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迁移率族蛋白-1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

    作者:江稳强;黄伟平;陈纯波;朱高峰;蒋鑫;王桥生;陈柳勤;曾红科;高向民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质量浓度变化对预测28d生存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的瞻性设计,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ICU 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脓毒症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56例,排除:年龄<18岁;慢性疾病终末期;入选3d内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急性胰腺炎,但明确无感染者;因为其他医学原因,预测不可能生存超过28 d的患者.45例患者终纳入统计.患者于发病后第0,1,3,7天采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浓度,前7d每天进行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并随访28 d临床结局.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血浆HMGB-1浓度及其变化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浆HMGB-1质量浓度及其变化与SOFA、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法检验相关指标的预测效力.结果 死亡组、存活组第0,1,3,7天血浆HMGB-1质量质量浓度质鼍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浆HMGB-1第3天与第0天差值显著低于存活组;第3天与第0天m浆HMGB-1差值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 ±0.061(P=0.000,95% CI:0.748~0.988);佳截断点2.72 ng/mL,此时灵敏度为81.8%、特异度86.7%;血浆HMGB-I第3天与第0天差值与第1,2,3,4天SOFA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下降可以预测28 d生存情况,早期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 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临界值的确定

    作者:汪波;徐向东;刘敏;姜傥;张式鸿;欧阳涓;蔡丹

    目的 评估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建立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界值.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DVT患者108例,非DVT可疑患者94例及健康对照96例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通过绘制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立本实验室D-二聚体在DVT诊断中的临界值.结果 与非DVT可疑患者相比较,DVT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加(P < 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DVT可疑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加(P < 0.01),DVT患者中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SD:0.030;95%CI:0.86 ~ 0.97),临界值为250 μg/L(敏感度0.85,特异性0.89,Youden指数0.74,阴性似然比0.17).结论 D-二聚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立本实验室的D-二聚体临界值有助于临床对DVT的安全排除.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曾凡湘;史道华;宋一一;孙蓬明;郑翠仙;邓婕;王长连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异位妊娠(EP)疗效的影响因素和建立预测其成功的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临界值.方法:收集31例E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MTX 1 mg/kg,分3次间隔48 h肌注给药治疗.分析血清hCG等因素对MTX治疗EP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治愈24例(77.4%),治疗失败7例;治愈组治疗前血清hCG低于治疗失败组(P=0.022);血清hCG水平是与MTX治愈EP显著相关的唯一因素(P=0.036,Logistic回归);血清hCG佳工作点为1 603 mIU/mL(灵敏度87.5%,特异度57.1%,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论:本MTX方案治疗EP,初始血清hCG水平是影响治疗成败的重要预测因素,初始hCG> 1603 mIU/mL,治疗很可能失败,必要时应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 Logistic模型和ROC曲线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预测分析

    作者:董海燕;邹雅敏;董亚琳;孙金钥;王陶陶;谢姣;胡萨萨;魏友霞;封卫毅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和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危重感染患者发生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对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利奈唑胺治疗的危重感染患者资料,分析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绘制风险因素的ROC曲线并寻找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佳界值,以预测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危险性.结果:151名患者(男性107名,女性44名)纳入研究,43名患者(28.5%)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52;95% CI,1.46~8.49;P=0.005)、体质量(OR =0.92;95%CI,0.88~0.96;P<0.0001)、基础血小板值(PLT<200×109/L) (OR=7.21;95% CI,2.61~19.91;P<0.000 1)等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模型分析的结果,分别用年龄、体质量、基础血小板值及联合预测因子构建ROC曲线,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0.847;95%CI,0.781~0.912;P<0.0001)大于其他3个单一指标,风险预测价值较优,Youden指数大(0.576)时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佳界值(466.89),对应切点的敏感度为79.1%,特异度为78.5%.结论:与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体质量、基础血小板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将患者年龄、体质量及基础血小板值代入联合预测因子计算公式(Y联合=XpLT-2.636* X年龄+7.091*X体质量),计算联合预测因子,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以便调整给药方案.

  • OGTT中1h血糖对糖代谢异常诊断切点值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曹永吉;师爱香;孙克德;周智勇;刘彤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1h血糖在T2DM和IGR诊断中的切点值和临床价值.方法 354例(6.0mmol/L≤FPG <7.0mmol/L)受试者行OGTT,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hPG诊断IGR和T2DM的切点值,并与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由ROC曲线得出筛查T2DM的切点值为12.90mmol/L,特异性77.1%,敏感性90%;筛查IGR的切点值10.83mmoL/L,特异性73.2%,敏感性73.5%.(2)在WHO标准诊断的T2DM 136例中,1hPG诊断115例,高于FPG诊断的81例(P<0.005),也高于2h PG诊断的106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h PG≥11.1mmol/L诊断T2DM 106例中,1hPG诊断95例,高于FPG诊断的51例(P<0.01).(3)应用1hPG切点对NGT、IFG、IGT、CGI和DM重新分组后,各亚组FPG、2hPG(如NGT组亚组1 h-NGT-NGT-1 h-NGT-IGR-1 h-NGT-DM)的顺序逐渐升高.(4)1hPG和2hPG不论血糖高低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 =0.000),FPG只在血糖高时与2hPG相关;1hPG和FPG只在血糖正常时相关性消失.结论1 hPG切点12.90mmol/L诊断2型糖尿病具有优势,是WHO标准的有益补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