secher等1983,Bouncket等1983)[2-7].

  • 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艇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

    作者:张鑫;宁方堂;李强;孙源庆;李水灵;段平;方建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赛艇队集训运动员共40人,其中,患有伤病者34人,伤病总发生率为85%,在发生伤病的运动员中,男性13名,女性21名;国际健将19名,国家健将10名,一级运动员5名,基本情况.

  • 女子赛艇运动员HiLo,LoHi和HiHiLo三种模式低氧训练前后血清CK和BUN的变化

    作者:高炳宏;陈坚;王道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影响.方法: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被随机分为4组,即低住低练(LoLo)组(对照组)、高住低练(HiLo)组、低住高练(LoHi)组和高住高练低练(HiHiLo)组,每组6人.对照组按正常计划训练;HiLo和HiHiLo组每周进行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同时HiHiLo组每周再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LoHi组除正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各组进行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模拟海拔2500m),大气压为常压.各组运动员常氧训练计划完全相同.分别于训练前3天,低氧训练第1、2、3、4周末以及低氧训练结束后第1、2周末进行血清CK和BUN的测试.结果显示:(1)4组运动员血清CK在低氧训练过程中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先迅速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又迅速上升;各组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且训练第2周末,HiLo组与LoLo组、LoHi组与HiLo组、HiHiLo组与LoHi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组运动员BUN在低氧训练开始后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基本恢复至训练前水平,整个训练过程中各组BUN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机体造成的刺激程度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

  • 走罐对优秀赛艇运动员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鑫;李水灵;宁方堂;李强;段平;孙源庆;方建

    1 病例资料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训运动员14名(男性2名,女性12名),全部为国际健将.平均年龄24.21岁,平均身高180.28 cm,平均体重74.86 kg.病例纳入标准[1-3]:(1)长期慢性腰背痛;(2)查体腰背部肌肉紧张、压痛,可触及结节及条索;(3)接受走罐治疗;(4)无下肢放射痛.2 治疗方法采用走罐进行治疗.由赛艇队医务组具有正高职称的医师进行操作,保持室内温暖无风.患者俯卧于治疗床,腰背部充分暴露.以按摩油或润肤油为介质,缓慢沿病变部位推行或拉回,手法宜缓慢、柔和,推时右手掌根稍用力向下压,使罐前缘相对后缘微微上翘;拉回时右手指稍用力向下压,使罐后缘微微上抬,如此往返推拉10次左右,待皮肤呈紫红甚至出现轻度瘀斑即可.走罐范围以肩、背、腰为主,具体为(1)沿督脉、膀胱经方向;(2)沿肌肉走行方向,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3)上至头颈夹肌的止点、下至髂嵴.走罐后于疼痛明显处局部留罐10min.

  • 营养干预措施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营养摄入和体成分的影响

    作者:李斌;吕少军;杨则宜

    目的:通过监测赛艇运动员膳食摄入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制定营养补充方案,调整其膳食结构.方法:采用称重法对9名女子赛艇运动员进行膳食营养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训练实际制定营养补充方案,监测和分析营养干预前后膳食营养状况、身体成分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后,运动员的能量、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均达到推荐量的85%以上.运动员体重从73.6kg恢复到74.3kg(P<0.05),瘦体重达到峰值,同时体脂百分比维持在正常水平,未见显著变化.此外,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从131.3g/L增加到146.1g/L(P<0.05).结果表明,科学营养干预改善了运动员的营养状况,使其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处于理想范围,为切实保障训练和比赛奠定了基础.

  • 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

    作者:杜忠林

    分析了奥运年(2000年)国家赛艇队运动员的血清CK值.结果显示,在几种训练手段中,力量训练对血清CK的影响大;高负荷力量训练后7名女性选手的血清CK活性平均相当于训练前的15.3倍;肌肉协调性和比赛的压力对运动员的血清CK也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血清CK 赛艇运动员
  • 我国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研究

    作者:朱欢;高炳宏;梁世雷;张昊楠;王玉新;黄龙祥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对我国不同组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影响,为我国赛艇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数据标准的建立及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77名国家队不同组别赛艇运动员及24名不同性别的普通健康国人(男、女各12名)运动员晨起空腹状态下使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右侧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及相关指标进行无创测试,且所有受试者测试位点均为右侧肱二头肌同一空间的解剖位点,无明显的空间差异;所有运动员测试均在其机能状态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普通人测试均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值包括基础值和加热后值(44℃),以加热前后MBP的差值作为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结果:女子公开级(198.97±98.81)>男子公开级(183.45±64.31)>男子轻量级(151.01±65.96)>女子轻量级(140.53±43.22)>普通男性国人(127.21±56.38)>普通女性国人(103.54±33.41),各组运动员均显著高于普通健康国人(除女轻组与普通男性国人比较),但不同组别运动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长期的耐力训练可提高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尤其是公开级赛艇运动员;②我国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正常值应在160以上,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应在120以上,且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无明显差异,若训练申明显低于正常值,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且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

  • 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

    作者:朱欢;高炳宏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变化差异,以便为微循环指标更好的应用于运动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晨起空腹状态下,用PeriFlux Systen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60名不同性别的赛艇运动员(其中男、女各30名)右侧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进行无创测试.结果: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基础值大于女子赛艇运动员,其储备能力小于女子赛艇员,但二者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关研究可不必针对性别进行分组,若综合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因子的变化应针对性别这一因素加以注意.

  • 赛艇运动员重大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初步研究

    作者:朱欢;高炳宏;梁世雷;张昊楠;王玉新;刘婷婷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负荷结构下赛艇运动员无创微循环指标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无创微循环指标在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2013年7月国家青年赛艇队作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后备战训练,整个备战训练分为强度训练期及接下来的调整期,强度训练期主要以500m、1000m专项速度练习为主,其训练强度较大,而调整期主要以有氧长划为主,训练强度较小;以8名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Peri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8名运动员早晨空腹安静、坐位状态下右臂肱二头肌隆起高处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其中强度训练期结束时及接下来的调整期结束时各测试一次,通过对两个阶段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分析,进而对运动员竞技状态作出判断.结果:除运动血细胞浓度(Concentration of moving blood cells,CMBC),调整期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MBP)、血细胞平均运行速度(Average velocity of blood cells,AVBC)、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均明显高于强度训练期(P<0.05).结论:不同训练负荷下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低强度负荷下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高强度负荷下则呈现下降趋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