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survivin、galectin-3和TPO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莹;金美善;张馨木;田庄;邹亚斌;高静娜;段秀梅;王银萍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survivin)、半乳糖凝集素-3 (Gal-3)和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TPO)蛋白的表达,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PTMC组织及其癌旁良性组织中survivin、Gal-3和TPO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分析survivin、Gal-3和TPO蛋白表达与PTM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TMC组织中survivin和Gal-3呈强阳性表达,TPO不表达;癌旁良性组织中survivin和Gal-3表达缺失,TPO正常表达;survivin、Gal-3和TPO蛋白在癌组织和其癌旁良性组织间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蛋白在PTMC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或P<0.01),而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联(P>0.05).结论:survivin、Gal-3和TPO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在PTM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Gal-3和TPO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PTMC的良恶性.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彪;李同昌;段秀庆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超声、细胞病理学及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在过去的35年增加了近3倍,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增加.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指肿瘤大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由于PTMC经常是意外发现且预后良好,PTMC的治疗一直备受争议[1],如何管理PTMC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慧娴;谷伟军;杨国庆;巴建明;王先令;杜锦;欧阳金芝;金楠;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陆菊明

    目的:分析血中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7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10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637例,按照病灶大直径分为>10 mm和≤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并对各组血清TSH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直径≤10 mm的242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结果(1)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1.99(1.25~3.19)对1.48(0.85~2.32) mU/L, P<0.01];其中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直径>10 mm良性结节组[2.04(1.26~3.36)对1.45(0.83~2.30) mU/L, P<0.01];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组血清TSH水平与直径≤10 mm良性结节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随着血清TSH水平的逐渐升高,甲状腺结节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直径>10 mm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患病率随着血清TSH水平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但直径≤10 mm结节患者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患病率无此趋势(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SH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甲状腺结节直径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SH是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TSH与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TSH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指标之一,血清TSH可以对直径大于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进行预测,但它并不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良好的预测因子。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曾瑞超;黄慧雅;李权;黄关立;张筱骅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141例PTMC患者中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有5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发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9例患者(6.4%)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相关.结论 对于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如出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则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少见,当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即使中央区淋巴结未见转移,仍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

  • 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探讨

    作者:戴文成;蒋斌;陈卫贤;韩靓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手术中的必要性及预防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对本院2009~2014年收治的6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行患侧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且喉返神经内侧的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喉返神经外侧的气管-食管沟淋巴结.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不扩大手术切口,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安全、可行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主要是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特别是喉返神经内侧的气管-食管沟淋巴结.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蒋筠;李娜;赵松柏;金宇飚;王育璠;吴艺捷;彭永德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是否合并HT分组比较,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PTMC中,男女比例1∶2.6,年龄(44.4±12.4)岁,术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97例(81.5%),肿瘤平均大径(6.8±2.3) mm,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6例(30.3%),合并HT 41例(34.5%).与未合并HT组相比,合并HT组中女性更多,发病年龄较小,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较高,肿瘤大径较小,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HT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6.6%)稍高于未合并HT组(26.9%),且与年龄、肿瘤大径显著相关.结论 PTMC合并HT在较年轻的女性、术前血TSH水平偏高者中较常见.起病年龄较小、癌灶大径≥7.0 mm时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沁;杨晓晨;查小明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6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2.6%(24/106).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径(>5 ra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发现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径>5 mm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0.092;95%CI=0.028~0.306).结论: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的PTMC患者,原发肿瘤直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者有必要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在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储冰峰;张生来;陆云妹;杨一鹏

    目的 探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扣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5例cN0的PTMC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双侧PTMC 3例行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32例单侧PTMC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甲状腺全切及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例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再行改良颈清淋巴结均未及转移;其余31例中央组淋巴结未及转移.1例术后发生左颈部淋巴漏,1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补钙后缓解,2周后恢复正常;2例喉返神经麻痹.经6~42个月的随访,35例患者均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cN0的PTMC患者常规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改善其生存情况,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邵水丰;郭新海;赵臣银;吴旭辉;赵罕胤;丁朦燕;张永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可能的高危因素以及一期手术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 术中经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150例,均施行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可能的高危因素.结果 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15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30例(20%)发现有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5例甲状腺肿瘤大直径>5mm的患者中,有24例(43.6%)发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95例大直径≤5mm的患者中,仅有6例(6%)发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7例甲状腺肿瘤侵犯包膜的患者中,有22例(60%)发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3例(4.4%)肿瘤未侵犯包膜的患者中有5例发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存在一定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直径>5mm、肿瘤侵犯包膜为其高危影响因素.

  • 颈侧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叶昀亮;项颖颖;陈恩东;瞿金妙

    目的: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的PTMC患者39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种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结节大径>7mm、总结节大径(TTD)>10mm的多灶性癌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结节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男性、年龄<45岁、结节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64例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

    作者:王宏强;杨序春;薛宏怡;胡晓斐;刘小光;钱立勇;郑笑娟;张永奎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超声造影特点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声像图.观察肿瘤的回声、边界、钙化以及彩色血流信号,依据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特点,划分PTMC的血流类型为3型.通过分析病理HE染色切片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PTMC的血管分布特点.结果 超声造影声像图显示低回声肿块40个,混合回声肿块21个;界清或尚清21个,边界欠清50个;伴有钙化的结节26个;22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血管分型:Ⅰ型31个,Ⅱ型28个,Ⅲ型12个.常规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发现发现84.5%(60/71)的PTMC内部血流丰富,42.3%(30/71)PTMC存在玻璃样变性.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病理学特点决定了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

  • 探讨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锦韶

    选取我院6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较少,引流量和上下甲状旁腺保留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显著疗效,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血清TTF-1、MIP-1α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雪;孙晓菲;范慧洁;崔国敏;于江红;董其娟;王慧君

    目的 探讨TTF-1、MIP-1α在PTM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PTMC的诊断提供新途径.方法 选择PTC患者42例、PTMC患者45例及TD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并入组后,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TF-1、MIP-1α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结果差异.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将三组患者的血清TTF-1、MIP-1α水平分别制作ROC曲线,确定三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的临界限值.根据血清TTF-1、MIP-1α的临界限值,采用不同的组合(血清TTF-1、MIP-1α、血清TTF-1+MIP-1α)对所有患者分别做出PTC、PTMC、TC的诊断结果,计算血清TTF-1、MIP-1α、血清TTF-1+MIP-1α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比较不同方案的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水平均明显高于PTMC和TD患者(P<0.05),PTMC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水平均高于TD组患者(P<0.05).血清TTF-1指标的ROC曲线左侧拐点为(4.3 μg/L),血清MIP-1αROC曲线左侧拐点为(55.6 ng/L).血清TTF-1+MIP-1α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纯的血清TTF-1、MIP-1α.结论 血清TTF-1、MIP-1α与甲状腺癌变程度关系密切,血清TTF-1联合MIP-1α诊断PTMC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避免了高频超声诊断的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经验限制,诊断PTM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疗与进展

    作者:吴苏荣;窦拉加;才旦多杰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的常见的类型,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左右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情况下不难,但微小乳头癌有时却容易被忽视.

  • 纳米碳在cNO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莹颖;虞同华;李超;王磊;蒋媛;戚庭月;施燕芸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 7年1~1 1月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69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Ⅵ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取注射纳米碳后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淋巴结检出率、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清钙水平、血清P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检出个数与阳性淋巴结检出个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旁腺误切例数与临床诊断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应积极辅以纳米碳显影,可显著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降低甲状旁腺误切与喉返神经损伤,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明;相建国;郑明华;张亦磊;翟超;陈亮;王健生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在cNo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89例cNo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按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分为2组,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共40例(A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共49例(B组).对89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比分析2组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术后并发症、5年随访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A、B2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后,2组均无死亡,无对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但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是必要、安全的.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敏;唐晓燕;胡阳英;王旭稹;陈翔;徐强音;查天洲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的临床意义.2014年1~12月对32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22例,淋巴结转移率68.75%.性别、肿瘤大小、包膜侵犯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年龄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患者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癌基因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柴吉鑫;贺青卿;庄大勇;郑鲁明;周鹏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PMC)发病率逐渐增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差异、环境因素、家族史、癌基因等,现对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关的癌基因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快速冰冻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发顺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降低漏诊率。方法对许昌市中心医院2010至2014年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PTMC 病例进行分析,结合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证实并进行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7~75岁;其中18例合并良性甲状腺疾病,5例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常规切片未见癌肿,2例术中漏诊,术后常规诊断为 PTMC。组织学见乳头状癌浸润性生长行为,具有肿瘤细胞核异型、核沟、沙砾体及核内包涵体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特点。21例进行 CK19、CD56、HBME-1、Galectin-3、ki67等标记。结论术中冰冻是诊断 PTMC 的有效方法,规范细致取材,可降低冰冻诊断PTMC的漏诊率。把握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特征,可提高冰冻诊断 PTMC 准确率。

  •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价值

    作者:李潜;王雁;赵国强;董子明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71例(77个病灶)(PTMC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0例(134个病灶)(对照组)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 PTMC组病灶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者76个(98.7%),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66个(85.7%),形状饱满纵横比≥1者73个(94.8%),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微钙化者70个(90.9%);对照组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者98个(73.1 %),边界清者99个(73.9%),形状规则纵横比<1者111个(82.8%),内部无微钙化者132个(98.5%);2组二维超声下病灶回声、边界、纵横比、微钙化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61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