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杨明辉;贾志刚;赵启华;段志强;张波;郭瑜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IC/PBS )的疗效。方法16例女性IC/PBS患者,在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内200 U肉毒素多点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及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诉疼痛、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有效率100%,其中10例诉显著缓解或消失(显效率62.5%)。14例获得随访,治疗后1个月患者O′Leary-Sant 评分从(24.7±3.6)分降到(16.2±3.1)分,疼痛程度评分从(7.9±1.8)分降到(3.2±1.5)分,每日排尿次数从(22.10±4.8)次减少到(13.1±3.1)次,膀胱容量从(108.8±35.7)ml增加到(210.2±30.5)ml,3、6个月后症状无变化,且病情稳定。1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轻微肉眼血尿,1~2 d 消失,1例尿潴留行间歇导尿1周。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短期内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起效快,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麻醉下水扩张诊断间质性膀胱炎

    作者:严秋哲;杨勇;朱绪辉;陈松;杜鹏;李涛;潘东亮

    目的 探讨麻醉下膀胱镜检加水扩张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可疑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麻醉下膀胱镜检加水扩张,观察排尿量、疼痛指数评分和膀胱容量变化以及膀胱黏膜下组织中肥大细胞增多、浸润情况.结果 水扩张下3例膀胱容量>400 ml未出现红斑症,1例随机活检病理为膀胱原位癌,余37例患者红斑症均阳性,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麻醉下水扩张前排尿日记中尿量(124±7)ml、疼痛指数评分8.87±1.02,尿动力学检查中膀胱容量(132±7)ml;麻醉下水扩张后排尿量(218±8)ml(P<0.05)、疼痛指数评分4.26±1.61(P<0.01),膀胱容量(243±6)ml(P<0.05),水扩张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膀胱黏膜下肥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麻醉下膀胱镜检加水扩张可用于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临床分类并指导治疗,但不建议作为长期持续的治疗手段.

  • 膀胱水扩张后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分析

    作者:杨进益;魏伟;叶林;刘建光;胡小琦;姜兴金;张波

    目的 探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重度顽固性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疗效. 方法 IC患者21例.在联合阻滞或静脉麻醉下,以100 cm H2O(1 cm H2O =0.098kPa)压力下灌注膀胱,扩张膀胱10 min,经尿管向膀胱注入透明质酸钠40 mg/50 ml,保留1h后放出.每周灌注1次,4~6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 麻醉下测得膀胱容量(191.6±88.7)ml,扩张后膀胱容量增加至(425.3±79.8) ml(P=0.000).其中2例分别扩张至6.5 min和7.2 min时怀疑膀胱破裂.19例扩张10 min后均有明显的肉眼血尿.17例治疗后24 h拔除尿管,2例因血尿延至72 h拔除,2例怀疑膀胱破裂者4d后拔除.拔除尿管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大排尿量有所增加.第2次灌注前1d,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2.8±10.4)与(18.5±8.0)次/24 h],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86.7±37.9)与(151.9 ±72.2)ml],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7±1.0)与(3.0±0.8)分],O'Leary-Sant IC评分和QOL均有明显下降[(30.0±4.2)与(17.0±4.4)分,(5.9±0.3)与(2.4±0.9)分](P=0.000),至第3次灌注时症状继续改善,至第5周第6次灌注时效果达到佳,至第6个月时症状有所反弹,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麻醉下膀胱水扩张治疗重症顽固性IC效果满意,透明质酸灌注能够缓解患者的尿频和疼痛症状,改善效果与治疗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诊治的价值

    作者:朱绪辉;杜鹏;善辉;李涛;张鹏;杨勇

    目的 探讨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诊断和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ladder pain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BPS/IC)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我院因膀胱疼痛等下尿路症状入院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年龄47~ 64岁,平均56岁;女87例,年龄23 ~ 67岁,平均49岁.初步诊断均为BPS/IC.入院后行排尿日记、疼痛及症状评分、QOL、尿细菌学培养、尿找肿瘤细胞、尿找抗酸杆菌等检查.全麻后行膀胱镜检膀胱黏膜随机活检,然后进行膀胱镜麻醉下水扩张,对水扩张前后IC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疼痛评分、O '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QOL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19例经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确诊为IC患者102例,治疗前每日排尿次数为(42.1±5.6)次,大排尿量为(141.0 ±8.3)ml,疼痛评分为(7.6±3.0)分,O'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为(27.7±4.2)分,QOL为(7.6±2.4)分.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为(23.3±3.4)次,大排尿量为(352.0±1.7)ml,疼痛评分为(3.3±4.3)分,O '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为(12.5±7.3)分,QOL为(3.2±5.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C患者17例,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8例,其中原位癌4例、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l例、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3例,其中4例无血尿症状,膀胱疼痛症状出现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0.8个月.确诊为结核性膀胱炎3例,嗜酸性膀胱炎1例,化学性膀胱炎3例,放射性膀胱炎2例.结论 BPS仍需采用排除性诊断才能确诊为IC.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BPS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 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A型肉毒素+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邹慈;于德新;王毅;赵理;王琦;张志强;谢栋栋;毕良宽;张涛;丁德茂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C)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不同注射部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6年2月确诊为IC/BPC的患者69例,男5例,女64例.年龄23 ~ 66岁,平均44.5岁.将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和治疗组C组.A组行水扩张,B组行逼尿肌联合三角区A型肉毒素注射+水扩张,C组行单独三角区A型肉毒素注射+水扩张.A组23例,男1例,女22例;年龄23 ~ 69岁,平均44.6岁;病程6~ 23个月,平均12.5个月;体重指数18 ~ 25 kg/m2,平均22.4 kg/m2.B组24例,男2例,女22例;年龄27 ~ 65岁,平均42.8岁;病程6 ~19个月,平均12.7个月;体重指数19 ~ 25 kg/m2,平均22.6 kg/m2.C组22例,男2例,女20例;年龄30~68岁,平均44.3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2.9个月;体重指数19 ~ 25 kg/m2,平均22.5 kg/m2.3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个月的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cystemetric volume,FCV)、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VR)、大尿流率(Qmax)、大膀胱容量(maximal bladder capacity,MBC)、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1个月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时A组效果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仅白天排尿次数(7.0与14.0)、夜尿次数(3.0与5.0)和Qmax(14.0 ml/s与13.0 ml/s)有显著改善(均P<0.05),其余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C组改善仍较明显,B、C组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VAS、ICSI、ICPI、HAMA评分仍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 <0.05),FCV、MBC、Qmax、QOL仍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除Qmax和夜尿次数外,B组其余指标与同一时间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组除Qmax、夜尿次数及躯体焦虑评分外,其余指标与同一时间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与C组比较,VAS(2.0与3.0)、躯体焦虑症状评分(6.0与10.0)均优于C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A组尿频、尿急及疼痛症状恢复至术前,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VAS、ICSI、ICPI、HAMA评分仍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FCV、MBC、Qmax、QOL仍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B组除PVR、Qmax、QOL外,其余指标与同一时间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组除PVR、Qmax、MBC、ICSI、QOL外,其余指标与同一时间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与C组比较,ICPI(6.0与8.0)、躯体焦虑症状评分(7.0与10.0)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9个月时A、B、C组效果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ICSI(10.0与13.0)、ICPI(9.0与13.0)、QOL(5.0与6.0)和C组QOL(5.0与6.0)较A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的ICSI(10.0与12.0)和MBC(285.0 ml与237.5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逼尿肌内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水扩张可有效缓解IC/BPC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焦虑评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的效果优于单独三角区注射.

  • 男性间质性膀胱炎18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吕坚伟;宁晔;沙建军;张连华;冷静;薄隽杰;刘东明;黄翼然

    目的 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男性IC的诊治效率. 方法 2010年1 -12月收治男性IC患者18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耻骨上区和腹股沟区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症状.18例均曾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且治疗无效.按照NIDDK的IC诊断标准,根据PUF表评分>15分、钾离子通透试验(PST)阳性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发现“红斑征”确诊IC.18例治疗前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行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4 mg,疗程1个月;同时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2%利多卡因20 ml+肝素3.75万U+5%碳酸氢钠5 ml),每周2次,疗程12周. 结果 18例患者水扩张术后采用PUF表评分和24h排尿卡记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PUF评分值分别为(19.2±4.1)、(13.6±2.4)分;24 h平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1.5±3.9)、(7.5±4.3)次;24h平均每次排尿量分别为(159.5±30.8)、(241.7±4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男性IC与(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可通过PUF评分、PST试验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患者的临床症状.

  • 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13年回顾分析

    作者:高轶;廖利民;赵玲娜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3例女性IC/BPS患者的病例资料.77例行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A组),年龄(56.0±4.1)岁,治疗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9.4±0.9)分,排尿次数为(47.9±11.2)次,OLeary-Saint症状评分(OSS)为(34.3±1.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3±0.6)分;76例行膀胱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组),年龄(58.0±3.3)岁,治疗前VAS为(9.2±0.8),排尿次数为(45.8±11.2)次,OSS为(34.7±1.5)分,QOL为(5.4±0.6)分.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后1周以及1、3、6、12个月的VAS、排尿日记、OSS、QOL.结果 A组治疗后1周VAS为(2.2±1.9)分、排尿次数为(31.3±8.6)次、OSS为(19.2±6.3)分、QOL为(3.2±0.6)分;治疗后1个月VAS为(4.1±1.8)分、排尿次数为(34.8±9.3)次、OSS为(25.1±4.4)分、QOL为(3.5±0.8)分;治疗后3个月VAS为(8.1±1.2)分、排尿次数为(40.5±10.8)次、OSS为(31.3±2.5)分、QOL为(4.9±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6个月的VAS[(8.8±1.1)分]、排尿次数[(45.5±10.7)次]、OSS[(33.3±1.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5.2±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VAS[(9.2±0.8)分]、排尿次数[(47.8±11.8)次]、OSS[(34.5±1.4)分]、QOL[(5.4±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例出现急性尿潴留,27例接受重复注射,28例失访.A组重复注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12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1周VAS为(3.9±1.7)分、排尿次数为(34.3±9.6)次、OSS为(19.4±6.2)分、QOL为(3.6±0.8)分;治疗后1个月VAS为(7.9±1.3)分、排尿次数为(40.5±10.5)次、OSS为(31.4±2.6)分、QOL为(4.7±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VAS[(9.3±0.9)分]、OSS[(35.1±1.1)分]、QOL[(5.5±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尿次数[(46.2±12.3)次]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的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3例出现尿道感染,15例治疗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改行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退出观察组),31例失访.结论 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是治疗IC/BPS的有效方法,单次剂量的平均作用时间是6个月,重复注射是有效的.

  •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温世和;陈剑平;欧阳少青;刘文通;司徒杰

    目的 探讨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美国国立肾病、消化病和糖尿病研究所(NIDDK) 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27例,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加水扩张,第2天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40 mg/50 ml膀胱灌注,1次/周,连续12次为一疗程.观察指标:钾离子敏感试验(PST)评分,O'Leary-Sant 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膀胱容量测定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2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6~15个月,平均9个月,24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PST评分、ICSI评分、膀胱容量、QOL评分明显改善,3例患者效果较差.PST评分由4.09±0.51分下降至1.05±0.27分(P<0.05),ICSI评分由13.80±2.74分下降至7.34±2.47分(P<0.05);膀胱容量由97±17 ml增加为268±62 ml(P<0.05),QOL评分由22.5±4.5增加为43.8±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液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 膀胱水扩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和护理

    作者:陈绵绵;许珊珊;郭姝馨

    目的 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1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术后联合膀胱灌注肝素10万U+2%利多卡因20 ml+5%碳酸氢钠10 ml+生理盐水20ml,针对术前、术后护理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7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及PUF症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可提高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 男性间质性膀胱炎与ⅢB型前列腺炎18例的临床鉴别分析

    作者:宁晔;吕坚伟;李铮;冷静;薄隽杰;刘东明;黄翼然

    目的 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与ⅢB型前列腺炎(CP/CPPS)相鉴别分析,从而提高男性IC的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18例男性IC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耻骨上区的疼痛以及尿频、尿急,所有患者之前均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CP/CPPS),经NIDDK的IC诊断标准,着重通过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表、钾离子通透试验(PST)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等方法确诊,所有患者治疗前均24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给予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定期肝素膀胱灌注.结果 18例男性IC患者中,PST阳性率77.8%(14/18),麻醉下膀胱镜检查红斑症阳性率94.4%(17/18).平均随访(8.9±4.1)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和问题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3.52±4.33)分和(8.594±2.35)分,降至治疗后的(6.124±3.09)分和(4.654±3.40)分;24h平均排尿次数治疗前后分别为(11.5±3.9)次和(7.5±4.3)次;24h平均每次排尿量治疗前后分别为(159.5±30.8)ml和(241.7±45.3)ml,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男性IC与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可通过O'Leafy-Sant IC症状评分表、钾离子通透试验(PST)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的临床症状.

  • 膀胱水扩张联合高压氧治疗间质性膀胱炎21例疗效分析

    作者:黄钢;郎根强;章益峰;褚健;庄剑秋;曹建伟;陈元贵

    目的 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高压氧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机制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确诊为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行膀胱水扩张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 2例患者因无法耐受高压氧治疗退出,余下21例均完成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3及6个月的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6.78 ±2.15,8.34 ±1.87)分、大排尿量(186.25±18.24;164.65-19.14) ml、疼痛评分(VAS)(3.15±1.12,4.28±1.21)分、24 h排尿次数(13.98 ±3.65,16.76 ±4.15)次及生活质量(QOL)评分(42.27±6.36,36.87±5.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3个月效果更显著.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高压氧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30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并膀胱挛缩的疗效

    作者:杨远旺;林健彬;覃家雅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地基米松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并膀胱挛缩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灌注2.5万U肝素+5%碳酸氢钠10 m1+2%利多卡因20 ml+地基米松10 mg混合溶液,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连续6个月,随访半年到2年,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排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26例有效,19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地基米松膀胱灌注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并膀胱挛缩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膀胱水扩张联合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作者:程斌;邵丰;吴海媚;刘耀;蔡江怡;冯思客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IC患者采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灌注肝素2.5万U+5%碳酸氢钠5 mL+2%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溶液15 mL的混合溶液,每周2次,4周后改每周1次,共16次.治疗前后进行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及综合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随访6~ 24个月,平均10个月.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前ICSI为10~17(14.80±1.94)分,ICPI为7~15 (13.30±2.11)分.治疗4、12周后ICSI分别为(10.60±3.05)、(8.55±3.73)分、ICPI分别为(10.00±2.20)、(7.75±2.9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是治疗IC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膀胱水扩张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观察

    作者:岳俊敏;万久恺;范锐

    目的 膀胱水扩张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水扩张及膀胱灌注,分析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6个月后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sym ptomatic index,ICSI)和问题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疗效显著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5/6).治疗12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ICSI和IC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大剂量肝素、碳酸氢钠及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作者:徐勇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通过疗效问卷及ICSI、ICPI、VAS、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大膀胱容量以及通过疗效问卷、ICSI、ICPI、VAS检测所显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膀胱水扩张后3个月时效果明显.无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

  • 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观察(附11例报告)

    作者:程支利

    目的 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至2010年收治的11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平均年龄38.2岁,平均病程35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行膀胱镜检加水扩张,术后第2~3天给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和问题评分(ICPI)、每日排尿次数及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治疗并得到随访.ICSI治疗前为(14.9±3.5)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9.9±2.6)分(P<0.01);ICPI治疗前为(10.5±2.7)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6.9±1.9)分(P<0.01);治疗前患者平均排尿次数为(25.6±5.5)次/d,治疗后排尿次数减少至(13.8±4.7)次/d (P <0.01);膀胱大容量治疗前为(101±26) mL,治疗后为(217±39) mL (P<0.01).结论 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短期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壁网状内切开联合水扩张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挛缩膀胱的2年随访研究

    作者:邱晓拂;杨国胜;张化儒;刘百川;钟瑞伦;王炳卫;李高远;陈波特;林康健;罗友华

    目的 总结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壁网状内切开联合水扩张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挛缩膀胱(KBC)2年临床随访结果,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KBC患者12例,均创新性行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壁网状内切开联合水扩张术.主要监测指标有O'Leary-Sant评分、尿动力学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术后第2年数据分别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比较,评估该术式的疗效.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膀胱穿孔、周围脏器副损伤、闭孔神经反射、局部大出血等,术后1周内无明显手术相关感染症状,无发热.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至少2年,术后2年监测指标的平均值:O' Leary-Sant问题指数评分(ICPI)为(4.33±1.67)分,O'Leary-Sant症状指数评分(ICSI)为(6.50±2.32)分,大膀胱容量(MBC)为(193.42±64.37)mL,大排尿压(MVP)为(38.83±4.67)cmH2O,残余尿量(PVR)为(6.83±1.85)mL,大尿流率(Qmax)为(17.25±2.80)mL/s,平均尿流率(Qave)为(11.50±1.88)mL/s,有效膀胱容量(EBC)为(186.58±64.13)mL.术后2年的结果分别与术前比较,ICPI、ICSI、MBC、MVP、Qmax、Qave和E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2周、术后3个月结果比较,ICPI、ICSI、MBC、Qmax、Qave和E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VP和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术后6个月比较,ICSI和Q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PI、MBC、MVP、PVR、Qave和E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年的结果比较,ICPI和IC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BC、MVP、PVR、Qmax、Qave和E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患者较术前明显好转.2例术后复吸而致症状复发.结论 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壁网状内切开联合水扩张术治疗KBC,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能有效增加膀胱顺应性和膀胱容量,术后半年左右疗效相对稳定.

  • 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灌注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10例报告

    作者:王丽军;李克功;王剑松;李岗;王磊;饶迪;郑昕

    目的 观察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方法 该组10例IC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岁.平均病程30个月.所有患者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加水扩张,次日均使用肝素钠105u加入无菌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完成治疗后以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每日排尿次数及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按照疗程治疗后随访4~12个月,平均7.5个月,症状缓解4例,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6例;O'Leary-Sant ICSI治疗前为(12.5±4.9)分,平均治疗7个月后降为(6.5±2.3)分(P<0.01);治疗前患者平均排尿次数为(14.9±2.6)次/d,完成治疗后患者排尿次数减少至(7.8±2.8)次/d(P<0.01);膀胱大容量治疗前为(73±10)mL,治疗后为(260±56)mL(P<0.01).治疗期间发生轻微肉眼血尿2例.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