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脂蛋白(a)含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孙西锋;孙肖伟;于亮

    近年来,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或纤溶功能缺陷有密切关系,纤维蛋白原(Fbg)是血液发生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2].而LP(a)则具有致AS和血栓形成的双重作用[3].本文观察ICVD患者Fbg和LP(a)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ICVD中的作用和意义.

  • 超敏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胡文娟;潘速跃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了解炎症对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7例住院患者进行hs-CRP的测定,将缺血性卒中分为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腔隙性梗死组hs-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排除年龄等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hs-CRP与HDL存在相关性.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过程,早期干预微炎症状态是预防缺血事件防治的新途径.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作者:胡艳;吴立红;马琳琳

    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40~65(平均52.5)岁;脑梗死组是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6~70(平均58)岁;高血压、冠心病组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1~69(平均59)岁.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周茵;刘英;林亚新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12 h内血糖变化情况及探讨血糖变化程度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2次测定188例无糖尿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12 h内的血糖水平.结果:血糖于急性脑卒中起病12 h内开始升高:轻至中度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由5.6 mmol/L升至6.1 mmol/L(P<0.001);重度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由6.3 mmol/L升至6.8 mmol/L(P<0.001); 起病7 d内死亡患者血糖水平由6.8 mmol/L升至7.2 mmol/L(P<0.001).结论 :血糖水平在急性脑卒中起病后升高且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脂联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灿;曹红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能量糖脂代谢功能,不仅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肥胖密切相关,还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病因,因此脂联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浆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自身抗体的作用

    作者:周子华;廖玉华;王敏;程龙献;魏宇淼;王朝晖

    目的:分析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1型(AT1)自身抗体与AngⅡ在高血压脑卒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胞外第二环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正常人(各281例)血浆中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Ⅱ及肾素活性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高血压脑卒中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45.6%)显著高于对照组(9.3%,x2=93.6,P<0.01);高血压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浆AngⅡ分别为(62.00±58.58)pmol/L和(42.70±28.65)pmol/L(t=4.962,P<0.01),肾素活性分别为(0.64±0.61)ng/(mL·h)和(0.46±0.44)ng/(mL·h)(t=4.027,P<0.01),均有显著差异.按脑卒中类型及脑卒中发病时间分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AngⅡ及肾素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AngⅡ水平较高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ngⅡ较低者.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Ⅱ及肾素可能参与高血压脑卒中的进展,AngⅡ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损伤可能是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刘兵;谭鹤龙;俞春娟;葛爱雷;沈诚玮;钱静燕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组20例(CH组)、脑梗死组61例(CI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9例(SAH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正常者38例(Control组),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CH组、CI组、SAH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CH组和CI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AH组较CH、CI组显著增高(P<0.01);且病情中、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大灶组高于小灶组(P<0.05).[结论]NT-proBNP异常分泌参与了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对病情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81例老年脑血管病血、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

    作者:龚志刚;兰天;黄仁彬;刘址忠;欧阳珊

    血气分析是危重病人的重要监测手段,而脑脊液(CSF)气体分析国内外报道不多[1~3],且存在着例数不多,观察指标少,无正常值对照,缺少疾病之间的比较,及CSF与血同步观察不足等,也缺乏病例数较多的老年脑血管病(CVD)这方面的专题报道。作者等从1990~1995年对81例CVD患者同时进行了血、CSF酸碱气体等8项指标分析,并与健康正常组及非神经系疾病手术对照组对比,以期从神经系统内环境代谢方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比较三种老年CVD血及CSF气体改变,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蛋白C、蛋白S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的意义

    作者:包正军;胡国瑜

    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的三大抗凝因子,参与保持体内抗凝功能和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本文对66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PC,PS含量,AT-Ⅲ活性进行测定,以期进一步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与PC,PS,AT-Ⅲ的关系.

  • 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在脑卒中血及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关系探讨

    作者:张桂莲;吴海琴;马军芳;张茹;赵英贤

    采用放免法测定38例脑卒中急性期血与CSF中TNF及ET,结果显示:脑卒中急性期血与CSF中TNF与ET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卒中恢复期,血中TNF与ET含量均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CSF中TNF恢复正常.在急性期,血与CSF中TNF与ET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3,0.422,P均<0.01).提示脑卒中后血及CSF中TNF均有表达增高改变,其作用过程与ET表达增高相关联,在防治脑卒中后继发的缺血-炎症-梗塞及出血-再缺血过程中,有效地阻断TNF与ET的产生可能是非常必要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