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蝶啶荧光分析法在丝光绿蝇成虫日龄推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光辉;叶恭银;胡萃;李凯;徐小虎

    目的:探讨蝶啶荧光分析法用于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成虫日龄及死亡时间推断的潜力.方法:将L.sericata成虫于16、20、24、28和32℃5种恒温下饲养,此后取样1次/2~3 d.取各日龄雌、雄成虫头壳于Tris-HCl(pH 8.0)缓冲液中匀浆,离心,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5种恒温下,雌、雄成虫头壳蝶啶含量与日龄均呈显著线性关系(r2>0.77,P<0.01);蝶啶积累速率与温度也呈显著线性关系(r2>0.88,P<0.01).应用蝶啶荧光分析法对自然温度下L.sericata雌、雄成虫日龄的估计表明,估计与实际日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2>0.87,P<0.01),其中雌成虫日龄估计误差平均为±1.5 d,雄成虫±1.7 d.结论:蝶啶荧光分析法可有效用于L.sericata成虫日龄的推断.

  • 应用HRM技术进行法医昆虫种属鉴定的初步研究

    作者:邓建强;李文慧;李亮;张文彬;龙仁;蔡继峰

    目的 对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在昆虫种属鉴定中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提取绿蝇头部、胸部、腿部组织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线粒体COI和16SrDNA区进行扩增检测,结果分别用HRM和DNA测序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RM方法对COI和16SrDNA基因检测均获得了检测峰,DNA测序COI基因区测序成功,16SrDNA基因区因扩增量少未能成功测序;两种方法对实验样本的胸部、腿部和头部组织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HRM和测序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法医昆虫的种属鉴定研究.

  • 重庆地区尸食性蝇类侵袭建群时间初步研究及法医学意义

    作者:唐瑞;万立华;吕宙;徐吕子

    目的:研究重庆主城区嗜尸性蝇类侵袭动物尸体并在其上建立群落的时间规律,探索其在死亡相关案件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在野外引诱丽蝇产卵,连续培养3代,建立封闭群.处死大鼠后放置野外,在距尸体不同距离地点同时释放2个封闭群,并分别标记.比较不同距离的蝇类原始栖息地、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死亡的动物尸体对蝇类侵袭及建群时间的影响,每组实验重复1次.结果:距离大鼠尸体100 m处释放的蝇类侵袭尸体的时间用M(Q1,Q3)表示是152.50(117.50,555.75) min,在尸体上建群的时间用M(Q1,Q3)表示是253.00(186.75,720.50) min,距离大鼠尸体1000m处释放的蝇类未对大鼠进行侵袭及建群.在比较不同时刻处死大鼠和不同季节处死大鼠对蝇类侵袭尸体及建群影响时:9时、14时及21时3组的侵袭时间分别是Tü9(100.67±61.59) min、Tii14(133.00±32.39) min、Tii21(683.83±119.38) min,建群时间分别是Tci(267.50±201.97) min、(198.00±39.41) min、(842.83±163.63) min.不同时刻的蝇类侵袭及建群时间的3组间比较(Tii+ vs.Tii14 vs.Tii21,H=11.942,P=0.003;T9 vs.Tci14 vs.Tci21,H=11.380,P=0.003)均存在差异,9时与21时的侵袭及建群时间比较(Tii9 vs.Tii21,H=8.308,P=0.004,Tci9Vs.Tci21,H=8.308,P=0.004)均存在差异,14时与21时的侵袭及建群时间比较(Tii14vs.Tii21,H=8,308,P=0.004,Tii14 VS.Tii21,H=8.308,P=0.004)均存在差异,21时蝇类对尸体的侵袭及建群时间长于9时与14时的时间.春、夏、秋3组侵袭时间及建群时间分别是(293.83±314.74、289.00±206.30、334.67±365.76,339.83±331.48、489.17±214.07、479.33±444.22) min.不同季节对蝇类侵袭及建群的3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ii春vs.Tii夏vs.Tii秋,H=0.573,P=0.751;Tci春 vs.Tci夏 vs.Tci秋,H=1.556,P=0.459),季节对蝇类的侵袭及建群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位于尸体不同距离的蝇类对尸体的侵袭及建群时间有影响,较远的距离会延迟蝇类对尸体的侵袭及建群,甚至不发生侵袭;重庆地区季节的变化对蝇类侵袭尸体及建群时间没有明显的影响,主要是白天和黑夜的差异,黑夜会延长蝇类侵袭尸体及建群的时间.本研究结果对命案现场中根据尸体的具体情况准确推断死亡时间有指导意义.

  • 铜绿蝇幼虫在不同脏器组织源食物上生长发育变化

    作者:王尧;杜琳敏;袁增琼;李学博;万立华

    目的:研究铜绿蝇幼虫在不同组织源的食物上生长发育变化.方法:在26℃恒温、相对湿度70%条件下,用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脑组织、肌肉与脂肪的混合物(6∶4)分别饲养铜绿蝇幼虫.每隔12h测体长和体质量,化蛹后测蛹的体长和体质量.统计幼虫及蛹的死亡率.推算各组幼虫发育总历期和成虫的性别比.结果:40%脂肪混合组与其他3组相比生长缓慢,达到大个体的时间延迟24 h以上.肝脏组幼虫体长(15.02±1.39) mm和40%脂肪混合组体长(14.85±1.43) mm明显小于脑组织组(17.53 ±2.08) mm、肌肉组(16.82±2.15) mm(F=5.440,P=0.003);肝脏组幼虫体质量(72.8±14.2) mg和40%脂肪混合组体质量(70.4±15.4) mg均明显小于脑组织组(89.6±19.2) mg和肌肉组(85.9 ±16.7) mg(F=3.320,P=-0.030).40%脂肪混合组蛹体长及体重均明显小于脑组织组和肌肉组(F=7.890,P=-0.001;F=9.280,P=0.001).40%脂肪混合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脑组织组、肌肉组、肝脏组(F=3.470,P=-0.040; F=4.720,P=0.035).结论:铜绿蝇幼虫在40%脂肪混合食物上生长发育历期较长,肝脏组和40%脂肪混合组幼虫及蛹的体长和体质量较小.

  • 两种饲料对丝光绿蝇第一代产卵的影响

    作者:艾予川;许兵红;郑斌;史明珠

    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昆虫,幼虫具有尸食性,主要以腐败尸体中的微生物为食,可寄生在人体皮下、泌尿生殖道、伤口、五官等部位,引起人类的蝇蛆病;还常常袭击羊、鸟类等,引起家畜以及家禽的蝇蛆病,对畜牧业有较大的危害性。由于其尸食性特点,在法医昆虫学领域以及环境净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另外,丝光绿蝇尚可作为一种昆虫资源在昆虫抗菌肽,几丁质及其衍生物,蛋白质资源等方面加以研究开发。但目前对其室内饲养的生物学知之甚少,本课题组[1]曾对其室内初步驯养进行了报道,现对丝光绿蝇室内驯养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深入,观察了两种幼虫饲料对其第一代产卵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野外蝇种引人 方法参照许兵红等[1],略有改变。将煮熟鱼置于野外阴凉处,引诱丝光绿蝇产卵,产卵后,让其在野外孵化,定期观察,待幼虫发育至3龄时,取回室内,放入饲料罐中饲养,每罐放置幼虫100头,再用牛皮纸扎口,用昆虫针在牛皮纸上扎100余个小孔,饲料罐置于养虫架上。

  • 丝光绿蝇驯养初期生物学特性观察

    作者:许兵红;陈正跃;艾予川

    近来,建立在尸食性昆虫饲养的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上的法医昆虫学成为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分支,其在刑事侦破中显示的优越性,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关注[1-2].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属于双翅目、丽蝇科,呈世界性分布,幼虫具有尸食性,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昆虫,常寄生在人体皮下[3]、泌尿生殖道、伤口、五官[4]等部位,引起人类的蝇蛆病;还常常袭击羊[5-6]、鸟类[7]等,引起家畜以及家禽的蝇蛆病,对畜牧业有较大的危害性.

  • 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旭东;李治华;张益鹄;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该季节人体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法医昆虫学较确切数据.方法: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的生长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在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首先飞临培养物产蛆,培养物放置4h见麻蝇幼蛆,幼蛆体长在幼蛆出生后的42h内与生长时间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幼蛆出生后96h变蛹,16d变蝇.结论:在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实验结果可作为郑州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的较确切数据.

  • 法医昆虫学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彩平

    法医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 主要用于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死亡时间的推断( PMI),特别是腐败尸体的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断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近年来开始利用昆虫进行死亡性质的判定、是否是移尸现场、尸体的个体识别等.本文阐述了法医昆虫学的研究历史、种类和尸源性昆虫在法医学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

  • 洛阳地区5种嗜尸性麻蝇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翟仙敦;赵琳琳;郑哲;张振;吕宙;夏志远;莫耀南

    目的 应用经典DNA条形码和28S rRNA基因鉴定洛阳地区5种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评价其在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麻蝇类标本18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Chelex-100法提取足部DNA,扩增并测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28S核糖体核糖核酸(28S rRNA)基因片段,BLAST比对后,与来自DNA条形码数据库(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的中国和韩国地区20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7.0软件整理分析所得序列,计算碱基组成、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形态学鉴定18只嗜尸性麻蝇归于3属5种.每个样本获得COI和28S rRNA的扩增长度分别为646bp和721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样本COI序列相似度99%以上,邻近法构建发育树Bootstrap值为1000,5种麻蝇可以较好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8个样本COI种内范围为0~0.022,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种间范围在0.057~0.090;赤尾麻蝇和红尾粪麻蝇种间范围在0~0.086.5种麻蝇的28S rRNA序列发育树显示,棕尾别麻蝇和急钩(亚)麻蝇明显各自聚类,其余3种成一类.结论 对于本研究中的5种嗜尸性麻蝇,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区分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28S rRNA基因只可以区分棕尾别麻蝇,二者可作为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 应用mtDNA COI基因序列鉴别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

    作者:李学博;丁春丽;赵峰;李亮亮;王清山;巩强;于晓军

    目的 探讨mtDNA基因序列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别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不同区域2科4属6个种30个蝇类样本,提取样本线粒体DNA后扩增COI基因序列,以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测序,以DNAMAN6.0分析软件分别截取498bp序列,用MEGA5.2软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各地区不同种属样本的序列差异.结果 6个种属的嗜尸性蝇类30个样本mtDNA的COI基因具有一定的序列差异,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1%~1.6%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2.2%~11.2%之间,6个种属通过系统发育树均可明确区分.结论 COI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对嗜尸性蝇类的种属检验具有重要帮助作用,可用于现场样本的准确、快速种属鉴定.

  • 新乡地区夏季常见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规律初步研究

    作者:武红艳;杨柳青;王波;袁皓月;翟英杰

    目的 研究新乡地区夏季嗜尸性昆虫的种类及其群落演替规律.方法 观察法研究新乡医学院动物房后偏僻草地上6只大白鼠和5只家兔尸体腐败过程中嗜尸性蝇类的主要物种及其群落演替规律.结果 该地区主要出现嗜尸性蝇类为双翅目3科7种,包括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黑尾黑麻蝇、厩腐蝇、元厕蝇,且呈现出演替规律性.结论 研究结果可作为新乡地区对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依据.

  • 深圳地区大头金蝇年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作者:马孟云;尹晓钧;董玉友;王禹;王江峰;赖跃

    目的 观察深圳地区优势嗜尸性蝇种大头金蝇在尸体腐败分解过程中的发育历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可能性.方法 在调查深圳地区嗜尸性昆虫物种谱系的基础上,设置自然环境下的家猪尸体腐败模型,观察记录大头金蝇到达尸体、蝇蛆出现、大量出现、开始离食、大量离食、开始化蛹、大量化蛹,蛹开始羽化和大量羽化9个发育历期关键时间点.同时,收集处理成虫和幼虫,测量体长并模拟二元方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结果 深圳地区不同季节中,大头金蝇在尸体上的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蛆虫的离食时间点和羽化时间点对应的腐败分期在各个季节基本相同,前者基本处于腐败期,后者处于后腐败期.该地区四季蝇蛆长随死亡时间的变化模拟成二项式方程,分别为春季:y=-0.000 2x2 +0.1475x-0.925(R2=0.989 3);夏季:y=-0.001 4x2 +0.316 6x-4.499 8(R2=0.970 1);秋季:y=-0.000 4x2 +0.187 8x-1.107 9(R2 =0.987 8);冬季:y=0.000 4x2-0.080 3x +4.367(R2 =0.994 9).结论 大头金蝇在尸体上发育历期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蛆虫的离食时间点和羽化时间点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参考价值.

  • 广州及杭州6种嗜尸性蝇类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察分析

    作者:王禹;王江峰;特来提·赛依提;王敏;胡萃;叶恭银

    目的 观察杭州和广州两地常见嗜尸性蝇类发育历期,为法医学应用昆虫学知识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杭州和广州两个地区,采集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 Meigen)、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rious)、绯颜裸金蝇(Achoetandrus rufifacies Macquart)、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obinean-Desvoidy)、家蝇(Musca domestica Linnaeus)和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 Aldrichnia)共6种常见蝇种的卵,采用不同温度下恒温饲养及密集取样方法,观察分析6种常见蝇种的发育历期时间.结果 广州地区观察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总体上在低温下发育历期较长,高温下较短,其中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耐寒能力较差.杭州地区观察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棕尾别麻蝇、家蝇和巨尾阿丽蝇,总体发育历期总趋势与广州相似,但较广州地区表现出更好的耐寒性.结论 本文所获数据可为相关地区实际案例的侦破提供依据或参考.

  • 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mtDNA分子标记的检测

    作者:夏冰;刘玉铭;王启燕;张红玲;戴佳琳;刘燚;吴爱民;黄江

    目的 应用mtDNA中COⅠ (348bp)、COⅡ (637bp)及16SrDNA (513bp)基因序列鉴定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的种属.方法 收集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标本,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提取胸肌DNA,扩增COⅠ (348bp)、COⅡ (637bp)及16SrDNA (513bp)基因片段,测序后用DNAMAN 4.0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拼接,NCBI中的BLAST、MEGA 5.2软件包对所得序列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COⅠ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12.55%,种间范围在3.0% ~ 18.6%,种内范围在0% ~0.7%;COⅡ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13.73%,种间范围在5.3% ~21.6%,种内范围在0% ~0.6%;16SrDNA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4.54%,种间范围在0.4%~7.6%,种内范围在0%~0.4%.结论 COⅠ、COⅡ及16SrDNA可用于尸食性蝇类的种属鉴定,该方法可作为传统分类方法的补充手段.

  • NCBI数据库在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李学博;刘东;巩强;王清山;杨永强;万立华;李红卫

    目的 探讨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发育历期2科5属7种样本52份,采用Chelex100法提取mtDNA,利用2对引物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Ⅰ基因,分别截取498bp和841bp相同长度的序列,采用MEGA软件计算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情况,并分别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BLAST搜索种属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 所得序列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7%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7.5%~16.1%之间;7个种属的样本序列Ⅰ和序列Ⅱ分别有5个和6个种属完全比对正确,样本总体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6.15%和98.08%,Max ident值均在97%以上.结论 采用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借助NCBI数据库强大的检索分析功能,可准确进行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定,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mtDNA COI和ND5基因用于鉴别常见嗜尸性蝇类

    作者:杨静波;姜建军;王江峰

    目的 对蝇类mtDNA 523bp COI和347bp ND5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评价其在以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广州(广东省)、湛江(广东省)、韶关(广东省)、沈丘(河南省)及蜂蛹寨(四川省)采集7种嗜尸性蝇类标本,进行形态学种属鉴定,取其腹部肌肉提取DNA,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COI、ND5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MEGA 3.0软件对DNA序列进行碱基组成、进化分歧率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进化分歧率ND5基因种内小于1.83%,种间大于2.62%;种间与种内进化分歧率范围间没有交叉;COI基因种间在0.48%~14.8%之间,种内在0.24% ~8.3%之间,种内进化分歧范围与种间进化分歧范围存在交叉.结论 ND5基因片段可在种水平有效鉴别常见嗜尸性蝇类,也可鉴别近缘种.而单独运用COI基因不能有效进行种属鉴定.

  • 利用COI序列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种

    作者:李进华;蔡继峰;郭亚东;陈凤磊;陈瑶清

    目的 检测嗜尸性蝇类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I)中278bp序列,鉴定蝇科3属5种嗜尸性蝇,解决其形态学种类鉴定的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从15省、市(地区)室外草地家兔尸体上采集蝇科3属5种共计18个蝇类成蝇样本,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且上传GENBANK,并使用MEG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距离分析,构建不同地区各种内和种间系统发育树,尝试区分常见嗜尸性蝇类.结果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蝇类mtDNA上COI基因序列的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8%,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7.6%~13.4%之间;进化距离分析显示,在种间水平,家蝇和孕幼家蝇、斑趾黑蝇和家蝇、厩螫蝇和厚环黑蝇Bootstrap检验的可信度分别为56%、31%、53%;种内水平除了家蝇和厚环黑蝇外,其他Bootstrap检验可信度均为100%.结论 嗜尸性蝇类mtDNA中COI序列分析能够区分常见嗜尸性蝇类,作为形态学方法的补充手段,实现精确的蝇种鉴定.

  • 利用16S rDNA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

    作者:陈凤磊;蔡继峰;郭亚东;常云峰;杨立

    目的 通过分析16S rDNA 551bp基因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方法 随机采集17个地区放置于室外草地的家兔尸体上7个种24只嗜尸性苍蝇样本,经形态学鉴定种类后,提取胸肌DNA,对16S rDNA 551b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后上传GenBank;利用MEGA 4.0软件构建序列间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表.结果 24只样本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7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其中棕尾别麻蝇种内进化分歧整体均数为2.8%,家蝇为1.5%,丽蝇科的5个种均在0.7%以内.上述7个蝇种的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1.6% ~7.1%之间.其中,棕尾别麻蝇、家蝇与其它蝇类的种间分歧均数在4.0% ~7.1%之间.结论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蝇种间同源性相差明显,采用mtDNA 16S rDNA中551bp基因序列分析,可进行蝇种鉴定.

  • 贵阳市郊嗜尸蝇类群落组成及生长观察

    作者:陈禄仕

    目的 观察嗜尸蝇类种群落组成、季节变动及蛆虫生长长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在死亡时间推断中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荷兰猪尸/兔尸/猪肺作诱饵,在海拔1115.2~1 120.8m的自然环境中吸引蝇种.捕抓特定时间段内优势蝇种,每日定时观察记录其在营养基上产卵、幼虫孵化、成熟幼虫爬离的时间,测量其长度,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获取了贵阳市郊宽丽蝇、巨尾阿丽蝇、紫绿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肥躯金蝇、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等8种常见嗜尸蝇类群落组成、季节变动及蛆虫生长长度的规律性变化数据,并用于实际案例死亡时间的推断.结论 嗜尸蝇类群落组成、季节变动及蛆虫生长长度在推测死亡时间上有重要意义.

  • 利用积温和昆虫发育历期推测死亡时间的研究

    作者:陈禄仕

    目的 积累尸食性蝇类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资料.方法 采用动物尸体作诱饵,分别对自然飞到诱饵上繁殖生长的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经过观察,取得了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紫绿蝇、宽丽蝇、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等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基础数据.并采用倒计积温的方法推测实际案例中死者死亡时间,破案后证实推测时间与实际死亡时间一致.结论 本文数据可为利用尸食性蝇类虫态育历期的积温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67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