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向心方向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作者:谢叶丽;洪蝶玟;黄晓丹;陈玮勉;庄妙华;庄小媛

    目的 探讨改良向心方向穿刺法在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8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有关资料,按穿刺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n=42)内瘘动脉穿刺方式为改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n=42)内瘘动脉穿刺方式为离心方向穿刺(传统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HD 1个月同等时间内的血流量达标情况,BUN和Scr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使用年限.结果 两组血流量达标情况,观察组99.8%,对照组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49,1.423;P>0.05).两组透析效率,观察组BUN清除率为(65.48±3.18)%,Scr清除率为(58.28±3.82)%,对照组BUN清除率为(64.23 ±3.25)%,Scr清除率为(58.80±3.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瘘3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阻塞率情况,观察组动脉瘤例数5例(11.9%),狭窄例数2例(4.9%),阻塞例数1例(2.4%),均低于对照组26例(61.9%),13例(30.9%),8例(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2.547,13.820,24.098;P <0.01).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选择改良向心方向穿刺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年限.

  • 自我锻炼护理指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英娜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后实施自我锻炼的指导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住院诱导血液透析患者118人造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60人,对照组58人.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有针对性对每名患者制定教育方案及目标,由专人护士进行全程跟踪教育,指导患者自我锻炼方法 ,制定个性化自我锻炼方法 实施的方案;按计划对患者进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术后护理的有关宣教.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自我锻炼的依从性、内瘘的彩超血流鼍及内瘘口内径、首次穿刺成功率、使用中血流量及使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彩超显示内瘘口内径、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动-静脉造瘘术后实施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使用中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穿刺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性自我锻炼内瘘护理指导应用于动-静脉造瘘术后血液透析患者,可促进血管扩张、充盈,增强血管的弹性,促进静脉动脉化,保证血液透析的血流量,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德建;刘小聪;张燕林

    目的 探索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新式的动-静脉内瘘方法.方法 对前臂无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内瘘患者,经彩超评估上臂血管情况后,采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侧侧吻合.使用连续性缝合完成的技术要求.结果 20例患者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无明显内瘘术后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使用情况良好.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结论 连续性缝合法不需要特殊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自体的血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大部分动-静脉穿刺可以在前臂完成.

  • 疏血通注射液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应用

    作者:王革;汤锋;杨丽南;张萍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原发病因为糖尿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4例.其中治疗组12例,在动-静内瘘成形术后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半个月.对照组12例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双嘧达莫(商品名:潘生丁)25 mg,每天3次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常规情况,统计内瘘成熟时间以及透析时所能达到的血流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内瘘无一例闭塞.成熟时间短、透析时平均血流量可达240 ml/min、血浆黏滞度和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瘘闭合1例,成熟时间长,平均血流量为210 ml/min,治疗前、后血浆黏滞度、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促进动-静脉动内瘘成熟,增加血流量,有效地减少内瘘的闭合.

  • 肝素盐水灌注在内瘘溶栓中的应用

    作者:池艳春;黄乐;郭静

    目的 观察即刻肝素盐水灌注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内瘘闭塞的患者,在发现内瘘闭塞时保留穿刺针,立即采用普通肝素50 mg+生理盐水20 ml稀释,从内瘘的静脉端缓慢注入并观察内瘘的恢复情况,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的变化.结果 25例闭塞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有18例抢救成功,内瘘处可重新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内瘘再通率达到72%,无出血现象.结论 即刻肝素盐水灌注对透析过程中形成的内瘘血栓具有确切的溶栓作用,其操作方法简单,溶栓成功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廖茂蕾;黄集红;曹芬芬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原因分析.方法 采用16 G穿刺针行标准前臂内瘘,吻合方式为直径3mm钛轮钉端-端吻合术.结果 穿刺1000例次中穿刺失误78例次.穿刺失败原因主要有(1)皮下血肿14例次(18%),系新瘘血管使用时,血管壁较簿,穿刺引起血管壁的损伤撕裂,造成皮下血肿;(2)未进入血管腔9例次(12%),系穿刺针潜行于血管下,未进入血管腔内,致抽吸注射器时无回血;(3)皮下肿胀24例次(31%)-系穿刺针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内,虽然抽吸回血通畅,但试推注入液体时皮下肿胀;(4)穿刺进针角度偏大7例次(9%),穿刺针刺破血管后壁迅速引起皮下血肿;(5)穿刺针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24例次(31%),因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但透析时患者感觉肢体不适,轻微移动即有疼痛感或异物感.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路,应尽量保护和正确使用.

  • 186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应用

    作者:王景梅;王泽香;智霞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 内瘘的临床护理和自我维护

    作者:张秀;张庆来

    目的 评价动-静脉内瘘在临床护理和患者自我维护中意义.方法 选择持续透析时间>1年,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规律透析每周3次的150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1)在临床护理和患者自我维护中,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外,内瘘每次穿刺时要观察内瘘血管走向,注射血管壁的厚薄、弹性、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震颤是否良好,穿刺部位与吻合口距离是否合适并注意止血;在患者自我维护中,通过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对内瘘的维护有了了解并能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保证有效透析的重要通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用心呵护,才能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

  • 不同端侧吻合方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比较

    作者:王保和;何敬东;卿山林;陈廷芳;李赞;曾莉;李会娟

    目的 比较两种端侧连续缝合血管建立标准动一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方法 回顾性总结114例次动一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其中静脉断端斜行切口为Ⅰ组(62例次),静脉盲端纵行切口为Ⅱ组(52例次).结果 Ⅱ组患者血管内瘘一次性吻合成功率为96.1%,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患者血管内瘘手术成功率为92.3%,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盲端纵行切口建立动-静脉内瘘成功率优于静脉断端斜行切口,是端侧吻合的首选方法.

  •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探讨

    作者:张雪梅;肖青;范秀芳;冯伟;孟令德

    目的 探讨两种溶栓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将7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注射;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动-静脉内瘘再通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并对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瘘血管内径细小、透析后按压不当、高凝、透析后低血压、穿刺后血肿形成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治疗组内瘘再通率为86.1%,对照组内瘘再通率为63.9%,治疗组内瘘再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射溶栓效果显著.

  • 26例老年糖尿病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探讨

    作者:幸惠萍;邱淑丽;胡春红

    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将患者前臂的桡动脉与其邻近的静脉在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仉是不积极进行老年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会大大降低内瘘的使用寿命,因此做好科学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是延长内瘘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向心性穿刺对长期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淑霞;姜艳;邓红霞;刘淑林;马冬梅;王山艳;张春芳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为理想、为常用的血液透析方式,永久性血管通路被称为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性使用动-静脉瘘,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患者透析时的充分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采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将动脉端的穿刺改为向心性穿刺(顺穿)建立动-静脉内瘘,报告如下.

  • 芦荟外敷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34例

    作者:万萍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反复穿刺和使用或穿刺后按压不当等都会造成皮下组织淤血、血肿、硬结,不同程度地损伤血管.严重的血肿还可导致血管硬化,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同时也给下次透析穿刺增加了难度.2002年7月起,笔者采用芦荟外敷内瘘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芦荟 动-静脉内瘘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金敏;裘小平

    血液透析(血透)是目前抢救和治疗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治疗的生命线,其完好无损和充分充盈直接关系到血透时的血流量,进而影响血透质量.建立和维持一条有功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可以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的血液通路.我院2001-2006年共收治73例在我院建立了动-静脉内瘘的尿毒症血透患者.通过对此类患者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自我效能理论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梅;郑桂琼;黄惠珊;谢雪锋;吴怀巧;杨素琼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干预后1周采用自行设计的“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术后自我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可增强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高自我护理效果,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 采用自体血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69例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沈良儒;王守坚;张丽娟;胡海燕;纪明

    目的 分析采用自体血管行动-静脉(A-V)内瘘手术,手术方式对内瘘血流量、使用寿命、并发症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69例尿毒症患者均施行A - V 内瘘手术,其中50例行腕部桡A 和头V 端-侧吻合,吻合口内径在7.0m m~8.0m m,18例行肘部桡A 根部与邻近头V 侧-侧吻合,吻合口内径在6.0mm~7.0mm,1例行自体血管移植,吻合口均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法,针间距大约为1mm.结果 内瘘术后3 个月内瘘成熟后才开始使用,测瘘口平均分流量达600~700ml/min,吻合口内径在6.0~8.0mm 范围,69例内瘘临床使用良好,至今无一例失去功能,所有患者在行内瘘手术后对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自体血管行A-V 内瘘吻合,瘘的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内瘘吻合口内径在6.0~8.0mm,瘘口平均分流量在600~700ml/min 较为合适,这样既能保证透析所需的血流量,又能避免对心脏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以及诱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1].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月英;张锡梅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的安全使用、减少感染、延长使用寿命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从内瘘术前、术后到使用过程中采取保护性措施.结果 确保了内瘘的安全使用和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 加强内瘘术前、术后护理和注意透析中内瘘的保护性使用,是促进动-静脉内瘘安全使用、减少感染、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 中西医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110例临床观察

    作者:聂金梅;欧阳建英

    [目的]观察中西医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疗效.[方法]将11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治疗.连续护理15d为1疗程.观测护理疗效、不良反应.连续护理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71例,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45%.[结论]中西医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妍;史国文;王言云;孙颖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是维持血透析患者保证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

  • 延长血透患者内瘘血管使用方法的探讨

    作者:李静;孙海燕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如何保护性使用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患者透析充分,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在临床上常采用动脉端逆穿,认为可提高血流量,减少血液再循环,透析效果好[1].但易发生内瘘动脉瘤及动、静脉穿刺点间的血管塌陷而下沉,减少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动脉端顺穿进行透析治疗,同时与动脉端逆穿进行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