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葛根素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分析

    作者:陈丽红;唐于平;卞勇;杨念云;井山林;王强

    目的:分析葛根素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方法: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采用UPLC-DADMS技术分析葛根素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从灌胃葛根素的模型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8个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葛根素葡萄糖醛酸苷同系物、葛根素葡萄糖醛酸苷、葛根素、大豆苷元-葡萄糖醛酸苷、甲基大豆苷元-葡萄糖苷、甲基大豆苷元-葡萄糖醛酸苷同系物、甲基大豆苷元、甲基大豆苷元-葡萄糖醛酸苷.结论:葛根素在模型大鼠尿液中除以原形排泄外,还有甲基化的一相代谢产物及形成葡萄糖结合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二相代谢产物.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1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喆;符思;王微;姜良铎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每次1g,每日4次.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及肠黏膜评分,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7.1%,对照组均为7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作者:

    关键词:
  • 苦豆草治疗大肠湿热证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张晓松;马琪;文艳巧;张亚辉;何建;尹博;姚万玲;袁子文;纪鹏;华永丽;魏彦明

    中药苦豆草具有清肠燥湿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等疾病,但对于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探究苦豆草治疗大肠湿热证作用机制为目的,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高糖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的方法建立大肠湿热证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常规和促炎细胞因子,观察其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结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UHPLC-Q/TOF-MS/MS)联用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苦豆草能够缓解大肠湿热证症状,改善肠道组织病变及调节体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2、IL-6和TNF-α的含量异常.经血清代谢轮廓分析发现牛磺酸、色氨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酸、甘油二酯、鹅去氧胆酸硫酸氢盐、2-十二碳烯二酸和7-酮基脱氧胆酸等9种差异代谢物可能是苦豆草治疗大肠湿热证的潜在代谢标志物,其涉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油酯代谢、色氨酸代谢和初级胆酸合成等5条代谢路径.本研究运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苦豆草干预大肠湿热证的作用机制,为苦豆草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候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王佳婕;曹云;李中峰;陈建新;王亮;黄佳钦;符欣;张忠绵;李志红

    目的 探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虚、实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 收集UC慢性复发型脾胃气虚证和大肠湿热证患者共31例及40例健康志愿者,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0种,其中UC患者乙酰乙酸、丙酮水平高于健康人,乳酸、肌肽、丙氨酸、异亮氨酸则显著低于后者.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患者葡萄糖、苏氨酸、肌肽高于脾胃气虚证患者;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低于脾胃气虚证患者.结论 慢性复发型UC虚、实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代谢紊乱,UC辨证分型具有代谢物质基础.

  •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肠病及肺”的可视化研究

    作者:倪金霞;高思华

    目的 开展肠病及肺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比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能量分布规律,从生物物理学角度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学调查,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及热态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并分析健康人和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相对温度.结果 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伴有肺系症状,以伴有咳嗽者为高,占29%;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温度排列规律为肺高,其次为降结肠、升结肠,而其他脏腑的温度偏低;与正常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组大肠湿热证降结肠、升结肠的温度均明显增高,同时肺的温度也随之特异性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肠病及肺的现象在临床是客观存在的,红外热像技术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肠病及肺在肺与大肠能量分布关系上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佐证.相表里脏腑之间疾病传变的特点为临床“治未病”和“既病防变”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 葛根芩连配方颗粒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陈丽红;范慧佳;唐于平;卞勇;杨念云;并山林;王强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简称葛根芩连颗粒)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综合因素(高糖和高脂饮食十高温和高湿环境+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因子)制备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利用HPLC-DAD-MS技术对大鼠ig葛根芩连颗粒后尿液中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检测波长272 n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6∶4),梯度洗脱.结果 从给予葛根芩连颗粒的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5种主要代谢产物,分别为葛根素、异甘草素、甘草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其中葛根素来自葛根,汉黄芩素与千层纸素A来自黄芩,异甘草素与甘草素来自甘草.结论 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葛根芩连颗粒中黄芩与甘草的代谢产物主要以苷元为主,葛根中的葛根素主要以原形排出.

  • 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SD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

    作者:李学;魏连波;罗炳德;佟丽

    目的:通过观察和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结论:肠道病理变化可能是大肠湿热证直接的客观指标.

  • 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丛龙玲;吕永慧;詹原泉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处于大肠湿热证活动期的患者共147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入组后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同时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积分比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采用黏膜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和Geboes指数评价结肠黏膜病变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积分经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Baron评分,Geboes指数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IgG、IgM水平及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肠黏膜恢复.

  • 健脾清湿愈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84例临床观察

    作者:毕莹;殷春

    目的:探讨自拟健胃清湿愈结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的轻重酌情选择SASP、美沙拉嗪、抗生素、激素等,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胃清湿愈结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结肠粘膜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结肠粘膜的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清湿愈结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临床安全可靠。

  • 香连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44例

    作者:王北辰;崔书欣;王红玲

    目的:观察香连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UC大肠湿热证患者88例,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香连止泻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utherland病变活动指数和Baro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连止泻片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恢复,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IL-13水平.

  • 香连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

    作者:王北辰;王红玲

    目的:观察香连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 g,每天3次;治疗组口服香连止泻片,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给予4周治疗.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肠镜检测评分和疾病严重度与活动度;检测两组血清IL-8和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Sutherland病变活动指数和Baro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连止泻片治疗UC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恢复,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IL-8水平和提高IL-13水平.

  • 分型论治慢性结肠炎128例

    作者:田永贞;杜洪涛

    目的:观察分型论治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128例.结果:128例中,痊愈72例,占56.2%,显效45例,占35.1%,无效11例,占8.6%,总有效率为91.3%.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良好.

  • 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部分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慕澜;魏连波;罗炳德;李学;佟丽;陈育尧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给予清热祛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无论从发病条件、病变脏腑,还是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血清IL-1、IL-2、IL-6含量升高,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及检测指标均有改善.结论:血清IL-1、IL-2、IL-6含量升高可能为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

  • 芍药汤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作者:刘添文;陈新林;张北平;钟亮环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芍药汤联合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使用Cochrane条目对纳入文献的偏倚进行评价;收集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纳入17篇RCTs文献,所有文献都评为高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单用西药,芍药汤联用西药临床疗效的RR值为1.20(95%CI =1.1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美沙拉嗪(Mesalazine)、柳氮磺胺吡啶(SASP)、其它药物的合并RR分别为1.15、1.28和1.1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6;95%%CI=0.26~1.21;P>0.05).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对比单用西药,芍药汤联用西药治疗UC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特别是隐蔽、盲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 中药联合臭氧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及TNF-α、IL-6、hs-CRP的影响

    作者:郭红;刘蔚;曾娟;钟毅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臭氧灌肠对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IBDQ评分)及TNF-α、IL-6、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患者予中药联合臭氧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臭氧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IBDQ评分、肠镜检查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ESR水平及IB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NF-α、IL-6、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DQ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联合臭氧灌肠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改善患者肠道症状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香连止泻片内服联合结肠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曦;杨军;李影;郑强

    目的:观察香连止泻片内服联合结肠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吞服勿咀嚼,每次1 9,每天4次.观察组给予香连止泻片,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和结肠宁保留灌肠,每次5 9,每天1次.疗程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结肠镜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连止泻片内服联合结肠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

  • 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临床研究

    作者:廖衡;石立鹏;张金龙;杨德钱;谭克文;邬红霞;张燕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和黏膜病变疗效,观察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8,P=0.042).治疗组黏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P=0.044).治疗前,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大肠湿热证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 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临床观察

    作者:丁世玲

    目的:探讨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疗效以及UC患者保留灌肠的护理方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果,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7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胀痛、肛门灼痛等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8、IL-17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显著,抑制血清IL-18、IL-17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清肠祛湿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 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免疫机制调节研究

    作者:马丽群;韩强;王波

    目的:观察清肠祛湿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清肠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Baron评分及DAI评分,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IL-4及IL-10的含量,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on评分及DA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清热去湿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免疫相关.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