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旋磁穴位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及Fricton指数的影响

    作者:陈蔚;王娜;郭燕梅;朱才兴;黎春华;瓮长水

    目的 探讨旋磁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指数及Fric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集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XZC-A型旋转磁疗仪在患侧的下关、听宫、颊车、翳风及阿是穴进行治疗,10 min/穴/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超短波治疗,15~2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Fricton指数评定.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Fricton指数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旋磁穴位疗法能有效缓解TMD患者的疼痛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 不同频率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保护及造血作用恢复的研究

    作者:宋国丽;王敏;季百苗;徐燕侠;张小云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造血作用恢复效果的差异,探寻佳磁场作用频率.方法:分别用4Hz,10Hz及16Hz的旋转磁场作用于137Cs放射损伤小鼠,检测不同磁场频率作用下小鼠的存活期、存活率、血常规指标;以10Hz旋转磁场作用于137Cs放射损伤小鼠,检测磁场组与对照组体重、骨髓有核细胞数及脾结节数.结果:10Hz旋转磁场对放疗损伤小鼠存活期、存活率及血常规指标的提升作用明显,其中小鼠存活期由对照组的18.40±5.56天,升高到26.80±5.35天,存活率由对照组的10%增高至70%(P<0.01).其次为16Hz磁场.10Hz旋转磁场作用能够提升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存活期、外周血血象、体重、骨髓有核细胞及脾结节数,小鼠的血象及各项指标恢复明显加快,在14、21天左右作用为明显.结论:10Hz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三种频率中佳磁场作用频率;10Hz旋转磁场具有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造血作用的恢复.

  • 旋转磁场对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效果的研究

    作者:韦淑贞;谢学军;齐宇红;郭国祯;山顺林;李前文;张闯;杜云翔

    目的 研究旋转磁场对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单纯磁疗组(M),单纯照射组(R)和照射磁疗组(R+N)4组,N组小鼠不作其他处理,R组和R+M组小鼠接受6.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M组及R+M组予以磁场处理30 d,每天2次,每次1.5 h.观察小鼠30 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分别于0、5、9、15、21、30 d检测外周血细胞数;测定第9、23、30 d骨髓单核细胞数(BMNC)、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脾脏指数(脾体比)、骨髓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观察股骨骨髓病理切片及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4)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N组和M组小鼠无死亡.R+M组与R组比较,磁疗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P<0.01).②R+M组与R组比较,磁疗提高了R+M组第15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第21天红细胞数、第30天血小板数(P<0.05).③第9天R+M组CFU-S、BNNC数、细胞G2+M期比例高于R组,而总凋亡率低于R组(P<0.05).第23天脾脏指数R+M组高于R组(P<0.05).④骨髓病理检查显示,磁场可促进照射后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的修复,R组骨髓早期较空虚,而R+M组骨髓细胞较充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均逐渐恢复正常;R+M组的骨髓BMP2/4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R组.结论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少骨髓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促进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 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俊庆;姚健;丁晓;张昊;王宏

    目的 探讨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放弃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2例,依据其采用磁场旋转治疗参数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 5个组,其中A组4例,B组15例,C组3例,D组3例,E组7例,治疗范围包括原发病灶及转移器官和淋巴结;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1~2 h,治疗总天数为30~50 d,平均42 d.结果 采用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方法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著缓解,其性别、年龄、病种、治疗参数以及既往是否采用过其他抗肿瘤治疗措施等,似乎并不影响旋转磁场治疗肿瘤的效果,但其治疗次数的多少和每次治疗时间的长短却与此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相关.结论 旋转磁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韦淑贞;谢学军;郭国祯

    背景:已证实磁场可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而大量自由基产生是放射损伤的机制之一,因此推测磁场对自由基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目的:观察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材料:8~10周龄、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132只;磁场装置采用HMF-6000旋转磁场治疗装置(中国专利号Z19311801.1,美国发明号为5.667.469).方法:1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磁疗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磁疗组4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磁疗组小鼠接受吸收剂量6.0Gy的60COY射线全身一次照射,其他2组不予以照射;照射当天开始单纯磁疗组及照射磁疗组予以磁场处理30d,2次/d,1.5h/次.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照射后第9,23,30天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结果:7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磁疗后第9天,照射磁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高于单纯照射组,丙二醛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②磁疗后第23天,照射磁疗组的丙二醛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两组均高于单纯磁疗组及正常组(P<0.05).③单纯磁疗组与正常组比较,3个时间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自由基有一定影响,早期具有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浓度的作用.②磁场暴露对正常小鼠自由基未产生明显影响.

  • 不同强度磁场对人离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益民;张伯礼;高秀梅;徐宗佩;史红;靳世久

    充足的血流灌注是机体内细胞存活和组织器官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而血液的流变性又是影响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流灌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上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是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理和病理学变化[1],因此进行磁场对血液流变学作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使用不同强度的旋转磁场对人离体血液进行作用,通过直接测量血液流变学中的三个重要指既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红细胞聚集能力的变化,来研究不同强度磁场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本所高粘滞血症专科门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45~72岁)离体血样,其中32例(男21例,女11例)做全血粘度测试;34例(男22例,女12例)做红细胞变形测试;36例(男20例,女16例)做红细胞聚集测试。  采用北京产LG-R-80系列血液粘度仪,切变率范围为1~200 s-1,粘度测试范围为1~30 mPa*s,样品用量800 μl,测试温度37℃,测全血粘度;LG-B-190型细胞流变学测试仪,切变率测试范围为1~1 000 s-1,大样本量800 μl,测试温度20~30℃,重复误差<3%,分别测试红细胞变形和聚集。

  • 旋转磁场治疗60CO辐射造血损伤小鼠生存分析的实验研究

    作者:韦淑贞;谢学军;郭国祯

    目的:初步探讨旋转恒定磁场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效果.方法: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磁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各分为4组,分别接受0Gy、6.0Gy、8.0Gy、10.0Gy60COγ射线全身辐射,照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磁疗组接受磁场处理30d,每天2次.每次1.5h,旋转磁场强度为0.6T,比较两组小鼠30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单纯磁场处理对正常小鼠生存状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10.0cry组和8.0Gy组小鼠生存率磁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0Gy组生存率磁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磁疗组30d平均存活率为71.43%,平均存活期为(24.93±8.43)d,对照组30d平均存活率21.41%,平均存活期为(17.07±7.70)d.结论:旋转恒定磁场不能提高10.0Gy及8.0Gy剂量所致极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小鼠的生存率,但对6.0Gy所致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为旋转恒定磁场应用于临床治疗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 旋转磁场联合5-FU对SP2/0细胞超微弱发光强度的影响

    作者:韦淑贞;山顺林;杜云翔;张闯;沙晓锋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RMF)联合氟尿嘧啶(5-Fu)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超微弱发光的影响,探讨两者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SP2/0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单纯5-FU化疗组(单化组),单纯磁疗组(单磁组),磁场联合5-FU组(磁化组).用RMF、5-FU作用于SP2/0细胞,化学发光仪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化学发光强度值低,单化组、单磁组、磁化组化学发光强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单磁组低于单化组及磁化组,有明显差别(P<0.001);磁化组的化学发光强度值高,高于单化组(P<0.001).结论:磁场和5-Fu均可引起SP2/0细胞化学发光强度值的变化,以磁场联合5-Fu的化学发光强度值变化明显,提示磁场单独及联合5-FU对SP2/0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旋转磁场和5-FU引起细胞自由基增高有关.

  • 旋转磁场对60Coγ射线放射损伤小鼠肺损伤影响

    作者:韦淑贞;山顺林;杜云翔;谢学军;郭国祯

    目的:探讨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单纯磁疗组(M),单纯照射组(R)和照射磁疗组(R+M)4组,R组和R+M组小鼠接受吸收剂量6.0Gy的60Coγ射线全身一次照射,M组及N组不予以照射,M组及R+M组予以磁场处理30 d,每天2次,每次1.5 h,分别于第9,23、30 d测定小鼠湿肺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小鼠肺光镜、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N组和M组肺羟脯氨酸含量在3个时间点上都低于R组和R+M组,有明显差别(P均<0.05).R组和R+M组肺羟脯氨酸含量在3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别(P均<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N组肺组织结构正常;照射后d9,R组及R+M组肺泡壁轻度增厚,普遍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肺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照射后d30,N组及M组肺间质胶原纤维正常无增生;R组及R+M组肺可见肺间质胶原纤维较N组及M组明显增多,但R+M组与R组比较差别不明显.结论:6.0Gy的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的肺受到了损伤,但磁场没有加重这种损伤且磁疗对正常小鼠无明显肺损伤.

  • 旋磁在人前列腺增生BPH-1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与机制探讨

    作者:雷洪恩;许永德;关瑞礼;杨璧铖;李猛;惠宇;高喆珠;辛钟成

    目的 研究旋转磁场在人前列腺增生BPH-1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并就其影响机制作相关探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NC)组和旋转磁场处理(MF)组,不同时间剂量MF组使用CKJ-Ⅱ (QLX-Ⅱ)型高场强旋磁治疗仪分别处理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然后利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影响,利用Annexin V-PE/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影响,利用蛋白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NC组相比,MF组BPH-1细胞经旋转磁场处理后,细胞增殖计数和细胞迁移距离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并且与细胞内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及Caspase-3活化蛋白明显增加有关.结论 旋转磁场可使BPH-1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减弱和凋亡增加,可能与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Ki67表达减少和细胞凋亡相关的p38 MAPK/Caspase-3凋亡分子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磁疗对烫伤大鼠皮肤痛阈和创面愈合作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亢国英;陈金荣;刘乃国;赵彦芳

    目的探讨大鼠烫伤前后痛阈变化及旋转磁场对其的影响,为临床广泛应用磁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行为测痛方法,首先测定大鼠正常痛阈,再制备Ⅱ°烫伤模型,分别测定烫伤后与磁疗后的痛阈.结果大鼠烫伤后1~2小时及1周的痛阈均降低,磁疗1周后痛阈又升高.经t检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还发现磁疗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快、无感染.结论磁疗参与了烫伤时的镇痛,并可促进创面愈合、水肿及渗出吸收、炎症消散,因此磁疗可以作为烫伤时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辅助疗法.

  • 旋转磁场对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稚冰;马胜林;吴伟;冯建国;姜志明;楼中平

    目的 观察旋转磁场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雌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辐射组、氨磷汀治疗组(氨磷汀组)、90 min磁场治疗组(90 min磁场组)和120 min磁场治疗组(120 min磁场组)五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大鼠食管上段3 cm单次照射43 Gy制作放射性食管炎模型.每组分别于照射后第7天和第14天两个时间点,各取4只大鼠进行活体观察和取材: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常规和细胞因子水平;取全长食管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辐射组大鼠食管组织于照射后第7天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改变,食管黏膜上皮坏死脱落,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照射后第14天病理改变与第7天相似.氨磷汀组、90 min磁场组和120 min磁场组大鼠食管组织放射性炎症反应较轻,且照射后第14天黏膜鳞状上皮有修复倾向,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辐射组(P<0.05);而90 min磁场组和120 min磁场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较辐射组低(P<0.05).结论 旋转磁场和氨磷汀对大鼠放射性食管炎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疗效相近;旋转磁场可抑制致炎因子的表达,减轻食管组织的急性放射性炎症反应.

  •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季百苗;宋国丽;张小云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方法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组,各组小鼠分别接受致死(7.0 Gy)及亚致死(6.5 Gy)剂量137Cs γ射线照射,磁场组磁场处理30 d,每天2次,每次1 h,旋转磁场强度为0.6 T.观察小鼠30 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检测放射后第7,10,14,21,28天的外周血细胞数;测定第12,16天骨髓单核细胞数(BMNC)及CFU-GM数;观察股骨骨髓病理切片、计数血管数并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磁场组30 d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和7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8±0.8)d和(27±0.7)d(P<0.01);磁场组的外周血细胞数、BMNC数、CFU-GM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骨髓病理检查显示,磁场可促进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的修复,对照组和磁场组骨髓内的血管数分别为(2.2±0.23)根和(6.4±0.53)根(P<0.01),磁场组的骨髓BMPs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促进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 旋转磁场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潘晓华;肖德明;张小云;张宇

    目的 观察旋转磁场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致病环节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方法 制备新西兰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予旋转磁场(由铋铁硼永磁体为磁源的恒定磁场以8 Hz频率旋转、在其上方20 cm形成直径60 cm的半球形磁场、表面强度在0.32~0.60 T之间)处理4周(处理1个月组)和8周(处理2个月组),通过X线片和组织切片观察股骨头内部结构变化,检测其血液黏稠度、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髋关节腔压力等指标的变化,和相应的假处理1个月组、假处理2个月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动物模型的股骨头X线片和组织切片均显示其骨小梁形态结构显著改善,同时血液黏稠度、胆固醇、甘油三脂和髋关节腔压力下降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转磁场可以针对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环节,如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关节腔压力增高等多方面发挥调节作用,有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旋转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钙含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宇;张小云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钙含量,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P)、尿脱氧吡啶交联(DPD)的影响,并观察旋转磁场对雄性大鼠是否有同样的结果.探索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是否与磁场有协同作用. 方法磁场处理实验组大鼠每天处理2 h共15次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钙含量、BAP、DPD,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无论雄鼠还是去卵巢的雌鼠,凡经磁场处理后,磁场组的骨钙含量和血清BA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DPD下降,服用中药组的实验结果对上述检测项目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旋转磁场能较短时间内有效的促进BAP的升高和DPD的下降,导致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钙含量增加,不但再次验证了磁场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而且还证明旋转磁场对雄性大鼠也有同样的作用.

  • 旋转磁场引导下顺磁纳米铁核素靶向治疗的数学模型

    作者:熊平;郭萍;向东;何继善

    该研究使用MATHCAD软件对旋转磁场引导的顺磁纳米铁核素粒子靶向治疗系统进行理论研究.这个研究是采用一种新的磁性药物-适应于肿瘤治疗的顺磁纳米铁核素(PNINs),当PNINs被注入血管时,旋转磁场有磁性地引导顺磁纳米铁核素粒子通过循环系统,然后被保留在靶位置.文章探讨建立表征铁磁性药物颗粒在引导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数学模型的方法.首先,由电磁场理论导出的磁场力的一般数学表达式;然后,基于引导磁场磁路的对称性给出其磁场力简化数学模型;后给出静态磁场和旋转磁场条件下的铁磁性药物颗粒所受磁场力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定性和定量分析铁磁性药物颗粒在引导磁场磁路中的靶向治疗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靶位置有磁性地靶向聚集顺磁纳米铁核素粒子是可行的和非常有希望的;通过旋转磁场磁导向顺磁纳米铁核素(PNINs)的新方法也是可行的.这个研究显示基于旋转磁场的作用下,PNINs粒子作为一种新的和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许多应用前景.

  • 旋转磁场及静磁场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霍小林;郑涛;宋涛

    目的:利用旋转磁场和静磁场对人肝癌细胞进行作用,探讨磁场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细胞株HepG2接种于96孔培养板,在37℃、5%CO2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放置于0.2T的旋转磁场(0~10 Hz频率可调)和0.2T的静磁场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短时的旋转磁场作用和长时的静磁作用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 脊髓旋磁场作用时间与角速度对痛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树康;陈仲;周初松;靳安民;杨邵安

    目的 观察旋转恒磁场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角速度对大鼠甩尾痛阈及机械缩足痛闲(MWT)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将48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根据测试时间点的不同分别定为处理前组(对照组),处理后10、20、30、60min组和处理60min停后10、20、30min组,每组6只.以恒定转速(7300 r/min)旋转磁场处理大鼠腰椎,于相应时间点分别测定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及MW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二:将40只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6300 r/min、6800 r/min、7300 r/min、7800 r/min不同角速度的旋转磁场处理大鼠30 min后的TFL及MW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一: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经旋转磁场处理后10、20、30、60min后TFL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转动后TFL开始缩短.停后10、2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MWT则于处理后30、60 min及停后10 min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后30min恢复至处理前水平.实验二:TFL随着转速的提高而延长,6300 r/min组、6800 r/min组与7300r/min组、7800 r/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800 r/min组与6300 r/min组MWT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转磁场处理一定时间后可提升大鼠痛阈,停止处理后阈值的升高有短暂的后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痛阈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旋磁镇痛可能成为无创镇痛的新方法.

  • 数控旋转磁场仪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陈龙聪;刘改琴;刘亚涛;高斌;甘平

    目的:为了更方便、准确地研究旋转磁场的生物效应,研制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高精度数控旋转磁场仪.方法: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实现精确地控制进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旋转磁场的频率,并利用其内带的10位A/D转换实现对磁场强度的测量,同时利用LCD显示旋转的频率、磁场强度、定时时间等信息.另外,各按钮均采用触摸式按钮,使得其操作简单、方便.结果:该数控旋转磁场仪工作稳定可靠、磁场频率精度高、操作简便,在"旋磁场对大鼠前列腺的影响"研究中使用,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结论:该仪器可广泛用于研究旋转磁场的生物效应.

  • 旋转磁场对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晨;谢学军;郭国祯;穆士杰

    目的 探讨旋转磁场处理对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0份人全血采用旋转磁场处理,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1,2h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旋转磁场处理后1 h与处理前比较,血清GSH含量和SOD活性升高(P<0.01),而MDA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2 h与处理后1 h比较,血清GSH含量和SOD活性进一步升高(P<0.01),而MDA含量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旋转磁场可明显提高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