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患者肝内微小静脉浸润的预后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臻玉;区金锐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肝内微小静脉浸润在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病理特点,分为镜下微小静脉浸润组、肉眼静脉浸润组、无静脉浸润组,分析各组的生存率,多因素分析肝癌微小静脉浸润对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微小静脉浸润组132例(43.2%),肉眼静脉浸润组70例(23.0%),无静脉浸润组103例(33.8%),肉眼静脉浸润组的标本全部伴有镜下微小静脉浸润,本组微静脉浸润者202例(66.2%).瘤体越大,静脉浸润的概率越大.微静脉浸润组中位生存时间29.4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63.6%、38.6%、25.8%;肉眼静脉浸润组中位生存时间9.4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35.7%、11.4%、4.3%;无静脉浸润组中位生存时间48.4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85.4%、59.2%、48.5%.Cox回归分析示,微静脉浸润、肉眼静脉浸润、肿瘤大小及数目、手术切缘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微静脉浸润的相对危险度(HR)是1.926.结论肝癌肝内微小静脉浸润是肿瘤恶性进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 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与脉管转移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作者: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溴化脱氧脲嘧啶核苷(BrdUrd)标记指数(LI)、G2/M期细胞比率(G2/MPF)、DNA含量与胃癌淋巴管侵袭、淋巴结转移、静脉侵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BrdUrd/DNA 双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胃癌新鲜标本.碘化丙啶(PI)用于检测细胞DNA的荧光探针, 抗BrdUrd单克隆抗体用于掺入DNA中的BrdUrd探针.荧光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用于第二抗体.用体外标记BrdUrd法检测S期比率,同时检测DNA倍体和G2/M PF.结果淋巴管侵袭阳性者BrdUrd LI和G2/MPF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二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BrdUrd LI和G2/MPF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1),二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倍体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明显增高(P<0.05),二倍体癌的5年生存率较异倍体癌明显增高(P<0.05).淋巴结多数转移者(>5个)的BrdUrd LI较无转移者(P<0.01)和少数转移者(1~4个)明显增高(P<0.05),G2/MPF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1); 淋巴结少数转移者较无转移者的G2/MPF明显增高(P<0.05),淋巴无结转移、少数转移和多数转移者之间比较,其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倍体癌淋巴结多数转移者明显增高(P<0.01).静脉侵袭阳性的G2/MPF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癌细胞BrdUrd LI、G2/MPF、DNA含量和脉管侵袭与胃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 微血管密度与肝癌脉管侵袭关系的研究

    作者:何敏;朴云峰;唐彤宇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脉管侵袭和转移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对手术切除的5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58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MVD进行了检测.在400倍视野下选择5个密集区,记算MVD数量,取其均数.(1)MVD在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0.01);(2)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P<0.01);(3)HCC中脉管侵袭阳性组,MVD明显高于脉管侵袭阴性组(P<0.01).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MVD与肿瘤的脉管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HC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 癌灶内淋巴管侵袭预测直肠癌三站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作者:王凤军;陈国林;董新舒;赵家宏;张岂凡

    目的明确直肠癌癌灶内淋巴管侵袭同三站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FVⅢ-RAG染色对54例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切除标本癌灶内的淋巴管侵袭和静脉侵袭加以鉴别和判定,术中清扫的三站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癌灶内淋巴管侵袭阳性组Iy(+)三站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27.78%;淋巴管侵袭阴性组Iy(-)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78%,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癌灶内的淋巴管侵袭为预测直肠癌三站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 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危险因素临床病理学研究

    作者:王德加

    目的:文章主要对中下段直肠癌实施根治性切除术之后出现的局部复发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2001年12月到2003年7月这段期间所接收的56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为例,通过病理大切片技术对患者直肠系膜转移及其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局部复发相关性予以分析.结果:对于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切除术之后所导致的局部复发率仅是12.5%.而局部复发与癌性穿孔(P=0.004)、血CEA水平(P=0.026)、肿瘤家族史(P=0.0047)、脉管侵袭(P=0.01)以及肿瘤分化程度(P=0.009)等密切相关.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率约为21.4%;环周切缘阳性条件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约是33.3%,而环周切缘阴性条件下的局部复发率约为6.8%,相比之下,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血CEA水平、脉管侵袭以及肿瘤家族史、癌性穿孔与环周切缘、肿瘤分化程度均为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切除术之后出现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 胃癌中c-erbB-2的检测及其与脉管侵袭关系的研究

    作者:钟志玖;金晓明

    研究表明,c-erbB-2基因的过表达与胃癌的脉管侵袭、淋巴结及远膈转移、腹腔播散及种植等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因此对c-erbB-2的研究一直是众多胃癌研究工作者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64例胃癌组织中的c-erbB-2的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的原位检测,进一步探讨了该基因在胃癌的癌变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特殊染色的方法揭示了该基因与胃癌脉管侵袭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69例胃癌组织分别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及黑龙江省医院病理科 . 1.2方法:所有标本均在癌、癌旁及背景粘膜连续取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如下检测:1.2.1 Hart改良的弹力纤维染色:Weigert液配制方法及染色步骤略.复染方法为HE和VG两种.1.2.2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 hemistry,IHC):c-erbB-2试剂盒由福州迈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步骤略.1.2.3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yzation,ISH) :c-erbB-2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步骤略.2.结果:2.1 Hart改良的弹力纤维染色:该法将弹力纤维染成蓝黑色,其它组织为复染颜色.小淋巴管弹力纤维染色阴性,有弹力纤维构成血管轮廓者为血管,小静脉弹力纤维染色为连续的蓝黑色,纤维较纤细稀疏,动脉内弹力膜染成明显的蓝黑色波浪状.2.2 IHC:c-erbB-2着色部位为癌细胞的胞浆和胞膜.2.3 ISH:标记探针结合部位为胞浆,实验中还发现癌组织周围大量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胞浆特异性着色.以上结果见表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