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建勋;李新春;孙翀鹏;钟志伟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 DDR)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81例患者的DDR腰椎侧位影像,使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中多级图像对比增益法,又称"交响乐"功能(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 MUSICA)进行后处理,同时取另81例患者进行普通X线摄影,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技师各2名对所有的腰椎侧位影像进行分析,采用常规影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的影像质量.结果 (1)DDR腰椎侧位影像质量影像评分为13.00,普通X线影像评分为8.96,经非参数检验的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依赖负秩计算的统计量(Z=-7.88,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R腰椎侧位组明显优于普通平片组;(2)81例中DDR腰椎图像显示满意率为92.6%(75/81), 普通X线平片显示满意率为61.7%(50/8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89, P<0.01). 结论 与普通X线影像相比,DDR影像能更好的显示下部腰椎椎体、附件及周围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有利于放射诊断工作.

  • 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群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朱继华;张卫国;张延军;刘莹

    目的为了了解大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水平和特点,以便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女性Ward氏区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其他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女性腰椎前后位、骨股近端峰值骨量大于男性相应部位的峰值骨量,腰椎各部位BMD与股骨近端BMD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女性Ward氏区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其他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女性腰椎前后位、股骨近端峰值骨量大于男性相应部位的峰值骨量,有显著差异(P<0.05).腰椎各部位BMD与股骨近端BMD存在相关性(P<0.05),但r值在0.1~0.3之间,两个部位的测量不能相互替代.

  • 河南地区正常人腰椎侧位及侧位区域骨密度的检测分析

    作者:刘志成;王晓红

    目的了解河南正常人群腰椎侧位及侧位区域骨密度数据,为该部位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河南地区961例正常人作了腰椎前后位和侧位骨密度检测,并对其中714人侧位区域骨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不管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各年龄段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值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检测结果为该地区诊断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质疏松提供了正常参照值,并提出腰椎侧位区域骨密度检测在早期诊断骨质疏松上的实用性.

  • 通过上下相邻椎体高度测量计算病椎原始高度的可靠性

    作者:丁旭明;赵智

    通过上下相邻椎体高度测量计算病椎原始高度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尤其在椎体骨折治疗时用来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我们以2008年7月~2008年12月我院放射科数据库中颈椎、胸椎和腰椎侧位X线片作为研究对象,对通过上下相邻椎体高度测量计算病椎原始高度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报告如下.

  • 腰椎侧位片表现与椎间盘病变相关性研究(附2000例对比分析)

    作者:何清华

    目的:探讨腰椎侧位片表现与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例患者腰椎侧位片和CT椎间盘片的影像表现以及两者相关性。结果腰椎侧位片表现异常同时伴有椎间盘病变1790例(89.5%)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腰椎侧位片有前缘钝圆、腰椎后缘骨质增生后突、椎间隙异常者,有椎间盘病变存在的可能性。

  • C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腰椎侧位中的应用

    作者:张捷

    目的:探讨CR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提高体厚较大的腰椎侧位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对500幅体厚大于30 cm的腰椎侧位影像进行图像的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的调试.结果:利用窗宽窗位的后处理调节后,影像细微结构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符合率为39.0%,其中在骨皮质与骨小梁、腰椎小关节、腰椎间隙、影像细节方面的符合率分别为37.8%、68.0%、96.4%和36.4%.当再次利用腰椎filter(过滤器)的调节后,影像的细微结构诊断要求的图像符合率为86.4%,在骨皮质与骨小梁、腰椎小关节、腰椎间隙、影像细节方面的符合率分别为86.8%、91.6%、100.0%和51.4%0结论:提高了结构显示的层次,丰富了诊断的信息量.

  • 甲状旁腺激素基因多态性对广东地区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杨艳红;林凯;邓海鸥;智喜梅;蔡雪珍;蒋文玲;王瑞雪;董婷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广东老年人549例,年龄65~87岁,平均(71.03±7.37)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PTH基因型.结果:549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382例,69.6%;Bb型148例,27.0%;和bb型19例,3.4%.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根据性别将其分为男性及女性群体,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分析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不同的基因型之间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0.05).结论: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老年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