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永东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诊断为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42例作为观察组,及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飞利浦HD15进行超声检查;观察两组超声分型状况与IMT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出现完全闭塞的现象、动脉管腔出现显著狭窄的现象、血管轻度狭窄偏高,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管腔内形成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增厚较低,观察组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软斑、硬斑及其他斑翻身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采用飞利浦H D15,诊断效果显著,能为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依据.

  • 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路雨澍

    目的:研讨冠心病患者使用128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技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28-SCTCA技术对我院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同时与其冠脉造影(CAG)资料相结合,对128-SCTCA技术的检查准确情况做评估.结果:98例患者经CAG诊断共检出冠脉节段1170个,包括轻度、中度与重度狭窄各有21个、92个和80个,阴性节段977个;128-SCTCA检出轻度、中度与重度狭窄各有34个、93个和58个,阴性节段985个,二者比较符合者1087个,检测准确率为92.91%.128-SCTCA技术对冠心病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9.07%(136/172)、98.50%(983/998)、90.07%(136/151)和96.47%(983/1019).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128-SCTCA技术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兼具无创、安全及经济等特点,可作为今后临床检测冠心病的一种推荐方法.

  • 研究冠脉CTA技术应用于冠心病诊断过程中的价值

    作者:张尔娟

    目的:研究冠脉CTA技术应用于冠心病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总计80例,按照每组40例分为两组,使用冠脉造影检查其中一组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接受冠脉CTA检查,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内误诊以及漏诊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脉CTA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诊断准确性与冠脉造影检查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全面落实使用.

  •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朱静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44例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给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给观察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时,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此种诊断方式推广价值较高.

  • 放射技术应用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对比观察

    作者:滕美珠;续晋铭;邱诗雄;薛晓瑜;陈建华;周萍

    目的:对比不同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检出率以对放射性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做出评价.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抽取我来我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冠心病检查,包括X线平片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放射性核素诊断、冠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几种诊断的冠心病检出率.结果:冠脉造影诊断显示128例患者均为冠心病(100%),X线平片检出率为79.69%(102/128),CT诊断检出率为85.94%(110/128),核磁共振诊断检出率为88.28%(113/128),放射性核素诊断检出率为93.75%(120/128).结论:放射性技术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患者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

    作者:王虹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5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心痛或者心肌梗塞入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单支组和多支组,并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部为常见,其次为两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部位较为少见,并且以左侧居多.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为Ⅰ~Ⅲ型,未造成明显狭窄,以扁平斑常见,其次为软斑和硬斑,溃疡斑比较少见.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为常见,斑块类型多为扁平斑,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越高,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作者:林雄彪

    目的:分析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于临床治疗的作用.方法:本文以2015-2016年期间前来我院检查与治疗的9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5位前来做普通体检,45位为冠心病患者,将两组分别当做是基本组与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率变异性.结果:在SDNN、RMSSD、SDANN以及PNN50上,两组之间观察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DANN指标上,心绞痛患者的观察数据与心肌缺血但无症状患者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文观察可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能够较准确反映患者心脏的自主神经活动,而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当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

  •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宝平;史冬梅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在本院临床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64排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在700例患者中,检出阳性血管病变37例,其中L A D 22例,LCX 8例,RCA 7例.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40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5%和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重要手段.

  • 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唐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取超声技术对其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评估.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6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观察两组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概率为68.33%,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30±0.52)m m,股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概率为71.67%,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28±0.33)mm,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越重,数据越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超声检查效果确切,可反映出外周血管粥样硬化情况,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病情呈一定相关性.

  •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阿依努尔哈帕实;乌兰

    目的:对双源C 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94例怀疑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均进行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同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判断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DSCT冠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为79.58%、特异度为95.07%、准确性为91.24%,阳性预测值为84.14%、阴性预测值为93.41%.C A G与D S C T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数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源C T冠脉成像是一种诊断率高的无创检查手段,可用于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上的 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朱奉兴;张育香

    目的:观察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 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展开冠状动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检查,统计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采用冠状动脉C T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出患者的冠脉主支及其分支,且120例患者4个主要冠脉共检出病变152支,无病变206支;而经冠脉造影检查,共检出病变159支,无病变199支,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此外,冠状动脉C T成像技术的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4.7%,特异性为98.0%,敏感性为93.1%,两种方法的诊断基本一致.结论:通过采用冠状动脉C T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进行检查,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值得重视.

  •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刘莹;王洪军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114进行研究,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进行斑块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采血进行血清h s-C R P检验,进行指标的对比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20mg/L钙化组织高于hs-CRP≥20mg/L,纤维脂肪组织比重低于hs-CRP≥20mg/L组,出现斑块破裂者CRP(30.4±7.1)mg/L高于其他患者(23.7±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破裂hs-CRP佳截断值28.6mg/L,灵敏度为80.0%(8/10),特异度73.1%(76/104),符合率73.7%(84/114).小管腔面积处EEM(13.1±1.3)mm2与hs-CRP存在中相关性(r=0.474,P=0.02),小管腔面积处斑块负荷(61.3±8.4)%,与hs-CRP存在强相关性(r=0.710,P=0.00).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一定程度可反映斑块的的性质、破裂风险、斑块负荷,联合血管内超声辅助诊断冠心病,判断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双源CT定量测定心周脂肪对冠心病评估价值探讨

    作者:钱伟伟;任燕;陈照徽;张莉

    目的:利用双源CT对心周脂肪组织(PAT)进行定量测定,探讨P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对该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实验组,8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 T测定P A T的体积,就80例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PAT定量测定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就两组患者的PAT体积进行对比,冠心病患者PAT体积显著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且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PAT体积呈正相关,病变累及的血管支数与PAT体积也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通过定量测定的PAT体积,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较,可发现PAT体积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呈高度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PAT的定量测定,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评估,可用于有冠心病指征患者的早期检测.

  • CT冠状动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中应用价值

    作者:鹿峰;鹿存芝;傅宁;王亚楠;吴倩

    目的:探究CT冠状动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014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使用CT冠状动脉成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进行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研究对比CT冠状动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9%、75.00%、85.56%,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85%、66.67%、80.00%,比较发现,CT冠状动脉成像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杨朝晖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组研究以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6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与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手段对低危血管、中危血管、高危血管的检出率与检查情况.结果:(1)本组研究中,经冠脉造影检查阳性39例,阴性5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44例,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为70.58%、特异度为71.43%.(2)51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低危血管13例(25.49%)、中危血管19例(37.25%)、高危血管19例(37.25%);4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低危血管6例(15%)、中危血管16例(40%)、高危血管18例(45%),其中中危血管、高危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血管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的优势,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变程度与心肌供血状况,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手段在临床中推广.

  • 平板运动实验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邸小红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评估平板运动实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的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心电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心电平板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率约为88%.(2)心电平板运动试验对冠脉不同支数病变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无创伤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尤其对冠状动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高,可作为非侵入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也可以作为疑诊冠心病患者提供首轮筛查,提高冠心病诊断效率,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诊断风险.

  • 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改良扫描方式在减少心脏静脉显影干扰方面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华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通过改良扫描方式实施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确诊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扫描方式实施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采用改良扫描方式实施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所得图像的质量.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所得图像的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通过改良扫描方式实施C 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能够减少心脏静脉显影干扰,在缩短操作时间的同时,显著提升图像质量.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孔婷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人.其中经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共2854例,经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共443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对比检查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2.7%)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2.5%),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率失常的准确率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心率失常的准确率,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使用.

  • 分析64排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何沛芝

    目的:分析探讨在冠心病的诊断中64排位C 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0例冠心病的患者共298节段分支进行分析,评价64排位CT对于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293节段血管CTA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灵敏度为95.76%,特异度为97.71%,阳性预测值为96.58%,阴性预测值为97.16%,CTA对于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病变较重患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诊断有较高价值,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64排位C T对于冠心病诊断有着非常高的准确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筛查和支架手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 冠心病 64排位CT 诊断
  • 心肌磁共振延时强化成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胜利

    目的:探究心肌磁共振延时强化成像在冠心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8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均经临床病史询问、心电图检查初步判定为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疾病确诊的金标准,分析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效果.结果:80例患者检出冠心病38例,其中前降支狭窄24支,回旋支狭窄22支,右冠状动脉狭窄10支;MRI检出延时强化35例,其中左前降支供血区病变24个,左回旋支供血区病变20个、右冠供血区病变9个,其符合率分别为92.11%、100.00%、91.00%、70.00%.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其临床诊疗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51727 条记录 2586/2587 页 « 12...25792580258125822583258425852586258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