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稳心颗粒联合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潘辉志;刘孝柏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和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21例稳心颗粒(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6,9g/袋),1袋/次,3次/d;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QTcmax、QTcmin、QTd及QTcd、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QTcmax、QTcmin、QTd及QTcd两组均有变化(P>0.05);QTcmin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QTcmin及QTd、QTcd变化幅度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疗效满意,有效缩小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改善心室肌复极均一性和电活动稳定性,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作者:尹江宁;任国庆

    目的 探讨预测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286例AOPP口服中毒患者进行分析,据心电图结果 将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间校正QT离散度(QTcd)、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以及染毒24 h胆碱酯酶(AchE)的差异.结果 心律失常组患者QTcd异常率、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心律失常组,而AchE显著低于非心律失常组.结论 TnI和CK-MB是监测心肌损伤、预测心律失常的良好指标,实时监测AOPP患者QTcd,对防治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心电图QTcd参数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晓丽;唐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早期心电图QTcd参数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1~12 h内中风患者98例,按照NIHSS评分分组,NIHSS评分<7分为轻度(32例);7分≤NIHSS评分<15分为中度(39例),NIHSS评分≥15分为重度(27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法比较三组心电图QTcd参数差异及其与NIHSS评分相关性.结果 NIHSS评分重度患者QTcd参数较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与轻度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QTcd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7,P<0.05).结论 ACVD早期心电图QTcd参数可为预测ACVD病情危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成功早期QTcd变化24例观察

    作者:崔美平;唐民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几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从而引发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泵衰竭,属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溶栓疗法的成功使AMI患者的预后大为改善.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长QT间期与短QT间期的差值,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排除了心率的影响,较QTd更为准确.AMI后QTcd增大并对AMI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1].本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24例溶栓成功者和23例未溶栓者QTcd的变化,探索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d的影响.

  • 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口服胺碘酮应用时程与QTcd的关系

    作者:单红;毕朝晖;张红梅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口服胺碘酮应用时程与QTc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胺碘酮0.2gtid、1W,0.2gbid,1W;0.2g qd维持;连续观察用药后第3天、7天、10天QTcd变化及心律失常控制情况.结果心律失常控制分为有效、无效组,总有效率第3天为42.60%、第7天81.48%、第10天87.03%.QTcd第7天与第3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第7天与第10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发现,第7天有效组、无效组QTc无显著性差异(P>0.05);QTcd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疗效时程与QTcd变化有关,与QTc变化无关.

    关键词: 胺碘酮 应用时程 QTcd
  • 冠心病与运动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作者:朱海;苏会璇

    目的了解QT离散度(QTd)在运动试验中的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 方法 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先后作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造)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试验组分为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27例),比较两组运动前后QTd及校正后QT周期离散度(QTcd)变化的差异. 结果阳性组23例有21例运动后QTcd>60ms,占该组91.3%,其运动前后QTcd分别为46.1ms±12.6ms,74.9ms±10.14ms,有显著差异(P<0.05).阴性组27例有25例运动后QTcd<60ms,占该组92.6%,其运动前后QTcd分别为:39.72±12.3ms,43.7ms±13.9ms.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QTcd在运动后明显增大,QTcd>60ms时可疑为冠心病.

    关键词: 冠心病 QTd QTcd
  • 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电图QTcd变化与预后观察

    作者:张凤兰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前期、后期心电图QTc离散度(QTcd)预测预后.方法:回顾性观察比较44例存活和死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前期、后期QTcd变化.结果:存活组前期QTcd显著大于后期QTcd(n=30,66.17ms±43.21ms,Vs 52.07±28.60,t=2.27 P<0.05);死亡组前期QTcd显著小于后期QTcd,(n=14,73.71ms±36.95ms,Vs 128.43±81.89,t=2.67 P<0.02).存活组和死亡组前期QTcd间无显著差异(t=0.68,P>0.05),后期QTcd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存活期小于死亡组t=4.18,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cd增加不能预测死亡而后期QTcd的增加则预示有死亡的危险.

  • 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心律失常与QTd、QTcd的关系分析

    作者:周春;牟晓雯;于笑峰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d(QTcd)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预测.方法分析59例HCM(A组)和无心血管疾病者59例(B组)同期检查QTd、QTc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较B组QTd、QTcd明显增大.结论HCM者QTd、QTcd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致QTd增加有关.

  • 艾司洛尔对服用ACEI类药物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时QTcD的影响

    作者:杨慧芳;孙建良;金芊芊;习建华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服用ACEI类药物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QT间期和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Ⅱ级有器质性高血压且规律服用ACEI类药物拟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E组给艾司洛尔负荷量500Ug/kg,然后以100μg/(kg·min)输注,诱导后4min停止输注.C组输注同样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艾司洛尔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5min后,给2 mg/kg丙泊酚、1μg/kg芬太尼、1mg/kg维库溴铵3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艾司洛尔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后5min(T1)、诱导用药后3min(T2)、插管后30s(T3)、2min(T4)及4min(Ts)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QTc、QTcD;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T0时MBP、HR、QTc、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C组比较,E组在T1~T3 MBP均降低,E组T1~T5各时点的MBP及C组T2~T5各时点的MBP较T0时MBP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T3HR变化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除T3外,其余各时点HR均较T0降低,C组在T2时HR较T0减慢,而在T3较T0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E组T3时QTc、QTc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T1~T5各时点QTc间期、QTcD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T3、T4 QTc、较T0、T1均延长,C组T2、T3、T4 QTcD较T0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插管后4min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均无恶心、呕吐、咳嗽、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服用ACEI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艾司洛尔可以抑制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并缩短延长的QTc及QTcD.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患者时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高英;卢翠莲;严之红;纪红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QTc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试验组入选65例重度OSA患者,AHI均>30,每位患者采集12导联心电图和睡眠呼吸监测;对照组为AHI<5的健康人,采集12导联心电图.计算两组QTc间期离散度,试验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3个月后,再次采集心电图,计算两组的QTc间期离散度.结果 试验组QTc间期离散度(63.12±14.22ms)明显比对照组(29.21±6.29ms)延长,试验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QTc间期离散度(40.02±15.23 ms)比治疗前QTc间期(63.12±14.22ms)缩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缩短重度OSA患者的QTc间期离散度.

    关键词: OSA QTcd 无创正压通气
  •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防治的临床探讨

    作者:朱俏萍;刘伊丽;李穗鸥;郑少玲;肖阳娥;郑燕列;黄建华;郭军;聂晨阳;李丽娜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脏性猝死(SCD)与心率变异性(HRV)、窦性心率振荡(HRT)、QT离散度(QTcd)、心室晚电位(VLP)的相关性,给于极化液,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其对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与SCD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300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心率变异性(HRV),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心电图测量校正QT离散度(QTcd),多信息心电检测心室晚电位(VL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HRT与HRV、LVEF、QTcd、VLP等进行比较分析及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HRV指标昼夜变化比较,对照组HRV表现出昼夜节律性变化,夜晚较白昼夜高,觉醒前达峰值,醒后迅速下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HRV昼夜规律被破坏,表现为昼夜变化消失.以冠心病组(UA)145例更为明显(p<0.01).②发生SCD 21例,HRV分析值均明显下降(p<0.01),HRT减低、QTcd延长、VLP阳性率增高(p<0.01),同时心率明显增快(p<0.01).③GIK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后心率变异频域指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发生SCD的高危人群,HRV、HRT、QTcd、VLP是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的预测的良好指标.极化液、美托洛尔能阻断交感活性对心脏的不良作用,纠正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失衡,有效地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 支架置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朱海;黄开群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通过作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37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QTd及校正QTd(QTcd).结果术前的QTd为74.91 ms±13.78 ms,术后的QTd为58.46 ms±14.75 ms;术前QTcd为73.13 ms±17.32 ms,术后为57.97 ms±15.13 ms两组比较,术后QTd及QTcd均显著短于术前(P<0.01).结论经冠脉支架置入术可使冠心病患者QTd显著缩短,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QTd QTcd
  •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QT间期离散度同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杜晓冬;谭毅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MI)时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QTcd)与代表左室收缩功能的主动脉血流速度峰值(PF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发病24小时内常规作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cd,同时作多普勒测定PFV。结果:①44例AMI患者中所测的QTcd值与文献报道一致(83.97±43.12ms);②按PFV高低分为三组,每组QTcd均值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③PFV与QTcd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7915)。结论:急性前壁AMI 时,QT离散度与左室收缩功能存在着负相关,即QT离散度越大,而左室收缩功能就越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