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肿瘤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间期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鲍冬梅;沈丹华;虞有智;回允中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间期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对HPV感染的9例 CIN(其中CINⅠ2例、CINⅡ3例、CINⅢ4例)和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应用组织切片间期细胞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11、16、17和X的数目异常, 3 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结果 除2例CIN I的患者中被检染色体无异常外,其余11例(包括3 例CINⅡ,4例CINⅢ以及4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出现1条或多条被检测染色体的异常,其中4例分别发现了染色体11、17和X 单体型.结论 HPV16 感染与11、16、17及X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有关,而 HPV DNA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可能导致染色体的单体型出现.

  • 循证护理对行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心理情感及手术情况的影响

    作者:丁广香;郭亮生

    目的:探究行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引入循证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感状况及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行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循证护理模式。2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前1d及术后1d均接受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1d及术后1 d,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41/42),对照组为81%(3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行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且能促进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循证护理在 LEEP 术治疗宫颈上皮内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巧云;程明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行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行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入院时、手术当日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测评,入院时、手术时评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当日SAS及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观察组手术当日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以平稳的生命体征度过围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P16INK4A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静芳;郝敏;赖炜玲

    目的:观察P16INK4A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5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0例鳞状细胞癌(SCC)以及20例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的ThinPrep(TCT)涂片上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E6蛋白及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ILM、ASC-US、LSIL、HSIL及宫颈癌液基薄层细胞(TCT)涂片中P16INK4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无表达、48%、64%、84%、95%。②NILM、ASC-US、LSIL、HSIL及宫颈癌TCT涂片中HPV16/18-E6蛋白表达阳性率现在增高。③P16INK4A与HPV16,18 D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INK4A在HSIL以及SC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与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作者:孙彦珍

    目的 研究并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对宫颈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6例富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患者为宫颈鳞癌,48例患者为官颈上皮内肿瘤(CIN),并选取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这128例患者的宫颈组织切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标本中的TFPI-2进行检验.采集宫颈癌患者宫颈肿瘤中发育情况较好的癌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情况,观察宫颈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对照组、CIN组以及宫颈鳞癌组患者宫颈组织切片标本中的TFPI-2表达阳性呈顺次逐渐降低的趋势,3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标本培养时间的延长,转染前和转染后TFPI-2的表达更具有差异性.基因转染后宫颈癌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多于基因转染前.结论 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逐渐恶化,TFPI-2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进行基因转染的TFPI-2能够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有效促进官颈癌细胞的凋亡.TFPI-2的表达减少提示官颈癌患者的癌变可能发生恶化,而对TFPI-2进行基因转染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 p73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作者:庞天云;郑小娟;邓飞;邹琳;李飞虹;胡新荣

    目的 探讨p73在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2例慢性宫颈炎、1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2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5例宫颈浸润癌进行检测,确定染色强度,计算阳性率并进行鳘2检验分析.结果 按照上述病变顺序,p73染色阳性率分别是75.0%、93.3%、68.0%、41.5%.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显著, P<0.005.但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宫颈肿瘤发展程度的增加,p73的表达逐渐降低,进一步支持p73是宫颈肿瘤的抑癌基因.

  • P-ERK在宫颈上皮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静;许颖思

    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探讨发现P-ERK在宫颈上皮内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S期激酶相关蛋白2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冰;曹璋;徐丽萍

    目的 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演进过程中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鼠抗人Skp2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两步法标记12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肿瘤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76.6%、83.3%.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上皮内肿瘤、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癌Skp2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而宫颈上皮内肿瘤与宫颈癌比较Skp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kp2参与了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肿瘤的演变,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宫颈肿瘤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作者:庞天云;胡新荣;戴世忠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双链闭环小分子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kb,组成6个早期表达基因(E6、E7、E1、E2、E4、E5)和2个晚期表达基因(L1、L2).高危型HPV的E6和E7基因是病毒癌基因.E6和E7蛋白分别结合和降解P53和PRb蛋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染色体不稳定、基因扩增、丢失和突变等改变,从而促使宫颈肿瘤的发生和发展.HPV导致宫颈肿瘤的病理机制包括持续性感染、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HPV整合至宿主细胞DNA等,其中以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为中心.E6和E7蛋白的功能状态决定宫颈上皮内肿瘤的进退和浸润癌的恶性形状的维持和演进,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进一步研究与E6和E7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及其机理将可揭示宫颈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为终控制宫颈癌打下基础.

  • 女性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交界性病变/肿瘤的临床病理认识

    作者:方炜;吴建农

    交界性病变/肿瘤是病理诊断的大难点之一,识别这类病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临床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本文以女性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交界性肿瘤为例,讨论交界性病变/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演进的关系

    作者:谭兵兵;罗素元;谭晓珊

    目的 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 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 结论 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的克隆性状态与HPV感染的关系

    作者:朱少君;张伟;王姝妹;李艳红;巩丽;韩秀娟;兰淼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克隆性状态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类型,探讨不同克隆性状态的CIN与HPV感染的关系,明确HPV(特别是高危型HPV)在单克隆性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CIN Ⅰ标本(2例单克隆性增生、22例多克隆性增生)、20例CINⅡ标本(13例单克隆性增生、7例多克隆性增生)、19例CINⅢ标本(均为单克隆性增生)HPV16/18、HPV6/11的表达状况.结果:34例单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6.5%(9/34),两者均为阳性5.9%(2/34),两者均为阴性20.6%(7/34);29例多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29),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4.2%(7/29),两者均为阳性6.9%(2/29),两者均为阴性72.4%(21/29).结论:单克隆性增生CIN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多克隆性增生CIN(P<0.01).HPV16/18感染是诱发单克隆性增生CIN重要因素.HPV16/18可能通过引起宫颈鳞状上皮的克隆性增生,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CIN的发生,并终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 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hTERT、ki67表达的关系

    作者:童第洋;尹必舒;吴嘉;陈子勇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hTERT、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29例宫颈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标本,运用原位杂交、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技术检测HPV感染和hTERT、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除CINⅠ以外,其他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TERT表达与Ki67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鳞癌的hTERT表达显著比原位癌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检测值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与hTER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35,P<0.01),而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37,P=0.675>0.05)。 hTERT与Ki67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4,P<0.01)。结论 HPV16感染后组织中hTERT、ki67表达发生改变,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通过h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体会

    作者:李文军

    宫颈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而宫颈上皮内瘤变做为一种癌前病变,早期的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清除感染,减少癌前病变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