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婧;陈忠云;徐志伟;李珊珊;刘兴建;吴子明;杨旭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诊断和治疗,观察复位后的有效率、并发症和复发率,以协助临床医生准确的诊治。方法对100例已确诊为BPPV的患者的病程、发作诱因、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伴随症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观察不同类型的BPPV的潜伏期、眼震类型及持续时间,并给予相应的耳石复位法( CRP )治疗,对于3次复位效果不好的患者采用 Brandt-Daroff 习服法练习,随访3个月。结果100例BPPV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68例,年龄23~78岁,病程2 h至半年。后半规管BPPV占65%,其中右侧后半规管管结石占39%,左侧后半规管管结石占24%,右侧后半规管嵴帽结石1%,双侧后半规管结石1%。水平半规管BPPV占31%,其中右侧水平半规管管结石占13%,左侧水平半规管管结石占9%,右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4%,左侧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5%。混合半规管BPPV占4%,其中右后半规管结石合并右水平半规管结石2%,左水平半规管合并左后半规管1%,左水平半规管合并右后半规管1%。3个月后随访有效率96%,复发率5%。结论 BPPV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病史和其临床特征,CRP是治疗BP-PV有效的方法。

  • 持续高G对豚鼠前庭耳石器的损伤

    作者:贾宏博;于立身;谢溯江;刘正;毕红哲;孙建和

    目的研究持续高G作用后是否会造成豚鼠耳石器的损伤,为航空航天活动中与此有关的问题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5只豚鼠随机分为A、B、C 3组(n=5),A组给予+10 Gy 5 min的刺激后0.5 h断头处死取双侧椭圆囊行扫描电镜观察,B组于+10 Gy 5 min的刺激后24 h处死取双侧椭圆囊行扫描电镜观察,C组为对照组.处死前观察各组豚鼠的行为及前庭躯体和前庭眼动反射,并记录其持续时间,凡有任何一项症状者记为阳性.扫描电镜主要观察其囊斑表面耳石、毛细胞等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10 Gy作用5 min后,8只豚鼠出现了耳石器受损的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头位震颤,头位偏斜,身体侧滚,转圈,自发眼震和眼位偏斜等.其中以头位震颤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所有阳性症状均在20 min内消失.扫描电镜可见A组豚鼠的椭圆囊囊斑表面呈现两种性质的耳石改变:①耳石消失,代之以大量新生的耳石前体--球状物;②耳石的变性融合,表现为多个耳石失去正常多棱型结构,融合为大的整体.另外,还可见广泛的毛细胞纤毛粘连,倒伏.B组豚鼠的椭圆囊囊斑表现为耳石膜明显增厚,高倍镜下显示表面大量新生的不成熟耳石分布,耳石的形状表现为两端钝圆膨大,呈哑铃型.同样可见广泛的毛细胞纤毛粘连和倒伏,程度比A组的没有更大的改善.左右耳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豚鼠暴露于高G环境后可造成耳石器损害,但可较快地部分恢复.提示航空航天活动中,人体暴露于持续高G后有耳石器损害的可能.

  • 主观重力垂直线知觉检查及其常值标准

    作者:贾宏博;郭世俊;谢溯江;毕红哲;刘广莉;王锦铃;于立身;吴子明

    目的观察不同测试条件对主观重力垂直线知觉(SVV)的影响,建立地面和超重环境下的SVV测试方法和正常值参考标准,为其在前庭耳石器功能评价方面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观察不同的光标长度、初始位置及判断距离对30名健康人SVV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比较暗室和明室条件测试时SVV有无差别,以及地面和不同超重环境下SVV的分布情况. 结果不同光标长度、位置及距离对SVV无显著影响,暗室条件和明室条件测试的SVV结果基本一致,其间无显著差异.正常人地面条件下的SVV分布比较集中,在偏离实际重力垂直线-3.0°~3.0°的范围波动,超重环境下SVV与实际重力垂直线不符,其与力场作用于人体的角度密切相关,但波动范围较大. 结论在1 G条件下,SVV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参数,暗室条件和明室条件测试均可作为SVV的测试方法,可以作为评价前庭耳石器的方法.

  • 正弦偏心旋转诱发的豚鼠前庭眼动反射特点

    作者:贾宏博;毕红哲;刘广莉;谢溯江;王锦铃;田大卫;王善详

    目的:观察豚鼠于不同频率和偏心半径正弦旋转时相对于轴心旋转的前庭眼动反射变化特点,以提取反映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指标,为建立其功能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频率0.1,0.2,0.3,0.4,0.5,0.6 Hz,峰速60°/s的正弦旋转刺激,分别将豚鼠置于轴心,头向外偏心半径330 mm,660 mm,990 mm处诱发其眼震,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眼震增益变化规律.结果:频率和偏心半径都对眼震的增益有显著影响:同一偏心半径条件下,眼震增益随频率增加而增大;同一频率条件下,眼震增益随偏心半径增加而增大,以在0.3 Hz,0.4 Hz为明显,超过此频率范围后增益随半径变化不明显.结论:提取眼震增益的增强率(enhancement ratio,ER)可以表达眼震增益随偏心半径增加而增大的增强效应,并作为反映豚鼠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指标,以0.4 Hz,半径990 mm的正弦旋转模式作为耳石器功能评价的刺激模式较好.

  • 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外周性前庭传导通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青;许信达;许珉;胡娟;梁建民;加我君孝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损害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的引出情况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2-03期间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外周前庭损害,并接受门诊和(或)住院治疗的患者13例(14耳),进行双耳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观察两种电位的引出情况,分析前庭上成分(椭圆/前庭上神经传入通路)和前庭下成分(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入通路)机能受损的状况.结果:13例(14耳,双侧1例)外周性眩晕患者包括:耳带状疱疹3例(3耳),听神经瘤3例(4耳),Ⅶ+Ⅷ颅神经牵拉伤1例(1耳),前庭神经炎2例(2耳),梅尼埃病3例(3耳),单侧内听道发育不全1例(1耳).总体oVEMP正常引出2耳(正常引出率为14.3%),cVEMP正常引出3耳(正常引出率21.4%).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机能受损的情况可以通过临床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价,其表现形式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与程度不同各异.

  • α-受体阻滞剂对老化大鼠耳石保护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吴子明;孙建和;张素珍;胡吟燕;杨伟炎;韩东一

    目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老化大鼠及α-受体阻滞剂(络斯宝)处理后耳石的变化.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1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5)、老化组(n=5)、老化+洛斯宝组(n=5).老化造模完成后,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的耳石形态正常;老化大鼠耳内可见线团样耳石融合、变平,有巨大耳石出现,可见球形和异形耳石,在移行细胞区,可见较多的耳石吞噬现象,球囊斑见小片状纤毛缺失;洛斯宝处理组可见球形耳石,有粘结现象,但一般均为光滑形态或绒线团外观,未见巨型耳石,移行区耳石数量较老化组少.结论老化大鼠耳石出现明显异常,α-受体阻滞剂(洛斯宝)对耳石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耳石器相关的疾病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杨伟炎;韩东一

    眩晕或辨向障碍、眼动、平衡或步态异常,提示耳石器相关疾病.耳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常不被理解,也无确切的诊断.耳石疾病准确的分类依赖于耳石功能,病变特性及部位.临床上,这些方面是很缺乏的.耳石研究的困难在于:耳石信号与其它感觉、运动功能内在的交互作用;影像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目前不能显示耳石功能相关的内耳和脑干通路的微小病变.因此,耳石疾病的诊断依赖于对耳石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正常耳石器的功能的综合评价.

  •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

    作者:林细康;季晓林;叶华;严金柱;林芳;林建珍

    目的:通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包括颈性VEMP和眼性VEMP的特性研究,以探讨其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对照组和33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颈性VEMP、眼性VEMP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检测数据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患耳的颈性VEMP、眼性VEMP异常率分别达到33%和36%;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颈性VEMP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峰-峰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眼性VEMP各波潜伏期和峰-峰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VEMP可以作为(BPPV)耳石器功能异常变化的客观量化评估指标,并对眩晕的定位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 高G对豚鼠前庭耳石器系统的影响

    作者:贾宏博;王锦玲;于立身;谢溯江;毕红哲;刘正;刘广莉

    目的研究高G值对豚鼠前庭耳石器系统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为航空航天活动中与此有关的问题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38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高G刺激组(n=28)两组,高G组于给予+10 Gy 5 min的刺激后0.5 h断头处死取双侧椭圆囊行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耳石器囊斑HSP70 mRNA表达进行观察对比.处死前观察各组豚鼠的行为学及前庭躯体和前庭眼动反射等行为学表现. 结果 +10 Gy作用5 min后,79%的豚鼠出现了耳石器受损的阳性行为学症状.所有阳性症状均在30 min内消失.光镜下高G刺激组有一定程度细胞空泡化.扫描电镜下显示:高G刺激组于+10 Gy暴露后0.5 h呈现两种性质的耳石改变:①耳石消失及耳石再生前体球状物的出现;②耳石的变性融合.透射电镜可见球状物正从Ⅰ型细胞和支持细胞分泌的分泌相,以及细胞质空泡化及核固缩.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发现高G刺激组在+10 Gy暴露后HSP70 mRNA表达明显增强.左右耳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豚鼠暴露于高G环境后可造成前庭耳石器系统功能紊乱和耳石器结构损害,提示航空航天活动中,人体暴露于高G环境后有耳石器损害的可能.

  • 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的相位对比Micro-CT研究

    作者:尹红霞;张鹏;刘云福;杨正汉;李静;赵鹏飞;吕晗;肖体乔;鲜军舫;王振常

    目的:通过相位对比Micro-CT研究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并探讨该技术对在体内耳微小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成年小鼠,麻醉后处死;应用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Micro-CT扫描小鼠双侧内耳;重建CT数据,像素点大小9μm;进行图像重组,得到像素点尺寸不同的CT图像.结果:在像素点大小为9μm的CT图像上,可清晰观察耳蜗蜗轴、骨螺旋板、椭圆囊斑、球囊斑等微小结构;像素点大小为36μm的图像仍可显示以上目标结构;像素点大小为54μm的图像上,各微小结构边缘不太清晰,只可显示其轮廓;像素点大小为72μm的图像上,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已不可见.结论: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Micro-CT对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成像具有明显优势,且在像素点尺寸不大于36μm的条件下,相位对比Micro-CT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在体小鼠内耳微小结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