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不耐受巯嘌呤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PMT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马晓莉;李伟京;郑杰;王彬;金眉;张大伟;李志刚;张玉祥

    本研究分析严重不耐受巯嘌呤(6-M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序列,以探讨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更安全合理地应用6-MP提供依据.对2004-10-1 - 2007-9-30在我院规范应用BCH-2003-ALL化疗方案的ALL儿童,按NCI-CTC V2.0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处于6-MP维持化疗期,出现3-4度不良反应(即严重不耐受)ALL患儿的TPMT基因序列.为保证测序的准确性,将TPMT基因(NM_000367)编码区的738 bp片段分3段分别进行双向测序.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33例ALL患儿中,61例为严重不耐受6-MP,剔除其中2例无标本患儿,对59例进行了TPMT基因测序.其中单纯骨髓不良反应37例,肝脏和骨髓不良反应9例,单纯肝脏不良反应12例,皮肤不良反应1例.59例中男39例,女20例,中住年龄67个月(17- 183个月).在59例患儿中,57例发现C474T变异,变异率为96.6%,其中杂合突变21例,纯合突变36例.又对10例6-MP耐受性好的ALL患儿进行TPMT基因测序.结果显示,8例也出现CA74T变异,均为纯合突变,变异率为80%,说明TPMT基因CA74T变异与6-MP严重不耐受无关.结论:TPMT基因(NM_000367)编码区的738 bp片段中CA74T变异率极高,但与6-MP耐受性无关,提示ALL患儿6-MP的严重不耐受可能与TPMT编码区基因的变异无关.

    关键词: ALL 儿童 6-MP TPMT基因
  • PD98059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倩玉;魏旭东;陈琳;尹青松

    本研究检测阻断Ras/Erk信号通路对原代人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重要转录因子c-fos、c-jun、TAK1基因表达的影响.筛选PD98059作用的佳有效浓度和时间,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检测PD98059作用于原代ALL细胞前后和正常人原代细胞的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人原代细胞相比,处理前原代ALL细胞c-fos、TAK1 mRNA的相对表达升高(P值分别为0.014和0.017).经PD98059处理后原代ALL细胞中c-fos、c-jun、TAK1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为:c-fos、c-jun mRNA 7个样本均低表达,TAK1 mRNA 5个样本低表达,2个样本高表达;较处理前c-fos、c-jun、TAK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值均为0.018).处理后原代ALL细胞与正常人原代细胞相比,c-fos、c-jun、TAK1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原代ALL细胞的c-fos和TAK1基因的活性增高,阻断ALL细胞的Ras/Erk信号通路可导致重要转录因子c-fos、c-jun、TAK1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 急性髓系白血病M1的免疫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赵菲;陈燕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1(AML M1)免疫学特征及其预后,同时探讨其与AML M2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学鉴别的要点.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7例M1的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17例进行核型分析;另外,选择同期51例M2的初诊患者及58例ALL初诊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M1患者的CD33阳性率达到100%,且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M1患者的CD11b、CD15、MPO、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M2患者(p<0.05);Ly+AML的M1患者的T系抗原阳性率高于Ly+AML M2患者(p<0.05);与ALL Pro-B相比,AML M1患者高表达HLA-DR,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T系抗原CD4、CD7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ALL Pre-B相比,M1患者高表达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T系抗原CD4、CD5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T-ALL相比,M1患者早期抗原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均显著高表达(p<0.05);M1患者中CD7+患者CR率和CD7-患者CR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4+患者CR率和CD34-患者CR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1患者CR率低于M2患者(p<0.05),其达到CR的时间长,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高(p<0.05),高白细胞白血病的CR率低(p<0.05).结论:M1患者的髓系抗原CD33、CD13均高表述,早期抗原HLA-DR也高表述,但髓系抗原CD11b、CD15、MPO、CD117表达不高,T系抗原CD4、CD7高表达;M1和M2免疫学方面没有明确的、特征性的标志可用来鉴别,但M1患者的CD11b、CD15、MPO、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M2患者,在鉴别M1与M2时可作为参考指标之一;形态学上不易分辨的AML M1和ALLPro-B,ALLPre-B,T-ALL可以通过免疫学特征的分析得到鉴别;CD117主要表达于AML,对于AML和ALL的鉴别诊断有意义;M1患者的预后比M2患者差.

  • PI3K/AKT信号通路在急性白血病中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伟丽;张英弛;曾慧敏;华春兰;魏蔚;许静;竺晓凡;程涛;袁卫平

    本研究探讨PI3 K/AKT通路中的PTEN、CCND1、mTOR、RICTOR、FOX0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与正常人中表达的差异,以期查明PI3 K/AKT通路在白血病中是否存在通路失调.随机收集16例骨髓标本,其中白血病12例(AML 6例,ALL 6例),正常骨髓标本4例.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PI3K/AKT通路中的PTEN、CCND1、mTOR、RICTOR、FOX0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管家基因GAPDH为内参,按2 -△△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PTEN、mTOR、RICTOR在AML、ALL中总体呈低表达趋势,PTEN在12例标本中有10例低表达,mTOR在12例标本中9例低表达,RICTOR在12例标本中7例低表达;FOXO1,CCND1在AML、ALL中则呈高表达趋势,FOXO1在12例标本中有9例高表达,CCND1在12例标本中7例高表达.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被激活.

    关键词: PI3K/AKT AML ALL 白血病
  • Phi小体染色方法的改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旭波;卢兴国;严丽娟;肖希斌;吴东;徐根波;张晓红;赵小英

    本研究应用改良氢过氧化物酶(hydroperoxidase,HPO)染色法,分析探讨Phi小体形态学特征及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28例髓系或淋巴系肿瘤标本行改良HPO染色,观察比较各疾病组Phi小体检出率;随机双盲法选取AML 69例,均以2-氨基联苯氨为底物行HPO与过氧化物酶(POX)染色,观察比较颗粒阳性率与Phi小体检出数.结果表明:Phi小体以棒状和团块状两种形态为主,棒状Phi小体粗细、长短不一,团块状Phi小体多呈椭圆形,周边光滑.在AML-M3中检出柴捆状Phi小体;棒状Phi小体在AML-M1 -M5组的检出率依次为42.9%(6/14)、83.3%(15/18)、92.0%(23/25)、52.3%(11/21)、33.3%(5/15),团块状Phi小体检出率依次为28.6%(4/14)、66.7%(12/18)、11.1%(3/25)、33.3%(7/21)、20.0%(3/15).AML-M3组棒状Phi小体检出率与(M1+M2)或(M4+M5)组比较,(M1+M2)组团块状Phi小体检出率与M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HPO染色方法简便,Phi小体检出率高,颗粒阳性显著,对AML与ALL的鉴别、AML的分型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急性白血病Ly+AML型和My+ALL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斌;李睿;吴辉菁;陈燕

    为了研究Ly+AML(表达淋巴系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y+ALL(表达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AL(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预后,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AL(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EGIL(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积分系统,将患者分为5组:ALL 43例,AML 53例,Ly+AML 39例,My+ALL 53例,BAL 9例.结果表明:Ly+AML(淋系抗原以CD7表达常见,占53.8%)与My+ALL(髓系抗原以CD13表达常见,占47.2%)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完全缓解(CR)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y+ALL的例数相对更多.ALL与My+ALL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CR率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与Ly+AML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及CD34阳性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的CR率相对更高.BAL与Ly+AML和My+ALL相比,虽然BAL患者的CR率(仅37.5%)明显低于前两者(分别低了16.8%和27.8%),但是由于BAL的例数太少,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y+AML的临床化疗可能应兼顾AML+ALL的两方面,因为它的预后因淋系抗原的表达而更差;而对于My+ALL来说,它的预后并没有因髓系抗原的表达而与ALL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与ALL相同的化疗方案.

  • 123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例分析

    作者:曾慧敏;郭晔;衣晓丽;周剑峰;安文彬;竺晓凡

    为了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对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的123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患者中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各亚型分布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等特征.结果表明:ALL、AML患儿男女比例为分别为1.80:1及1.73:1.发病年龄高峰为2岁至6岁,中位年龄6岁,其中ALL发病年龄高峰为2-5岁,AML没有明显的发病年龄高峰.冬季为患儿发病及出生季节高峰,1月份为患儿发病及出生月份高峰.免疫学分型显示,631例ALL患者中B-ALL占89%,T-ALL占9%.在361例AML中M0一M7各亚型白血病所占比例分别为0.3%、2.2%、29.8%、20.9%、8.1%、25.2%、4.1%、4.6%.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631例ALL儿童中TEL/AML1阳性占23%,BCR/ABL阳性占7.4%,MLL阳性占4.1%,E2A/PBX1阳性占2.1%.在361例AML儿童中,19%患儿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18%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4.2%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有影响,白血病各亚型发病率不一.

  •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作者:秦晓铧;陈立;陈国枢;谢晓玲;黎国伟;许先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 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10 月~2011 年5 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 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 例完全缓解,7 例部分缓解,3 例未缓解,3 例死亡.33 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 例感染,22 例黏膜炎,21 例肝功能损害,8 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 个月,30 例死亡,20 例于CR 状态下维持生存,5 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 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关键词: Hyper-CVAD ALL 疗效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年后转为白血病1例

    作者:孔荣;邱宏春;吴鹏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刺激自身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导致红细胞破坏,寿命缩短的一种常见且难以根治的贫血.

  • 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作者:刘伟;申徐良;郭睿鹏;欧玉英

    目的:检测ALL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直接法对42例ALL患者的骨髓/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2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10例(23.8%),异常核型32例(76.2%),其中结构异常19例(59.4%),数目异常者9例(28.1%),另有4例(12.5%)数目并结构异常者;儿童ALL染色体数目>50条的超二倍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成人ALL(P<0.05),且疗效较好;而儿童ALL伴有t(9;22)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成人ALL(P<0.05),与成人ALL伴有t(9;22)疗效无差异(P>0.05);伴有t(9;22)的异常核型与正常核型ALL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AL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频率较高,重现性核型异常为t(9;22);染色体核型的改变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伴有t(9;22)的ALL患者,治疗反应差,而正常核型及其它异常核型的ALL患者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ALL
  • 伴t(9:22)(q34;q11.2)异常的急淋形态学探讨

    作者:徐海;彭敏峰;吕凌云

    目的:探讨伴t(9;22) (q34;q11.2);BCR-ABL11与无t(9;22) (q34; q11.2);BCR-ABL11 ALL形态学.方法:用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分子检查确诊伴t(9; 22) (q34; q11.2);BCR-ABL11 ALL12例,另以遗传学正常且无BCR-ABL11、ETV6-RUNX1和11q23异常的B-ALL16例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组形态学上的异同.结果:12例t(9;22)(q34;q11.2);BCR-ABL11 ALL大型原始淋巴细胞(86.00±13.55%vs51.20±20.62%)及其异形胞体(47.75±11.26%vs25.58±9.70%)和异形胞核细胞(45.42±18.44% vs26.83±10.38%)都有意义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LL的形态学与伴t(9;22)(q34;q11.2);BCR-ABL11 ALL有一定关系,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疑似某些遗传学和分子表型.

  •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李晓云;许琳琳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的84例AL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TX浓度和四氢叶酸钙(CF)总需要量,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0h和20h的MTX血清浓度及骨髓抑制、肝功肾功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44hMTX浓度、CF需要量以及消化道症状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MTX血清浓度、CF解救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复发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段连宁;纪树荃;陈惠仁;王恒湘;闫红敏;朱培瑜

    0 引言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差,首次完全缓解(CR)后早期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主张对该类患者在首次CR后即给予骨髓移植(BMT).尽管如此,移植后复发率仍然高达30%~40%,近几年半相合骨髓移植[1]和移植后免疫细胞治疗方法的成熟[2],已经使Ph+ALL的疗效有进一步提高.现报告1例经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复发的Ph+(bcr/abl+)ALL治疗情况.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雷利平

    运用护理程序,重点抓住入院期、住院期和出院后3个时期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ALL)患儿及家长的需求,进行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具体的健康教育,使医患、护患之间达成共识,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了该病治疗的预后.

    关键词: ALL 健康教育 实践 思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