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汤钊猷

    我国27个省1990/1992抽样调查表明,肝癌在癌症死亡率中已上升为第二位,达20.37/10万,其中男性29.01/10万,女性11.21/10万[1].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感染-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背景,约10%~30%有丙型肝炎病毒(HCV)背景.

  • 糖尿病对HCC患者RO切除术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伊鑫;吴力群

    目的:研究糖尿病(DM)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R0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01-2009-12-3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518例获R0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伴有DM和无DM的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及DM患者术前治疗方式对生存的影响;Kaplan-Meier分析患者预后.结果:HCC伴有DM者79例(15.3%,DM组),无DM的者439例(84.7%,无DM组).单因素分析显示,DM组中男性(x2=5.099,P=0.013)以及年龄>60岁(x2=7.050,P=0.007)者较无DM组多;两组术后的中位无瘤生存(DFS)时间均为26个月,x2=0.000,P=0.987;中位生存(OS)时间分别为56和50个月,x2 =0.002,P=0.964.DM组的感染性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和44.4%,显著高于无DM组的16.2%和13.2%,x2=7.487,P=0.016;x2 =5.517,P=0.039.在DM组中,诊断为隐性DM者(27例,34.2%),其肿瘤直径>5 cm(x2 =4.403,P=0.032)、血管侵犯(x2=13.515,P=0.001)、非孤立型HCC(x2 =8.413,P=0.005)、TNM分期为Ⅲ~Ⅳ期(x2=8.413,P=0.005)和术后短期复发(x2 =8.583,P=0.006)者显著多于有DM病史者(52例,65.8%).79例DM患者中,术前DM胰岛素治疗组患者(12例)R0切除术后中位DFS(48.8个月)显著高于其他治疗组(25例,28个月)或无治疗组(42例,19.5个月),x2=6.654,P=0.002;中位OS(49.9个月)亦高于另外两组(41.4和37.5个月),x2 =3.277,P=0.043.结论:有无伴存DM的HCC患者获R0切除术后预后无差异,但伴存DM者术后感染性和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隐性DM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且R0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率高.胰岛素治疗组患者的R0切除术后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时间长.

  • Rhoc和Survivin mRNA表达与人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祝伟;张志明;吴飞翔;刘剑勇;袁卫平;赵荫农

    目的:研究Rhoc和Survivin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根治性肝切除术HCC标本中Rhoc 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hoc和Survivin mRNA在HCC组织中的的表达量分别为1.18±0.77、0.18±0.49.Rhoc mRNA表达量与结节数目、pTNM肿瘤分期相关,P<0.05.Survivin mRNA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Rhoc mRNA与Survivin 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r=0.096,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hoc mRNA表达量、肿瘤直径和肝硬化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Survivin mRNA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无关.RHOC mRNA高表达的HCC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RHOC mRNA是HCC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余正平;张启瑜;徐正铿

    肝细胞癌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时,常被认为癌肿晚期,不宜行手术切除,患者多于数月内死亡.近年来,我们对13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癌切除加门静脉内癌栓取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肝细胞癌周围微小转移分布的研究

    作者:石明;张昌卿;冯凯涛;张亚奇;陈敏山;郭荣平;林小军;李锦清

    目的研究肝癌微转移的分布规律,为手术切除范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无临床转移灶的肝细胞癌病例,取切缘较充分的手术切除标本36例,将其瘤周组织划分为近端区域和远端区域,制成病理大切片.在距原发灶边缘0.5,1.0,2.0 cm分别做3条分界线(L0.5、L1.0、L2.0),把近端和远端区域的瘤周组织由内向外划分出6组条带(Zp0.5、Zp1.0、Zp2.0和Zd0.5、Zd1.0、Zd2.0).分析微转移的扩散距离和各组条带的微转移密度(Dp0.5、Dp1.0、Dp2.0和Dd0.5、Dd1.0、Dd2.0).结果检出的微转移72.5%(111/153)是门静脉微癌栓.在66.7%(24/36)的标本中检出了微转移,其中91.7%(22/24)的标本远端大扩散距离<3 cm.在近端区域的特定分析中,92.3%(12/13)的标本近端大扩散距离<1.5 cm.微转移密度比较:Dp0.5>Dp1.0>Dp2.0,Dd0.5>Dd1.0>Dd2.0,Dd1.0>Dp1.0,Dd2.0>Dp2.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肝癌微转移主要以门静脉微癌栓的形式存在;(2)距原发灶越远,微转移发生率越低;(3)在距原发灶0.5 cm以外的范围,微转移在近端区域的发生率比在远端区域的低;(4)对于无临床转移灶的患者,在远端切除瘤周组织范围达到3 cm,在近端切除范围达到1.5 cm,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 巨大纤维板层肝细胞癌切除后随诊14年一例

    作者:顾倬云;黄志强

    患者女,49岁。因上腹部发现肿块7年,近半年迅速增大,占据全腹,行动困难,明显消瘦 ,于1986年10月10日入院。自述1972年患无黄疸型肝炎。查体:巨大肿瘤自右肋缘向下达盆 腔,质中等偏软,表面光滑,有弹性。脐之左上方相当转位后的肝门处可听到明显动脉血管 杂音。无腹水征。Hb 73 g/L,白蛋白37 g/L,AFP(-),HBsAg(+)。B型超声、同位素99mTc、血池、CT增强扫描、DSA均诊断为右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986年11月29日行手术 切除。术中测量肿瘤长径40 cm,横径30 cm;右半肝为肿瘤侵犯,左半肝代偿性增大,肝固 有动脉显著增粗并有明显震颤。肿瘤紫红色,表面血管充盈,加压有弹性,但挤压时不能挤 瘪。行规则性右半肝切除,相当第二肝门区有一囊样血湖,极易出血。完整切除右肝肿瘤, 手术室称重6000 g。病理检查:肿瘤30 cm×20 cm×7 cm(肿瘤内血溢出,福尔马林固 定后);肝脏本身形态消失,切面酱红色,间有散在灰白结节,伴大泡、出血、坏死,肝脏 与肿瘤区有分界。镜检:肿瘤伴出血及大片状坏死,灶性脂肪变性及髓外造血。肿瘤细胞大,具有颗粒状嗜伊红染色,癌巢之间为板层状纤维基质 。术后随诊14年,无肿瘤复发。

  •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0例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方;郭秀英;李保国;于海鹏;邢文阁

    目的:评价高复发因素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1、2年复发的价值.方法:1996年1月~2002年2月在本院行根治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治疗组在根治术后2~4周行首次TACE,治疗间隔3~5个月,全部病例总计行126次治疗.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26~30个月.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6.7%(2/30),2年复发率16.7%(5/30);对照组:1年复发率30.0%(9/30),2年复发率53.3%(16/30).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显著降低高复发因素肝癌根治术后1、2年的复发率,治疗应维持到术后2年,以覆盖整个复发高峰期.

  • 肝癌综合治疗的进展

    作者:孙华林

    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如今肝癌综合治疗的概念得到扩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可切除性肝癌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以预防肝癌术后复发;对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肝癌做姑息性切除,术后进一步做抗癌治疗,以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对不能手术患者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后获得二期切除或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1].本文对近年肝癌综合治疗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 肝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唐瑞峰;张风瑞;彭利;王顺祥;肖燕

    患者,男性,22岁.右上腹间断性隐痛不适1年,腹泻10天.无肝炎病史.查体:T 36.1℃,P 72,R 15,Bp 122/65 mmHg.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蜘蛛痣;腹软,右上腹有轻微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均未触及;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正常大小,肝区无扣击痛;余未见异常.

  • 肿瘤根治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药物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分析

    作者:邱广平;刘杰;范华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药物化疗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随访5年以上的HCC术后患者143例,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术后予以TACE )、化疗组(术后予以FOLPOX4化疗方案)及综合组(术后予以TACE+FOLPOX4化疗方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肝炎病史、肿瘤直径、术后肝功能、术后甲胎蛋白水平、术后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评分及术后治疗方案),并绘制各组生存曲线,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甲胎蛋白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01,相对危险度为1.00;术后进一步治疗能提高HCC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保护因素,其中采取综合方案的回归系数为-2.37,相对危险度为0.07,影响生存时间的权重比高于另外两组,而介入组的权重比高于化疗组。术后1、2、3年累计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78.35%、69.16%、24.43%,介入组分别为76.87%、62.48%、24.72%,化疗组分别为62.23%、43.22%、19.54%。结论:术后甲胎蛋白水平与H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术后甲胎蛋白水平监测可为手术效果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TACE运用于HCC术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联合药物化疗能有效延长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 术前化疗方案对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黎明;肖雅玲;李勇

    [目的]评价术前化疗方案对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从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3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ICE化疗方案(即异环磷酰胺,卡铂和足叶乙甙)联合手术治疗肝母细胞瘤患儿.分析影响患儿治疗结局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随访5年,其中失访患者3例,包括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1例,随访率为91.67%.随访到的患者共生存13例,死亡20例,生存率为39.39%,其中Ⅰ期存活3例,Ⅱ期存活8例,Ⅲ期存活2例,Ⅳ期存活0例;按照疗效判定标准,病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状态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63.64%.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切缘距肿瘤位置、初诊时外周血甲胎蛋白值及PRETEXT分期,肿瘤病灶部位,病理类型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但患儿年龄对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切缘距肿瘤位置、初诊时外周血甲胎蛋白值、PRETEXT分期及术后病理类型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E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肝母细胞瘤患儿可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距肿瘤位置、初诊时外周血甲胎蛋白值、PRETEXT分期及术后病理类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

  • 三种微创治疗方法序贯联合治疗块状型肝细胞癌

    作者:戴全民;陈勇;何凌;毛军杰;李彦豪

    [目的]探讨序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瘤内注药、射频消融(RFA)治疗块状型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块状型HCC患者,共计39个瘤灶,先行TACE术,根据术后复查情况序贯联合TACE、经皮瘤内注药和RFA继续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6例患者,共行TACE术59人次,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31人次,RFA术28人次.术后6个月甲胎蛋白(AF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3个月、6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9.7%.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1、2、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6.92%、61.54%、34.62%.[结论]序贯联合TACE与经皮瘤内注药、RFA是一种对块状型HCC有效和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肝细胞/外科学
  • 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钧;钟德玝;戴卫东;华颂文

    目的 探讨术中连续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8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术中实施连续门静脉灌注化疗+肝癌切除+癌栓取除术,对照组术中仅行肝癌切除+癌栓取除术.术后两组均行门静脉和/或肝动脉置管化疗.结果 A组与B组术后7 d和30 d的AFP阴性率间明显高于B组(P>0.05),A组1,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术中连续门静脉灌注化疗+肝癌切除+癌栓取出术+术后门静脉和/或肝动脉置管化疗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效果较满意的方法.

  • 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作者:侍阳;李向农;李文美;路逵阳;沈士刚

    目的探讨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外生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体积巨大,平均直径为(12.4±4.3)cm.均有完整包膜.肿瘤位于左叶6例,右叶3例,尾状叶2例.行肝段切除6例,肝叶切除4例,未切除1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1%,62.3%,47.6%.结论外生型肝癌虽瘤体巨大,但切除率高,预后较好.根治手术应包括相应肝段或肝叶的切除.

  • 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

    作者:韦长元;杨伟萍;刘剑仑;陈建思;李挺;杨南武

    目的评价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第Ⅷ段肝癌先冷冻成冰球后,再作手术切除。结果冷冻后能顺利切除第Ⅷ段肝癌,术中出血平均430ml,手术时间平均138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出血少、省时、损伤组织少和可降低复发。

  • 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决策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郁峰;易永祥;陈昌浩;刘晓琳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PHT)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47例符合相关标准的HCC-PHT患者分为单纯肝癌切除组(不伴门静脉高压或伴中、轻度门静脉高压)和肝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组,进行实验室指标和术后肝性脑病、腹水、胃溃疡、再出血等风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肝性脑病、腹水、胃溃疡、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远期出血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同期联合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有重度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不增加手术的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肝移植手术治疗肝癌:附70例报告

    作者:夏仁品;卢实春;武聚山;李宁

    目的 总结肝移植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间70例肝癌行肝移植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快速标准切取法行肝肾联合切取,UW或HTK液灌注并保存;均采用同种异体(尸体供肝)原位全肝移植;其中经典式41例,背驮式29例;注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70例手术均获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4.5 min,冷缺血时间平均8h.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腔内出血2例,门静脉狭窄1例,胆道吻合口狭窄4例.手术后死亡3例(4.3%).67例获随访12-33个月,平均21个月,肝癌复发10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经过选择的肝癌患者可行肝移植治疗.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加强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肝细胞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吴传新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6位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70000例,且每年死亡病例与新发病例相近,HCC已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率高,导致这些地区HCC发病率高于全球其他地区[2]。近年来,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过量饮酒及肝脏代谢性疾病患者增多,导致欧美等西方国家HCC发病率也逐年增加[2],HCC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大多数HCC患者伴不同程度慢性肝病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增加了HCC 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HCC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局部消融、经肝动脉局部治疗、系统性药物治疗等。外科手术能彻底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HCC主要和疗效好的方法,主要包括肝切除术(liver resec-tion,LR)和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2种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