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参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刘明玉;单柏松;张凤娇;杨志欣

    目的:建立苦参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苦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C18柱(250mm×4.6mm,粒度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不同批次苦参总黄酮的HPLC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苦参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以苦参酮为参照峰,对10批苦参总黄酮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13个共有峰,10批提取物的相似度均>0.9。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为苦参提取物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苦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赵凤春;李浩;陈两绵;高慧敏;张启伟;王智民;伍丕娥

    作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的一部分,拟建立新增品种苦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不同批次苦参提取物的水分、灰分进行测定;以三叶豆紫檀苷、槐属二氢黄酮G、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与槐果碱的含量;以槐属二氢黄酮G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苦参提取物中含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槐果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7%~11.1%,0.970%~4.33%,1.30%~2.59%,0.260% ~1.14%,含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3.88% ~7.93%.首次建立的苦参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重复性好,起草的质量标准可行,能够用于苦参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杨洁;刘萍;武晓玉

    目的 观察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苦参提取物进行208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结果 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的11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98株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分别为1 185 μg/ml和286 μg/ml. 结论 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 苦参提取物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袁秀丽

    目的 分析苦参提取物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苦参提取物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及苦参提取物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入MDR-TB 3 mL,正常组尾静脉内注入等量0.9% NaCl注射液.苦参提取物给予200mg/kg苦参提取物灌胃,正常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极0.9% NaCl注射液灌胃.采用流武细胞仪测定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等细胞因子水平及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结果 苦参提取物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0.62±0.08)%比(0.53±0.06)%,(0.50±0.06)%比(0.40±0.05)%,(1.68±0.20)比(1.42±0.12),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0.20±0.04)%比(0.29±0.05)%,P <0.05];与正常组[(0.64±0.07)%、(0.56±0.08)%、(0.15±0.03)%、(1.73±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提取物组血清IFN-γ 、IL-12高于对照组[(1.37±0.08) ng/L比(1.18±0.05) ng/L,(2.35±0.12) ng/L比(2.08±0.11) ng/L],血清IL-10、IL-4低于对照组[(12.01±0.25) ng/L比(12.47±0.26) ng/L,(6.02±0.23) ng/L比(6.31±0.27) ng/L,P<0.05];与正常组[(1.55±0.14) ng/L、(11.23±0.26) ng/L、(5.56±0.27) ng/L、(24.7±0.07) 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提取物组血清C3、C4、IgG、IgM、IgA高于对照组[(1.01±0.15) g/L比(0.67±0.09) g/L,(0.26±0.06) g/L比(0.19±0.03) g/L,(13.22±1.91) g/L比(7.92±0.94) g/L,(2.57±0.63) g/L比(1.84±0.37) g/L,(1.28±0.33) g/L比(0.52±0.11) g/L,P<0.05];与正常组[(1.27±0.20) g/L、(0.31±0.08) g/L、(15.82±1.75) ng/L、(2.91 ±0.65) g/L、(1.35±0.37)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提取物可以同时提升MDR-TB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具有明显的抗MDR-TB作用,可以作为苦参提取物应用于临床MDR-TB感染患者治疗的依据.

  • 苦参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杀菌性能研究

    作者:郭锦棠;殷俊威;张瑾;路春宇

    目的:通过考察微波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液杀菌性能的影响,得到苦参微波提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对苦参中的杀菌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抑菌环法测试了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结果:在微波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45%,料液比为1∶12,提取次数为4次的条件下,苦参提取液的杀菌性能好.

  •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作者:杜思邈;马丽强;孙俊杰;杨志欣

    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的体外抗茵效果.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析苦参总生物碱、苦参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茵、福氏志贺茵、乙型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的抗茵作用,并测定小抑茵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苦参总生物碱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9.00、3.38、8.25、9.00、4.50、13.50、6.75、7.13mg·mL-1,MBC分别为:13.50、14.25、8.25、9.00、14.25、14.25、13.13、14.25mg·mL-1;苦参总黄酮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3.00、2.63、3.56、3.38、1.50、2.44、3.56、2.35mg·mL-1,MBC分别为14.25、12.75、7.13、13.50、13.50、12.75、12.75、13.13mg·mL-1;苦参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混合物对以上茵株的MIC分别为:2.25、2.07、3.28、3.94、1.22、2.44、2.07、1.97mg·mL-1,MBC分别为9.00、13.13、6.75、6.38、13.88、7.50、6.38、7.13mg·mL-1.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和总黄酮提取物对上述茵株存在体外抑茵和杀菌活性,混合物呈现一定协同作用.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浩云

    慢性乙型肝炎(CHB)由于HBV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使患者病情迁延不愈.近年来苦参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苦参碱具有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并具抑制HBV复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苦参碱还有抗肝纤维化作用[1].本文采用苦参素治疗CHB,观察其抗HBV及肝纤维化的作用.

  • 苦参提取物对红细胞形貌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

    作者:张晓宇;宋丽晶;刘威;何晓红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苦参提取物(RSF)在低于临界溶血浓度时对红细胞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 红细胞悬液与 0.5,2 g·L-1 剂量 RSF 作用后,应用 AFM 观察红细胞形貌,测定细胞内 Ca2+ 浓度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结果 AFM 形貌图显示 RSF 作用使红细胞凹陷加深;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RSF 引起红细胞膜表面凹凸增强及颗粒聚集;同时,红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结论 RSF 中苦参碱类化合物与细胞膜中磷脂作用引起膜透性改变及膜表面蛋白质聚集,改变红细胞内骨架结构,引起红细胞表面形貌的改变,该变化与胞内 Ca2+ 浓度升高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相关.

  • 氧化苦参碱加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

    作者:谭林

    近年来,苦参素注射液(含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98%)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已有多家报道[1~3].我们采用苦参素注射液加左旋眯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苦参饮片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作者:巩晓宇;彭炜;陆燕萍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产地的苦参饮片及其主要成分含量与其近红外光谱特征的相关性,确定苦参饮片的近红外光谱特征谱段。方法:测定苦参提取物近红外光谱,确定主成分特征吸收,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饮片中主要成分含量,对比分析不同产地苦参饮片的近红外光谱特征。结果:不同产地苦参饮片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其近红外光谱特征与其物质组成及主要成分含量有密切关系。结论:结合苦参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可以有效的识别不同产地苦参饮片的特征谱段,有利于建立合理有效的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

  • 苦参提取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邱灿华;陈健文;李晓君;蓝秀健;余剑平;林明栋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缩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定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实验方法,观察苦参提取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环静息张力的影响以及对去甲肾上腺素或KC1引起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各种浓度的苦参提取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环静息张力无明显的舒张作用;10 μg/mL、50 μg/mL、250μg/mL浓度的苦参提取物对KC1或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胸主动脉环收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对KC1分别为:8.59%、13.59%和18.79%,对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为12.03%、16.56%和21.03%.结论:一定浓度苦参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以及Kc1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收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促进细胞Ca2+释放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