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低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冯秀媛;莫凌菲;俱博苗;安琪;吕晓虹;何岚;孙怡宁

    目的 探讨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分析骨量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726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27例,类风湿关节炎232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84例,系统性硬化45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9例,系统性血管炎99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分析腰椎和髋部低骨量与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的相关性.结果 726例患者平均年龄46.9±16.3岁,平均病程49.4 ±-84.1月,体重指数21.27±4.35 kg/m2,绝经后女性占47.7%,骨量减低的发生率为35.5%,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2%.患者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骨量显著负相关(r=-0.179,P=0.000;r=-0.113,P=0.011;r=-0.096,P=0.037);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骨量显著正相关(r=0.144,P=0.003);年龄与髋部骨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6,P=0.000).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能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腰椎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高龄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腰椎和髋部低骨量的危险因素.

  • 绝经后妇女骨量减低筛查及早期干预研究

    作者:白颖;田营营;钟兰兰;胡晓;刘杰

    目的 观察在骨量减低阶段进行干预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折的预防作用,探寻佳的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原则,从而为更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到本医院行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 NORLAND)测定的骨量减低绝经后的妇女273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时间为1年.所有数据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骨量减低阶段进行干预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折的预防作用显著,探寻出佳的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原则.结论 在骨量减低期间即进行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不同方式干预,骨量减低的绝经后妇女转归情况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为更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 体检人群骨量改变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初步探讨

    作者:谢桂云;李强;宋悦;钱振福;杨鸿兵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骨量改变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同时进行骨密度(BMD)和动脉硬化(bapwv)检查的体检人群为数据基础,按性别、年龄、每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统计分析BMD和bapwv的检测结果.结果:男女峰值骨量出现在35岁,男性高于女性,40岁开始出现骨量丢失,且骨量与年龄成负相关性;男女动脉硬化出现在50岁,动脉硬化与年龄成正相关性;动脉硬化几率大于骨量减低的发生几率,男性动脉硬化和骨量丢失的发病率大于女性,分别为36.73%、27.29%和28.27、19.47%,;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的程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骨量丢失出现早于动脉硬化;男女骨量正常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1.62%、19.21%,骨量减低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0.34%、65.75%,动脉正常者骨量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21.42%、9.29%,动脉硬化者骨量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7.50%、45.28%.动脉硬化在骨量减低中的发生率大于骨量正常中的发生率,骨量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更显著;两种疾病可以同时存在,男女分别为13.74%和12.80%无明显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男性r=0.234(50岁以后r=0.340),女性r=0.410(50岁以后r =0.439).通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男性骨密度降低对动脉硬化产生的风险增加39%,女性骨密度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69%.结论: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有正相关性,年龄越大相关性越密切,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可以并存,提示两者可能互相影响或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中国丹东地区满族、汉族、朝鲜族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

    作者:张晓梅;李金姬;吴瑶强;刘赢;王丹阳;许琳;金玲;付春娟;孙丽娟;杨颖;徐丹

    目的 比较丹东地区汉族、满族、朝鲜族不同民族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 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周围骨密度测量,于2010年8月~12月对2203例满、汉、朝鲜族健康人群检测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每10岁一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填写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 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民族骨峰值分别为0.563±0.076(g/cm2)、0.573 ±0.085(g/cm2)、0.518 ±0.100(g/cm2),其骨峰值分别出现在40~49岁、30~39岁、30~39岁三个年龄段.BMD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到80岁以上组BMD低.40岁以上汉族、满族、朝鲜族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无差异(P>0.05),分别为11.9%,10.7%,9.8%.满族OP发生与年龄正相关(P<0.05);汉族OP发生与性别正相关,女性OP发生率高(P<0.05);朝鲜族OP发生与年龄、长期素食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丹东地区不同民族骨密度调查,有助于建立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个民族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 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对骨量减低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朱伟;郑世霞

    目的 通过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骨量减低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从而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发展的预防作用,为更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011年2~10月到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重庆地区人群,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共纳入84例骨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组予以生活方式干预,而对照组与研究前生活方式保持不变,研究时间为1年.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BAP和β-CTX,根据测定结果从而判定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干预研究,根据骨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两组各自的干预效果可明显看出:生活方式干预组干预1年后BAP[(17.406±0.388)μg/L]、3-CTX[(0.541±0.010)ng/mL]较干预前BAP[(26.123±0.086) μg/L]、B-CTX[(1.025±0.013)ng/mL]明显降低,较干预后对照组BAP[(26.570±0.382)μg/L]、β-CTX也明显降低[(1.027±0.055)ng/m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骨代谢标准物,从而明显降低骨转化率,因此在骨量减低期间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起到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作用.

  • 老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减低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星球;杜玉开

    目的:研究高血压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或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20例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跟骨超声骨密度检查,收集服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或钙离子拮抗剂(CA)等药物情况以及饮食嗜好和生活习惯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骨密度的危险因素.结果162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中,骨密度正常566例(34.9%)、骨量减低860例(53.1%)、骨质疏松194例(12.0%).服用CCB/CA、嗜好咖啡、可乐、巧克力以及吸烟的研究对象骨密度减低发生率较高(P 均<0.001);嗜好牛奶者的骨密度降低的发生率较低(P<0.001).骨量减低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服用 CCB/CA 的OR=59.36(95%CI:49.56~99.70)、嗜好咖啡OR=29.74(95%CI:15.70~59.40)、嗜好可乐OR=25.65(95%CI:12.86~53.28)、嗜好巧克力的OR=23.77(95%CI:12.00~53.15)、吸烟的OR=3.26(95%CI:1.95~5.95),嗜好牛奶对骨密度降低具有保护作用,OR=0.42(95%CI:0.21~0.83).结论高血压老年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的健康管理,服用钙离子拮抗剂或阻滞剂的患者,应同时监测骨密度的变化,预防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

  • 15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量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窦清惠;邸新颖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代谢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骨质疏松与银屑病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组154例明确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不同性别分组,采用双能X线分别检测其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同时记录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25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两组钙、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差异,女性组血清钙略低于男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血清磷水平差异不显著;女性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低于男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组血清骨钙素高于男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骨密度比较,女性组均低于男性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密度降低较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大转子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按银屑病不同病程,分别统计患者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男性骨量减低比例较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水平明显下降,且其可能与患者病程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