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胃交界部癌52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何宏涛;杨杰;王占东

    食管胃交界部癌发生于食管胃交界处黏膜,具有与食管癌和胃癌不同的特征.因为食管胃交界部癌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组织起源、分类及其合理有效的治疗已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对食管胃交界部癌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1-3].本文对我院2006-2008年间收治的食管胃交界部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从中总结出经验,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 作者:

    关键词:
  • 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刘巍;宋丽楠;关丽云;陈勇;王士杰;郝希山

    目的:对行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的372例生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有利于采取相应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一般情况问卷、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研制的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食管癌专用量表OES-18电话、信访患者.选取性别、年龄、户籍等11个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得分方面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不同;非自费患者(包括医保、公费、合作医疗等)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困扰大于自费患者;性格外向患者在躯体、情感、认知、社会、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均优于性格内向患者;患者在知情情况下,角色功能优于不知情的情况,呼吸功能受到困扰较小;精神良好患者在情感功能、呼吸功能、食欲方面较其它两组表现较好,精神较差患者在躯体功能、疼痛、睡眠、便秘方面表现较差;术后1~2年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好,腹泻的困扰较其它两组明显,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较好.结论:不同因素影响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的不同领域,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复方斑蝥胶囊对老年晚期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丽华;孙艳;曲荣锋

    近年来胃远端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而食管胃交界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尤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著[1,2],亚洲亦有明显上升,日本Kusano等[3]报道1962 ~1965年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为2.3%,2001~2005年上升到10.0%,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倾向[4].由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局部活检取材困难,早期检出率很低,影响了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和治疗效果.复方斑蝥胶囊由斑蝥、人参、黄芪、半支莲、刺五加、三棱等11味中药组成[5],具有破血消肖淤、攻毒蚀疮之功效,临床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良好.本文对老年晚期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采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DOX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癌和远端胃癌的效果评价

    作者:魏尉;李东正;李刚;顾荣民;明学志;陈环球;文旭

    目的 探讨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及远端胃癌(distal gastric cancer,DG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间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8例,其中食管胃交界部腺癌18例(AEG组),远端胃癌40例(DGC组),术前行DOX方案化疗2周期,于化疗后14~21 d行手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后AEG组CR 3例,PR 12例,SD 3例,PD 0例,总有效率为83.3%;DGC组CR 2例,PR 20例,SD 17例,PD 1例,总有效率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及GC的R0切除率分别为88.8%及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AEG组2年生存率(77.8%)比DGC组(75.0%)亦无统计学差异 (均P>0.05).结论 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食管胃交界部癌较远端胃癌效果更好,缩小肿瘤、降低分期更明显,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 小切口开胸治疗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探讨

    作者:张西海

    目的 探讨前外侧直线小切口开胸术微创治疗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第五肋间前外侧直线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前至距肋弓2 cm,后至背阔肌前缘,拉钩将背阔肌拉向后方,沿前锯肌束方向纯性分开前锯肌,显露第五肋间,进胸手术.结果 本组40例,其中胸下段食管癌1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22例,平均手术时间120 mim,切口长度平均10~12 cm,开胸失血量<30 ml,术后平均住院9d,手术出血少,患者术后1-2 d可下床活动,疼痛轻微,术侧上肢无明显运动受限.结论 前外侧直线小切口开胸术具有损伤小、显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

  • 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肠内营养89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德存;疏玉玲;卞企梅;任高飞

    目的 总结89例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早期(24 h后)经术中放置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 d测定体质量、血清清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临床观察营养期间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结果 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7 d体质量、血清清蛋白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全组质量均能耐受早期营养支持,未发现有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明显异常.结论 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安全可行,无严重并发症.

  • 食管胃交界部癌影像学征象与手术路径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作者:刘凯莉;唐磊;王之龙;李晓婷;张晓鹏

    目的 通过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和CT两种手段结合,评价相关影像学指标与食管胃交界部(EGJ)癌手术路径(单纯经腹或胸腹联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初诊EGJ癌并行根治性切除的35例患者资料.术前均行X线造影及胸腹部增强CT扫描.X线造影选择半立位大角度右前斜位测量贲门口至食管受累上缘的长度.CT轴位及重建冠、矢状位图像上测量癌肿累及食管的长度,并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开胸与非开胸组X线造影及CT各方位测量EGJ癌累及食管长度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种方法判断手术是否需要开胸的评价效能.结果 经胸腹联合手术切除15例,经腹部手术切除20例.X线造影和CT矢状位测量所得癌肿累及食管长度在单纯经腹和胸腹联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联合组长度值较大.比较4种手段测量所得癌肿长度预测手术是否开胸的效能,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分别为0.737(X线造影)、0.716(CT矢状位)、0.591(CT冠状位)及0.561(CT轴位).取X线造影显示癌肿累及食管长度>4 cm作为截割点判断手术需要开胸,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70%.进一步联合CT判断食管旁或隆突淋巴结转移者评价术中开胸的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由0.737提高至0.847,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提高至93.33%和70%.结论 X线造影测量食管浸润长度和CT评价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与EJG癌手术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相关性.

  • 胸腹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作者:沈凤;黄铁碧;何承斌

    目的::观察胸腹联合治疗食管胃交界部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86例患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其中采取胸腹联合治疗的患者43例,采取单纯开腹治疗的患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腹联合组手术时间(355.25±30.58)min高于单纯开腹组(271.01±14.25)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组数、肿瘤距食管残端距离方面,胸腹联合组分别为(35.2±1.59)枚、(4.95±0.25)cm,均优于单纯开腹组(29.5±1.53)枚、(1.06±0.21)c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胸腹联合组18.6%,显著低于单纯开腹组7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联合治疗因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手术时间也相对较长,但对肿瘤的切除更彻底,对淋巴结的清扫组数也更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前患者体征监测及评估是手术开展的基本前提,当患者满足开胸手术适应证时应优先采取胸腹联合手术治疗。

  • 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

    作者:王金栋;朱守营;李为;赵田;严文俊;陆源建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60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吻合组(A组)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常规吻合术,抗反流吻合组(B组)在常规吻合基础上行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男45例、女14例,年龄61.6(40~73)岁.术后6个月至1年39例患者(A组18例,B组21例)参加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症状问卷调查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烧心、反食、反酸症状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评分以及RDQ评分高于12分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胃镜检查两组均无吻合口狭窄发生,两组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B组反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32).结论 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有减轻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观察.

  • 食管胃交界部癌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金栋;赵田;阎敏;严文俊;韩冬;马韵生;王伟林

    目的 对比食管胃交界部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148例,男111例,女37例,平均年龄64(47~77)岁.根据术前评估和肿瘤外侵情况不同对1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分为3组.A组:81例,行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B组:20例,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C组:47例,行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术后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观察复发转移率和病死率,并且用EORTC QLQ问卷表对随访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结果 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762)和手术死亡率(P=0.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3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术后1年3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为100%.术后1年A组、C组患者躯体功能(P=0.037,0.000)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0.035,0.006)明显高于B组,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情绪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5).A组、C组患者术后疲劳(P=0.040,0.006)、食欲丧失(P=0.045,0.02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P=0.033,0.048)明显低于B组;A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C组(P=0.009),失眠症状评分高于C组(P=0.028);反流症状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P=0.025,0.021). 结论 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差,而行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可能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 AJCC/UICC第八版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TNM分期解读及中文版主要内容

    作者:李浩淼;孙海波;郑燕;刘士磊;刘先本;邢文群;解读;秦建军

    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联合发布的第八版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TNM分期已经出版,即将施行.一直以来,TNM分期系统在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版的TNM分期在原第七版分期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大改进,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将对这些改进及不足之处进行深入讨论.

  • 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胃管状成形术后吻合口瘘12例保守治疗方法的探讨

    作者:拉尔布;李正希;肖航宇;徐孟;张曜;黄刚;彭林;韩泳涛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胃管状成形术后颈部、胸部吻合口瘘和腹部膈下吻合口瘘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对389例食管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胃管状成形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结果:颈部吻合口瘘3例,3周~4周治愈出院;胸内吻合口瘘8例,1月~3月治愈出院;腹部膈下吻合口瘘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胃管状成形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安全,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光杰;赖应龙;梅波;谭雄;赵永生;首云蓝;杨绍福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进食量、进食频率、胃排空情况及体重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3%),胃食管反流症状者13例(27.0%),进餐量与术前进餐量之比为(0.83 ±0.14)kg,每天进餐频率为(4.1±1.2)次,体重恢复到术前的患者占41.5%.结论: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能降低食管胃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和全胃切除的可能性,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减小术后饭量损失,利于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贲门肿瘤较大(胃体侵犯较多)和胃体较小者.

  • 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任志;李龙;付茂勇

    目的:探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50例手术均顺利.2例吻合口炎症,5例慢性残胃炎,部分有胸痛、上腹胀痛、反酸、腹泻等症状,未出现吻合口瘘及狭窄.结论: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术式对食管胃交界部癌的临床疗效探析

    作者:连爱民;方勇

    目的 探讨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两种术式对食管胃交界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过去5年AEG患者手术及随访情况,比较不同术式对食管胃交界部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22.5±34.6)ml,肛门排气时间(2.6±1.1)d,下床活动时间(4.1±1.3)d,住院时间(10.1±1.5)d;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164.2±28.9)ml,肛门排气时间(4.9±2.6)d,住院时间(15.2±5.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8±3)枚,传统手术组清扫(29±4)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发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1.59%,中下纵膈淋巴结转移率28.57%,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8.10%,与传统手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传统手术组32.17%,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腔镜组复发转移率4.76%,传统手术组4.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2,P=0.095).结论 腔镜手术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现能力与传统手术各有优势,临床可酌情推广应用.

  • 三种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入路比较

    作者:毛承毅;明波;文兵;吴国俊;何文武

    目的 分析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三种入路方式的围手术期差异,为临床制定手术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腹组(A组)96例,经上腹右胸组(B组)36例,经左胸组(C组)12例.主要分析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上切缘距肿瘤上缘长度、淋巴结清扫程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A组[(196.9±53.3)min]<C组[(205.0±73.1)min]<B组[(309.2士65.9)min],上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A组[(3.19±0.49)cm]<B组[(4.60±0.61)cm]及C组[(4.47土0.68)cm],隆突淋巴结总数:A组(0个)<B组[(1.33±0.23)个]及C组[(1.00士0.0)个],隆突淋巴结转移程度:A组(0.0%)<B组(16.6%)及C组(16.7%),术后引流量:B组[(364.1±295.3)ml)]>C组[(165.0±141.0)ml]>A组[(162.8±119.2)ml],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B组(22.2%)>A组(5.2%)及C组(8.3%),平均住院时间:B组[(24.1±3.9)d]>A组[(21.7±2.6)d]及C组[(22.7±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程度、吻合方法、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呼吸肌支持时问、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术后乳糜胸或乳糜腹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经上腹右胸联合手术增加了围手术期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但与其他入路方式无实质性差异,而且能充分地进行清扫淋巴结,尤其是隆突部位以上的纵膈淋巴结,肿瘤学根治方面更适合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手术治疗.

  • 淋巴结转移对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邓新娜;范晓燕;贺丽亚;高飞;张洪珍;刘淑贞;蔡建辉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906例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及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阳性淋巴结个数在0、1-3、>3个三个级别的预后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度在0、>0-20%、>20%三个级别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 =0.000);淋巴结胸腹部联合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隆突下淋巴结阴性的N1M0期、T2N1M0期、T3N1M0 期胸段食管癌预后明显优于阳性组(P<0.01).食管胃交界部癌组:N0期病例预后优于N1、N2、N3期病例(P<0.05);淋巴结转移度在0、>0-50%、>50%三个级别的生存曲线预后差异显著(P<0.05);胸腹部联合淋巴结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转移范围均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影响食管癌的预后,应重视该区的清扫.淋巴结转移度是食管胃交界部癌预后的重要指标.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淋巴结清扫不同范围的各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

  • 食管胃交界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胃瘫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杨艳

    针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患者1510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5例,发生率0.3%.食管癌术后胃瘫病人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道营养和胃肠减压,对病人营养液的输入、胃减压、口腔及心理进行综合护理;5例病人14d~53d(19d±7d)拔管,临床痊愈,无再次插管及手术者;经肠道营养后病人血清前白蛋白较前增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