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滇黄芩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作者:付胜男;虎春艳;刘海鸥;林玉萍

    目的:研究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滇黄芩地上部分,所得浸膏用水悬浮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为不同极性部位.继而通过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滇黄芩地上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黄芩苷(2),千层纸素A (3),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4),汉黄芩素(5),去甲汉黄芩素(6),白杨素(7),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8),野黄芩苷(9),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0),β-谷甾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滇黄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肖丽和;王红燕;宋少江;张广平;宋海秀;徐绥绪

    目的研究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dihydrooroxylin A,Ⅰ)、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 8-methoxyflavone,Ⅱ)、千层纸素A(oroxylin A,Ⅲ)、汉黄芩素(wogonin,Ⅳ)、白杨素(chrysin,Ⅴ)、黄芩素(baicalein,Ⅵ)、去甲汉黄芩素(norwogonine,Ⅶ)、(2S)-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2S)-5,7,2′,6′ -tetrahydroxyflavanone,Ⅷ].结论化合物Ⅰ、Ⅱ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 黄芩及其非正品的鉴别

    作者:陈玉梅

    通过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簿层色谱这几方面对正品黄芩与其非正品进行鉴别区分.

  • 黄芩与滇黄芩的鉴别

    作者:郭朝民;郭秀丽

    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由于其临床用量较大,造成药源紧缺,价格上浮.而同属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amoena、C、H、Wright)的根多次出现于临床,代替黄芩使用,既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又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本人根据实践经验,就二者的性状、薄层分析、紫外光谱进行比较,以探讨其鉴别方法,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黄芩 滇黄芩 鉴别
  • 滇黄芩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苏健

    目的 测定滇黄芩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磷酸(45:55)为流动相,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 滇黄芩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依次为生药5.98%,生片4.96%,酒片4.03%.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滇黄芩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黄芩与滇黄芩紫外光谱鉴别

    作者:陈善信;张宏伟

      黄芩是常用中药,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西南地区多使用同科同属植物滇黄芩S. amoena C. H. Wright的干燥根。二者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及薄层色谱鉴别已有记载[1,2],但黄芩贮藏时间较长后,不易与滇黄芩相区别。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可以明显地将二者区别。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日本岛津UV—260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1.2 材料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和滇黄芩S. amoena C. H. wright均由本所标本室提供,乙醚为分析纯。2 实验方法与结果  取样品粗粉各0.5 g,分别加入乙醚30 ml,室温浸渍6 h,滤过,再用乙醚5 ml洗涤滤渣3次,合并滤液并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摇匀。再吸取5 ml滤液,置25 ml容量瓶中,加乙醚稀释至刻度,摇匀。取滤液置1 cm石英吸收池中,以乙醚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见表1及图1。  黄芩与滇黄芩在210~212 nm、271~276 nm波长范围内均有大吸收。但滇黄芩在318 nm波长处有大吸收,而黄芩在此波长处则无大吸收,二者很容易鉴别。

  • 滇黄芩快速繁殖研究

    作者:李娅琼;游春;杨冠

    滇黄芩幼嫩茎作外植体,用MS+IAA 0.1 mg/L+BA 0.5(0.2)mg/L培养基上可诱导成苗,在MS+BA0.2(1.5)mg/L+IAA 0.1 mg/L+NAA 0.1 mg/L+2,4-D 0.5(1.5)mg/L培养基上可增殖、继代培养.分化苗在1/2 MS+NAA 0.1(0.2)mg/L+IBA 0.1(0.2)mg/L+PP3331.0 mg/L培养基上可迅速生根,生根率达100%.

  • 黄芩与滇黄芩鉴别研究

    作者:肖凌;张飞

    目的:从定性定量等各方面研究黄芩与同属滇黄芩的区别,以达到将两者鉴别的目的.方法:分别从性状、TLC、LC-MS成分鉴定、UPLC黄酮类成分含量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性状鉴别点为,滇黄芩断面绿色,黄芩断面黄色;TLC色谱两者斑点有明显差异,可将两者区分;LC-MS推测出粗毛豚草素及粗毛豚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为滇黄芩中特有成分峰;黄酮类成分含量的主要区别在于滇黄芩中汉黄芩苷的含量比黄芩中明显低.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两者在化学成分上有明显差别,化学方法可将两者分开.市场上黄芩药材及饮片无滇黄芩混用情况.

  • HPLC指纹图谱鉴别滇黄芩与黄芩

    作者:熊春媚;马银海;张萍;郭亚东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不同产地的滇黄芩与《中国药典》收录的黄芩.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1.0%甲酸)-水(含1.0%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30℃.结果:不同产地的滇黄芩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不同产地的黄芩之间指纹图谱相似度也较好;但滇黄芩与黄芩的相似度仅为0.859,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方法为深入研究滇黄芩与黄芩的质量标准打下了基础.

  • HPLC测定滇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苏健;向东;张赟华;张雯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 μm),甲醇-0.2%磷酸(45∶5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线性范围0.2336~1.1680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1.13%(n=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滇黄芩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 滇黄芩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余昕;张丹

    目的:对地方药材滇黄芩进行生药学研究. 方法:通过和药典收载的正品黄芩进行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的对比研究. 结果:滇黄芩与正品黄芩在原植物、性状、显微上稍有不同,但薄层色谱显示两者含有多种相同的成分. 结论:滇黄芩尚可考虑作为黄芩的新资源使用.

  • 滇黄芩居群及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娅琼;游春;杨耀文;赵娟

    云南省昆明市阿子营调查样地的滇黄芩,主要生长于以石灰岩为母岩的酸性红壤土,居群呈成群型分布.在自然条件下只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种子成熟散布后,随即发芽形成幼苗;幼苗可成功越冬者,经2~3年达到性成熟;每株有花序1~5条,为总状花序,每花序平均有花18.33朵.

  • 滇黄芩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作者:刘海鸥;虎春艳;普春霞;刘晓玲;林玉萍;赵声兰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滇黄芩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滇黄芩总黄酮得率、干膏得率为指标,对煎煮法、乙醇回流提取法、纤维素酶-磷酸缓冲水溶液提取法、乙醇超声提取法、纤维素酶-乙醇超声提取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考察五种提取方法对考察指标的影响,计算综合评价指标Y值,Y值的大小顺序为纤维素酶-乙醇超声提取法>乙醇超声提取法>煎煮法>乙醇回流提取法>纤维素酶-磷酸缓冲水溶液提取法。结论:滇黄芩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以纤维素酶-乙醇超声提取法为佳。

  • 民族药滇黄芩的本草考证

    作者:李娅琼;游春;杨耀文;钱子刚;王晓佳

    通过对滇黄芩的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有关滇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滇黄芩的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历代使用滇黄芩的正品药材为唇形科黄芩属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并对其资源状况、栽培方法及近缘种加以阐述.

  • 滇黄芩传粉及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娅琼;肖湘滇;吴梅

    目的:自然条件下对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在繁育系统上的传粉生物学及小坚果散布机制和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探明其传粉方式及生殖方式.方法:对滇黄芩的传粉昆虫及其活动规律、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传粉效率、结实率、小坚果初级散布距离及漂浮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滇黄芩为雌雄同株,传粉昆虫多为蜂类,其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较高,花粉//./胚珠比为1976±28.75,自然结实率为52%,初级散布距离在距植株20~25cm的区域小坚果数目多,随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小坚果的特征使其漂浮能力很强.结论:滇黄芩的传粉生物学及生殖生物的初步研究,对植物的世代延续乃至进化都至关重要,为该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九味滇产中药优胜劣汰的思考

    作者:朱兆云;韦群辉

    根据药物疗效、药材质量或化学成分含量或名实的不同,对9味云南习用的滇产药材(滇龙胆、滇紫草、滇丹参、滇黄芩、滇厚朴、滇草豆蔻、滇紫菀、滇豆根、滇白前)作出简要评价,提出应加大研究力度,在此基础上,对质优者要积极开发利用其资源,争取被载入国家药典;质劣者应于淘汰,以免鱼目混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