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牛耳朵和黄花牛耳朵的显微和化学鉴别

    作者:王晓琴;白贞芳;刘勇;肖培根

    目的: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牛耳朵和黄花牛耳朵的鉴定和分类提供解剖学和化学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和水合氯醛透化法对2种药用植物的根状茎和叶横切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采用HPLC-UV法进行化学鉴别.结果:牛耳朵和黄花牛耳朵显微特征无明显区别,但是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化学诞生特征鉴别方法可以作为2种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

  • 白花蛛毛苣苔中的三萜类成分

    作者:王晓琴;彭勇;许利嘉;肖伟;肖培根;刘勇

    目的:对苦苣苔科药用植物白花蛛毛苣苔Paraboea glutinosa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2α,3β,19α,24-tetrahydroxyurs-12-en-28-oate(24-hydroxytormentic acid,1),glucosyl-2a-3β,19α,24-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4-hydroxytormentic acid ester glucoside,2),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4-hydroxytormentic acid(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蚂蝗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立东;余竞光;郭伽;杨世林

    目的:分离鉴定蚂蝗七根的化学成 分。方法:聚酰胺柱色谱及葡聚糖柱色谱分离和纯化,核磁、质谱 、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黄酮 类化合物mahuangchiside(Ⅰ),hispidulin(Ⅱ),kaempferol(Ⅲ)和1个甾醇苷daucosteral (Ⅳ)。结论:Ⅰ为新化合物,推导出结构为hispidulin-7 -O-β-D-xyl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 命名为蚂蝗 七苷;Ⅱ,Ⅲ均为首次从该科中得到,Ⅳ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 石胆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郑晓珂;李军;冯卫生;毕跃峰;冀春茹

    目的:研究石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凝胶、硅胶柱色谱分离,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香草酸(vanillic acid),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丁香酸(syring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阿魏酸(ferulic acid).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红药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满元;杨岚;屠呦呦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ide(1),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calceolarioside B)(2),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一antainoside D)(3),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majoside)(4),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scroside 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 红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满元;杨岚;屠呦呦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7-methyl-9,10-anthraquinone(1),2-methyl-9,10-anthraquinone(tectoquinone)(2),乌苏酸(3),香草酸(4),β-sitosteryl-D-glucoside-6'-palmitate(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中分布规律

    作者:白贞芳;王晓琴;肖培根;刘勇

    以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为对照品,采用HPLC-UV测定其在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中分布情况,探讨苯乙醇苷类成分在该科药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及系统发育上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苯乙醇苷类成分广泛分布在苦苣苔科植物中,但不同种类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不同植物类群中分布有明显差异;阿克苷在本科植物分布广泛.paraboside B,isonuomioside A,parabosideⅡ,parabosideⅢ在自然界比较少见,在本类群呈间断分布.研究结果从化学成分方面佐证了形态学支持的苣苔科芒毛苣苔族比长蒴苣苔族进化的观点.

  • 石胆草中两个新的苯乙醇苷类成分

    作者:郑晓珂;李军;冯卫生;毕跃峰;冀春茹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2)]-β-D-葡糖苷(I),3,4-二羟基苯乙醇-8-O-[(5-O-香草酰基)-β-D-芹糖基(1→2)]-β-D-葡糖苷(II),香草酸(III),丁香酸(IV),阿魏酸(V).结论 I和II为新化合物,III,IV和V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 石胆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作者:郑晓珂;李军;冯卫生;毕跃峰;冀春茹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苷(I),3,4-二羟基苯乙醇-8-O-[4-O-咖啡酰基-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I).结论 I,II和III均为新化合物.

  • 石胆草中的一个新苯乙醇苷

    作者:郑晓珂;刘云宝;李军;冯卫生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香草酰基-葡糖苷(1);1′-O-β-(4-羟基苯乙基)-β-D-芹糖-(1→2′)-葡糖苷(2);4-羟基苯乙醇(3);1,1′-二羟基乙醚(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石胆草中黄酮碳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作者:冯卫生;郑晓珂;刘云宝;李军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胆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1);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2);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糖黄酮碳苷(3);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芹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4);3,4-二羟基-苯乙酸乙二醇酯(5);羟基酪醇(6);罗布麻宁(7).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进展

    作者:郑晓珂;李军;冯卫生;刘云宝

    综述了国内外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该科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黄酮类、苯乙醇类、醌类、萜类及其他类,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炎、抗病毒、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蛇毒活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华丽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田璞玉;王金梅;康文艺

    目的 研究华丽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superbus Clark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华丽芒毛苣苔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carissol(3),3-hydroxy-20( 29) -lupen-28-oic acid (4),3β-hydroxy-5,12-oleanadien-28 -oic-acid(5),芹菜素(6),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7),熊果酸(8)和β-胡萝卜苷(9).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7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8~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 吊石苣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冯卫生;李倩;郑晓珂

    目的 研究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D-(+)-棉子糖(Ⅰ),阿魏酸(Ⅱ),β-谷甾醇(Ⅲ),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Ⅳ),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牛耳朵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蔡祥海;邓德山;马云保;罗晓东

    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根或全草入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生长丘陵、山地溪边或林中石上,分布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及四川贵州等地;性味甘、平,有补虚、止咳、止血、除湿的功效[1].为了研究其活性化合物,我们对其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甾体类和一个三萜化合物,分别是: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0l,Ⅰ),豆甾-4-烯-6β-醇-3-酮(stigmast-4-en-6β-ol-3-one,Ⅱ),豆甾-4-烯-3β-醇-7-酮(stigmast-4-en-3β-ol-7-one,Ⅲ),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cyloart-23-en-3β,25-diol,Ⅳ),麦角甾-4-烯-3-酮(ergosta-4-en-3-one,Ⅴ),3β-羟基-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Ⅵ),麦角甾-5,22-双烯-3β,7β-二醇(ergost-5,22-dien-3β,7β-diol,Ⅶ),β-谷甾醇(β-stiosterol,Ⅷ).

  • 石胆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研究

    作者:郑晓珂;李军;冯卫生;毕跃峰;冀春茹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凝胶、硅胶柱色谱分离,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4'-O-咖啡酰基-葡萄糖苷(calceolarioside A,I)、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咖啡酰基-葡萄糖苷(calceolarioside B,Ⅱ)、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咖啡酰基-β-D-芹菜糖(1→3')-葡萄糖苷(nuomioside A,Ⅲ)、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4'-O-咖啡酰基-β-D-芹菜糖(1→3')-葡萄糖苷(isonuomioside A,Ⅳ)、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1→6')-葡萄糖苷(1ugrandoside,Ⅴ)、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3'-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1→6')-葡萄糖苷(isolugrandoside,Ⅵ).结论6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及分离提取

    作者:刘星雨;周敏;孙体健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较多。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提取分离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1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及分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多酚类物质。现泛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其中2个芳环(A环、B环)之间以一个三碳链(C3)相连,其骨架可用C6-C3-C6表示。
      由于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故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故称黄酮或黄碱素[1]。
      根据三碳链结构的氧化程度以及B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和黄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醇(又称二氢黄酮醇);橙酮(又称澳咔);查耳酮;二氢查耳酮;黄烷和黄烷醇;黄烷二醇(3,4)(又称白花色苷元)[2]。黄酮类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主要存在于桦木科、芸香科、樟科、唇形科、石楠科、玄参科、豆科、苦苣苔科、杜鹃科和菊科等高等植物中[4]。

  • 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作者:曹岚;钟卫红;杜小浪;慕泽泾;钟国跃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药用功效情况,为该科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野外普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结果 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有9属22种(含种以下单位),占江西省苦苣苔科植物属、种比为69.2%、66.7%,大多数药用苦苣苔科植物未能开发利用.结论 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并具较高的食用和观赏价值,但在江西省境内未能开发利用,有待于应用现代化学、药理方法进行研究.

  • 恩施土家族苦苣苔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作者:张胜男;李厚聪

    在实地调查恩施地区土家族苦苣苔科药物资源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分布在该地区的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资源进行整理、总结和归纳.结果表明,恩施地区苦苣苔科野生植物资源供药用的共有14属30种,同时对这些药物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 两种蛛毛苣苔属药用植物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作者:王晓琴;白贞芳;刘勇;彭勇;肖伟;肖培根

    目的:为苦苣苔科蛛毛苣苔属植物锈色蛛毛苣苔和白花蛛毛苣苔的开发利用提供性状与显微鉴别资料.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的方法对锈色蛛毛苣苔和白花蛛毛苣苔根状茎和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锈色蛛毛苣苔和白花蛛毛苣苔根状茎横切面无明显区别,叶柄横切面上环状排列的外韧维管束的数目不同;锈色蛛毛苣苔根状茎粉末中有少量油细胞,叶粉末中有平轴式气孔、较多的挥发油、螺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白花蛛毛苣苔根状茎粉末有螺纹导管和环纹导管,叶粉末中有不定式气孔、螺纹导管.结论:该实验生药研究的组织特征及粉末鉴别特征可作为这两种药用植物质量标准的主要鉴定依据.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