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垂体腺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郑立高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腺细胞,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神经影像内分泌微量激素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和显微外科与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技术的提高,垂体的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

  • 首届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伽玛刀治疗

    作者:伍犹梁;梁军潮;刘德平;张聿浩;杜汉强;吴鸿勋;周慧;周丽兰;王伟民

    目的 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伽玛刀(γ刀)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的16例应用ELEKTA Leksell γ刀治疗CSHAs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术后残留,2例仅术中活检,8例根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后期随访诊断.肿瘤大径为15.0~ 55.0 mm,平均34.6 mm,治疗周边剂量为8.0~15.0 Gy,平均12.1 Gy,等剂量曲线40%~60%,中心剂量16.0~32.5 Gy,平均24.3 Gy,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40.5个月.结果 γ刀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永久性脑神经受损症状,其中2例在术后3-6个月左右出现短暂的轻度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影像学结果:4例肿瘤几乎消失,10例明显缩小,2例变化不明显,无增大病例,其中1例于6个月后再次γ刀治疗(剂量分割),2例于术后2年因缩小不明显再次γ刀治疗,后期随访均明显缩小.结论 Leksellγ刀治疗CSHAs安全可靠,疗效满意.γ刀是治疗术后残留、中小型(大径≤40 mm)及不能耐受手术CSHAs的有效方法之一.

  • 伽玛刀治疗手术后的颅底脊索瘤

    作者:刘阿力;王忠诚;孙时斌;王美华;罗斌;刘鹏

    目的探讨手术后残存脊索瘤的伽玛刀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1996年6月至2004年底伽玛刀治疗的31例手术残存脊索瘤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8~70岁,平均40.2岁.伽玛刀治疗的肿瘤体积0.47~27.6cm3,平均(11.4±7.4)cm3;射点数3~12个,平均(6.5±2.4)个;肿瘤边缘剂量10~16Gy,平均(12.7±1.2)Gy;大剂量20.8~40Gy,平均(29.2±4.0)Gy.结果本组28例得到治疗后6-102个月(平均30.2个月)的临床随访;和6-78个月,平均28个月的影像随诊.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为90.9%和75.8%.而影像学随诊中3年和5年的肿瘤实际控制率为64.2%和21.4%.伽玛刀治疗后1年左右多数肿瘤体积缩小;临床症状也相应缓解.随着时间延长,肿瘤复发比例增高.本组肿瘤增大的9例中,7例为伽玛刀靶区外生长;再次伽玛刀治疗4例,再手术4例,继续临床观察1例.本组共2例死亡.尚未发现伽玛刀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开颅手术残存的脊索瘤,伽玛刀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治疗要及时,并要充分认知肿瘤的习性和对伽玛刀治疗的反应,有益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脑膜瘤伽玛刀治疗的影像学变化

    作者:徐德生;康春生;郑立高;廉宗徵

    目的:分析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58例单发脑膜瘤伽玛刀单次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治疗前肿瘤容积为0.88~35.90ml,平均10.57 ml;治疗中心剂量为22.5~40 Gy,平均29.04Gy;边缘剂量为 10~20 Gy,平均14.27 Gy。等剂量线为40%~60%,平均49.43%。等中心数目2~16个,平均9.24。结果:治疗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4.31个月,其中23例容积缩小,30例容积无变化,5例容积增大;3 1例中心强化减低,12例肿瘤边界模糊。术后出现瘤周水肿19例,其中症状性瘤周水肿7例,非症状性瘤周水肿12例。7例症状性瘤周水肿影像学检查均为弥漫性瘤周水肿,12例非症状性瘤周水肿患者影像学检查4例为弥漫性瘤周水肿,8例为局限性瘤周水肿。结论: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既可动态观察肿瘤容积变化以确定疗效,又可及时发现瘤周水肿及早予以治疗。

  • 脑膜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作者:徐德生;郑立高;康春生;张志远;李彦和;张宜培;刘东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脑膜瘤的效果.方法:80例患者年龄16~81岁,平均52.20岁;男25例,女55例.病史0.5~168个月,平均34.86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24例为手术后复发或残留,肿瘤容积为0.88~35.90ml,平均10.57ml.局麻下立体定向强化MRI定位.应用边缘剂量10~20Gy,平均14.27Gy.中心剂量22.5~40Gy,平均29.40Gy.等剂量线为40%~60%,平均49.43%.等中心数目2~16个,平均9.24个.结果:临床随访6~48个月,平均17.84个月,其中54例好转(67.50%),19例无变化(23.75%),7例恶化(8.75%).影像学随访4~34个月,平均(14.31±8.54)个月,其中2例容积消失(2.50%),32例容积缩小(40.00%),41例容积无变化(51.25%),5例容积增大(6.25%).中心强化降低46例(57.50%),肿瘤边界模糊26例(32.50%).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膜瘤创伤小,控制肿瘤生长,与外科治疗效果相当.

  •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进展

    作者:涂兰波;梁军潮;王伟民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原发肿瘤,伽玛刀对于较小或术后残余肿瘤的治疗正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病例数的增多,对于病例选择,治疗方法,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的观测积累了较多经验.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脑膜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中期随访

    作者:徐德生;康春生;郑立高;张志远;李彦和;张宜培;刘东;贾强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脑膜瘤的效果.方法:患者年龄20~81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14例为手术后复发或残留,其余26例根据典型影像学诊断.肿瘤容积1.2~34.2ml,平均11.6ml;中心剂量22.5~40Gy,平均30.2Gy;边缘剂量10~20Gy,平均14.5Gy;等剂量线为40%~60%;等中心数目2~14个,平均9.3.结果:随访时间12~49个月,平均23.8个月.24例好转,11例无变化.3例恶化.影像学随访2例容积消失,14例容积缩小,20例容积无变化,影像学肿瘤控制率为90%.4例容积增大.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膜瘤创伤小,控制肿瘤生长,与外科治疗效果相当;平均剂量15Gy只有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

  • 垂体腺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郑立高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腺细胞,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

  •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相关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时斌

    目的 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对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Ⅱ,NF-2)相关听神经瘤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994年12月~ 2008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60例NF-2患者,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12~59岁,中位年龄30岁.60例患者的120个听神经瘤中,14个单纯行开颅手术,13个处于动态观察中,其余93个听神经瘤中74个单纯行咖玛刀治疗,19个开颅术后再行咖玛刀治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12~ 245个月),NF-2相关听神经瘤的肿瘤控制率为77%,3、5、10及15年累积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6%、94%、80%及70%.远期听力保留率为25%,3、5、10及15年累积听力保留率分别为89%、81%、47%及19%.结论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能长期控制中小体积NF-2型相关听神经瘤的生长,但肿瘤控制率及听力保留率低于散发的单侧听神经瘤.Wishart型较Gardner型发展快疗效差,基因表型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

  • 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1例

    作者:黄敏仪;邓印辉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hemangiomas,CSHAs)是为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直径在4 cm以上的病灶,肿瘤起源于中颅窝底,与三叉神经半月节、海绵窦或蝶骨嵴等紧密粘连,有时入侵下丘脑、垂体,手术切除出血量多,且损伤脑神经的机会多,风险较大.本文就1例确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在外科手术失败后通过2次伽玛刀治疗,并在治疗后定期追踪观察其疗效,得到喜人的效果,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