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raves病患者肝功能异常与自身抗体的关系

    作者:刘波;沈轶;尹福在;王锐

    目的:分析Graves病患者肝功能与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关系.方法:对Graves病患者134例查肝功能、甲功、TSI等指标,按肝功能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92例、异常组42例.结果:异常组FT3、FT4、TS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ALT、AST和TBIL分别与FT3、FT4、TSI成正相关.结论:Graves病患者肝损与患者激素水平、TSI水平密切相关.

  •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学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

    作者:宁克勤;谢妮;张莉

    我们2004-02~2006-01将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患者进行自身抗体ANA、ENA抗体谱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分析,总结如下.

  • CCP阳性类风湿患者标本ANA、RF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福党;张弢

    目的:探讨环胍氨酸肽抗体(CCP)、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50例CCP阳性类风湿患者标本中的ANA.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用ELISA方法检测CCP,比较ANA、RF、CCP的相关性.结果:(1)CCP阳性类风湿患者RF的阳性率为90%,ANA的阳性率为94%.(2)CCP浓度分布与ANA阳性率无差异.结论:大多数CCP阳性类风湿患者标本ANA阳性;ANA可作为RA辅助诊断指标.

  • 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血清抗Sa抗体的检测

    作者:孙才;李惠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RA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抗Sa抗体是新近发现的RA患者自身抗体[1].我们用EIA法检测了78例RA患者血清中的抗Sa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CCP阳性类风湿患者标本ANA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小建;张弿;张健君

    目的:探讨环胍氨酸肽抗体(CCP)、抗核抗体(ANA)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50例类风湿患者标本中的ANA.用ELISA方法检测CCP,比较ANA与CCP的相关性.结果:(1)CCP阳性类风湿患者ANA的阳性率为94%,ANA阳性病例都是颗粒型和(或)均质型;(2)CCP浓度分布与ANA阳性率的相关性的研究.用t检验分析p>0.05.表明各个CCP浓度组的ANA阳性率无差异.结论:大多数CCP阳性类风湿患者标本ANA阳性.ANA可作为RA辅助诊断指标.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磊

    目的:讨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英明道斑点金标法检测6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并比较其与HCV RNA的关系.结果:6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25例自身抗体ANA阳性,总阳性率37.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P<0.05).HCVRNA阳性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45.69%)与HCVRNA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19.1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普通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HCVRNA阳性明显相关,检测自身抗体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抗体的研究

    作者:葛明广;陈洪才;杨希菊;韩树华

    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所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指标.方法:72例丙肝患者为研究组,6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HCV感染用RT-PCR证实.HCV基因型的检测用型特异性探针核酸杂交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用ELISA检测.冷球蛋白用冷沉淀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用抗补体法测定.结果:(1)72例丙肝患者中,39例(54.2%)为Ⅱ型HCV(Okamoto分型法)感染,21例(29.2%)为Ⅲ型,6例(8.3%)为混合型(Ⅱ型+Ⅲ型),6例(8.3%)难以确认;(2)自身抗体检测:患者组中有30例(41.7%)检出63项次自身抗体.Ⅱ型HCV感染的39例中有21例检出48项次,Ⅲ型HCV感染的21例中有3例检出3项次,Ⅱ型和Ⅲ型混合感染的6例中检出12项次自身抗体.检出自身抗体的患者中有21例检出类风湿因子,12例检出抗核抗体,12例检出抗心磷脂抗体,6例检出抗平滑肌抗体,6例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例检出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3例检出抗双链DNA抗体.结论:(1)在本地区的丙肝患者中,感染Ⅱ型HCV者占多数;(2)部分丙肝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感染Ⅱ型HCV和同时感染Ⅱ型、Ⅲ型HCV的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感染Ⅲ型HCV的患者.提示感染Ⅱ型HCV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应答过程更为显著.

  • 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的比较分析

    作者:潘延斌;谭美乐;刘京平;李建民

    目的 探讨儿童及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免疫学自身抗体方面的差异.方法 分析在我院就诊的50例首诊儿童SLE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的特点,并与同期357例首诊成人SLE进行比较.结果 儿童SLE与成人SLE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98.0%(49/50)vs.90.5%(323/357),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的阳性率为80.0%(40/50)vs.69.5%(248/357),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0%(0/50)vs.2.3%(9/357),抗Sm抗体阳性率为4.0%(2/50)vs.13.2%(47/357),抗SSA阳性率为10.0%(5/50)vs.10.6%(38/357),抗SSB阳性率为10.0%(5/50)vs.10.1%(36/357),抗UIRNP阳性率为4.0%(2/50)vs.7.0%(25/357),抗rRNP阳性率为6.0%(3/50)vs.4.8%(17/357),P值均>0.05.结论 儿童SLE和成人SLE在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方面表现相似.

  • 抗ENA抗体谱和A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

    作者:罗招云;蔡意和;黄泽伟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ds-DNA)、抗Sm、抗Rib抗体和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Sm、抗Rib抗体;用ELISA法检测ANA.结果:215例SLE患者,抗ds-DNA、抗Sm、抗Rib抗体和A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0%、24.2%、20.5%和94.4%,显著高于152例非SLE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两种以上抗体同时阳性可显著提高诊断SLE的特异性,有助于早期SLE的诊治.

  • 类风湿因子与不明原因肝炎的关系

    作者:刘小平;毛和香;罗海峰;李建英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ANA、SMA、AMA)和类风湿因子(RF)与不明原因肝炎及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浊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分别检测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血清中RF与ANA、SMA、AMA4种自身抗体.结果:RF在不明原因肝炎组和病毒性肝炎组(以下依序称两组)阳性率分别为32%、6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6.63,P<0.01);自身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1%、10%,两者差异显著(χ2=13.53,P<0.01);RF阳性者中自身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9%和15.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14.93,P<0.01).对RF阳性定量并按浓度(IU/ml)分成50~344、345~676和>676 3组,在3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1.9%、25.8%、40.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而RF高含量组在不明原因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RF和自身抗体对肝炎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SLE研究进展

    作者:侯然;程玉萍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细胞活化的原因1.1 免疫细胞活化与细胞凋亡水平的关系①细胞凋亡受抑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细胞凋亡只是人体内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它是死亡方式之一,为主动形式需要众多基因、蛋白等的参与,启动多条凋亡通路,相互交织,形成一个由正负反馈环构成的凋亡网络[1].这些参与调节的基因按作用分为:促细胞凋亡基因(ICE基因等),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及其家族),凋亡协助基因(P53 基因等)[2].由于某个或某些基因水平的异常,会造成增生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

  • 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机理及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野;单小云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变,以溃疡糜烂为主.该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但国内也有增高趋势.尽管对UC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象的差异及技术上存在的多种困难等原因,迄今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对近期有关UC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文献加以综述,以便为UC病因学和诊断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丁杰;张晶;宁永忠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致畸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罹患此病.而在我国发病率为0.32%~0.4%.其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僵直及肿胀.如不及时治疗.在2a内患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后将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

  • 排卵功能障碍不孕患者与卵巢自身抗体的关系

    作者:林艇;李潭;杨非易

    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之一[1]。正常排卵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正常反馈调节及其它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同时卵巢局部因素也很重要。病理检查发现部分卵巢功能早衰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组织中除生长卵泡发育不良、卵泡闭锁外,还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2],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浆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自身抗体的作用

    作者:周子华;廖玉华;王敏;程龙献;魏宇淼;王朝晖

    目的:分析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1型(AT1)自身抗体与AngⅡ在高血压脑卒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胞外第二环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正常人(各281例)血浆中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Ⅱ及肾素活性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高血压脑卒中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45.6%)显著高于对照组(9.3%,x2=93.6,P<0.01);高血压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浆AngⅡ分别为(62.00±58.58)pmol/L和(42.70±28.65)pmol/L(t=4.962,P<0.01),肾素活性分别为(0.64±0.61)ng/(mL·h)和(0.46±0.44)ng/(mL·h)(t=4.027,P<0.01),均有显著差异.按脑卒中类型及脑卒中发病时间分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AngⅡ及肾素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AngⅡ水平较高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ngⅡ较低者.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Ⅱ及肾素可能参与高血压脑卒中的进展,AngⅡ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损伤可能是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

  •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底膜自身抗体靶抗原的定位研究

    作者:王再兴;张学军;杨森;刘江波

    目的探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基底膜带自身抗体(BMZ-Ab)的靶抗原及其定位情况.方法用免疫印迹(IB)、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间接免疫电镜(IIEM)等方法检测6例EBA血清中IgG型及IgA型BMZ-Ab识别的真表皮抗原以及抗原定位情况.结果 6例EBA血清中IgG型BMZ-Ab均结合真皮提取物中290 ku蛋白,3例同时伴有结合290 ku蛋白的IgA型BMZ-Ab.盐裂皮肤IIF显示BMZ真皮侧IgG线状沉积,IIEM示金颗粒沉积于BMZ致密下层,即真皮锚原纤维的Ⅶ型胶原处.结论位于BMZ致密下层的Ⅶ型胶原是EBA中BMZ-Ab的特异性靶抗原,Ⅶ型胶原上的抗原表位可被EBA血清中IgG及IgA型BMZ-Ab识别.

  • SLE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及其性别、年龄特征调查刎

    作者:姚曦;李向培;倪进东;叶冬青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及性别、年龄特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疾病、发现潜在损害,并为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性别、年龄(育龄期为15~49岁,育龄期后为≥50岁)分析1 012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自身抗体和临床表现,并对二者间的联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育龄期后组易患高血压、肺部感染,而蝶形/盘状红斑、狼疮肾炎、发热、脱发等症状发生较育龄期组为少,育龄期后组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uR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均较育龄期组低;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关节炎、发热有显著关联,抗Sm抗体与关节炎、中枢神经损害有显著关联,抗uRNP抗体与雷诺现象、关节炎有显著关联,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栓塞、高血压、发热有显著关联,抗核抗体与血管栓塞有关联,抗SSA/SSB抗体不与临床表现存在关联.结论 男女SLE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抗SSA、SSB抗体阳性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育龄期后组较育龄期组疾病活动性低,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间存在一定关联,如抗dsDNA抗体与肾炎/关节炎、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栓塞/发热等.

  • 妊娠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魏粤晓;何雪娟;王吉云

    [目的]探讨沧州地区妊娠妇女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阳性率与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妇女786例,按孕周分为T1、T2、T3期三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TSH及TPOAb、TGAb水平.根据TSH水平分为TSH异常组和TSH正常组;根据TPOAb、TGAb水平分为TPOAb和TGAb阳性组(双阳性)、TPOAb阳性组、TGAb阳性组、TPOAb和TGAb阴性组(双阴性).[结果]妊娠妇女在T1、T2、T3期TPOAb阳性率分别为:9.95%、11.07%、11.22%,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8.14%、9.09%0、8.65%;TSH异常组TPOAb、TGAb阳性率升高,与TSH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阳性组TSH水平升高,且与TPOAb阳性组、TGAb阳性组、双阴性组比较,差距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H异常组TPOAb和TGAb阳性率高,TPOAb、TGAb均阳性者TSH水平升高,TPOAb、TGAb和TSH水平均可作为评估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指标.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智纯;柳永和;梁日初;舒俊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已成为内儿科常见疾病,然而临床诊断尚缺乏可靠手段.鉴于病毒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促进自身免疫应答.作者等运用免疫印迹技术,间接荧光抗体法以及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对42例VM病人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抗(ENA)抗体、抗心肌抗体(ANA)及抗ds-DNA抗体的检测,以探讨它们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意义.

  • 宫颈糜烂与抗精子抗体及不孕症关系探讨

    作者:许刚菊;杨聪斌;许常娟

    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与抗精子抗体及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447例不孕患者分为伴宫颈糜烂组与单纯不孕组,另选择46例正常妇女、检测血清、宫颈粘液的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孕伴宫颈糜烂组,血清AsAb阳性率为30.6%.宫颈粘液中AsAb阳性率为6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评估、诊断和治疗不孕时以测定宫颈粘液中的AsAb更具有临床意义.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