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WIST表达与恶性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雪妮;周天;李泉旺;胡凯文

    Twist是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为新近发现的癌基因.Twist能够编码凋亡抑制蛋白,参与多种上皮来源肿瘤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调控肿瘤血管、淋巴管的生成等过程,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Twist表达增高,开展Twist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联性的研究对临床预防、治疗癌症转移意义重大.

  • MMP-9、MMP-14、MMP-2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钱红;曹桂明;牛国梁;杨梅;黎晴

    [目的]探讨MMP-9、MMP-14、MMP-2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MMP-14、VEGF-C的表达水平;用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结果]MMP-9、MMP-14、MMP-2与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远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并呈正相关关系(r=-0.27、0.35、0.27、0.26);浸润性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MMP-14、MMP-2与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

  • 子宫内膜淋巴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艳艳;刘依男;付艳

    近年,VEGF-R3、LYVE-1、podoplanin和PROX-1等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为研究淋巴管的特征与淋巴管形成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应用这些特异性标志物,多种组织中淋巴管的形态及特征逐渐明了,但是,子宫内膜中淋巴管的分布,各家报道不一,现简要综述淋巴管形成机制的新进展,并且对子宫内膜淋巴管形成的研究做一总结.

  • 淋巴管形成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关系

    作者:赵壮红;晏聃;周代娇;张慧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全世界范围内各年龄段人群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虽现在大量研究已了解到HSK除了可以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外,还能诱导淋巴管扩展到角膜,并且淋巴管形成在HSK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针对淋巴管形成的研究进程却远落后于角膜新生血管.本文对近年来淋巴管在HSK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进一步了解淋巴管形成与HSK的关系,为角膜疾病的治疗探索新的契机.

  • 淋巴管形成及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喉癌转移的关系

    作者:孙本路;詹晓东;蒋成义

    目的:研究淋巴管形成及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th-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作为淋巴管内皮标记物,标记喉癌组织中淋巴管并测量淋巴管密度,以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ath-D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黏膜、喉癌组织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及临床分型分组中无明显差异.②毛细淋巴管密度在癌周正常组织与癌旁以及在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及病理分级分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微淋巴管密度增高及Cath-D表达增高能促进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②微淋巴管密度增高和Cath-D表达增高在喉癌组织中有一定相关性,在喉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P表达和淋巴管计数及其意义

    作者:袁运长;夏振坤;尹邦良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和淋巴管计数,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7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TP和淋巴管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 70例NSCLC组织TP阳性46例,阳性率为65.7%.TNM分期的Ⅰ(Ⅰa/Ⅰ b)期、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Ⅰ和Ⅱ级病例TP阳性率及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HP明显低于TNM分期的Ⅱ和Ⅲ期(Ⅱa/Ⅱb和Ⅲa/Ⅲb)、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Ⅲ和Ⅳ级病例(P<0.05或0.01),鳞癌与腺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P阳性病例中的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中的淋巴管计数(t=7.529,P=0.000<0.01).结论 TP表达和淋巴管计数与NSCLC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评估NSCL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NSCLC组织分泌的TP可能具有促淋巴管生成的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志强;李海刚;谢德荣;张惠忠;沈溪明;曾韵洁;曾弘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和VEGFR-3是促进恶性肿瘤淋巴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本文旨在研究VEGF-C和VEGFR-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复发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58%)VEGF-C阳性,32例(42%)VEGFR-3阳性.NSCLC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r=-0.32,P=0.018);VEGF-C及VEGFR-3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LVD、肿瘤大小及术后生存期有关.NSCLC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相关(r=0.23,P=0.045).结论:VEGF-C和VEGFR-3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它的高表达提示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 乙酰肝素酶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癌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曾超;眺运红;张淼;尹金宝;李洪梅;唐加步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乙酰肝素酶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宫颈癌标本中乙酰肝素酶、HIF-1α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率为75.8%,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6.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乙酰肝素酶和HIF-1α阳性表达病例中淋巴管密度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乙酰肝素酶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58,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表达与HIF-1α有关,二者参与宫颈癌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

  • MMP9和MMP14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黎晴;杨梅;曹桂明

    目的 探讨MMP9、MMP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组织中MMP9、MMP14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用D2-40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结果 MMP9、MMP14在乳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9、MMP14表达与肿瘤大小、导管癌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周区淋巴管密度(LVD)均值明显高于中心区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的LVD均值,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MMP14表达状况与癌周区LVD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MP9、MMP14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成正相关关系.

  • 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及与COX-2蛋白的关系

    作者:张惠忠;魏益平;华平;李海刚;刘金耿;吴澄

    目的 研究Survivin和CO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及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情况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77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呈阳性41例,阳性率为53.2%.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LVD、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COX-2蛋白表达阳性29例,阳性率为37.7%;COX-2蛋白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Survivin和COX-2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8,P<0.001).结论 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在NSCLC中的抑制癌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

  • 肿瘤淋巴管形成与淋巴转移研究进展

    作者:张清华;伍晓汀

    目的 介绍肿瘤淋巴管的特点以及促进和抑制肿瘤淋巴管形成的基础、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对淋巴管的结构特征、淋巴管内皮分子标记物、肿瘤淋巴管的起源、认识进展、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因素、肿瘤淋巴管形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抗肿瘤淋巴管形成治疗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 结果 在肿瘤形成、发展的同时伴有淋巴管增生,增生的肿瘤淋巴管及其结构特点有利于肿瘤的淋巴转移,近年来抗肿瘤淋巴管增生以及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动物实验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结论 肿瘤的淋巴管形成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抗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又一新兴途径.

  • 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陶茜;陈玉刚;郑煦光;杨海涛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检测96例大肠癌中心区、周边区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VD),观察淋巴管浸润(LVI)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中心区LVD明显高于周边区及正常组织(P<0.01).周边区淋巴管具有功能性,其LVI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周边区淋巴管形成与浸润是判断其转移和不良预后的依据.

  • 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淋巴管密度间相关关系

    作者:王艳;汪洪志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用CD68标记TAMs,用D2-40标记淋巴管,光镜下对TAMs及LMVD进行计数、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的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域,肿瘤周围微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P<0.001),直肠癌组织中TAMs计数与肿瘤周围LMV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39),TAMs计数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AMs可能在肿瘤周围淋巴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继而进一步促进淋巴结癌转移.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