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脂蛋白(a)含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孙西锋;孙肖伟;于亮

    近年来,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或纤溶功能缺陷有密切关系,纤维蛋白原(Fbg)是血液发生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2].而LP(a)则具有致AS和血栓形成的双重作用[3].本文观察ICVD患者Fbg和LP(a)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ICVD中的作用和意义.

  • 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比较

    作者:袁慧茹

    随着自动血凝仪的推广应用,PT-演算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被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该法的特点是不加任何试剂,仪器通过测定PT,根据浊度变化换算出FIB的含量,省钱省时.国内不少学者用此法与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国外常用的克劳斯法(Clauss法)进行比较[1],多数认为PT-der法与Clauss法在FIB正常范围内结果较为接近,而不在正常范围内结果相差较大[2-4].为此,本文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200血凝仪进行了PT-der法与Clauss法的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PT-der法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分析
  • PT-衍生法和克劳斯法测定FIB的比较

    作者:尹娟;李荔;王晓红

    目的:通过对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两种方法PT-衍生法和克劳斯法进行对比,说明克劳斯法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12例患者,用两种方法在ACL-9000进行FIB测试.结果:用PT-衍生法测出的FIB明显高于用Clauss法测出的FIB.结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大差异,克劳斯法更为准确,快捷和实用.

  • 纤维蛋白原的增龄变化观察

    作者:王玲;张立新;刘阳;金正顺

    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是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临床检查的一项常用实验诊断指标[1].本文对20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人进行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测定,旨意在观察Fbg含量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提示临床做好预防工作,结果显示:Fbg含量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增高.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分析

    作者:张悦;程岩峰;韩秀萍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124例HS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急性期PLT、MPV、PCT、PDW、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并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与非HSPN组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高水平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与HSP的肾脏并发症有关.

  • 血浆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亚林

    本文对拟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回顾分析血浆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莉春;江峰;罗燕春

    目的:分析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2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55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妊高征患者FIB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非孕妇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FIB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CA125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降低卵巢癌误诊率中的意义

    作者:魏向群;卢玉波;李云霞

    目的:探讨提高卵巢癌诊断率的更好检测指标.方法;测定并比较82例卵巢癌与7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A125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82例卵巢癌患者PLT、血清CA125及FIB水平均较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明显升高(P<0.01),卵巢癌患者血浆FIB水平与CA125呈正相关(P<0.01),联用CA125和FIB时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用CA125检测及联用CA125,PLT二联检测的阳性预测值,略低于联用CA125,FIB,PLT三联检测阳性预测值,而阴性预测值高.结论:卵巢癌患者体内存在着异常的血液高凝与继发纤溶状态,FIB升高可能与卵巢包块的良恶性及预后有关,联用CA125和FIB检测能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 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变化的影响

    作者:夏小杰;邓海;昝沁;杨俊芬;赵统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液纤维系统改变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机制及降压治疗减少血栓事件的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竞争及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EH患者分别于降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PTS与纤维系统低下有关.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能改善PTS.

  •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以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烨

    纤溶、抗凝和凝血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当这些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因此测定这些因子的改变有助于诊断易栓症和监测血浆凝血状态.本文主要介绍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应用.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中的应用1.1 PIH的病因 PIH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妊娠期凝血-纤溶机制的改变被认为是诱发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常妊娠时,特别是在孕晚期即有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各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均较非孕女性增多.同时,孕期纤溶系统的活性也相应增强.因此,晚期妊娠凝血与纤溶之间处于一种较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 克劳斯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作者:张金莲;张文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栓与止血中的一重要因子,其检测方法众多.其中克劳斯法是当前公认的一种测定Fib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准确,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此法.该法一般有手工法和仪器法两种,试剂为凝血酶和缓冲液.在临床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现将使结果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总结如下.

  • 妊娠中期孕妇血FIB含量、AT-Ⅲ及PC活性测定及意义

    作者:汪海燕

    在妊娠期及产褥早期,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及纤溶功能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而抗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减少,出现妊娠高凝状态.它可导致妊娠血栓形成.我们通过对妊娠14~28周妇女进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抗凝血酶(AT-Ⅲ)活性及蛋白C(PC)活性检测,反映孕妇血凝方面变化.

  • 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

    作者:赫松涛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组血浆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运用凝固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运用糖化血红蛋白仪,采用微粒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分析2者浓度的差别,评估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48±1.33)g/L;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7.5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与AMI具有相关性,2者在AMI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诊断分级和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林江;林静华;张冬清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 结果 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达缓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未缓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纤维蛋白原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吴庆彬;汪艳丽;张莉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和头颅CT或MRI.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组年龄大、女性构成比高、病程长、HbA1C水平高、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0.05).回归分析显示,FIB与LDL、年龄、HbA1C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DM病程延长,长期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及胰岛素抵抗,老年2型DM患者FIB明显上升,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 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探讨

    作者:陈韬

    [目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1级(42例)、2级(40例)、3级(28例)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0例)的FIB水平.[结果]2级和3级高血压组FIB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1级高血压组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FIB水平与高血压发病危险有相关性,应重视高血压病人群血FIB的检测,及早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研究

    作者:通晴;任钦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分类与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不同ABCD2评分者的检测结果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呈现异常的表达水平,且不同ABCD2评分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认为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

  • 噻唑烷二酮对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杨孟雪;李显文;于江泳;高琳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TZDs)对2型糖尿病(T2DM)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TZDs与糖、脂代谢和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例T2DM伴MS的患者随机分为用TZDs治疗组和不用TZDs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与基线值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sCRP均下降,但以上指标在用TZDs治疗组差别具有显著性,而且hsCRP下降更有显著性,同时还发现用TZDs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纤维蛋白原(FIB)差别也具有非常显著性.2组患者治疗2周后组内和组间比较HDLC、LDLC无明显变化.结论:T2DM 伴MS与慢性亚临床炎症密切相关,TZDs在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还有明显抗炎作用.

  • 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平栓;张薇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高敏C反应蛋白(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正常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按冠状动脉造影将冠心病组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Fg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①Fg与hs-CRP水平在正常和SAP组与UAP、 AMI各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正常组与SAP组间无明显差异;②在CHD各组中单支病变组的Fg水平与其他两组有差异性,而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③在CHD各亚组中,hs-CR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性,而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浆Fg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 过敏性紫癜患儿纤维蛋白原及单体聚合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峥;柏春梅;王红;马西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单体聚合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方法:用纤维蛋白原功能自动化检测系统测定了25例HSP患儿纤维蛋白原及单体聚合功能.结果:HSP患儿血浆Fg水平及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是指导临床应用溶栓、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