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物质在佐剂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振军;刘燕;徐承焘;陈娟;张艳萍

    佐剂性关节炎(AA)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P物质(SP)是发现早的一种神经肽,广泛分布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人报道P物质在外周及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可增强免疫功能。本实验对佐剂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P物质的可能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 选用体重约200克左右的Wistar雄性大鼠,将0.1mL完全弗式佐剂(CFA,内含死结核杆菌1.0mg/mL)皮内注射于右后肢足垫内,观察AA发病情况。将雷公藤多甙片用1%的甲基纤维素配制成3g/L的混悬液,将发病动物于免疫后17d开始连续口服雷公藤多甙10mg/kg,每日1次,共10d,观察雷公藤多甙对AA的治疗效果;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对中枢P物质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达,用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2 结果 以CFA皮内注射到大鼠右后肢足垫内,至免疫后第15d,按炎症情况分级,对侧即左后肢发生炎症者占总数的37.5%,严重者占22.5%。严重者(Ⅲ,Ⅳ级)左后踝周径为3.49±0.18cm,显著高于左后肢未发生炎症者2.40±0.02cm(P<0.001)。左后肢炎症自CFA免疫后第28d开始消褪,自45d左右痊愈。Ⅰ-Ⅱ级炎症关节可完全恢复正常,Ⅲ-Ⅳ级炎症关节大多仍僵直。结果说明佐剂性关节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由注射CFA诱导出来。注射侧即右后肢炎症持续三个月仍存在。CFA注射组的体重增加20.2±2.3g,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注射组55.1±5.7 g (P<0.01)。 在此期间给雷公藤多甙组体重增加23.1±3.8 g,明显高于对照组6.6±2.2g(P<0.01)。 免疫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于免疫后当天,第6、25、51d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counts/min值。结果表明,CFA免疫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且对免疫功能影影响较持久(见表1)

  • NK-1受体拮抗剂CP-96345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丽娜;杨建平;李熳;张育文;关新民

    目的观察拮抗外周NK-1受体后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单发局限性佐剂关节炎模型,并检测多次皮下注射不同剂量CP-96345(NK-1受体拮抗剂)后对其热痛阈值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皮下注射0.01 M CP-96345可提高关节炎大鼠的热痛阈值,且可抑制CFA组大鼠IL-1β mRNA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NK-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关节炎大鼠的痛觉过敏和IL-1 β mRNA的表达,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IL-1 β阳性神经细胞上的NK-1受体这一潜在作用靶点起作用.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在大鼠慢性炎性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王健;牛云圃;崔佳;王磊;樊婷婷;张维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大鼠慢性炎性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组和完全弗氏佐剂(CFA)1组,另取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2组、CFA2组和(GLP-1R激动药)GLP-1组(5μg/kg),采用左后足趾侧注射CFA复制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后3组大鼠建模后第7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周.采用Hargreaves热痛仪测定前3组大鼠建模前1 d(-1 d)、建模当天(0 d)和建模后1、3、7、14 d的舔足潜伏期,后3组大鼠建模后8、10、12、14 d的舔足潜伏期,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建模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模型组大鼠GLP-1R分子的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前3组大鼠建模后1、3、7、14 d背根神经节(DRG)中GLP-1R蛋白的表达水平,后3组大鼠建模后14 d DRG中GLP-1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每个时间点3只大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1组比较,CFA1组大鼠建模后1、3、7、14 d的舔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DRG中GLP-1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1、0 d的舔足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P-1R分子与NeuN双重标记明显,且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元双重标记明显,与植物凝集素B4(IB4)阳性神经元未见明显双重标记.与生理盐水2组比较,CFA2组大鼠建模后8、10、12、14 d的舔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建模后14 d DRG中GLP-1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NF-α、IL-6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FA2组比较,GLP-1组大鼠建模后8、10、12、14 d的舔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建模后14 d DRG中GLP-1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NF-α、IL-6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GLP-1R分子主要表达于DRG中的CGRP阳性神经元,其表达水平随慢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而逐渐降低,且升高GLP-1R表达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炎性痛,其可能与降低DRG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酸通过抑制脊髓背角JNK的磷酸化水平改善大鼠炎性痛的研究

    作者:姚伟伟;王健;周凯翔;赵文君;张晨;刘思达;梁逸飞;梁赫;邓剑平;董玉琳

    目的:探究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酸(8-O-acetyl-SM,8-OaS)对于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足底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的方法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通过腹膜腔注射8-OaS进行干预;采用yon Frey丝测定大鼠足底50%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磷酸化的JNK(phosphorylated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脊髓背角内GFAP、JNK以及p-JNK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FA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1),腹膜腔注射8-OaS可有效提高CFA诱导的机械性痛阈值(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FA模型脊髓背角内GFA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且pJNK基本表达予星形胶质细胞内;(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FA造模后7d脊髓背角内GFAP和pJNK表达明显上调,腹膜腔给予8-OaS可以显著下调CFA诱导的脊髓背角内GFAP和pJNK的水平(P<0.01).结论:腹膜腔内给予8-OaS可有效提高炎性痛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其机制是通过下调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JN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 雷公藤内酯醇(T10)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内p38-MAPK的磷酸化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健;张春奎;张青;杨帆;张婷;董玉琳;李金莲

    目的:观察鞘内给予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T10)对于慢性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足底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构建慢性炎性痛模型,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von Frey丝刺激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痛行为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CFA、SNL、SNI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均明显降低,且术后一周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保持在较低水平(P<0.01).从术后第1d起鞘内连续给予T10至第7d,分别观察到T10能够明显提高上述模型大鼠手术侧后足的机械性痛阈(P<0.05);但T10在SNL模型和SNI模型大鼠中的效果要弱于CFA引起的慢性炎性痛(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FA、SNL和SNI模型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内GFAP、Iba-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p38 MAPK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内.(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7d脊髓背角内p-p38 MAPK的表达明显上调,鞘内给予T10后可以显著下调脊髓背角内p38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鞘内给予T10有效缓解由于CFA、SNL和SNI诱导的慢性痛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脊髓背角内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进而达到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其次,T10对不同类型的疼痛模型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对由CFA引起的慢性炎性痛的作用效果要强于由SNL和SNI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