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巢移行细胞癌16例分析

    作者:成九梅;夏恩兰;段华

    目的:探讨卵巢移行细胞癌(T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间收治的卵巢TCC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35~77岁,平均54±10岁.术中探查6例为双侧;16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病理分级属低分化(G3)11例、中分化(G2)5例;7例有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2例,Ⅲ期12例和Ⅳ期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程度化学药物治疗.8例术后复发,7例死亡.结论:卵巢TCC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与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其预后比其他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好.

  • MAGE-A1,A2,A3,A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耿凛;俞莉章;那彦群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黑色素瘤抗原(MAGE)基因表达.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0例膀胱TCC患者癌组织和3株膀胱TCC细胞株T24、EJ、BIU87中MAGE-A1、A2、A3、A4基因mRNA表达.结果:20例膀胱TCC癌组织中19例(95%)至少表达一种MAGE-A基因,12例MAGE-A1阳性(60%),16例MAGE-A2阳性(80%),11例MAGE-A3阳性(55%),18例MAGE-A4阳性(90%),MAGE-A1-4均阳性8例(40%).膀胱TCC细胞株T24中MAGE-A1-4基因均表达,EJ中MAGE-A3、A4基因表达,BIU87中MAGE-A2、A3、A4基因表达.结论:MAGE基因在膀胱TCC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膀胱TCC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方全;唐孝达;武文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及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分析肿瘤组织中VEGF、Flk-1、Flt-4、Ⅷ因子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40例BTCC中Ⅷ因子染色阳性率100%,不同病理分级的膀胱肿瘤之间微血管密度无显著性差异。VEGF、Flk-1、Flt-4在Ⅱ级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率高,Flt-4在肿瘤间质中与肿瘤分级密切相关,Ⅱ级癌和Ⅲ级癌高于I级GTCC(P=0.01)。VEGF的表达与Flk-1、Flt-4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37),Ⅷ因子的表达与Flk-1相关(相关系数为0.30)。结论 Flt-4的表达升高与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作为膀胱肿瘤的预后因子。VEGF对膀胱肿瘤的血管生成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 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峻;何晓文;卢建;靳小青;马小兵;孙民;王庆蓉;钮燕

    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方法检测了73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患者(肿瘤组)、20例非恶性肿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和21例正常人(正常组)的晨尿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做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所有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肿瘤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肿瘤组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0.8%(59/73),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的20.5%(15/73);对照组中有3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正常组尿脱落细胞均无端粒酶活性.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发现T2~T4期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Tis ~T1期.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有望成为一种灵敏、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 Rb、cyclin D1、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王刚;李汉林;邹强;赵仲生

    目的探讨Rb、p16、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Rb在Ⅲ级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Ⅰ~Ⅱ级,cyclin D1在Ⅲ级、T2~4期表达强度分别高于Ⅰ~Ⅱ级和Ta~1期;p16在Ta~1期中阳性表达和表达强度显著高于T2~4期,在Ⅰ~Ⅱ级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Ⅲ级;Rb与p16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与cyclinD1的表达有明显正相关.结论Rb、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或)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16则与其呈负相关;三者相互协调或制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 VEGF和bFGF共同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石岐兴;李芳;刘同才;张铭铮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46.8%,共同表达率为33.9%.VEGF和bFGF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VEGF和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VEGF和bFGF共同表达对于判定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更有价值.

  • p53、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才胜勇;黄翼然

    目的 探讨p53及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预后的关系.方法 LSAB法检测49例TCC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53、PCNA表达,分析p53与PCNA表达在TCC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p53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T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0.8%(20/4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在T1及T2~4期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4%,6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Ⅰ、Ⅱ、Ⅲ级T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3.3%、50.0%、60.0%,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53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阳性表达TCC的复发率、恶性进展率均高于p53阴性表达的TCC(P<0.05).结论 在TCC中p53表达可作为肿瘤高侵袭力的指标,p53与PCNA正相关,p53阳性表达的TCC预后差.

  • 卵巢移行细胞癌14例分析

    作者:孙海燕;孙文勇

    [目的]探讨卵巢移行细胞癌(T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年间收治的卵巢TCC14例患者的l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探查2例为双侧:术前血清CA125升高,术后下降至正常.病理分级属低分化(G3)7例、中分化(G2)7例;2例有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为Ⅱ期3例,Ⅲ期11例.13例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2例术后复发,1例未接受化疗患者死亡.[结论]卵巢TCC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以及血清CA125水平、淋巴结转移相关,其预后比其他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好.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膀胱癌分化和浸润的关系

    作者:桂律;罗金芳;李如昌;林梅绥;许祖德;史继敏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和浸润, 以及与 p53和 ki 67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DAKO EnVision System方法, 测定 MMP 2、p53和 ki 67在 83例膀胱 TCC中的表达. [结果 ]MMP 2在 TCC中的阳性率为 63.9%, 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粘膜(P<0.01); MMP 2表达强度与 TCC癌细胞的分化高低和浸润深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 并与 ki 67表达有显著意义的关联(P<0.01), 但与 p53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MMP 2在 TCC的发展和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能成为预测 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 E-cadherin和α-catenin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汤琪乐;许励;徐文娟

    [目的]研究钙粘附分子 (E cadherin,E cad)和α连接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 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0例正常膀胱粘膜的 (α-catenin,α-cat)E-cad及α-cat的表达情况。 [结果]正常膀胱粘膜 E cad呈正常表达,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E-cad及α-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44.8%(43/96)和 58.3% (56/9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E-cad及α-cat的异常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生存率显著相关。 [结论]E-cad及α-cat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尿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方毅;陈必成;李澄棣;余志贤;谢晖;翁志梁;杨亦荣

    目的:评估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诊断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或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BTCC患者及20例非BTCC患者尿样中NMP22的含量.结果:BTCC患者尿NMP22阳性率为79.2%,且与分级无关,20例非BTCC患者仅1例阳性.结论:尿NMP22的含量测定敏感性及特异性强,且方便、无创,对BTCC的诊断与监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膀胱移行细胞癌nm2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冬梅;柳凤轩;阎晓初;刘丽梅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中分别为87.5%、65%、42.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Ⅰ级与Ⅲ级、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肿瘤大小、转移及预后相关(P<0.01,P<0.05).结论:nm23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 手助腹腔镜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谢立平;秦杰;周晓峰;郑祥毅;王微;陈军;赵伟平;万群;楼国光;王逸民;陈慧英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在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7例(其中经腹腔途径5例,经腹膜后途径2例).病理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肾盂移行细胞癌5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和输尿管多发性移行细胞癌1例).结果:7例手助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7.5 min;术中出血50~300 ml,平均111.4 ml;术后住院时间7~53 d.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新的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核基质蛋白2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含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祥生;姬彤宇;孙桂花;李启忠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含量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记法(SLISA)对98例膀胱癌患者、11例健康对照者的尿中NMP22含量进行检测并随访观察.结果:尿中NMP22水平膀胱癌患者[(21.3±10.8)×103 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1±0.6)×103 u/L](P<0.01),T3、T4期膀胱癌[(57.1±9.3)×103 u/L]显著高于T1、T2期膀胱癌[(14.2±6.6)×103 u/L](P<0.05),复发性膀胱癌[(38.7±3.6)×103 u/L]显著高于初发性膀胱癌[(18.3±8.6)×103 u/L](P<0.05).随访1~3年,复发性膀胱癌组尿NMP22为(40.7±11.3)×103 u/L,未复发膀胱癌组为(17.6±7.1)×103 u/L(P<0.05).结论:尿NMP22水平可反映膀胱癌的发生及肿瘤浸润进展程度,尿NMP22检测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ΔNp63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童强松;郑丽端;曾甫清;赵军;鲁功成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新成员截短型p63(△Np6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TCC)、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8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Np63的表达,并分析△Np63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膀胱移行上皮、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TCC中△N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3/8)、66.7%(4/6)、100%(4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C G3级与G2级△Np63的强阳性、中度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G1级(P<0.01).Ta~T1期以△Np63弱阳性为主(66.7%),随TCC浸润程度的增加,△Np63染色强度逐渐增强.T2期△Np63强阳性表达率为35.3%,T3~T4期增至63.6%.结论:△Np63在TCC中高表达,与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Np63可能参与TCC的发生、发展,是评估TC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 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7例

    作者:肖劲逐;李浩勇;梁培育;欧善际

    目的:探讨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鳞状细胞癌6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例.诊断采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B超、CT等方法.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随访平均5年,存活2例.结论: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是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 177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梅生;裴昌松;闵志廉;朱有华

    目的:探讨尿路移行细胞癌(TCC)的发病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尿路TCC的治愈率.方法:分析177例TCC患者的诊断措施、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资料.结果:肾盂癌17例,输尿管癌8例,膀胱癌152例.发现14例为多中心性和异时性TCC,其中下行性异时性膀胱癌10例.结论:TCC是尿路上皮肿瘤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异时性膀胱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尿路肿瘤,发生肿瘤的异时性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加强肿瘤术后监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 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

    作者:张旭;叶章群;何延瑜;朱庆国;陈忠;郭小林;王少刚;马鑫;彭健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上尿路肿瘤患者,其中2例曾有同侧肾移植史,行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黏膜袖套状切除术,并记录其有关指标.结果:26例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采用经腹腔途径,23例经后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46 ml,术后住院时间10.5 d,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1周.20例随访6~38个月,1例局部腹膜后肿瘤复发,1例膀胱内复发;无远处转移及穿刺通道的种植性转移.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尚需作进一步的评价.

  • 肾盂移行细胞癌累及肾实质的不同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文;程继义

    目的:观察肾盂移行细胞癌累及肾实质的不同方式,比较其在肿瘤分化及预后上的差异.方法:对58例伴有肾实质浸润和(或)累及集合管的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结合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细胞对肾实质的累及方式可分为4种情况,单纯累及集合管的肾盂移行细胞癌与从肾盂处直接浸润肾实质者在肿瘤分化和患者预后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盂移行细胞癌可以多种方式累及肾实质,不同累及方式的肿瘤在细胞分化和预后上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 改良的肾盂癌肾输尿管全切术

    作者:陈志强;庄乾元;周四维;叶章群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切在肾输尿管全切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切后,作腰部斜切口行肾输尿管全切治疗肾盂移行细胞癌10例,并与传统的双切口肾输尿管全切术进行比较.结果:10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尿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平均手术耗时2.5 h,术后平均住院8 d,与双切口术式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随访3~20个月,膀胱镜和C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本改良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较传统的双切口肾输尿管全切术有明显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7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