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pG寡核苷酸链作为新型佐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文勇;盛长忠;金永杰;吴全忠;刘方;李小强

    1924年Ramon提出免疫佐剂的概念,80多年来,虽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用疫苗佐剂主要还是铝胶佐剂.直到近几年才上市了几种新型的疫苗佐剂,如MF59(高压条件下将鲨烯与Tween 80 和Span 85混合后进行微流化形成的均一小滴状乳液,应用于美国Chiron公司开发的流感亚单位疫苗),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应用于瑞典SBL Vaccin AB公司研发的霍乱疫苗Dukoral),AS04(一种含有单磷脂A和皂角苷的油包水乳剂,应用于英国GlaxoSmithKline公司的乙型肝炎疫苗Fendrix)等,但应用范围较小.

  • CpGODN的免疫作用与哮喘的治疗

    作者:黄静;杨远;林勇

    早年发现,肿瘤患者注射天然细菌制品后可以明显减轻其症状,后来证实是细菌DNA介导了抗瘤作用.随后的多项研究也发现了细菌DNA的免疫刺激作用[1].细菌DNA特定序列中存在非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序列(几率为1/16)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哺乳动物DNA中存在此序列的几率仅1/64,且多以甲基化状态为主,因此不会激活自身免疫[2].含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的寡核苷酸链(CpG oligodeoxynuleotides,CpGODN)又称免疫刺激序列(immunostimulatory sequences,ISS)或CpG基序(CpG motifs),是模仿细菌的此DNA序列而合成的,它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及表面黏附分子,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在治疗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疫苗研究等方面有独特价值.

  •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难民;田海林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酵母菌、植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生物材料,甚至动物模型中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报道.该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基因修复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突变纠正率与寡核苷酸链的结构、转运体系、靶基因的转录、DNA的复制、错配修复、损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有关.

  • 短寡核苷酸链高效转染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作者:周洪昌;高宇辉;邵圣文;张慧;张婷

    5%山梨醇连续2次同步化恶性疟原虫培养物(8h窗口),培养16h后,直接孵育组(A组)将50μl含寡核苷酸培养基与450 μl恶性疟原虫培养物(5%虫血率,1%血压积)混合孵育,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B组)将50 μl转染复合物(含寡核苷酸链和转染试剂)与450μl恶性疟原虫培养物混合孵育,培养5h后重悬,分别取出250μl,1 500×g离心3 min,收集沉淀,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剩余细胞经RPMI 1640培养基洗涤1次后,加入500μl含2%新鲜红细胞的培养基,继续培养12h至第2个细胞周期,再次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可明显观察到感染红细胞中标记探针的绿色荧光,而直接孵育组未观察到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小分子寡核苷酸转染疟原虫的效率可达(47.40±3.39)%,高于普通孵育法[(0.60±0.27)%],且该组在第2个周期中维持转染率约(26.85±2.90)%,而直接孵育组在第2个细胞周期则几乎检测不到.提示利用纳米转染试剂Entranster-R能提高寡核苷酸转染疟原虫的效率.

  • CpG ODN对哮喘气道MMP-9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静;杨远;林勇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的寡核苷酸链(CpG ODN)对哮喘气道重塑和气道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致敏激发的小鼠慢性哮喘模型为对象,观察对照组、哮喘组、CpG ODN组及地塞米松组之间支气管壁厚度改变及气道MMP-9表达.结果:(1)CpG ODN组和地塞米松组的支气管壁厚度大于对照组而小于哮喘组(P<0.05),而CpG ODN组和地塞米松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2)CpG ODN组和地塞米松组MMP-9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于哮喘组(P<0.05),CpG ODN组和地塞米松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哮喘小鼠气道壁明显增厚,而早期行CpG ODN干预则可抑制肺内MMP-9的表达而减轻气道重塑.

  •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汝艳;田海林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酵母菌、植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生物材料,甚至动物模型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报道.早期使用的多是闭环状的嵌合型RNA-DNA链,后来发现单链DNA也同样具有突变修复功能.由于这一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进一步探索其纠正机制、优化寡核苷酸链结构、提高其转运及突变纠正率成为必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