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探讨常规体温测试次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彦;刘晓云;代玉宁;丁维

    目的:审视探讨原有测体温次数护理常规、护理工作制度的合理性,寻找科学依据,指导护理实践.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信息跟踪调查、问卷调查、每次体温测试所用的平均工时测定,及对病人连续7天每天4个时点(新人院前3天)和2个时点(3天后)的2 017人次正常体温测试水平资料分析.结果:411位住院病人问卷调查,283人认为没有必要常规测试体温,占总数的68.9%,128人认为有必要,占总数的31.1%;对2017人次正常体温测试回顾性资料分析:每日上午6点测试的体温为全天低值.结论:新人院病人连续3天每日上午6点和下午2点进行2次体温测试,一般病人每日下午2点进行1次体温测试,即可表达病人每日的常规体温信息.

  • 153Sm-EDTMP致血液学毒性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占宏伟;俞小玲;叶小娟;包承侃;孙达;何刚强

    目的探讨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整理206例153Sm-EDTMP治疗后患者的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53Sm-EDTMP治疗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骨转移灶数目、治疗前化疗史、同时进行外放疗、治疗次数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化疗史、同时进行外放疗、治疗次数等因素与血液学毒性产生与否有关;治疗前靠药物维持正常血象者也易出现血液学毒性.结论153Sm-EDTMP治疗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与几个因素有关,对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治疗后血象的变化.

  • 重复性异位妊娠5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寅;柏青;岳红萍

    目的 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重复异位妊娠的妊娠次数及首次异位妊娠盆腔情况、发生部位、治疗方法 与重复异位妊娠的关系.结果 56例重复异位妊娠中妊娠次数≤3次9例,5例妊娠次数多于6次,97.73%存在盆腔拈连.92.59%输卵管切除后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对侧,而保守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仅20.69%发生在对侧.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妊娠次数,输卵管炎症及前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 有关.

  • 空气灌肠次数和持续时间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影响

    作者:张海波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的持续时间和次数对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采用空气灌肠治疗的72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空气灌肠持续时间分为Ⅰ组(≥2min且<10min)和Ⅱ组(<2min),按照空气灌肠次数分为A组(>1次且<5次)和B组(1次),按照空气灌肠持续时间和次数分为甲组(≥2min、<10min且>1次、<5次)和乙组(<2min且1次),通过治疗整复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上述三组的整复成功率。结果所有患儿整复成功率为88.9%(64/72),失败率为11.1%(8/72),Ⅰ组94.3%(50/53)显著高于Ⅱ组73.7%(14/53),A组为94.6%(53/56)显著高于B组的68.8%(11/16),甲组为96.0%(48/50)显著高于乙组的72.7%(16/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一定压力下,延长空气灌肠持续时间和(或)增加灌肠次数可有效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 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作者:袁哲

    目的 对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50 例健康体检者按常规操作抽取静脉血2.0mL,注入加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试管中抗凝,分别颠倒混匀4 次、6 次、8 次、10 次,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检测.结果 静脉抗凝血样本颠倒混匀4 次、6 次对血常规检测各项参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颠倒混匀8 次与颠倒混匀4 次相比,中间细胞百分比PLT(P < 0.01)、PDW(P < 0.01)、(MXD)(P < 0.05)三者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尤其是血小板的计数会产生较大影响,混匀次数少则血小板未完全聚集,混匀次数过多则血小板和红细胞会发生破坏,均会影响血常规测定结果.

  • 穴位按摩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Ⅱ)

    作者:衣瑞菊;高永亮

    目的 探讨2次/d与1次/d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感音神经性聋学生50例(100耳),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2次/d与1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比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2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疗效显著.

  • 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作者:闫立红

    [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 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 妊娠晚期孕妇不同频率吸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潘秀红;顾建芳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不同频率的吸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209例,随机分为Q6H吸氧组78例、Q8H吸氧组70例、BID吸氧组61例,Q6H吸氧组实施间隔6 h吸氧1 h ,Q8H吸氧组实施间隔8 h吸氧1 h ,BID吸氧组实施每日吸氧2次,每次吸氧1 h。观察3组孕妇孕期胎心监护评分(NST )、分娩时的羊水分度、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过程中Q6H组有12例选择了剖宫产(15.4%),Q8H组有6例选择了剖宫产(8.6%),BID组有1例选择了剖宫产(1.6%);3组顺产产妇孕期NST评分、分娩时的羊水分度、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不同频率的吸氧对顺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无差异;需每日4次的吸氧频率可能影响了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提高了剖宫产率,是对孕妇的过度干预;每日2次的吸氧频率为适宜的妊娠晚期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吸氧频率。

  • 品管圈减少内科系统病人亮红灯次数应用探讨

    作者:何方

    目的:应用品管圈管理法,加强护理巡视管理,减少内科系统病人亮红灯次数,实现护理高品质静悄悄。方法:由床位在50张以上的内科病区的10名护士长组成内科QC小组,对所在病区“减少病人亮红灯”进行现场活动,维持与改善。结果:实施改进后的10个病区病人亮红灯次数明显减少,亮红灯次数减至由平均每日在45次以下,满意度达96%以上,护理服务零投诉。结论:品管圈管理法对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圈长们展示了品管圈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 品管圈 红灯 次数
  • 人工流产次数与继发不孕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丽云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次数与继发不孕的病因、治疗时间、妊娠结局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该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继发不孕中有人流史的2 5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继发不孕中人工流产次数的不同分A、B、C组,将全部病例的妇检、B超、血清性激素、AsAb、EmAb测定和部分子宫内膜活检,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和腹腔镜等检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各组主要病因,治疗后的妊娠成功率和自然流产、宫外孕的发生率等.结果:继发不孕中A组的病因以排卵障碍为主,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输卵管阻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高于A组(P<0.05);C组免疫因素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妊娠成功率和足月分娩率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组自然流产和宫外孕的发生率比A、B组比较均高(P<0.01).结论: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引起的继发不孕的病因越复杂,对女性的生殖健康造成的损害越大,有些甚至不可逆,妊娠结局不容乐观.

  • 母乳每日喂养次数对泌乳量影响的观察

    作者:杨惠燕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母乳每日喂养次数对泌乳量的影响,为提高母乳喂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孕周、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每日喂养次数等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结合产后42 d的泌乳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母乳每日喂养次数与泌乳量之间有很大关联性,合理喂养次数为每日喂养8 ~ 10次,但分娩方式对泌乳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为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应保证合理的喂养次数.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次数和剂量对白癜风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郑其乐;任丽珠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照射次数、剂量等因素 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稳定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进行单独NB-UVB照射 治疗10次、20次、30次,其中20次治疗后A组NB-UVB照射剂量继续递增,B组NB-UVB照射组剂量保持稳定,两组继续 照射至30次,进行疗效观察,分析照射次数、剂量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NB-UVB照射治 疗20次疗效均明显高于治疗10次(P<0.05),治疗30次与20次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NB-UVB治疗10次、20次、30次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20次后,疗效不随着次 数增加和剂量增加而改变,进入平台期,对制定安全有效的光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 用病程记录次数评价住院医生工作量的研究

    作者:郑筠;王文森;王喜明;倪书华;孙吟

    目的 寻找评价住院医生工作量的单指标统计方法.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法.结果病人平均病程记录次数与平均住院日呈正相关,与病床周转次数呈负相关;病人每天平均病程记录次数与病床周转次数呈正相关;医生病程记录次数与经管病人数及经管病人住院总天数均呈正相关.病程记录次数是评价住院医生工作量的正性指标. 结论 用病程记录次数评价住院医生工作量是一种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的科学方法.

  • 肥皂洗手效果与搓手时间、次数的相关性

    作者:盛莉莉;朱玉琴

    医院内感染中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染,工作人员的手既接触无菌部位,又接触污染物.工作人员的手每天无数次给病人进行各种治疗、护理,由于手上分布大量的细菌,因此医务人员正确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尤其重要.笔者就肥皂洗手的次数和搓手时间进行监测比较,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洗手进行自我防护、防止医院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了依据.

  •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次数中的实践

    作者:吴玲;唐四桂;覃晓平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次数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6~10月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1],确立“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拟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由改善前的49.07次降低至改善后的22.61次,每个护士来回的次数减少了26次,节省出了26分钟。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效果显著,减少护士奔波劳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护士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应用品质圈PDCA的科学程序避免裤套在产程中滑脱

    作者:李雪兰;陈学英;钟燕冬

    目的 为了减少裤套在产程中的滑脱次数,给孕妇创造更舒适、方便的裤套.方法 品质圈小组采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解决旧裤套滑脱次数率高的问题.结果 每位产妇裤套平均滑脱次数由7次降至0次.结论 品质圈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降低了感染的机会,也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 品质圈 裤套 滑脱 次数
  • 阿米卡星的合理使用

    作者:许慧健

    使用阿米卡星应结合致病菌的诊断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严格掌握用药时间、用药总量、用药次数,联合用药,降低耳毒性,减少不良反应.

  • 产前保健次数与不良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

    作者:侯杉杉;周虹;王燕

    目的 综合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所推荐的产前保健次数(4~5次)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有关产前保健次数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观察性研究文献41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通过Review Manager4.2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与产前检查达到推荐次数的孕妇相比,产前检查未达到推荐次数孕妇的OR值和95%可信区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子痫为0.84(0.47~1.50)、剖宫产为0.68(0.40~1.17)、早产为2.85(1.98~4.09)、低出生体重为2.25(1.76~2.87)、围产儿死亡为2.97(2.09~4.22).结论 产前检查不足推荐次数并未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剖宫产的发生产生影响,但与围产儿的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联.因此,孕妇的产前保健至少要达到4~5次.

  • 降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发生次数

    作者:张健;袁天钧;朱沛蓉

    目的 降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发生次数.方法 品管圈活动.结果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发生次数由活动前的205次/天下降为活动后的66.6次/天,达到了活动目标,提高了医院抵御灾害的能力.

  • 空气灌肠次数和持续时间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影响

    作者:牟方胜;李建容;朱世培;杨染;黄静;李杰

    目的 评估小儿肠套叠复位操作中施加空气灌肠次数及持续时间对肠套叠整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361例肠套叠患儿的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像资料.按空气灌肠次数(2次空气灌肠间隔时间≥4 min),分为空气灌肠1次组和空气灌肠多次组.按空气灌肠持续时间,分为<2 min和≥2 min 2组.每次给予压力为10~15 kPa.对上述2组整复成功及失败的统计量行χ2检验,P<0.05认为空气灌肠次数及持续时间对肠套叠整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1例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18例.空气灌肠1次共80例,成功47例,空气灌肠多次共281例,成功271例.空气灌肠时间<2 min 95例,其中成功68例,空气灌肠时间≥2 min 266例,其中成功250例.上述2组统计量进行χ2检验,得出P<0.05.结论 在每次给予压力为10~15 kPa时,增加空气灌肠次数及时间能提高小儿肠套叠整复成功率.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