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组分与组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构建

    作者:刘丹;郁丹红;孙娥;贾晓斌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多组分,在研究中药生物药剂学性质时,应该以组分为研究对象.针对中药多组分生物药剂学研究,该文提出科学代表中药组分综合性质的有限成分的选择思路;其次,引入“离散度”的概念,以考察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个体性质之间的差异,从而更科学全面地评价中药组分的性质;终结合组分综合性质值及离散度,初步构建中药组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为中药多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

  • 肠S9温孵法研究川芎多成分肠吸收过程中的肠壁代谢

    作者:杨文宁;李博;王豪;陈新晶;杨立媛;刘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中,肠吸收性评价实验要考虑吸收过程中的肠壁代谢问题,因此该研究选用大鼠肠S9对川芎中多成分的肠壁代谢进行研究,为进一步BCS肠吸收性评价实验厘清代谢影响.利用大鼠肠S9对川芎水提液进行体外温孵实验研究,通过HPLC指纹图谱技术,对比研究多成分色谱峰面积温孵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川芎水提液经肠S9温孵后,以指纹图谱表征的多成分谱图中,洋川芎内酯Ⅰ等多个成分发生肠壁代谢,有1个代谢转化成分生成.阿魏酸等多个成分不发生肠壁代谢.因此,建议下一步川芎的BCS肠吸收性评价实验可以对不发生肠壁代谢成分直接测定,而对肠壁代谢成分的肠吸收性评价则需要探索更合适的实验方法.

  • 多成分体系下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构建分析

    作者:刘洋;隗丽;董玲;朱美玲;唐明敏;张雷

    基于中药的多成分特点,借鉴化药领域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的科学框架.在学术思想阐述和理论分析的同时,构建了基于多成分层次差异比较法和中药整体CMMBCS研究法的方法流程,明确了该系统用于揭示中药多成分吸收的相互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为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和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溶出度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评价国产阿莫西林胶囊的生物等效性

    作者:潘瑞雪;高源;陈万里;李玉兰;胡昌勤

    对上市仿制药品生物等效性的再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生物等效性实验是评价仿制药物治疗效果一致性的理想方法,而基于BCS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理论的体外溶出度实验是能替代药物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体外试验方法.本文采用常规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和开放式流通池法考察国产阿莫西林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开放式流通池法更能体现其体内的释放特征.流通池法结果显示,国产阿莫西林胶囊存在两种不同的溶出特性.采用Gastro PlusTM软件模拟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释放速率(t85%-15~180 min)时的体内吸收(Cmax和AUC)情况,发现释放速率在延长至t85%=45 min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同口服阿莫西林溶液仍具有生物等效性.具有不同溶出特性的国产阿莫西林胶囊45 min内的累积溶出度均可达到85%以上,模拟计算也提示其在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提示国产阿莫西林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 FDA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豁免新进展

    作者:闫方;王玉珠;贺锐锐;杨进波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0年发布《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豁免口服固体常释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允许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在某些条件下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豁免人体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研究,即基于BCS的生物豁免.2017年12月,FDA正式更新该指导原则,对部分重要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介绍FDA基于BCS的生物豁免发展过程、新要求及应用情况,期望对我国相关研究和监管工作有所帮助.

  • 不同BCS分类药物的肠道渗透性研究

    作者:慈小燕;武卫党;李亚卓;谷元;伊秀林;司端运;曾勇;刘昌孝

    目的: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中不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工具药的肠道渗透性,建立药物的肠道渗透性评价体系及药物表观渗透系数与其对应渗透性类别的相关性,为药物的BCS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高渗透性药物(安替比林、咖啡因、茶碱、卡马西平、普萘洛尔、米诺地尔、美托洛尔、苯妥英钠)、中渗透性药物(二甲双胍、雷尼替丁)、低渗透性药物(甘露醇)、零渗透性药物(荧光黄)、外排机制药物(地高辛、罗丹明123)的肠道渗透性及其时间依赖.结果:电阻值表示本细胞模型致密性良好;罗丹明123和地高辛均呈现良好的外排,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均有较明显的抑制,表明本细胞模型具有良好的外排能力.在研究的高渗透性药物中,安替比林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大,米诺地尔Papp值小,中渗透性药物二甲双胍的Papp值大于雷尼替丁的Papp值,低渗透性药物甘露醇的Papp值与高渗透性药物相差较大,但与中渗透性药物相差不大;零渗透性药物荧光黄Papp值较小.结论:结合本研究得到的数据,本研究已初步建立了药物表观渗透系数与其对应的渗透性类别的相关性,可以为药物的BCS分类提供数据依据;如果待研究药物或化合物的Papp值≥米诺地尔的Papp值,可认为它是高渗透性药物.

  • FDA,WHO和EMA关于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的比较

    作者:高杨;耿立冬

    本文比较了FDA,WHO和EMA各自发布的关于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的指导原则.结果表明它们的基本理念都源于Amidon等提出的BCS理论,因此豁免的基本原则和考虑因素保持一致,但一些重要概念和豁免标准存在较大差异,WHO和EMA拓宽了FDA关于生物豁免应用的范围.文中总结了运用基于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讨论,希望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科学理念并尽快在中国实施.

  • 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物豁免

    作者:刘曼;张文萍;张丽娜;刘会臣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将药物按溶解度和渗透性分为4类,在指导新药研发和剂型设计、预测药物体内体外相关性、进行生物豁免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物豁免所需溶解度、渗透性和溶出度的接受标准和测定方法,并分类描述了进行过生物豁免研究的药物及其有关资料;建议我国尽快开展和接受生物豁免.

  •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

    作者:陈敏燕;金芝贵;吴飞华;梁文权

    目的 建立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60个样本建立药物特征溶解度神经网络模型,采集214个样本建立药物渗透性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并在此2个模型基础上,构建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预测模型.结果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预测模型中,溶解度预测准确度为93.8%,渗透性预测准确性为81.2%,生物药剂学分类预测准确性为75.0%.结论 本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预测效能较高.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差异比较及应用探讨

    作者:许鸣镝;王琳;王铁松;牛剑钊;胡琴;张志军;李波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理论.除用于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外,对于理解药物的特性、特别是在药物研发、评价中有重要应用.目前,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尚未统一,使得不同数据来源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分类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在理解药物特性、使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数据来源方面造成混淆和困惑.笔者比较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3个权威性官方机构以及国际药学联合会(FIP)和TSRL公司两个非官方组织/企业对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分类情况的异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准确有效地使用BCS数据提供帮助.

  • 中药相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发展、检测方法及应用

    作者:王秀清;刘宇灵;林龙飞;邵金鑫;宋基正;李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一种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高低,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研究方法,多适用于单一成分的口服化学药品.相比大多数化学药,中药具有多成分复杂体系,因此BCS在中药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BCS科学框架,国内学者陆续提出中药相关BCS.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相关BCS的发展、测定方法以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相关BCS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

    作者:李新月;叶小强;司俊仁

    本文介绍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BCS)的分类标准、相关系数及应用. 基于BCS讨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多种方法,尤其是对于BCSⅡ类药物,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一个有前景的方法是增加溶解度/或溶解速率.

  • 利用无定型技术改善BCSⅡ类药物性质的应用进展

    作者:吕行;刘超;张鸿;董钰婷

    本文对无定型技术进行了介绍,对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进行了简述,结合Noyes-Whitney方程阐明利用无定型技术改善BCSⅡ类药物性质的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了利用无定型技术改善BCSⅡ类药物性质应用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所面临挑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利用无定型技术改善BCSⅡ类药物性质的应用进展与发展前景.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作者:廖萍;张景辰;李帅;龚前飞;陈桂良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效学研究方法、临床比较试验方法和体外研究方法.当口服固体常释制剂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不依赖于药物的溶出时间或在胃肠道的通过时间时,基于科学和风险的评估,可申请豁免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减少健康人体对药物的暴露.本文从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理论出发,概要阐述可能造成生物不等效的风险因素以及试验豁免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供制药企业和监管机构在进行此豁免决策时参考.

  • 甲基斑蝥胺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作者:陈星;高缘;周洪;龚海燕;张建军

    目的 研究甲基斑蝥胺(MCD)在大鼠胃及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封闭灌注技术进行原位胃灌注吸收研究,在体循环法考察小肠全肠段吸收,采用单向肠灌流技术进行不同肠段吸收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 MCD 的浓度,考察MCD大鼠胃肠吸收特征及吸收机制.结果 116.34 mg·L-1 MC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胃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635±0.0091)、(0.0687±0.000 8)、(0.031 5±0.000 9)、(0.039 9 ±0.000 9)和(0.003 3±0.000 1)min-,不同药物浓度59.55、116.34、204.15 mg·L-1时胃及空肠中的Ka分别为(0.003 1±0.000 1)、(0.003 3 ±0.000 1)、(0.003 1 ±0.000 1)min-1 及(0.066 7 ±0.001 0)、(0.068 7 ±0.000 8)、(O.070 5±0.001 1)min-1;在空肠不同pH值(5.0,6.2,7.4)时Ka分别为(0.080 1 ±0.000 9)、(0.078 3 ±0.000 9)、(0.075 8 ±0.000 9) min-1.MCD在胃中吸收很弱;在空肠、十二指肠、结肠和回肠中均有一定吸收,在空肠吸收好,在肠中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MCD 溶液浓度及pH值对其肠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MCD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I类药物.

  • 基于BCS的普通口服固体常释制剂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量化风险评估

    作者:廖萍;张景辰;陆峰

    建立了口服固体常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量化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利用鱼骨图找到生物豁免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量化指标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从而为生物豁免的风险和可行性进行分级.此量化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科学与风险,为制药企业及监管部门的生物豁免决策提供了简单易行的风险分析工具.

  • 氯雷他定片溶出度测验方法的改进

    作者:郑淑凤;郭伟斌;王玉;唐立超;黄剑英;李玲玲

    目的 改进氯雷他定片的溶出度测验方法,考察国内31家企业氯雷他定片的内在质量.方法 根据本品的溶解吸收特性,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Ⅱ类药物的两点测定法,拟定既符合氯雷他定人体吸收特点又能区分产品内在质量的溶出度检查方法.采用浆法,以pH 3.0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 r·min-1.液相色谱条件:Agilent TC-C18(4.6 mm× 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5%二乙胺,用磷酸调pH值为3.0±0.05)(60∶40);检测波长为247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 μL.结果 氯雷他定在1.006~32.176 μg·m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采用此法检测31家企业各若干批样品的溶出度,不合格率达74.7%,与溶出曲线考察结果一致.结论 拟定的溶出试验方法更能体现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溶出液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对全国范围样品考察结果显示,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

  • 中药活性成分吸收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程琰;尤淋君;杨勇;陈西敬

    许多中药活性成分具有低溶解性和低渗透性等特点,若未进行充分的处方前研究,则易导致生物利用度低,降低药效。因此,本文介绍国内外在中药口服吸收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小肠生理特征和药物本身理化性质两方面阐述影响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探讨中药制剂新技术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以期为中药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制剂的规范化、现代化研究提供借鉴。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上)2008年《中国药师》杂志国家级继续药学教育第1单元

    作者:斯陆勤;黄建耿;李高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概念自从1995年被提出后,人们对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BCS现已成为世界药品管理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具[1].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下)2008年《中国药师》杂志国家级继续药学教育第2单元

    作者:斯陆勤;黄建耿;李高

    2.2在药品开发领域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服吸收过程中药物在胃肠道溶出以及在肠壁上通透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用于建立BCS的研究已为新药开发尤其在药物通透性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定量数据.具体地说,BCS还在筛选候选药物进行全面开发、剂型选择、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体内外相关的可能性及预测并阐述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