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A配型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忠;王震;张印则;李敏;吕蓉;李天君;赵峰

    目的 探讨以HPA配型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案.方法1)建立PCR-SSP方法检测HPA-1~5基因型检测方法,建立机采血小板供者库;2)采用微柱凝胶法和Capture-P法对32名血小板输血无效患者作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并对2种方法比较;3)对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采用已知HPA基因型的标准谱血小板作抗体鉴定并采取HPA基因型同型输注的原则寻找供者.结果 1)采用PCR-SSP方法成功检测出HPA-1—5基因型,并对1000名血小板供者的HPA-1—5基因型定型;2)3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中,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率为50%,Capture-P法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3)32例血小板输血无效病例中2种方法同时血小板抗体阳性13例,其中2例鉴定为抗-HPA,分别为抗-HPA-5b(P=1/84)、抗-HPA-1a(P= 1/55).结论 对抗-HPA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采用HPA基因型相合的方法寻找供者是有效的.

  • 新疆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1-5、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左宏莉;纳斯尔阿吉·买买提艾力;郭伟鹏;卢申;金琼华;黄鑫淼;张志欣;吐尔洪·克雏尔

    目的 调查研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关系密切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1-5及15系统基因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101例无血缘关系的新疆汉族血样进行HPA基因分型.结果 新疆汉族HPA-1a、2a、3a、4a、5a、15a基因频率分别是0.985 1、0.920 8、0.544 6、1、0.950 5、0.465 3,HPA-1b、2b、3b、4b、5b、15b基因频率分别是0.014 9、0.079 2、0.455 4、0、0.0495、0.534 7,新疆汉族HPA基因频率与维吾尔族人群相比,HPA-1a、1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A-1、2、3、5、15系统均具有多态性,HPA-3、15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

  •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制

    作者:段生宝;邰慧波;童军;杨文冲;单玉洁;孔维臣;李勇

    目的 研制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试剂,用于临床血小板抗体的筛查和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方法 建立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生产抗体,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制备反应板,配备指示红细胞及抗人IgG,经优化组合研制出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试剂,并与同类的MASPAT 试剂进行比较.结果 经766例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与MASPAT试剂盒阳性一致性为97.35%,阴性一致性为99.69%,总一致性为99.35%.试剂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较满意.结论 所研制试剂与MASPAT试剂盒质量相当,且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直观,可满足临床血小板输血过程中快速检测和配型的要求.

  • 改良抗原捕获ELISA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中的应用

    作者:焦淑贤;朱建芳;丛培芳;周洪;温振科;孙波;乔显森;尹凤媛

    目的 探讨改良抗原捕获ELISA(MACE)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MACE分别检测青岛地区医院送检4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FIR)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同种抗体和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自身抗体,并为PTR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结果 PTR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检出率为50%(24/48),其中同种HPA抗体阳性率为29.2%(14/48),同种HLA抗体阳性率为39.6%(19/48),抗-HLA占所有免疫性抗体的70.4%(19/24).ITP患者血浆游离抗体检出率62.5%,其中抗体阳性者全部检出自身抗体,而且全部有抗自身HPA抗体.选择配合性血小板52个治疗量输注,输注后24小时CCI值为(11.35±2.78)×109/L,总有效率82.3%.结论 MACE法可以常规应用于PTR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MACE法检测血浆中游离的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做为辅助诊断ITP的一种方法.

  •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性霉素B依赖性抗体

    作者:王嘉励;叶欣;夏文杰;邓晶;徐秀章;刘静;丁浩强;陈扬凯;陈大伟;邵媛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标准方法.方法 针对1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和血小板上特异性和自身抗体,用Lifecodes LSATM Class I(Luminex试剂盒,磁珠液相悬浮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浆中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两性霉素B依赖的血小板抗体.结果 ELIS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自身抗体均为阴性;Luminex试剂盒测得:患者血清中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1%,未检出有特异性的HLA-Ⅰ类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存在两性霉素B依赖的血小板抗体.结论 流式细胞术或可成为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实验室标准手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保障.

  • 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输血疗效的分析

    作者:李志静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以做好预防PTR的工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5月本院血液科178名住院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滤白单采血小板)612例次的临床资料,包括急性白血病(AL)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8例,其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学技术(SEPSA)检测PTR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并分析影响PTR的因素.结果 本组输注滤白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PTR率29.9%(183/612),其中ITP、AA、MDS和AL患者PTR率分别为53.9%(69/128)、27.9% (38/136)、25.9%(29/112)、19.9%(47/236) (P<0.05);输注血小板次数≤2次、>2-5次、>5-8次及>8次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4.5% (58/236)、30.3(60 198)、34.7%(32/92)及38.4%(33/86) (P<0.05).对发生PTR的82名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抗体检出率39.1%(32/82),其中抗-HLA占62.5% (20/32)、抗-HPA占6.25%(2/32)、自身抗体占31.25%(10/32);余下60.9% (50/82) PTR为非免疫因素所致.有、无发热感染者的PTR率分别为35.1% (138/393)和20.1%(44/219) (P<0.05);脾大与脾正常者的PRTR率分别为47.2% (84/178)、22.5% (98/434)(P<0.05).结论 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中,ITP患者PTR率高;发热、脾大、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等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有较为明显影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作血小板抗体筛查,采用血小板配合输注,有助于减少PTR的发生.

  •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特异性检测及分析

    作者:任明;陈国安;沈钢;杨茹

    目的 对本中心送检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特异性检测与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注血小板并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PAKPLUS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结果 共筛选出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115例,其中抗-HLA-Ⅰ类69例(60.00%),抗-HPA 3例(2.61%),抗-HLA-Ⅰ类和抗-HPA 43例(37.39%);46例抗-HPA阳性标本中,单一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22例(47.83%),其中抗GPⅡb/Ⅲa6例(13.04%),抗GP Ⅰa/Ⅱa 10例(21.74%),抗GPⅣ6例(13.04%),多个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24例(52.17%).结论 抗-HLA-Ⅰ和抗-HPA是导致血液病患者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为临床血小板输注策略提供依据,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血型、性别及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关系的探讨

    作者:袁慧铭;邓永乐;陈志龙;胡锋;程超;谢珏

    目的 探讨与分析血型、性别、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5 745名输血患者进行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统计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血型、性别、输血次数的关系.结果 5 745名输血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08名,总阳性率约1.87%.血小板抗体阳性血型无明显相关性,与性别有相关性,女性阳性率明显比男性高,此外与输血次数呈正比.结论 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概率越大,对于需反复多次输血治疗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抗体阳性患者给予配型血小板输注治疗,从而能更好的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某院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输注疗效分析

    作者:桂霞;梁静;郭琪;刘潇

    目的 通过对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输注疗效分析,探讨乌鲁木齐地区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我院2014-2016年304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与其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区分抗体类型,对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304例患者共检出血小板抗体104例.阳性率为34.2%.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5%和76.8%.血小板输注无效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输注有效组(P<0.05).所有血小板免疫性抗体中HLA抗体占81.7%,高于HPA抗体所占比例.单因素分析输血次数、民族、疾病部位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ABO血型因素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免疫性因素.输血次数增多可导致血小板抗体产生机率增高,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存在民族差异性,不同疾病中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也存在差别,血小板抗体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新疆多民族地域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应通过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实验、加强临床用血审核、普及去白血液制品等方式,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机率,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乾坤;陈李影慧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多次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和抗体强度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型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4例有3次以上输血史的临床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记录血小板抗体强度,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血小板配型相合率.结果 输血小板次数<3次组、3~5次组和>5次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产生率分别为19.23%、35.48%、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0.23%,与100例无输血史患者(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抗体强度(1+、2+、3+、4+)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分别为78.57%、47.37%、26.32%、1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的血小板随机1次配型相合率为38.57%,5次配型相合率为75.71%,与抗体阴性(1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配型相合组与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24 hCCI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其同种免疫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输血次数越多抗体强度越高,相应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越低.对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邵智利;马德冉;韩利霞;王乐;陈静;刘景汉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MASPAT)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名NT患儿和其中18名患儿的母亲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观察组)和阴性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发病时间、颅内出血情况,分析组间差异,对比2组随机输注患儿的24 h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值(24h CCI).结果 本组患儿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0.91% (23/110).观察组与对照组NT发病时间:≤72 h者分别为82.61%(19/23) vs 49.43% (43/87),>72 h者分别为17.39%(4/23) vs 50.57%(44/87) (P<0.05);颅内出血:60.87%(14/23) vs 31.03%(27/87) (P<0.05);对34名Ph<50×109/L需输注血小板的重症NT患儿采取随机输注,24 h CCI(×109/L)组间比较:≥7.5者分别为100% (7/7) vs 85.19%(23/27)(P>0.05).结论 免疫性NT患儿多为重症,发病时间急,伴有严重的颅内出血;免疫因素所致NT患儿可不做配型随机输注血小板,亦能达到预期疗效.对围生期血小板减少孕妇做免疫性血小板抗体监测有助于降低NT发病率.

  • 血小板交叉配型在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元;蒋敏;李勇;张健;林春艳;胡佩璐;成婧;王雪明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后的输注效果.方法 用全自动血型仪,采用固相抗体检测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史、输血史相关,对产生抗体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24hCCI> 4.5者为86.7%.结论 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在保证周型输注的基础上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极大的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秋会;胡兴斌;孙文利;安群星;张婧;尹文

    目的 通过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及其血小板配型,对比随机输注组患者和相合输注组患者的血小板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估此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固相凝聚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需要输注血小板的460例肿瘤患者血清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12.6% (58/460).其中,将5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按照血小板输注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血小板配型相合后再进行血小板输注共98次,随机输注组直接进行血小板输注共138次,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1h、24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以及血小板有效输注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1h,其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输注组患者与相合输注组患者输注血小板1h、24h后,其CCI和PP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配型,进一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情况,有效的改善了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状,同时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避免了血小板输注无效而引起患者病情加重恶化和血小板滥用等情况,从而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学慧;王晨;康晓宁;樊晶

    目的 探讨本院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本院312名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并于输注前后检测血小板,以校正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值(CCI)和24h血小板回升率,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影响因素.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76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抗体分布.结果 75.6%(236/312)的患者输注后血小板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实体肿瘤患者(x2=29.87,P<0.05)和其他肿瘤患者(x2=6.06,P<0.05).输注次数<2次的患者(无效率为5.1%)输注血小板无效率明显低于输注次数>7次患者(无效率为57.1%),也低于输注3-4次(无效率为39.5%)、5-7次患者(无效率为46.4%),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分析76名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其中免疫因素占60.5%,非免疫因素占39.5%.结论 反复输注产生血小板抗体是PTR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次输注者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 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邵树军;郝宝岚;董晓锋;叶昱坪;郝新建;王艳

    目的 通过比较相合输注组和随机输注组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配型试验对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600名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64名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相合输注组和随机输注组,检测2组患者输注后1h和24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相合组血小板配型次数与相合的关系.结果 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64名(阳性率10.6%),血小板配型在4~6人次时,相合比例高达到56.3%;相合输注组患者与随机输注组相比,CCI值和PPR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

    作者:胡维;何巍巍;胡志坚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348名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规律,并观察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348名反复输血小板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3.79%,其中抗-HLA阳性107例,阳性率30.75%;抗-HPA 24例,阳性率6.89%;其中抗-HLA合并抗-HPA 91例,阳性率26.15%.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成正比(P<0.05),且与输注效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探讨

    作者:董伟群;郭萍;佟力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方法 以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判断234名血液病患者的493人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SEPSA法检测输注后的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 不同疾病类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及抗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年龄无关.有22名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出现减弱或消失.结论 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 南昌地区机采血小板捐献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多态性初步分析

    作者:孙瑜;李国良;肖莉;熊丽红;余薇;吴红;熊莉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在临床与输血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PA不合可致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注无效、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1].我们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对本中心机采捐献血小板者的血小板抗原(HPA)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 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李剑平

    随着输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成分输血的不断推广使用,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报道,在多次输血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30%~70%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FIR)和血小板输血紫癜(PTP)[1].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检测 Hpa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效果分析

    作者:饶美英;叶水文;张楠;龚晨辉

    目的 探讨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输注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18名患者,其中68例有多次输血史(输血>5次或输血小板>3次),40例无输血史.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44% 、PTR发生率41.2%,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TR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0.6%.结论 多次输血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PTR,临床应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尽量避免PTR的产生.

201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